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种植模式对旱作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贺丽燕 李廷亮 +3 位作者 马红梅 谢英荷 文德泽 贺璟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4-106,共3页
通过山西南部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全膜穴播4种种植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株高、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覆膜种植有助于旱作冬小麦... 通过山西南部旱地大田试验,研究了农户、测控施肥、垄膜沟播、全膜穴播4种种植模式对旱作冬小麦株高、群体结构、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膜沟播"和"全膜穴播"覆膜种植有助于旱作冬小麦的生长,可减少后期无效分蘖,促进干物质积累,增加穗数,从而显著提高小麦产量,较"测控施肥"模式分别增加19.7%和26.6%,且"全膜穴播"模式增产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 冬小麦 种植模式 干物质积累 产量形成
下载PDF
水肥条件对晋南水地冬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贺丽燕 谢英荷 马红梅 《山西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064-1066,共3页
2012年对晋南3个县174个农户水地冬小麦灌溉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水地冬小麦产量较高,平均为5 836.7 kg/hm2,增产潜力较大;平均灌溉次数由1.9次增加到2.3次时,水地冬小麦产量会增加;当地施肥状况极不平衡,氮肥... 2012年对晋南3个县174个农户水地冬小麦灌溉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水地冬小麦产量较高,平均为5 836.7 kg/hm2,增产潜力较大;平均灌溉次数由1.9次增加到2.3次时,水地冬小麦产量会增加;当地施肥状况极不平衡,氮肥用量偏高,而磷肥不足;在当年降雨较为充足的情况下,当氮肥用量为180 kg/hm2、磷肥用量为100 kg/hm2左右时,水地冬小麦产量达到最高。适量增加灌水次数、控制氮肥用量、增加磷素养分投入对水地冬小麦增产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地 冬小麦 籽粒产量
下载PDF
氮磷钾肥对冬小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贺丽燕 谢英荷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3年第16期4-5,共2页
2012年,对临汾地区旱地冬小麦84个样本的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旱地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524.9kg/hm2,产量水平较高,增产潜力依然很大。旱地氮、磷、钾肥施用量不同,其产量也不同。当施氮量从95kg/hm2增加到130kg/hm... 2012年,对临汾地区旱地冬小麦84个样本的施肥效果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农户旱地冬小麦平均产量为3524.9kg/hm2,产量水平较高,增产潜力依然很大。旱地氮、磷、钾肥施用量不同,其产量也不同。当施氮量从95kg/hm2增加到130kg/hm2时,小麦产量逐渐增加;磷肥用量从57kg/hm2增加到134kg/hm2时,小麦产量逐渐增加,但是磷肥利用率偏低;钾肥用量从40kg/hm2降低到20kg/hm2时,小麦产量最高。调整氮、磷、钾肥的合理用量是提高旱地冬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 氮肥 磷肥 钾肥 籽粒产量 肥料利用率
下载PDF
晋南旱作冬小麦田间生产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4
作者 贺丽燕 马红梅 +3 位作者 谢英荷 李廷亮 文德泽 贺璟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7期688-690,共3页
对晋南地区旱作麦田近5 a的生产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该地区存在小麦年均产量变幅不稳,养分投入不平衡,重基肥、轻追肥,施用肥料品种单一及田间管理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建议,为小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晋南地区 旱作小麦 生产现状 问题 建议
下载PDF
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5
作者 赵晓东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贺丽燕 文德泽 贺璟 岳丽 《山西农业科学》 2014年第8期838-841,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旱地小麦的返青期到收获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扬花期,碱性磷酸酶活...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脲酶活性及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旱地小麦的返青期到收获期,土壤蔗糖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变化趋势均为先增后减,蔗糖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扬花期,碱性磷酸酶活性高峰期出现在拔节期;土壤脲酶活性随生育进程整体呈上升趋势,且在扬花期和收获期出现较大值。在旱地小麦的各个生育期,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2种种植方式较相同施肥量测控施肥的土壤蔗糖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均有较大提高,而土壤脲酶活性变化幅度不明显;不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的3种土壤酶活性较农户施肥均有一定提高,但提高幅度较小;从小麦产量角度看,垄膜沟播和平膜穴播这2种种植方式能有效进行蓄水保墒,从而提高旱地麦田的产量,是小麦增产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方式 旱地小麦 土壤酶活性 小麦产量
下载PDF
