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质粒介导AmpC酶基因分布及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侯佳惠 童郁 +4 位作者 费静娴 郭美艳 赵玉杰 包其郁 周铁丽 《检验医学》 CAS 2012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质粒介导AmpC酶的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细菌耐药性的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5年间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和耐药情况。选取每年同一时间段的临床连续分离株共169株,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OXA等β-内酰胺酶基因和AmpC酶基因。使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离自呼吸道(痰标本),占75.7%;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严重,耐药率分别为91.9%和91.7%;对其他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头孢他啶46.7%、亚胺培南38.2%、左旋氧氟沙星30.2%、环丙沙星28.3%、阿米卡星5.0%。169株铜绿假单胞菌中产TEM、CTX-M、OXA和GES型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49.7%);质粒介导AmpC酶23株(13.6%)。PFGE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仅3株具有同源性,呈散发流行。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临床感染率高,呈多重耐药且散发流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AMPCΒ内酰胺酶 质粒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卢雅敏 邹安庆 +3 位作者 侯佳惠 费静娴 郭美艳 曹建明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2-874,共3页
目的了解药敏试验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的体外敏感性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法、K-B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检测2:1和1:1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E-test、K-B纸... 目的了解药敏试验方法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对不同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的体外敏感性差异。方法分别采用琼脂稀释法、E-test法、K-B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检测2:1和1:1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对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结果E-test、K-B纸片扩散法和仪器法的检测结果与琼脂稀释法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纸片扩散法的符合率最低;1:1配比头孢哌酮/舒巴坦制剂的体外抗菌活性高于2:1配比制剂。结论建议实验室报告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敏试验时,说明试验所用的两种药物比例和采用的检测方法,以便临床更好地利用体外药敏结果选择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药敏试验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ESBLs基因分布及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童郁 周铁丽 +1 位作者 费静娴 侯佳惠 《中国现代医生》 2011年第18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 目的研究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产生情况、基因分布及流行特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05~2009年每年6~9月临床连续分离非重复铜绿假单胞菌共169株。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TEM、SHV、VEB、PER、GES、TLAI、BC、CTX-M-1、CTX-M-2、CTX-M-8、CTX-M-9、OXAⅠ、OXAⅡ、OXAⅢ、OXAⅣ和OXAⅤ)。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分析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铜绿假单胞菌株间的同源性。结果 169株铜绿假单胞菌,经PCR方法检测,检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84株,阳性率为49.7%;169株PA中检出TEM、CTX-M-9、CTX-M-1、CTX-M-2、OXAⅠ、OXAⅣ、GES、OXAⅡ基因型各占32.0%,5.3%,4.7%,2.4%,1.8%,1.8%,1.2%,0.6%。在54株TEM阳性PA中,挑取同一病区不同患者不同标本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共21株,利用PFGE分析其同源性,多呈现散发流行,仅三株具有同源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以TEM为主,GES、CTX-M-1、CTX-M-2、CTX-M-9、OXAⅠ、OXAⅡ、OXAⅣ等基因都有检出,未检出PER基因。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显示,本院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无同源性,呈散发流行趋势,个别病区存在轻微的克隆播散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脉冲场凝胶电泳
下载PDF
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喹诺酮耐药决定区基因突变分布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忠永 郑佳音 +4 位作者 潘钦石 费静娴 周明明 侯佳惠 周铁丽 《浙江实用医学》 2010年第6期469-471,476,共4页
目的比较研究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QRDR基因突变点差异。结果... 目的比较研究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的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的基因突变分布特征。方法对临床分离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分析,比较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菌株与环丙沙星敏感菌株QRDR基因突变点差异。结果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甲型副伤寒沙门菌QRDR基因存在较明显的突变特征,其中gyrA的Ser83及parC的Thr57位点突变占主导(分别占78.3%和91.3%),Ser83位点突变率与敏感株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喹诺酮耐药决定区的基因突变可能是导致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环丙沙星敏感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丙沙星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喹诺酮耐药决定区
