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病人未使用抗凝药物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曹悦 冯悦悦 +9 位作者 杜为 贺彤彤 王萌 李静 费亚兰 杨浩 董庆山 李世杰 李先进 韩冰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3年第1期72-74,共3页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在≥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中,如无禁忌证,均应抗凝治疗。然而,其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老年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仅为14%~32%[4-5],明显低于非老年病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栓塞性疾病 老年房颤 预防性使用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抗凝药物 老年病人 抗凝治疗 禁忌证
下载PDF
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的影响
2
作者 曹悦 冯悦悦 +9 位作者 杜为 贺彤彤 王萌 李静 费亚兰 杨浩 董庆山 李世杰 李先进 韩冰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4期14-18,28,共6页
目的分析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OAC)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月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年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2例,根据... 目的分析人口学特征对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口服抗凝药(OAC)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7月至2019月12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心内科住院的老年(年龄≥75岁)非瓣膜性房颤患者752例,根据出院时是否被处方OAC将患者分为被处方OAC组(n=469)和未被处方OAC组(n=283),被处方OAC组又被分为华法林亚组(n=271)和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亚组(n=198)。收集所有患者的病例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其他药物使用情况。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未被处方OAC者占比为37.6%(283/752)。未被处方OAC组和被处方OAC组患者年龄、居住地、医保类型、受教育程度、房颤类型、房颤发病时间、有脑卒中史者占比、有肿瘤史者占比、有出血史者占比、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史、HAS-BLED出血风险评分、肌酐、左心房前后径及使用控制心室率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者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居住地、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上、房颤类型、有脑卒中史、有肿瘤史、有出血史、肌酐及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P<0.05)。NOAC亚组患者年龄为75~79岁、居住地为农村、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医保、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占比低于华法林亚组,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高中、专科及以上者占比高于华法林亚组(P<0.05)。结论37.6%的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未被处方OAC。年龄、居住地及受教育程度是老年非瓣膜性房颤住院患者出院时被处方OAC的影响因素,而华法林仍是目前最常用的OAC,尤其是居住地为农村、医保类型为城乡居民医保、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老年人 口服抗凝药 影响因素分析 人口学特征
下载PDF
采用压力感知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的远期效果
3
作者 王晨 李世杰 +6 位作者 李先进 杜为 杨浩 费亚兰 董庆山 曹悦 韩冰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 2021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压力感应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导管消融及按期随访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融均采用压力感知冷盐水灌注导管,在Carto系统指导下实施,基本策... 目的回顾性分析采用压力感应导管消融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长期效果。方法选择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6月在本院接受导管消融及按期随访的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消融均采用压力感知冷盐水灌注导管,在Carto系统指导下实施,基本策略为环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点为全部肺静脉与心房间电传导阻滞。术后按期接受门诊及电话随访,主要观察终点为单次消融后复发。结果共416名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阵发性房颤226例,持续性房颤190例。经过(51.1±9.0)个月随访,138例复发,单次消融后无复发率为66.8%。Cox回归分析显示:房颤发病时间(P=0.022;HR 1.003;95%CI 1.000~1.005)、高血压病史(P=0.0016;HR 1.513;95%CI 1.082~2.116)及左房容积(P<0.001;HR 1.008;95%CI 1.004~1.013)是术后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采用压力感知导管消融房颤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压力感知导管 复发率 远期随访
原文传递
基础阻抗对消融指数指导射频消融组织损伤范围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王俊 梁明 +9 位作者 刘瑞雪 张奇 王钧琦 费亚兰 蔡政 张帅 朱静华 代玙璠 韩雅玲 王祖禄 《临床军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1038-1040,1043,共4页
目的探讨在消融指数(AI)指导下,不同基础阻抗对射频消融组织损伤范围的影响。方法模拟人体内部环境,在猪心心外膜侧心肌组织进行射频消融。将猪心分为A、B两组,A组应用不同AI值行射频消融,观察不同AI时,损伤深度及宽度的变化特征;B调整... 目的探讨在消融指数(AI)指导下,不同基础阻抗对射频消融组织损伤范围的影响。方法模拟人体内部环境,在猪心心外膜侧心肌组织进行射频消融。将猪心分为A、B两组,A组应用不同AI值行射频消融,观察不同AI时,损伤深度及宽度的变化特征;B调整基础阻抗行射频消融,测量不同基础阻抗时对损伤深度及宽度的影响。结果在基础阻抗相对恒定时,消融损伤深度、宽度与AI呈明显正相关(r=0.933、0.902,P<0.05)。AI值较为固定时,消融损伤深度、宽度与基础阻抗呈明显负相关(r=-0.930、-0.920,P<0.05)。结论将基础阻抗整合在内的新型AI值可增加消融范围预测精确度,为射频消融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 射频消融 心律失常 消融指数
下载PDF
肺静脉隔离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被引量:2
5
作者 曹悦 张毅刚 +7 位作者 阮宏云 李世杰 李先进 刘茹 杨浩 杜为 费亚兰 韩冰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 目的评估肺静脉隔离(PVI)联合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LSPAF)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2012年7月至2019年7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接受PVI联合PBMV治疗的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的患者11例,其中男2例,年龄(58.2±10.0)岁,在三维电解剖系统(Carto)指导下完成PVI,以达到全部肺静脉-心房间电隔离为消融终点,然后采用球囊(Inoue)实施PBMV。比较手术前后二尖瓣瓣口面积、左心房内径、射血分数等指标,出院后通过电话及门诊随访患者症状、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等。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PVI+PBMV手术,手术时间(189±29)min和X线曝光时间(30±10)min,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显示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2.13±0.13)cm^(2)对(1.19±0.13)cm^(2),P<0.001],未发现中重度二尖瓣反流。在15~72个月(中位56个月)随访中,4例患者心房颤动(房颤)复发,其中2例接受再次消融,1例在二次手术后再次复发;2例拒绝再次消融。在1~2次房颤消融术后,11例患者中8例未复发房颤。结论对于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LSPAF患者,PVI联合PBMV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对于多数患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 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隔离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