覆膜对晋南旱地冬小麦土壤水分及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赵晓东 谢英荷 +4 位作者 李廷亮 冯倩 文德泽 贺丽燕 贺璟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3期262-265,289,共5页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 为探明不同覆膜方式下,晋南旱塬冬小麦田土壤水分、速效磷及速效钾含量的变化情况,在山西省洪洞县冬麦区进行了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这两种覆膜方式能提高0~8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17.2%和7.6%;并且水分利用率较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分别提高28.47%和10.35%.而地膜覆盖对耕层土壤的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影响不明显.综上所述,平膜穴播和垄膜沟播覆膜方式是减缓晋南冬小麦干旱缺水、提高土壤水分含量及水分利用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小麦 覆膜 土壤水分含量 速效磷 速效钾
下载PDF
中美“个人空间”观念差异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7
作者 贺丽燕 唐德根 《琼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88-89,共2页
本文从文化层面阐述中美社会的个人空间观念差异及形成原因,为外语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 中美“个人空间” 观念差异 形成原因 教学启示
下载PDF
文化图式理论视角下言者意义的推断
8
作者 贺丽燕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0-41,共2页
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话语信息所激活的文化图式也就不同,交际双方会各自按照自己认知语境中相关文化图式对同一话语信息做出不同的理解。文化图式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和挖掘文化图式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推断出... 由于东西方社会文化差异,话语信息所激活的文化图式也就不同,交际双方会各自按照自己认知语境中相关文化图式对同一话语信息做出不同的理解。文化图式成为制约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深入分析和挖掘文化图式的影响,有利于我们正确推断出言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者意义 文化图式 跨文化交际
下载PDF
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磷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加武斌 谢英荷 +3 位作者 李廷亮 文德泽 贺丽燕 高慧洲 《山西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420-423,共4页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从小麦拔节期到收获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则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均为覆膜处理显著高...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不同覆膜方式对旱地麦田土壤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量碳从小麦拔节期到收获期呈逐渐下降趋势,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磷则随着生育期的延长呈上升趋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微生物量磷均为覆膜处理显著高于不覆膜处理,且以全膜穴播效果最为显著,分别比相同施肥量的测控施肥处理高64.52%~130.54%和25.81%~58.98%,而土壤微生物量氮则为覆膜处理显著低于不覆膜处理,并且全膜穴播处理的降低幅度更明显。可见,覆膜可以改善土壤水热条件,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磷,进而提高土壤肥力,是适合晋南地区旱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垄膜沟播 全膜穴播 微生物量碳 微生物量氮 微生物量磷
下载PDF
耕作措施对玉米田耕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陆思旭 贺丽燕 王旭东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22,共8页
为研究秸秆还田基础上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渭北旱塬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研究了6种耕作措施,即连年翻耕(C/C)、连年免耕(N/N)、连年深松(S/S)、免耕/深松隔年轮耕(N/S)、翻耕/免耕隔年... 为研究秸秆还田基础上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影响,本文以渭北旱塬玉米田为研究对象,采用Biolog-ECO方法研究了6种耕作措施,即连年翻耕(C/C)、连年免耕(N/N)、连年深松(S/S)、免耕/深松隔年轮耕(N/S)、翻耕/免耕隔年轮耕(C/N)和深松/翻耕隔年轮耕(S/C)对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下碳源代谢活性(AWCD)随培养时间的延长均逐渐增加,免耕、少耕的各耕作处理下碳源代谢活性较C/C处理显著提高了12.70%~54.54%,其中N/S和N/N处理的微生物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显著高于C/C处理。主成分分析对第1和第2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碳源是氨基酸类、糖类和羧酸类物质,且是该地区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冗余分析表明有机碳(SOC)是影响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从微生物群落碳源代谢角度考虑,N/S处理下的土壤微生物活性和功能多样性较高,是适宜该地区的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田 耕层土壤 耕作措施 土壤微生物 功能多样性 碳源代谢活性 碳源利用
下载PDF
半干旱黄土区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短期氮、水添加的响应 被引量:3
11
作者 井光花 陈智坤 +5 位作者 路强强 张昭 赵宁 贺丽燕 毛祝新 李伟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8192-8201,共10页
