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洛阳博物馆馆藏官印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贺官保 陈长安 《文物》 1980年第12期56-60,共5页
古代印章见于著录的颇多,但多不明出土时间和地点,这就给考证带来一定困难。近几年来,洛阳博物馆收集了几批古代印章,这些印章多出土于洛阳附近,现选择一些官印作一报道。一、孟津出土的窖藏铜印 1972年3月,孟津县长华公社李窑大队第五... 古代印章见于著录的颇多,但多不明出土时间和地点,这就给考证带来一定困难。近几年来,洛阳博物馆收集了几批古代印章,这些印章多出土于洛阳附近,现选择一些官印作一报道。一、孟津出土的窖藏铜印 1972年3月,孟津县长华公社李窑大队第五生产队社员,在育红薯苗筑火炕时发现一窖铜印。在县文化馆的大力协助和贫下中农的积极支持下,我们对现场进行了调查。铜印是藏在距地表0.60米深的一个圆形坑内,放置散乱,没有任何包装。出土时有被无意丢失的,经过收集整理,总计七百九十七枚。这批印章的形制均为正方形,边长2.4—2.5、厚0.9厘米,鼻形钮,钮高1厘米,印的重量不一,印面阴刻篆文。按不同印文可归纳为六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阳 官印 博物馆 出土 收集整理 印章 孟津县 考证 窖藏 后汉书
原文传递
洛阳西吕庙龙山文化遗址发掘简报 被引量:13
2
作者 贺官保 隋裕仁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5-10,74-75,共8页
西吕庙位于洛阳市东北7.5公里处,遗址座落在西吕庙村东的邙山坡地上。南距洛河4公里,北至黄河9公里(图一)。遗址的东侧有一大冢,传说为东汉汪平章墓,冢土多为遗址灰土堆积起来的。1969年11月,在配合焦枝铁路的工程中,将西吕庙遗址进行... 西吕庙位于洛阳市东北7.5公里处,遗址座落在西吕庙村东的邙山坡地上。南距洛河4公里,北至黄河9公里(图一)。遗址的东侧有一大冢,传说为东汉汪平章墓,冢土多为遗址灰土堆积起来的。1969年11月,在配合焦枝铁路的工程中,将西吕庙遗址进行了发掘。该遗址的文化层已破坏无存,揭去农耕土即露出清晰的窖穴口,为了弄清该遗址的文化内涵,我们将其中的12座窖穴进行了清理,兹将主要收获简报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遗址 发掘简报 文化内涵 洛阳市 龙山 文化层 图版 黑陶 黄河 陶器
原文传递
隋唐洛阳含嘉仓城德猷门遗址的发掘 被引量:9
3
作者 贺官保 朱亮 《中原文物》 1981年第2期13-15,共3页
一九八○年五、七月问,洛阳博物馆对隋唐东都洛阳含嘉仓城的德猷门(北门)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德猷门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北郊,即今驾鸡沟村西,岳村北的邙山脚下。隋唐时期含嘉仑城北墙与东都外郭城北墙同属一墙,门址即在仓城北墙的... 一九八○年五、七月问,洛阳博物馆对隋唐东都洛阳含嘉仓城的德猷门(北门)遗址,进行了钻探和发掘。德猷门遗址位于洛阳市老城北郊,即今驾鸡沟村西,岳村北的邙山脚下。隋唐时期含嘉仑城北墙与东都外郭城北墙同属一墙,门址即在仓城北墙的偏西部。城门为单门洞土木结构。目前地面保存的城墙宽度为17米,门洞的长度应与城墙的宽度相等。除城门南部被公路所压未发掘外,实际发掘南北长12.46米,东西宽4.9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东都洛阳 博物馆 隋唐时期 洛阳市 土木结构 夯土墙 外郭 正方形 史思明
原文传递
洛阳出土金代官印考 被引量:1
4
作者 贺官保 《中原文物》 1982年第3期66-69,共4页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近几年来在市郊附近征集到金代时期的官印八颗。这批官印均有出土地点(图一)。对研究金代末年中京洛阳的战争,是很珍贵的实物资料。(一)总领之印1981年11月,孟津县送庄公社营庄大队社员吕遂旺,在该村东地挖蓄水池时,... 洛阳市文物工作队,近几年来在市郊附近征集到金代时期的官印八颗。这批官印均有出土地点(图一)。对研究金代末年中京洛阳的战争,是很珍贵的实物资料。(一)总领之印1981年11月,孟津县送庄公社营庄大队社员吕遂旺,在该村东地挖蓄水池时,掘得“总领之印”一颗。印为铜质,正方形,边长6.7、厚1.4厘米,重675克。上置长方形印钮,钮高3厘米。印面阳文九叠篆字“总领之印”。印的左侧阴刻正书“总领印”。印背左边三字“总部造”,右边四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 官印 洛阳市 中京 战争 谋克 宣宗 元帅 枢密院 文字
