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细金属Z-pin对复合材料开孔板压缩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宋小文 杜嘉成 +3 位作者 费少华 丁会明 王金良 高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7-206,共10页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 通过开孔板压缩试验和建立的参数化多尺度有限元模型,获得微细(φ0.11 mm)金属Z-pin植入体积分数和排布方式对开孔板压缩力学性能和失效行为的影响规律.采用离散实体单元代表Z-pin,选用3D Hashin失效准则判断面内起始损伤,可以有效地模拟结构失效过程中扭结现象的不稳定扩展.结果表明,所有加Z-pin开孔板的压缩强度均低于无Z-pin试样.随着Z-pin植入体积分数的增加,Z-pin与层合板之间的桥联作用增强,加Z-pin开孔层合板压缩强度增加,开孔周围分层损伤区域受到抑制,损伤区域面积最高减小了67%.在相同的体积分数下,Z-pin排布变化对开孔板压缩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加Z-pin开孔板有限元模型的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最大相对误差为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PIN 复合材料 参数化建模 渐进损伤 开孔层合板
下载PDF
基于压脚位移补偿的机器人制孔锪窝深度控制 被引量:12
2
作者 费少华 方强 +1 位作者 孟祥磊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157-1161,1181,共6页
为了解决机器人自动制孔过程中由于飞机壁板变形和振动引起的锪窝深度控制问题,提出将终端执行器压脚位移作为实时补偿信号的制孔进给轴全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制孔过程中压脚振动的实际频率特性,引入低通滤波器,考虑飞机壁板锪窝... 为了解决机器人自动制孔过程中由于飞机壁板变形和振动引起的锪窝深度控制问题,提出将终端执行器压脚位移作为实时补偿信号的制孔进给轴全闭环控制系统设计方法;根据制孔过程中压脚振动的实际频率特性,引入低通滤波器,考虑飞机壁板锪窝深度精度要求确定截止频率,有效抑制压脚高频振荡对进给轴位置精度的影响,保证锪窝深度以及加工孔的表面质量.在材料为铝合金的圆弧工件和平面工件上,分别加工直径为5.8和9.8mm的孔.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将加工孔的锪窝深度误差控制在0.02mm以内,表面粗糙度达到0.8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制孔 锪窝深度 终端执行器 实时补偿 低通滤波器
下载PDF
端框移动平台双驱同步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4
3
作者 费少华 刘丹 +2 位作者 乔明杰 章明 方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92,共8页
在某型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中,为了解决大尺寸、大负载端框移动平台两轴驱动位置不同步问题,将交叉耦合技术引入自适应控制,提出自适应耦合同步控制策略.建立端框移动平台双驱机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端框移动平台的自适应耦合同步控... 在某型飞机数字化装配系统中,为了解决大尺寸、大负载端框移动平台两轴驱动位置不同步问题,将交叉耦合技术引入自适应控制,提出自适应耦合同步控制策略.建立端框移动平台双驱机构的非线性数学模型;设计端框移动平台的自适应耦合同步控制算法以及自适应律,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定理、Barbalat引理及LaSalle引理证明系统的稳定性和收敛性;完成基于自适应耦合同步控制的双轴闭环控制系统设计,在保证单轴跟踪精度的同时实现双轴同步控制.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自适应耦合同步控制的端框移动平台位置跟踪误差小于0.040mm,位置同步误差最大值为0.01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框 端框移动平台 自适应耦合控制 同步控制 位置同步误差
下载PDF
基于超声引导的微细Z-pin植入系统
4
作者 费少华 丁会明 +1 位作者 汪海晋 李江雄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57-665,692,共10页
为了减少传统Z-pin增强工艺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造成的面内性能损伤,提出超声引导直径为0.11 mm的微细Z-pin自动植入工艺.根据超声引导微细Z-pin植入原理,设计开发自动植入系统.根据Z-pin植入力特性,综合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设计理论,设计... 为了减少传统Z-pin增强工艺对复合材料层合板造成的面内性能损伤,提出超声引导直径为0.11 mm的微细Z-pin自动植入工艺.根据超声引导微细Z-pin植入原理,设计开发自动植入系统.根据Z-pin植入力特性,综合夹心式压电换能器的设计理论,设计纵振型超声振子,利用有限元仿真软件对超声振子进行模态及谐波响应分析,实测超声振子阻抗与振幅特性,得到谐振频率为70.0624 kHz,振幅为2.578μm,与仿真结果一致.搭建超声引导植入系统,对微细Z-pin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面内拉伸、压缩性能及层间断裂韧性测试.结果表明,对于体积分数为0.2%、直径为0.11 mm的微细碳纤维Z-pin增强复合材料层合板,拉伸、压缩强度分别下降1.6%和3.4%,Ⅰ型层间断裂韧性可以提升14.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细Z-pin 复合材料层合板 超声振动 面内损伤 层间断裂韧性