下载PDF
黏质沙雷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邹安庆 费静娴 +2 位作者 吴莲凤 谢瑶瑶 周铁丽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9-62,共4页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分析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10年临床分离109株黏质沙雷菌的分布情况,VITEK-60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 目的了解黏质沙雷菌的临床感染特点和耐药现状,分析其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特性。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10年临床分离109株黏质沙雷菌的分布情况,VITEK-60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琼脂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厄他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临床分离黏质沙雷菌各年份分离数呈上升趋势。标本来源以痰液标本最多,占73.4%,其次为尿液标本,占12.8%、血液标本,占6.4%;黏质沙雷菌对环丙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的敏感率均大于80%,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3种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3%,5.5%和22.0%。结论临床分离的黏质沙雷菌对抗菌药物的总体敏感性较好,但出现较高比例的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株,且不同种类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质沙雷菌 碳青霉烯类 耐药性 MIC
下载PDF
应用室间质评进行实验室设备比对的可行性探讨 被引量:4
6
作者 费静娴 汪峰 +4 位作者 莫艳萍 杨海英 吴淑芳 王韵 施旭斌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9期880-883,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室间质评标本及其结果,进行血液检测实验室设备间比对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2019年的室间质评标本,其中酶免标本15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本30份,采用不同型号的全自动标本处理、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以... 目的探讨利用室间质评标本及其结果,进行血液检测实验室设备间比对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8-2019年的室间质评标本,其中酶免标本15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标本30份,采用不同型号的全自动标本处理、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和全自动生化仪检测,以室间质评反馈结果为标准,1)应用Kappa检验,比较2台全自动标本处理系统和2台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不同组合检测结果的一致性;2)应用配对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分别比较2台加样系统和后处理系统检测值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3)应用回归分析比较2台全自动生化仪检测结果一致性。结果1)2台标本处理系统和2台全自动酶免检测系统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2)除了乙肝项目C组外,其他性能与标准的一致性均为优;3)2台全自动生化仪的检测结果经回归分析证明两者相关性良好(r>0.975)。结论在中小型采供血机构使用室间质评标本系统和结果进行设备的比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经过适当的优化改良后应该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间质评 比对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
下载PDF
湖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S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莫艳萍 施旭斌 +1 位作者 费静娴 杨海英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2年第3期288-291,共4页
目的分析湖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S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取本站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集的60107人份献血标本,其中52例NAT单阳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将52例NAT阳性患者中确诊OBI的27例纳入实验组,选取8例HBsA... 目的分析湖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BI)患者S基因突变特点。方法选取本站2018年10月-2020年6月采集的60107人份献血标本,其中52例NAT单阳性,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将52例NAT阳性患者中确诊OBI的27例纳入实验组,选取8例HBsAg、核心抗体(抗-HBc)、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血清作为阳性对照;比较实验组、对照组的肝功能、乙肝5项指标,并分析实验组、对照组HBV基因型、S区氨基酸突变情况。结果不同性别、年龄、学历的献血人群中NAT单阳性标本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8-30岁献血人群中男性NAT阳性标本数显著高于女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肝功能指标、e抗原(HBeAg)、抗-H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表面抗原(HBsAg)显著低于对照组,表面抗体(抗-HBs)、e抗体(抗-HBe)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获得20条S区序列,包括4条S区、16条preSS区,基因型分别为C型16例、B型4例。结论应重视湖州地区NAT阳性的献血人群的跟踪随访,较HBsAg、抗-HBc、HBV-DNA阳性的HBV感染者,OBI具更高的S区基因突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人群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S基因 氨基酸突变
下载PDF
