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塔形”BOM架构的个性化价值链统一数据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根娣 阎森 +2 位作者 贵丽 张延 孙新宇 《智能制造》 2023年第5期119-127,共9页
随着工业互联技术的兴起,传统离散制造模式向个性化价值链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数据协同主体众多、数据生成多源异构、数据变更响应迫切和数据融合增值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BOM数据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和难共享,文章提出全价值... 随着工业互联技术的兴起,传统离散制造模式向个性化价值链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数据协同主体众多、数据生成多源异构、数据变更响应迫切和数据融合增值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是BOM数据格式不统一、不规范和难共享,文章提出全价值链“塔形”BOM统一数据模型解决个性化价值链中关键数据的统一表达问题,构建“塔形”BOM为主数据的数据中台,实现BOM数据在价值链上下游间的协同共享。最后,以某车企制造商M公司业务协同场景为案例展示本文统一数据模型与数据中台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互联和价值链协同方面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形BOM 个性化价值链 统一数据模型 数据协同 制造业
下载PDF
基于双模态的个体工商户信用风险评价研究
2
作者 孙新宇 张宏云 +1 位作者 赵庆平 贵丽 《中国信用》 2024年第8期86-90,共5页
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风险评价,有助于监管部门识别风险并进行分类监管。针对个体工商户数据维度低、数据稀疏、难以获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双模态评价方法,静态模型中通过层次... 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个体工商户开展信用风险评价,有助于监管部门识别风险并进行分类监管。针对个体工商户数据维度低、数据稀疏、难以获得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的双模态评价方法,静态模型中通过层次分析法与Logit模型相结合,实现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的结合,有效缓解传统方法的权重主观性问题,动态模型采用条件式记分法按事项进行记分。通过将静态与动态模型获得的信用分进行加权聚合,基于样本数据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本研究为政府、银行等机构克服数据稀疏等问题,从而对现有个体工商户的信用风险评价提供了一定理论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工商户 双模态 信用风险评价 AHP法 Logit模型 条件式记分法
原文传递
消化道异物滞留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尚辉辉 宋文先 +3 位作者 贵丽 冯婷 邱萍 王静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17-20,共4页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滞留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24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78例消化道异物患者,男209例,女169例,年龄(65.02±10.06)岁,年龄范围为13... 目的:探讨消化道异物滞留并发症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3月至2024年5月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378例消化道异物患者,男209例,女169例,年龄(65.02±10.06)岁,年龄范围为13~82岁。根据有无并发症分为并发症组( n=43)与无并发症组( n=335)。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异物类型、滞留部位、滞留时间、症状,分析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消化道异物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结果:异物以尖锐型异物居多[66.7%(252/378)],常见的滞留部位为食管上段[38.6%(146/378)],4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 OR=0.483,95 CI:0.287~0.812),尖锐型异物( OR=0.524,95 CI:0.312~0.878)、食管上段异物( OR=2.277,95 CI:1.336~3.881)、滞留时间>24 h( OR=0.481,95 CI:0.275~0.842)均为消化道异物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P<0.05)。 结论:消化道异物如不正规处理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年龄≥60岁、尖锐型异物、食管上段异物及滞留时间>24 h的患者易出现并发症,建议尽早取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异物 危险因素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多类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治疗危险因素研究
4
作者 尚辉辉 田秀梅 +4 位作者 焦丽莉 冯婷 邱萍 贵丽 王静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24年第7期751-753,共3页
目的探讨多类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91医院自2011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5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n=15)与非手术治疗组(... 目的探讨多类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联勤保障部队991医院自2011年3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25例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进行手术治疗将其分为手术治疗组(n=15)与非手术治疗组(n=10)。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有无腹部手术史、有无基础疾病史、确诊时间、术前24 h是否合并高热、持续腹痛、腹膜炎、肠鸣音减弱,CT提示异物直径大小、密度、周围肠壁情况,白细胞计数、白蛋白、治疗时间等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持续腹痛,腹膜炎,CT提示异物直径,CT提示异物密度高、肠壁增厚水肿,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持续腹痛(时间≥48 h),腹膜炎,CT提示异物直径≥2.5 cm,CT提示异物密度高、肠壁增厚水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均为手术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持续腹痛(时间≥48 h)、腹膜炎、CT提示异物直径≥2.5 cm、异物密度高及周围肠壁增厚水肿、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均为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手术治疗的危险因素,存在以上2~3个危险因素者建议早期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肿瘤性机械性肠梗阻 胆石性肠梗阻 柿石性肠梗阻 手术 危险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