氮沉降和降水变异显著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缺乏对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响应的研究。为模拟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的响应特征,以半干旱黄土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 氮沉降和降水变异显著影响草地群落结构和功能,但缺乏对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响应的研究。为模拟不同管理措施下草地群落结构对氮沉降和降水变异的响应特征,以半干旱黄土区云雾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在封育、刈割和火烧三种管理措施下,氮添加和水添加对群落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氮添加和水添加对地上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因管理措施不同有所差异。(1)在封育草地上,氮添加显著降低物种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影响较小;水添加显著增加物种多样性指数,氮添加和水添加的交互作用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禾本科所占比例和莎草科所占比例;物种多样性指数均与地上生物量无显著相关,与不同功能群所占比例显著相关。(2)在刈割草地上,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提高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氮添加和水添加交互作用尤为显著;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对物种均匀度影响较小;杂草类所占比例和地上生物量对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的贡献率较大。(3)在火烧草地上,氮添加和水添加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因年份不同有所差异,氮添加和水添加交互作用具有累加效应;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与莎草科所占比例呈显著正相关。研究表明管理措施显著影响群落结构对氮添加和水添加的响应特征,亦改变生产力和物种多样性的关系模式,为更好地应对全球变化进行草地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添加 水添加 管理措施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下载PDF
浅析小学英语课堂中的情景教学
12
作者 贺丽燕 《写作(中)》 2018年第3期41-41,共1页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于语言交流, 在小学阶段, 英语的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学生本身对英语的认识较浅, 接触不多之外还受很多外来因素的制约, 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语言环境等.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 其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用于语言交流, 在小学阶段, 英语的学习是个复杂的过程, 除了学生本身对英语的认识较浅, 接触不多之外还受很多外来因素的制约, 如: 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语言环境等.在传统的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英语教材的讲解, 而忽略了语言环境的创设, 这样的教学方式非常不利于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情感, 针对这种情况, 李吉林老师所创设的情景教学法就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本质上来说,情景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语言环境来再现课文内容景象的教学方法,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和情感, 还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适应能力, 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再现课文情景、 理解教材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景教学法 英语课堂 小学阶段 学生创造性 小学英语教学 英语学习 语言环境 教学方法
下载PDF
渭北高原典型黑垆土区土壤物理性状及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贺丽燕 杜昊辉 王旭东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911-1918,共8页
2015年在调查渭北高原黑垆土施肥量、产量和土壤性状(紧实度)的基础上,确定了61块冬小麦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50 cm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容重、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麦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5... 2015年在调查渭北高原黑垆土施肥量、产量和土壤性状(紧实度)的基础上,确定了61块冬小麦田为研究对象,分层采集0~50 cm土壤样品,研究了土壤紧实度、容重、水稳性团聚体的变异规律及其与小麦产量、化肥偏生产力的偏相关关系.结果表明:0~5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和水稳性团聚体具有弱变异特征,变异系数分别为9.9%、4.9%;容重具有中等变异特征,变异系数为27.5%.小麦产量、化肥偏生产力与0~50 cm土壤紧实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其中与0~10、10~20和20~35 cm土层相关性状的关系更密切.小麦产量与土壤紧实度、容重、>0.25 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有机质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产量最终取决于土壤紧实度和有机质两个关键因素.因此,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表层(0~20 cm)和犁底层(20~35cm)土壤紧实度是提高渭北高原黑垆土区小麦产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北高原 黑垆土 土壤物理性状 小麦产量 偏生产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