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载量和分子突变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莫艳萍 施旭斌 +1 位作者 费静娴 周建华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11期1235-1237,共3页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流行状况,分析OBI者的病毒载量和分子特征。方法采用ELISA和NAT对本站2018年10月~2020年2月45 36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感染筛查。以HBsAg阴性、NAT阳性献血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HBsA... 目的了解湖州地区无偿献血人群中隐匿性HBV感染(OBI)的流行状况,分析OBI者的病毒载量和分子特征。方法采用ELISA和NAT对本站2018年10月~2020年2月45 368份献血者标本进行HBV感染筛查。以HBsAg阴性、NAT阳性献血者作为实验组;以同期HBsAg阳性、NAT阳性的标本作为对照组。抽提2组的血清病毒核酸,以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BV DNA拷贝数并比较2组差异。巢式PCR对病毒S区基因进行扩增和测序,并与HBV野生型参考序列比对,确认基因分型及S区分子突变特征。结果最终确认36份为隐匿性HBV感染(0.08%,36/45 368);其中有8份DNA载量低于检出限,其余28份的HBV DNA均值为(42.3±1.24)IU/mL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值水平(3.32±1.94)×10^(4)IU/mL(P<0.05)。测序结果显示,28份OBI标本中,20份为B型(71.43%),其余8份均为C型(28.57%)。OBI者在HBsAg抗原决定簇内的氨基酸变异率显著高于MHR区(P<0.05)。结论本地区献血人群OBI者病毒载量较低,以基因型B型为主,主要变异位点在HBsAg抗原决定簇(124~147)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 病毒 突变
下载PDF
湖州地区献血人群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特征及分子机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莫艳萍 施旭斌 +1 位作者 费静娴 杨海英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为HBV高流行区,HBV感染率约占33%^([1])。虽随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HBV母婴传播减少,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降低,但一般人群HBsAg... 全球约有3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我国为HBV高流行区,HBV感染率约占33%^([1])。虽随乙肝疫苗接种的普及,HBV母婴传播减少,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携带率降低,但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仍高达7.1%^([2])。以往常将血清HBsAg阳性作为判定是否感染HBV的依据。自首例报道HBsAg阴性供血者血液引起HBV感染以来,血清HBsAg转阴代表HBV清除的观点受到质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隐匿性 无偿献血 基因型 血清学 变异
下载PDF
依据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数据评定ELISA检测测量不确定度
10
作者 汪峰 费静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0-472,共3页
目的评价Nordtest准则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检验科2013年6~11月共215次(HBsAg)和210(HIV)次室内质控数据和2010—2013年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依据Nordtest准则评估乙... 目的评价Nordtest准则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的适用性。方法收集检验科2013年6~11月共215次(HBsAg)和210(HIV)次室内质控数据和2010—2013年卫计委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结果。依据Nordtest准则评估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HIV抗原/抗体(HIVAg/Ab)检测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结果取95%的置信区间,包含因子k=2,HBsAg和HIV扩展不确定度分别为UHBV=47.02%和UHIV=44.62%。结论Nordtest准则结合室内质控和临检中心室间质评回报数据,来评价ELISA检测测量不确定度适用于目前血站实验室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度 室内质控 室间质评
下载PDF
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 被引量:12
11
作者 费静娴 吴莲凤 +5 位作者 彭定辉 屠鸿翔 周明明 李超 包其郁 周铁丽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258-1260,共3页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和耐药机制。方法选取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162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 IC);PCR扩增分离株外膜蛋白基因OprD2和碳青霉烯酶基因VIM、IMP、SPM、KPC,对阳性产物测序确定基因亚型;羰基氰氯苯腙(CCCP)协同抑制试验检测膜外排机制。结果 162株分离菌株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7.0%和30.9%;60株耐亚胺培南和/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耐药株)中,50株对2种抗生素均耐药,另10株仅对亚胺培南耐药;耐药株中有18株OprD2基因缺失,102株不耐亚胺培南或美罗培南菌株(简称敏感株)中有20株OprD2基因缺失;耐药株中检出13株碳青霉烯酶阳性,其中5株产VIM型,8株产IMP型,敏感株中未检出VIM、IMP基因,所有菌株中未检出SPM-1、KPC基因;耐药株有48.3%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作为底物的分别有19株和24株,敏感株有10.8%外排试验阳性。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严重,与外膜蛋白OprD2缺失、产碳青霉烯酶和主动外排共同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假单胞菌 耐药机制 碳青霉烯类 OPRD2 碳青霉烯酶 外排泵 羰基氰氯苯腙
原文传递
