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排螺旋CT非增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潘小舟 费西平 +3 位作者 岑贤友 罗东 梁晓芬 宣锋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106-108,共3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增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资料,均已做多排螺旋CT平扫、B超、KUB及IVU检查(CT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8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1例...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非增强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临床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资料,均已做多排螺旋CT平扫、B超、KUB及IVU检查(CT扫描所得原始数据传至AW4.3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结果58例确诊为泌尿系结石(其中1例自行排出,4例保守治疗后自行排出,36例体外碎石后排出,10例输尿管镜取出,7例经皮肾取出)患者,多排螺旋CT非增强诊断泌尿系结石58例;B超诊断泌尿系结石44例,2例假阳性;KUB诊断泌尿系结石38例,4例假阳性;IVU诊断泌尿系结石42例,3例假阳性;多排螺旋CT非增强、B超、KUB、IVU敏感度分别为100%、76%、66%、72%,特异度分别为100%、83%、67%、7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0%、9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42%、29%、36%,约登指数分别为1.0、0.59、0.32、0.47。多排螺旋CT非增强与B超、KUB、IVU比较,x2值分别为15.92、24.17、19.92,P值均小于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排螺旋CT非增强的敏感度、特异度均比B超、KUB、IVU高,是诊断泌尿系结石的最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排螺旋CT B超 KUB IVU 泌尿系结石
下载PDF
胰头和十二指肠供血动脉及吻合支MSCT血管成像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966-969,共4页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 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上前动脉(ASPDA)、上后动脉(PSPDA)和胰十二指肠下前动脉(AIPDA)、下后动脉(PIPDA)及其侧支吻合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中的显示情况。方法:搜集无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且行腹部MSCTA检查的病例230例,采用容积再现(VR)和血管生长技术(AV)对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及吻合支进行血管重建,分析其表现。结果:230例检查者中,ASPDA、PSPDA、AIPDA、PIPDA直径分别为(1.50±0.15)mm、(1.60±0.16)mm、(1.50±0.10)mm、(1.70±0.11)mm,显示率分别为90.4%(208/230)、95.7%(220/230)、87.8%(202/230)、90.0%(207/230)。前、后动脉弓直径分别为(2.90±0.15)mm、(3.00±0.17)mm,显示率为53.0%(122/230)。胰背动脉直径(0.80±0.15)mm,显示率为74.8%(172/230)。PSP-DA、PIPDA起源变异发生率为3.0%(7/230),其他侧支吻合发生率为5.2%(12/230)。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胰头、十二指肠区域供血动脉的起源、变异及吻合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 十二指肠 动静脉吻合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磁共振LAVA增强及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费西平 顾瑞基 +3 位作者 岑贤友 覃志颖 张应和 梁晓芬 《吉林医学》 CAS 2014年第17期3730-3731,共2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12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72个病灶,常规MRI平扫、LAVA增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动态增强检查和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WI)在肝结节性病变与小肝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及局限性,对比研究两种检查方法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检出效能。方法:收集125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共172个病灶,常规MRI平扫、LAVA增强及DWI检查(b值分别为0和500 s/mm2),对比分析LAVA三期扫描(A组)、DWI(B组)及这两种方法联合应用(C组)在肝结节病及小肝癌检出和定性的诊断价值。结果:在结节检出方面:A组检出146个结节,B组检出138个,C组检出172个,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756,P<0.01)。在结节的定性诊断方面:在取得临床或病理证实的116个病例中,A组诊断正确82例(70.7%),B组诊断正确76例(65.5%),C组为108例(93.1%),三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与C组对比χ2=19.653,P<0.01;B组与C组对比χ2=21.274,P<0.01)。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DWI有助于提高肝脏结节性病变的检出率,增加诊断信息,提高诊断正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 DWI 肝结节性病变 小肝癌
下载PDF
内脏动脉狭窄闭塞侧支循环的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5 位作者 覃智颖 潘小舟 岑贤友 顾瑞基 费西平 梁晓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58-106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 目的:探讨腹腔动脉(CA)、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下动脉(IMA)狭窄闭塞侧支循环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中的表现。方法:搜集CA、SMA、IMA慢性狭窄闭塞行MSCTA检查的患者80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添加技术(AV)对侧支血管进行选择性重建。结果:80例慢性期内脏动脉狭窄闭塞患者中SMA闭塞5例、狭窄10例,CA闭塞13例、狭窄19例,均显示前、后动脉弓侧支循环,发生率100%(46/46),直径分别为(3.4±0.17)和(3.6±0.15)mm,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32.6%(15/46),直径(2.1±0.15)mm。33例IMA闭塞,均显示Riolan动脉弓,胰背动脉侧支循环发生率12.1%(4/33),1例直肠上动脉与直肠下动脉交通。