原文传递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调查记
5
作者 贺官保 李健永 《中原文物》 1984年第3期109-116,共8页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洛阳市现存的重要革命旧址。多年来为了弄清它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现存的旧址情况,我们曾访问了知情者,并对旧址现状进行了调查。“洛八办”成立于1938年11月。时值抗日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国民党军队...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是洛阳市现存的重要革命旧址。多年来为了弄清它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发挥的作用,和现存的旧址情况,我们曾访问了知情者,并对旧址现状进行了调查。“洛八办”成立于1938年11月。时值抗日烽火燃遍了祖国大地,国民党军队在各条战线上节节败退,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我党中央为了反对国民党的投降政策,制止内战,挽救民族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路军 办事处 证章 革命文物 周恩来 统战关系 延安 司令部 毛主席 豫西
原文传递
洛阳老城西北郊81号汉墓 被引量:24
6
作者 賀官保 《考古》 1964年第8期403-406,10-11,共6页
1957年至1958年間,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发掘了120多座汉代的墓葬。墓制和随葬器物大都和《洛阳燒沟汉墓》近似,不过其中的81号墓比較特殊,值得报导供研究参考。
关键词 汉墓 洛阳 图版 空心 城西 文物工作 墓葬 随葬器物 河南省 平底
原文传递
河南新安铁门镇西汉墓葬发掘报告 被引量:11
7
作者 贺官保 《考古学报》 1959年第2期57-73,161-166,共23页
铁门镇位於河南省新安县西15公里,为陇海铁路线上的一个站。镇西为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当地人称为"凤凰山"。由北邙山区流出来的河水交汇於此。 1957年7月,在铁门车站东北约250米处的陇海铁路的复线工程中,发现了汉代墓葬群... 铁门镇位於河南省新安县西15公里,为陇海铁路线上的一个站。镇西为一片起伏的丘陵地带,当地人称为"凤凰山"。由北邙山区流出来的河水交汇於此。 1957年7月,在铁门车站东北约250米处的陇海铁路的复线工程中,发现了汉代墓葬群一处。负责该地区工程的施工单位,即将发现情况通知铁门镇人民委员会,并协同报告洛阳志署。是年7月11日,我队先後派贺官保、张长森二同志前往配合发掘,8月11日发掘工作全部结束。共清理古代墓葬37座,其中有唐墓2座,汉墓35座。另外在渑池县以东的姚礼以村一带配合铁路复线工程中,发掘了汉墓4座。共计41座。其中除2座唐墓另行报导外,尚有汉墓3座因盗扰一空未列入。这里所报告的,包括铁门镇和渑池姚礼台村的汉墓共36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墓葬 随葬品 墓葬形制 河南省 新安 复线工程 洞室墓 陶罐 平底 腹部
原文传递
信阳长台关第2号楚墓的发掘 被引量:7
8
作者 賀官保 黃士斌 《考古》 1958年第11期79-80,6-12,共9页
1957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曾在信阳长台关进行了第1号大型战国楚墓的发掘工作(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9期)。继第1号墓发掘之后,决定在该墓的周围作试探,发现在墓东9.4米处。
关键词 楚墓 长台关 出土器物 信阳 河南
原文传递
河南沈丘附近发现古代蚌壳墓 被引量:3
9
作者 贺官保 《考古》 1960年第10期16-17,共2页