住院患者肠道大肠埃希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周铁丽 周明明 +5 位作者 费静娴 干锦益 朱丽青 史银丹 李超 徐祖元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0-162,共3页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主要定植菌,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其耐药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感染株的耐药水平,另外,肠道正常定植的大肠埃希菌还可将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传递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不同菌属。因此,监测肠道大肠... 大肠埃希菌是肠道内主要定植菌,是耐药基因的重要储存库,其耐药水平直接关系到临床感染株的耐药水平,另外,肠道正常定植的大肠埃希菌还可将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传递给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及志贺菌等不同菌属。因此,监测肠道大肠埃希茵的耐药性,研究其基因的携带情况,对控制耐药性的传播,指导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耐药基因 肠道内 喹诺酮类 质粒介导 住院患者 耐药水平 临床感染
原文传递
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检测及其与耐药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徐春泉 周翠 +5 位作者 徐琦煜 费静娴 周武 李超 周明明 周铁丽 《疾病监测》 CAS 2010年第7期542-545,58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患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188株大肠埃希菌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因子papC、sfa/foc、afa/dra、hly、cnf1、iutA、aer、fimH、kpsM...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的分布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对2003-2008年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住院患者不同标本中分离的188株大肠埃希菌用PCR方法扩增毒力因子papC、sfa/foc、afa/dra、hly、cnf1、iutA、aer、fimH、kpsMTⅡ、fyuA。采用VITEK-60自动化微生物分析仪检测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毒力因子iutA、fyuA在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较高,均>50%,毒力因子aer、fimH在不同标本来源的大肠埃希菌中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与毒力因子aer有关(P<0.05),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与毒力因子iutA有关,头孢唑啉的耐药性与afa/dra有关,庆大霉素的耐药性与aer有关,复方新诺明的耐药性与sfa/foc、iutA、aer有关,头孢他啶的耐药性与sfa/foc、iutA有关,氨苄西林/舒巴坦的耐药性与aer有关(P<0.05)。结论毒力因子在不同来源大肠埃希菌中的分布有差异,某些毒力因子与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相关,应引起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毒力因子 细菌耐药
原文传递
海藻希瓦菌中发现一种新的qnrA7基因亚型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明明 屠鸿翔 +4 位作者 周铁丽 费静娴 李超 赵玉杰 包其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593-596,共4页
目的 研究海藻希瓦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E-test法测定菌株MIC,提取... 目的 研究海藻希瓦菌中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分布和特性.方法 PCR检测qnr、qepA、aac(6')Ib-cr基因,阳性产物进行DNA测序以确定其基因型,接合转移试验探讨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体外转移性,E-test法测定菌株MIC,提取质粒对qnrA基因进行初步定位.结果 海藻希瓦菌中检出qnrA基因,为新发现的亚型,命名为qnrA7,GenBank登录号为GQ463707,未检出qnrB、qnrS、qnrC、qnrD、qepA、aac(6')-Ib-cr基因;qnrA7位于约33 kb的质粒上,但体外接合转移试验未成功;该菌对喹诺酮类药物敏感.结论 海藻希瓦菌质粒上检出新的qnrA基因亚型,其作为qnr基因的环境宿主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希瓦菌 喹诺酮类 质粒 qnrA7
原文传递
志贺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铁丽 周明明 +3 位作者 沈丽珍 徐斐 李超 费静娴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1-694,共4页
目的了解志贺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aac(6’).Ib-cr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PCR法对57株志贺菌进行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检测,PCR扩增阳性菌株进行测序和基因分型,并与大肠埃希菌... 目的了解志贺菌中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和aac(6’).Ib-cr的流行情况以及其耐药特征。方法PCR法对57株志贺菌进行qnrA、qnrB、qnrS和aac(6’)-Ib基因检测,PCR扩增阳性菌株进行测序和基因分型,并与大肠埃希菌J53作接合试验,采用琼脂稀释法检测志贺菌和接合前后大肠埃希菌J53对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特异性PCR扩增确认接合子基因型。结果57株志贺菌中,筛选出qnrS、qnrB阳性株各1株(ZH13和ZH53),均为福氏志贺菌,其基因序列在NCBI成功登录,登录号分别为FJ616991和FJ616990,未检出qnrA和aac(6’)-Ib基因;其中ZH13接合试验成功,ZH53不能接合,接合试验后的大肠埃希菌J53对多种抗菌药物的MIC明显提高;特异性PCR证实接合子和供体菌有相同的qnr基因。结论在志贺菌中检出qnrS基因,且国内首次检出qnrB基因,qnr阳性菌株呈多重耐药,且其耐药性可以通过接合方式发生水平转移,需加强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喹诺酮类 QNR aac(6’)-I b-cr 基因型
原文传递
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耐药性及耐药机制研究
16
作者 郭美艳 虞丹丹 +4 位作者 刘媚娜 赵玉杰 费静娴 侯佳惠 周铁丽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79-282,共4页
目的检测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突变存在与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对60株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基因gyrA、g... 目的检测志贺菌对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探讨染色体介导DNA旋转酶和拓扑异构酶Ⅳ基因突变存在与志贺菌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用琼脂稀释法对60株志贺菌进行耐药性检测;PCR法检测喹诺酮耐药决定区(QRDR)相关基因gyrA、gyrB、parC、parE,并对其中20株PCR扩增所得的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分析志贺菌gyrA、gyrB、parC基因突变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关系。结果 60株志贺菌对萘啶酸、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90.0%、35.0%、28.3%和15.0%;测序结果显示gyrA、gyrB、parC基因突变率分别为85%、30%和100%,parE基因未发现突变。结论志贺菌对喹诺酮类耐药严重;靶基因突变是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以DNA旋转酶GyrA基因突变为主,DNA拓扑异构酶IVparC基因突变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志贺菌 喹诺酮类药物 耐药 基因型