结论:MSCTA AV重建能清楚显示慢性CA、SMA和IMA狭窄闭塞后侧支循环及其解剖细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动脉 肠系膜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胃十二指肠动脉解剖变异的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罗东 张应和 +6 位作者 范真真 潘小舟 覃智颖 岑贤友 费西平 李杜 顾瑞基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3年第4期78-81,共4页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动脉(GDA)变异的分型、发生率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上腹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检查且GDA显示完整者1810例,采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对GDA进行重建,以GDA起源和分支的解剖学描述为标准,将变异分为3型:Ⅰ型为起源变异,Ⅱ型为分支变异(IIa型为正常起源于GDA的分支发自其他动脉,Ⅱb型为正常起自其他动脉的分支发自GDA,Ⅱc型为上述2型分支变异的混合表现),Ⅲ型为同时存在GDA起源及分支变异,分析各型的表现及发生率。结果 1810例患者中,GDA变异62例,总的发生率3.43%(62/1810),Ⅰ型10例,发生率0.55%(10/1810);Ⅱ型49例,发生率2.71%(49/1810),其中,Ⅱa型8例,发生率0.44%(8/1810),Ⅱb型28例,发生率1.55%(28/1810);Ⅱc型13例,发生率0.72%(13/1810)。胰横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0.44%(8/1810),替代和(或)副右肝动脉起自GDA的发生率1.5%(27/1810),胰十二指肠上动脉起自肝固有动脉、肝右动脉、替代或副肝右动脉的发生率1.0%(18/1810)。结论 MSCTA能清楚显示GDA解剖及变异,准确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动脉 变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 被引量:11
6
作者 覃智颖 张应和 +4 位作者 岑贤友 潘小舟 费西平 顾瑞基 梁晓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全腹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患者9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行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成像,分析其在小肠扭转中的表现。结果 ...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小肠扭转中的价值。方法搜集行全腹CT增强扫描且经手术证实的小肠扭转患者9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行肠系膜上动脉(SMA)、肠系膜上静脉(SMV)成像,分析其在小肠扭转中的表现。结果 9例小肠扭转患者中,6例全组小肠扭转,AV重建显示SMA左侧的空肠动脉呈螺旋状或圆弧形向右侧旋转,分支远段位于右侧,SMV及分支与同名动脉伴行;3例部分性空肠扭转显示上端局部空肠动脉分支由SMA左侧呈圆弧形向右旋转,SMV及分支未能明显显示异常。小肠扭转诊断准确率100%(9/9)。结论 MSCTA能根据空、回肠动脉的走行、分布等,为快速、准确诊断小肠扭转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扭转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外生性肝细胞肝癌的MSCTA诊断 被引量:5
7
作者 张应和 潘小舟 +4 位作者 费西平 覃智颖 徐新超 靳仓正 谭婉嫦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84-787,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外生性肝细胞肝癌(EHCC)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EHCC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容积再现重组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组,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并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评价其在肿瘤定位及周围器官侵犯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23例25个EHCC最大径6.5~17.5cm,平均10.8cm。肿瘤与肝脏以蒂带连接2处,基底连接23处,起源于肝右叶及尾状叶者(12个)由肝右动脉分支供血,左叶者(11个)主要由肝左动脉供血,MSCTA定位诊断符合率100%(25/25)。肿瘤侵犯周围器官4例5处,MSCTA仅显示3处侧支供血动脉。结论:MSCTA通过显示EHCC供血动脉,能准确进行定位诊断,对判断周围器官的侵犯亦有较高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造影术
下载PDF
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治疗子宫肌瘤 被引量:2
8
作者 岑贤友 费西平 +6 位作者 徐绍斌 邱冬梅 齐海英 顾瑞基 戴湘琳 罗东 甘万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PLE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ingyangmycin lipiodol emulsion,PL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内注射PLE治疗,术后随访3~24个月,观察症状缓解情况和副反应的发生情况,并于术后1、3、6、12、24个月分别行B超或CT复查,了解子宫肌瘤大小变化情况,其中2例分别于治疗后4、5周行外科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本组45例全部治疗成功。39例较完整随访者症状明显改善,肌瘤体积缩小范围在41.2%~95.6%,随访24个月的28例肌瘤体积平均缩小72.4%。副反应主要为下腹部疼痛、发热、恶心、呕吐、阴道少量流血等,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手术标本病理观察见肌瘤内血管变性闭塞,肌瘤组织大片坏死。结论:CT引导经皮穿刺注射PLE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新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CT引导 经皮穿刺 平阳霉素 碘油
下载PDF
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9
9
作者 潘小舟 费西平 +3 位作者 张应和 范真真 梁晓芬 陈翠英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1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诊断内脏动脉瘤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内脏动脉瘤患者的CT增强扫描资料,采用容积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多平面重建(MPR)行血管重建。结果 42例患者中,共发现58个动脉瘤,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与载瘤动脉的关系,其中脾动脉瘤27个(46.6%),肝动脉瘤6个(10.3%),肾动脉瘤10个(17.2%),肠系膜动脉瘤7个(12.1%),腹腔动脉瘤8个(13.8%),3个破裂(5.2%),8个合并显示载瘤动脉狭窄(13.8%)。结论 MSCTA能准确诊断内脏动脉瘤及伴发或继发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脏动脉 动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CT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 被引量:5