下载PDF
定位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方强 陈利鹏 +3 位作者 费少华 梁青霄 李卫平 赵金锋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234-2242,共9页
为了消除飞机大部件调姿系统中大部件质量难以在定位器间均衡分配引起的定位器位置伺服控制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闭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求解控制律和自适应律,确定自适应... 为了消除飞机大部件调姿系统中大部件质量难以在定位器间均衡分配引起的定位器位置伺服控制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闭环位置伺服控制系统.在控制系统的设计中,根据李雅普诺夫稳定理论求解控制律和自适应律,确定自适应律算法所涉及矩阵的类型.为避免激发系统的高频未建模动态,引入低通滤波器,以保证运动的平稳性和准确性.实验结果证明:基于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的伺服系统可以在定位器负载发生变化时保持控制系统性能的一致性,保证动态误差在0-0.05mm,稳态误差为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器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 低通滤波器 位置控制
下载PDF
飞机大部件调姿平台力位混合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中海 孟祥磊 +2 位作者 巴晓甫 费少华 方强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65-274,共10页
为了解决调姿平台中,由于三坐标定位器自身各轴垂直度和相互各轴平行度误差引起的调姿误差以及对飞机大部件造成内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飞机大部件调姿平台的力/位置混合控制方法.通过建立调姿误差模型,分析三坐标定位器自身垂直度和相互... 为了解决调姿平台中,由于三坐标定位器自身各轴垂直度和相互各轴平行度误差引起的调姿误差以及对飞机大部件造成内力的问题,提出一种飞机大部件调姿平台的力/位置混合控制方法.通过建立调姿误差模型,分析三坐标定位器自身垂直度和相互平行度误差对姿态控制以及部件内力的影响;根据机构雅可比矩阵条件数,提出调姿平台力控制轴和位置控制轴分配策略;通过静态误差计算得到,在三坐标定位器垂直度误差为0.05mm/m,同向轴两两之间最大平行度误差为0.1mm/m且平均平行度误差为0.07mm/m时,在给定的部件尺寸和调姿轨迹下,力/位置混合控制方法的调姿精度优于全位置控制方法,并且显著降低了调姿部件内力.实验结果表明,力控制器在位置扰动下能够稳定跟随力矩指令,动态误差在±0.03N·m内,满足定位器调姿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位器 力位混合控制 调姿内力 冗余驱动
下载PDF
末端执行器压脚气动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
7
作者 方强 周庆慧 +4 位作者 费少华 孟祥磊 巴晓甫 张燕妮 柯映林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442-1450,共9页
针对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中末端执行器压脚作用到工件表面时产生冲击问题,提出压脚机构位置缓冲控制方法.在建立压脚机构气动非线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摩擦力模型补偿,设计一种滑模控制器,以压脚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控制输入,压脚相对... 针对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中末端执行器压脚作用到工件表面时产生冲击问题,提出压脚机构位置缓冲控制方法.在建立压脚机构气动非线性模型基础上,通过摩擦力模型补偿,设计一种滑模控制器,以压脚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作为控制输入,压脚相对于执行器的位移作为控制反馈,构成压脚机构位置全闭环控制系统,实现压脚机构快速定位到工件表面,同时减小对工件表面的冲击.实验结果表明,压脚机构经过位置缓冲控制后,对工件表面冲击力减小到无缓冲控制时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脚 缓冲控制 滑模控制 摩擦力补偿 位置控制
下载PDF
基于EtherCAT总线的六维力传感器在线解耦技术
8
作者 查浩 费少华 +2 位作者 傅云 吕震 朱伟东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2042-2050,共9页
为了克服传统六维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体积大、精度低、缺乏数据处理功能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体积小、精度高、实时性高、采集速度快、采集处理一体化的基于EtherCAT总线的六维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为了减小六维力传感器的维间耦合,开... 为了克服传统六维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体积大、精度低、缺乏数据处理功能的弊端,设计了一种体积小、精度高、实时性高、采集速度快、采集处理一体化的基于EtherCAT总线的六维力传感器数据采集模块.为了减小六维力传感器的维间耦合,开发了遗传算法优化的神经网络来对实验数据进行离线训练.利用多重随机操作来提高算法的泛化性能,并将训练好的参数移植到微控制器中进行在线解耦.通过单维和六维力传感器加载实验,表明模块可在1 ms之内完成数据的采集及处理;解耦后相对误差在0.85%以下,相对于最小二乘法解耦矩阵计算得到的精度提高了37.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THERCAT 六维力传感器 遗传算法 神经网络 在线解耦