原文传递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gyrA基因突变对不同喹诺酮药物敏感性的影响
17
作者 王忠永 潘钦石 +4 位作者 郑佳音 费静娴 侯佳惠 罗新华 周铁丽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3258-3259,3262,共3页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菌gyrA基因突变情况与喹诺酮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和3种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扩增其gyr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不同喹诺酮药物敏感性菌株的gyr... 目的:研究甲型副伤寒沙门菌gyrA基因突变情况与喹诺酮药物敏感性降低的相关性。方法: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对萘啶酸和3种氟喹诺酮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方法扩增其gyrA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比较不同喹诺酮药物敏感性菌株的gyrA基因突变特点和差异。结果:gyrA基因的突变率和分布对不同喹诺酮药物敏感性的影响不同,特别是在gyrA基因的Ser83位点呈现明显差别。结论:甲型副伤寒沙门菌分离株gyrA基因突变与喹诺酮药物敏感性存在关联,可导致对喹诺酮耐药或敏感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GYRA基因 喹诺酮药物
原文传递
产气肠杆菌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罗新华 李少禧 +4 位作者 周铁丽 费静娴 侯佳惠 包其郁 曹建明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8-60,共3页
产气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健康人肠道中,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可引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及血液等多种感染.喹诺酮类药物由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广泛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
关键词 喹诺酮类药物 产气肠杆菌 耐药基因 质粒介导 临床抗感染治疗 医院感染 抗菌谱广 抗菌作用
原文传递
自制抗-HCV诊断试剂评价体系的建立
19
作者 费静娴 潘菲 +3 位作者 杨海英 莫艳萍 施旭斌 陈义柱 《浙江预防医学》 2016年第1期105-107,共3页
目的建立ELISA法抗-HCV诊断试剂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合本地区丙肝流行特征的的献血员抗-HCV检测策略。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献血员中抗-HCV筛查阳性或处于检测高值阴性的441份血清标本进行确认,选取部分阳性、高值阴性血清,... 目的建立ELISA法抗-HCV诊断试剂评价体系,筛选出适合本地区丙肝流行特征的的献血员抗-HCV检测策略。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献血员中抗-HCV筛查阳性或处于检测高值阴性的441份血清标本进行确认,选取部分阳性、高值阴性血清,建立抗-HCV ELISA试剂评价体系,并评价8种试剂的灵敏度、特异度和一致率等。结果构建了抗-HCV诊断试剂参考评价体系,其中24份阳性系列血清包含多种RIBA试验阳性条带组合;24份阴性系列血清中有8份属于含干扰物质的高值阴性标本;并建立浓度梯度稀释系列标本用于灵敏度评价。在评价体系中8种抗-HCV ELISA试剂检测一致率分别为83.33%、85.42%、87.50%、87.50%、89.58%、93.75%、89.58%和79.17%,应用双抗原夹心法的6号试剂灵敏度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试剂(P<0.05)。结论自制抗-HCV ELISA诊断试剂评价体系适用于实验室日常工作,在制定本地区筛选策略时应充分考虑试剂间的互补性,以保障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重组免疫印迹试验
原文传递
无偿献血者血液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不合格情况分析及研究 被引量:17
20
作者 王乐 汪峰 +4 位作者 莫艳萍 费静娴 杨海英 王韵 孙泉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21年第4期263-267,共5页
目的:分析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血源招募策略和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 目的:分析献血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不合格情况,为制定安全血源招募策略和血液筛查反应性献血者归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核酸检测技术(NAT)对湖州地区2017年1月—2019年12月献血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检测,如ELISA有反应性而NAT阴性,则进行相应的确证试验确认。对确认为真阳性的无偿献血者进行人口统计学分析,对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不合格情况分析。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不合格率分别为0.33%、0.09%、0.06%和0.20%。HBsAg真阳性无偿献血者分别在献血次数、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抗-HCV真阳性无偿献血者分别在献血次数和性别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IV真阳性无偿献血者在献血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TP真阳性无偿献血者分别在献血次数、年龄和文化程度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 ELISA双试剂阳性与相对应单试剂阳性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抗-HCV、抗-HIV和抗-TP不合格标本ELISA结果在不同分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确证试验可以有效降低献血者假阳性的产生。在献血招募工作中,重点招募年龄在18~30岁、学历专科及以上的重复献血者;主动召回单试剂阳性且S/CO值<3的献血者进入归队程序,减少血液资源浪费并为归队的献血者解除自身健康问题的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 艾滋病病毒抗体 梅毒螺旋体抗体 不合格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