10
作者 顾瑞基 岑贤友 +2 位作者 费西平 杨志权 朱桂珍 《吉林医学》 CAS 2012年第23期4935-4936,共2页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32例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后32例患者中肿瘤结节完全坏死者占87.50%(28/32)。结论:TACE联...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肝癌的效果。方法:对32例肝癌患者采用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经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治疗后32例患者中肿瘤结节完全坏死者占87.50%(28/32)。结论:TACE联合冷循环微波刀是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栓塞 治疗性 介入治疗
下载PDF
MSCT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11
作者 潘小舟 费西平 +3 位作者 张应和 岑贤友 覃智颖 陈翠英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2期110-111,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回顾3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而且已做MSCT的HRCT扫描,采用HRCT轴位、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相结合,对颌面部复杂性...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在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治疗提供信息。方法回顾38例颌面部外伤患者而且已做MSCT的HRCT扫描,采用HRCT轴位、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技术相结合,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做出诊断。结果下颌骨复杂性骨折20例,占52.6%;颧骨、颧弓、眼眶各壁、上颌窦各壁两处或以上联合骨折12例,占31.6%;鼻骨、鼻中隔及筛骨骨折3例,占7.9%;上颌骨LefortI型或II型骨折3例,占7.9%。其中2例上下颌骨联合骨折,13例合并不同程度颅内损伤,3例合并沙粒存留,1例合并木屑存留,1例合并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结论 MSCT的HRCT轴位、MPR、VR技术相结合对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正确诊断及手术方案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 高分辨率 颌面部 复杂性骨折
下载PDF
MSCT在修复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潘小舟 费西平 +3 位作者 张应和 岑贤友 赵殿才 覃智颖 《海南医学》 CAS 2010年第14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时,根据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得出健侧与患侧的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对修复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3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的资料而且已做MSCT高分辨率CT(HRCT)扫描,采用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重建技术时,根据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得出健侧与患侧的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对修复颌面部复杂性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23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的资料而且已做MSCT高分辨率CT(HRCT)扫描,采用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及HRCT轴位相结合,以大脑镰为中心镜面,健侧为标准,选择引起颌面畸形之错位骨块的前缘、后缘、上缘及下缘四个测量点,测量健侧与患侧的立体关系,根据其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得出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通过参考差异数据进行复位后行坚强内固定。结果 23例颌面部复杂性骨折患者中,牙颌功能均获得完全恢复,颌面外形21例获得完全恢复,2例获得基本恢复。结论根据颌面两侧骨表面外形的对称性,通过MSCT图像重建能精准地测量出颌面部复杂性骨折的具体生物学差异数据,对手术方案及内固定钛板、钛钉的选择和术后效果的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生物学差异数据 复杂骨折 颌面修复
下载PDF
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
13
作者 张应和 岑贤友 +4 位作者 甘艺平 覃智颖 潘小舟 费西平 梁晓芬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4期35-37,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右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右肾上腺肿瘤患者27例,采用容积再现重组(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显示右肾上腺动脉(AA)供血肿瘤,评价其在定位诊断中的准确性。结果 27例右肾上腺肿瘤最大径5.2cm~11.5cm,平均7.3cm,原发性肿瘤21例,转移性肿瘤6例,均不同程度突入肝脏右叶。AV重建显示25例肿瘤由右侧AA供血,显影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均为92.6%(25/27)。结论 MSCTA通过显示AA供血肿瘤,能准确进行右侧肾上腺肿瘤定位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肾上腺动脉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小脑成血管细胞瘤的MR诊断(附13例分析)
14
作者 谭国卫 费西平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2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小脑 成血管细胞瘤 MR 诊断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寰椎椎动脉沟桥DR分型及特征 被引量:7
15
作者 万平华 高代平 +3 位作者 费西平 张福康 王本星 廖余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38-640,共3页
寰椎椎动脉沟桥(以下简称沟桥)是一种较为细微的颈椎结构解剖学变异,对其报道较少,临床常被漏诊。本文结合文献分析DR表现及分型。
关键词 寰椎 椎动脉 沟桥 X线
下载PDF
头颅MRI诊断评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凌志勇 陈楷哲 费西平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1期8-10,共3页