下载PDF
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9
作者 费少华 任鹏飞 《中国有色金属》 2022年第14期66-67,共2页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国企党的组织工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准确把握职责和任务,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找准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 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党的组织工作的基本遵循。国企党的组织工作,必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准确把握职责和任务,把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起来,不断找准建强基层党组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对选人用人的领导和把关作用,为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 党的组织工作 党的政治建设 把关作用 党的领导 组织工作条例 国企 新修订
下载PDF
努力探索适应港口发展的引航员薪酬模式
10
作者 费少华 《水运管理》 2004年第1期19-21,39,共4页
关键词 港口发展 引航员 薪酬模式 船舶引航 职称工资 动态考核工资 人才市场
下载PDF
着力打造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范本
11
作者 任鹏飞 费少华 《中国有色金属》 2022年第19期66-67,共2页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着力从制度、人事、决策、改革、监督、考核六个方面,把...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开展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着力从制度、人事、决策、改革、监督、考核六个方面,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打造加强党的领导与完善公司治理有机统一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企改革 党的领导 完善公司治理 着力打造 三年 有机统一 有色集团
下载PDF
基于主轴电流小波变换的刀具磨损状态监测
12
作者 申望 徐继泽 +2 位作者 费少华 尚江坤 薛贵军 《航空制造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33-139,共7页
为消除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中由于刀具磨损引起的孔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主轴电流离散小波变换的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以及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根据主轴电流信号的波动规律,综合小波信号的正则性、相似性及曲线误差光滑性等要求,选用3阶多... 为消除机器人自动制孔系统中由于刀具磨损引起的孔径误差,提出一种基于主轴电流离散小波变换的刀具磨损状态在线监测以及寿命预测方法。首先根据主轴电流信号的波动规律,综合小波信号的正则性、相似性及曲线误差光滑性等要求,选用3阶多贝西小波基对主轴电流信号进行离散分解。结合刀具磨损规律,选取电流信号的3阶低频分解量作为刀具磨损状态监测的最有效特征,将电流信号的1阶高频分解量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得到高频分量的频域特性,为电磁兼容设计提供依据;最后利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刀具磨损量与主轴电流特征值的线性关系,通过监测主轴电流特征值,实现对刀具后刀面磨损量的在线监测以及刀具寿命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制孔 铝合金 刀具磨损 主轴电流 离散小波变换
下载PDF
机器人镗孔加工系统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方强 李超 +1 位作者 费少华 孟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27-737,共11页
为了解决大型飞机装配现场主起落架交点孔的镗孔精加工问题,提出了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及专用末端执行器组合的创新解决方案。压脚是抑制机器人镗孔加工系统颤振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施加压脚前后的机器人镗孔加工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 为了解决大型飞机装配现场主起落架交点孔的镗孔精加工问题,提出了采用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及专用末端执行器组合的创新解决方案。压脚是抑制机器人镗孔加工系统颤振的核心环节。通过对施加压脚前后的机器人镗孔加工系统进行动力学建模,对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出压脚装置对加工系统稳定性叶瓣图的影响。最后通过实际镗孔加工实验验证了机器人镗孔系统在不同压脚压力下的加工稳定性,表明合理的压脚压力可提高稳定切深,拓展加工稳定区域,有效避免加工颤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脚 工业机器人 镗孔 颤振 稳定性叶瓣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