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土族婚礼传承研究 |
贺喜焱
|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
2008 |
6
|
|
2
|
青海多元民俗文化和谐共生的文化建构模式探析 |
贺喜焱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2
|
|
3
|
青海饮食文化的区位研究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4
|
|
4
|
“那达慕”的传承与创新研究——以青海省海西州“那达慕”为例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4 |
3
|
|
5
|
试析土族“纳顿”节传承、复兴的文化动因——以青海省民和县鄂家村为例 |
贺喜焱
|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5 |
1
|
|
6
|
多民族地区文化他者的建构与认同——以青海多元民俗文化为例 |
贺喜焱
|
《青藏高原论坛》
|
2013 |
3
|
|
7
|
土族婚礼的文化价值探析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
2
|
|
8
|
青海玉树赛马会田野调查——以“第八届康巴文化旅游艺术节暨玉树赛马会”为个案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5 |
1
|
|
9
|
青海民俗学历史回顾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10
|
民和土族“纳顿”节日的文化功能刍议 |
贺喜焱
|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2 |
2
|
|
11
|
民族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土族婚礼文化的例子 |
贺喜焱
|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
|
2008 |
1
|
|
12
|
青海汉族“田社”习俗与春社关系探析 |
贺喜焱
|
《青海社会科学》
CSSCI
|
2011 |
0 |
|
13
|
土族婚礼歌的民俗文化解读 |
贺喜焱
|
《青海社会科学》
|
2002 |
0 |
|
14
|
青海多元民俗文化的传承动因探析 |
贺喜焱
|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2013 |
0 |
|
15
|
新时代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论习近平文化遗产重要论述的鲜明特征 |
孙克
贺喜焱
|
《人文天下》
|
2021 |
1
|
|
16
|
城市更新语境中“非遗+”提升城市品质路径研究——以威海精致城市建设为例 |
贺喜焱
|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1 |
0 |
|
17
|
宋代县官制度对当代县一把手选任管理的启示 |
王红晶
贺喜焱
|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18
|
青海民和土族“纳顿”节的田野调查 |
贺喜焱
|
《民俗研究》
|
2005 |
2
|
|
19
|
“彩虹之乡”的婚礼习俗 |
贺喜焱
|
《文史知识》
|
2006 |
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