1959年12月,在沈丘县城南,发现了一些战国及其以后的古墓葬。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协助该县举办的文物训练班时,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突习发掘,其中有3座槨外积蚌墓,以墓6保存的较为完整,遗物也较丰富,现将该墓简报如下。墓为长方形竖穴... 1959年12月,在沈丘县城南,发现了一些战国及其以后的古墓葬。河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协助该县举办的文物训练班时,对这批墓葬进行了突习发掘,其中有3座槨外积蚌墓,以墓6保存的较为完整,遗物也较丰富,现将该墓简报如下。墓为长方形竖穴墓,东西向。土圹长4.3,宽2.4,深约6米。木槨已朽,长3.58,宽1.96米。土圹与木槨之间填一周蚌壳,高96,厚28—34厘米。槨下积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壳 沈丘 河南省 古墓葬 长方形 发现 文化局 东西向 外积 战国晚期
原文传递
洛阳东关东汉殉人墓 被引量:33
10
作者 余扶危 贺官保 《文物》 1973年第2期55-62,共8页
1971年1月16日,洛阳市东关旭升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券墓。洛阳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配合发掘。2月24日,发掘结束。这座墓在解放前曾多次被盗掘,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墓内的随葬器物也残留较少。但是在墓的甬道上部夯土层中,却... 1971年1月16日,洛阳市东关旭升大队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一座东汉砖券墓。洛阳博物馆随即派人前往配合发掘。2月24日,发掘结束。这座墓在解放前曾多次被盗掘,墓室遭到严重破坏,墓内的随葬器物也残留较少。但是在墓的甬道上部夯土层中,却发现有殉人的重要现象。这种汉代殉人墓的发现在洛阳地区还是第一次。兹将发掘情况简报于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殉人墓 骨架 长方形 洛阳地区 东汉 洛阳市 随葬器物 墓葬 发掘 平整土地
原文传递
河南泌阳板桥古墓葬及古井的发掘 被引量:5
11
作者 安金槐 贺官保 《考古学报》 1958年第4期51-69,136-139,共23页
一、前言 1951年春,治淮工程在河南省泌阳县板桥村附近,开始修建沙河(淮河的支流)上游的板桥水库,当时参加修建水库的数万民工,日以继夜的在起土培堤。为了做好水库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前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於1951年3月曾派人前往... 一、前言 1951年春,治淮工程在河南省泌阳县板桥村附近,开始修建沙河(淮河的支流)上游的板桥水库,当时参加修建水库的数万民工,日以继夜的在起土培堤。为了做好水库工程中的文物保护工作,前河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於1951年3月曾派人前往进行地而调查。是年5月即进行了文物发掘工作,至1952年秋结束。前後共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两处,和汉、六朝、唐、宋等古代墓葬38座。并发现和清理汉代的砖筑古井11座。另有灌溉用的下水道两条。除新石器时代遗址另有专文报告外,这个报告主要是调查和发掘的古代墓葬和古井以及下水道的全部材料。虽然这批墓葬残破较甚,但有着它的地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墓葬 随葬品 前室 墓葬形制 下水道 古井 陶罐 河南省 弧形券 新石器时代遗址
原文传递
河南禹县白沙汉墓发掘报告 被引量:4
12
作者 安金槐 贺官保 《考古学报》 1959年第1期61-84,127-138,共36页
一、前言白沙镇位於禹县西北约30公里,附近地势为起伏的山地,镇北紧靠逍遥岭。颍河从西北流来,经过黑龙潭以後,直向南流,绕过白沙镇折转东去。隔河与白兴镇相对的也是一片山岭。陇海铁路未修筑前,白沙镇为由洛阳东出的必经之地。颍河为... 一、前言白沙镇位於禹县西北约30公里,附近地势为起伏的山地,镇北紧靠逍遥岭。颍河从西北流来,经过黑龙潭以後,直向南流,绕过白沙镇折转东去。隔河与白兴镇相对的也是一片山岭。陇海铁路未修筑前,白沙镇为由洛阳东出的必经之地。颍河为淮河的主要支流之一。解放後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葬品 空心 子母 文物工作 河南省 灰陶 方柱形 白沙镇 前端 平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