目的探讨头颅MRI诊断评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MCI患者和40例认知正常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将认知正常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例),MCI... 目的探讨头颅MRI诊断评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价值及影像特点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42例MCI患者和40例认知正常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以及头颅MRI影像学资料,将认知正常患者纳入对照组(n=40例),MCI患者纳入观察组(n=42例),比较2组简易智力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各项评分以及MRI影像学特点。结果观察组MMSE量表、MoCA量表各项评分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内嗅皮层和海马结构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MCI患者典型影像学改变为海马结构及内嗅皮层出现明显萎缩改变,还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结论头颅MRI检测内嗅皮层和海马结构体是否萎缩能为早期MCI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简易智力量表 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
下载PDF
CT与MRI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价值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陈桂泉 廖余胜 +2 位作者 黄凯清 费西平 魏吉祥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16期69-71,共3页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依次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的效果。结果:MRI检出率为100%,无漏诊,CT检出率为90.00%,漏诊率为1... 目的:探讨CT与MRI诊断结肠癌致肠梗阻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收治的50例结肠癌致肠梗阻患者,依次采用CT和MRI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方式检查的效果。结果:MRI检出率为100%,无漏诊,CT检出率为90.00%,漏诊率为1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于肿块侵犯浆膜下、狭窄段、肠旁组织缺血性结肠炎检出率高于CT(P<0.05)。T1WI图像显示肿块呈等低信号,局部管腔狭窄;T2WI-SPAIR图像显示乙状结肠累及浆膜下;MRI增强图像显示乙状结肠明显不均匀强化。结论:CT与MRI在结肠癌致肠梗阻的诊断中,MRI的应用价值更高,MRI对于侵犯浆膜下、狭窄段、肠旁组织缺血性结肠炎等检出率高于CT,诊断准确率高,漏诊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MRI 结肠癌 肠梗阻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心理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质量控制中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霞 费西平 +2 位作者 凌志勇 黄凯清 王本星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15年第7期67-70,共4页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61例患者列入本研究,研究组231例,对照组230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行检查前血压、心率、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检查后所获得的CT图像质量和...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CT增强扫描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461例患者列入本研究,研究组231例,对照组230例。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行检查前血压、心率、心理状态变化情况;检查后所获得的CT图像质量和增强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检查前收缩压、心率波动、干预后HAMA评分、CT图像运动性伪影的出现次数均低于对照组,而增强效果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CT增强扫描患者的焦虑心理,使患者各项指标趋于正常,确保检查顺利进行及CT图像质量和增强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学 护理干预 CT增强扫描
下载PDF
CT、DR、超声检查在诊断肠梗阻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凌志勇 费西平 +2 位作者 张福康 黄凯清 林润芳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4期122-123,共2页
目的对CT、DR、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CT、DR、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25例肠梗阻患者经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 目的对CT、DR、超声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2014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25例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CT、DR、超声检查,与病理检查结果做对比分析。结果 25例肠梗阻患者经CT扫描检查确诊率为100.00%,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92.00%,DR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80.00%,超声检查对梗阻部位诊断准确率为16.00%,CT及DR检查诊断率高于超声及检查(P<0.05)。结论与DR、超声检查相比,对肠梗阻患者CT检查诊断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DR 肠梗阻
下载PDF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价值评估 被引量:2
20
作者 凌志勇 高代平 +3 位作者 费西平 黄凯清 林润芳 魏吉祥 《中医临床研究》 2018年第21期115-116,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患者30例,患者应用飞利浦X线设备和MRI进行检查,比较分析患者肩峰下骨赘和肩峰下间隙情况。结果:肩关节肿胀患者9例,肩峰下骨赘患者17例... 目的:研究分析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联合MRI对肩关节撞击综合征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治疗的患者30例,患者应用飞利浦X线设备和MRI进行检查,比较分析患者肩峰下骨赘和肩峰下间隙情况。结果:肩关节肿胀患者9例,肩峰下骨赘患者17例,韧带钙化患者3例,骨折或关节脱位1例;患者采用两种检查方式比较肩峰形态分型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检查方式的肩峰下间隙为(1.22±0.04)cm,MRI检查方式的肩峰下间隙为(1.20±0.05)cm。结论:肩关节撞击综合征的诊断应用冈上肌出口位X线联合MRI,结果可有效评价肩关节部位解剖结构改变情况,起到明确诊断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上肌出口位投照法 MRI 肩关节撞击综合征 临床价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