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陕西榆林石峁遗址皇城台地点酒类残留物及相关陶器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贺娅辉 刘莉 +2 位作者 邵晶 邸楠 孙周勇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6-154,共9页
本文通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16件陶器进行分析,在器物内壁残留物中发现了酒类遗存。酿酒发酵方法可能包括利用谷物发芽和制曲两种技术。主要原料成分包括黍、小麦族、大米、百合、栝楼根、姜科植物、芡实和野豌豆。陶瓮可能用于酿酒... 本文通过对石峁遗址皇城台出土的16件陶器进行分析,在器物内壁残留物中发现了酒类遗存。酿酒发酵方法可能包括利用谷物发芽和制曲两种技术。主要原料成分包括黍、小麦族、大米、百合、栝楼根、姜科植物、芡实和野豌豆。陶瓮可能用于酿酒,鬶、盉为盛酒器和温酒器,杯用于饮酒。这一结果首次揭示了新石器时代晚期黄土高原酒的生产和消费情况,也显示了在早期城市化进程中,宴饮在社会分化和区域互动等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峁遗址 谷芽酒 曲酒 陶鬶/盉
下载PDF
二里头贵族阶层酿酒与饮酒活动分析:来自陶器残留物的证据
2
作者 贺娅辉 赵海涛 +1 位作者 刘莉 许宏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0-44,共15页
中国青铜时代以青铜礼器的出现为重要特征,主要器形为爵、盉等酒器,很可能在祭祀宴饮活动中使用,使用这些器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这些青铜器是模仿同类陶礼器铸造而成,而从陶礼器向青铜礼器的转变发生在二里头遗址。这类陶礼器... 中国青铜时代以青铜礼器的出现为重要特征,主要器形为爵、盉等酒器,很可能在祭祀宴饮活动中使用,使用这些器物的人群具有较高的社会身份。这些青铜器是模仿同类陶礼器铸造而成,而从陶礼器向青铜礼器的转变发生在二里头遗址。这类陶礼器常被认为与酒相关,但是目前缺少科学分析以了解其功能。在本文中,我们通过对从二里头遗址中出土的16件陶器样品进行残留物分析以检验酿酒与饮酒的直接证据。分析结果显示,曲被用作糖化发酵剂,大口尊用于半固态发酵酿酒,尊用于储酒,鬶和盉用于温酒和备酒,爵用于饮酒。其中,曲的原料包括红曲霉和草曲。发酵原料主要是水稻和小麦,并包括黍、薏苡、栝楼根等植物。水稻和小麦应不是伊洛河流域的主要农作物,其少量种植可能具有特殊用途,包括作为贡品被二里头高等级人群用于酿酒。这项研究表明,二里头宫殿区具有举行宴饮活动的功能,是贵族阶层在特定的空间场合利用礼仪性器具提供特殊酒饮。这类宴饮活动可用来展示其社会地位、财富和权力,或实现与各种社会群体结盟的目的。这种以酒饮为核心内容的贵族宴饮活动及其相关的强调社会等级价值观念的发展,是中国早期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粒 植硅体 红曲霉 酵母 水稻 小麦 白陶
原文传递
黄瓜山文化彩陶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贺娅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9-100,共12页
黄瓜山文化(4300-3500 BP)是分布于闽东和浙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和施衣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2012年在黄瓜山遗址调查和发掘的材料为基础,对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进行了图像和成分分析其中成分分析是首次进行的关于黄... 黄瓜山文化(4300-3500 BP)是分布于闽东和浙南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彩陶和施衣陶是其重要特征之一。本文以2012年在黄瓜山遗址调查和发掘的材料为基础,对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进行了图像和成分分析其中成分分析是首次进行的关于黄瓜山文化彩陶的实验室研究.分析结果填补了学界对黄瓜山遗址彩陶和陶衣的矿物构成和来源认识的空白对工艺过程的观察也加深了对彩陶和施衣陶制作过程的认识。黄瓜山文化的彩陶和施衣陶在特征上与福建内陆和台湾地区同时代文化的相似性,表明新石器时代晚期存在一个跨越内陆和台湾海峡的互动圈,为认识和探索这一时期该地区文化和社会的变迁提供了新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陶 黄瓜山遗址 福建 台湾海峡
原文传递
古代埃及宗教与神庙 被引量:2
4
作者 托马斯.施耐德 贺娅辉 《南方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18,共8页
宗教被认为是古代埃及最典型和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之一,其中包括埃及神祗、神庙以及仪式等诸多内容。在古典时代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埃及宗教被认为是人类最完美的宗教,但是从古罗马时期到二十世纪末,学者们对于埃及宗教始终存在一定误解。
关键词 古代埃及 宗教 神庙 文艺复兴时期 二十世纪末 古典时代 古罗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