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假单胞菌属中新型Inc_(pGRT1)质粒的遗传特性及其潜在传播风险
1
作者 李昕悦 王鹏 +6 位作者 陈方舟 穆小飞 卢秀慧 贺家琪 郑亚丽 周冬生 殷喆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261-1266,共6页
目的 分析来自假单胞菌的Inc_(pGRT1)质粒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征,阐明其潜在的传播风险。方法 对临床分离菌株15420352进行分纯和保种后提取基因组DNA,随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获得了质粒p420352-strA的完整序列,并对其进行质粒型... 目的 分析来自假单胞菌的Inc_(pGRT1)质粒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征,阐明其潜在的传播风险。方法 对临床分离菌株15420352进行分纯和保种后提取基因组DNA,随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测序获得了质粒p420352-strA的完整序列,并对其进行质粒型别判断。对所有5个已测序的同型别质粒进行了骨架区和外源插入区的精细注释,其中包括本研究中测序的1个质粒p420352-strA和来自GenBank的4个质粒。主要通过RAST、Plasmidfinder、Blast、ResFinder和ISfinder等核定质粒的ORFs并筛查耐药毒力等相关的关键基因。结果 5个质粒被划分为新的Inc_(pGRT1)型质粒。它们均存在保守的IncpGRT1骨架标记,除主复制子repAInc_(pGRT1)外,还筛查到这些质粒均获取了一个辅复制子。5个IncpGRT1质粒携带了至少3个不同的主要外源插入区:srp区域、msr区域、Tn5053家族转座子。这些质粒中共发现3个已知的涉及2类抗生素耐药和重金属抗性的基因:strA、strB、mer。并发现在这些质粒里携带了至少1种毒力因子msr和5种关键的转运蛋白srp、emrE、mod、phn及lpt。结论 IncpGRT1型质粒已经成为一些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在假单胞菌属中积累和传播的重要载体,并提高了菌株的环境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单胞菌属 移动元件 质粒 比较基因组学
下载PDF
普罗维登斯菌中新型别质粒IncpPrY2001的遗传特性研究
2
作者 卢秀慧 贺家琪 +4 位作者 郑亚丽 王鹏 周冬生 高波 殷喆 《军事医学》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87-194,共8页
目的 旨在揭示普罗维登斯菌中质粒不相容群IncpPrY2001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征。方法 16S rDNA初步鉴定菌种后,将菌株送二代和三代测序,得到测序数据后进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比对,最终核定菌种;VITEK 2仪器检测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 目的 旨在揭示普罗维登斯菌中质粒不相容群IncpPrY2001的基因组结构和遗传特征。方法 16S rDNA初步鉴定菌种后,将菌株送二代和三代测序,得到测序数据后进行平均核苷酸一致性(ANI)比对,最终核定菌种;VITEK 2仪器检测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随后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细菌的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精细注释及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确定耐药基因所在基因环境。结果 该研究指定了1个新的质粒型别IncpPrY2001。IncpPrY2001型质粒与参考质粒pPrY2001具有相似的骨架保守区,但插入区存在差异。IncpPrY2001型质粒的插入区表现出了显著的多样性,这表明质粒内部存在大量的基因获得和缺失,包括5个Tn1696和1个Tn7相关的区域。在IncpPrY2001型质粒中发现了多种抗生素耐药基因(ARG),涉及对至少8类12种的抗生素的耐药性。发现包含In1806和In1807在内的2个新的可移动遗传元件(MGE)。结论 IncpPrY2001型质粒中插入了大量携带耐药基因的MGE,有助于ARG的积累和分布,同时增强了普罗维登斯菌株在药物选择压力下的生存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罗维登斯菌 IncpPrY2001型质粒 单元转座子 抗生素耐药基因 多药耐药
原文传递
NKT细胞和肿瘤异常蛋白在Ⅲ~ⅣB期头颈部鳞癌中的临床价值
3
作者 贺家琪 孙学明 +3 位作者 黄蓉 卢晓旭 董俊雅 吴慧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前后外周NKT细胞和肿瘤异常蛋白(TAP)的变化在Ⅲ~ⅣB期头颈部鳞癌(HNSC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01例HNSCC病例资料,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放疗及术后放疗。流式细胞术检...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前后外周NKT细胞和肿瘤异常蛋白(TAP)的变化在Ⅲ~ⅣB期头颈部鳞癌(HNSCC)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省肿瘤医院确诊的101例HNSCC病例资料,患者均进行根治性放疗及术后放疗。流式细胞术检测放疗前后外周血NKT细胞所占比例,凝集法测定放疗前后肿瘤异常蛋白(TAP)凝聚面积。分析临床特征和NKT细胞变化、ATP变化等细胞特征与局部复发和远期生存的关系。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生存预后分析,Cox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双变量Pearson线性相关性分析NKT与TAP关系。结果全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5个月。1、2、3年局部区域无复发生存(LRRFS)率分别为76.2%、67.3%、64.4%,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分别为91.1%、90.1%、89.1%,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69.3%、59.4%、55.4%。组间比较显示,年龄、是否手术、N分期、TNM分期、NKT细胞比例、TAP是3年总生存(OS)率的影响因素;TAP、性别、N分期及TNM分期是3年PFS率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年龄、N分期、NKT细胞及TAP为HNSCC独立预后因素(HR=3.00、2.35、2.27、2.02、2.56,P<0.05);NKT细胞与TAP相关性分析显示二者呈正相关(r=0.26,P=0.009)。结论Ⅲ~IVB期HNSCC仅进行根治性手术及术后放疗的复发率较高,外周血中NKT细胞表达及TAP表达水平以及二者在放疗过程中的变化影响局部晚期HNSCC的3年OS、PFS及LRRFS率,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KT细胞 肿瘤异常蛋白 头颈部鳞癌 放射治疗 预后
原文传递
腮腺癌术后调强放疗缩小临床靶区的探索性研究
4
作者 董俊雅 孙学明 +3 位作者 黄蓉 卢晓旭 贺家琪 吴慧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109-1114,共6页
目的探讨腮腺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缩小临床靶区对局部控制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失败模式,为精准放疗时代腮腺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放疗的126例腮腺癌患者,根据CTV前界勾画不同分为腮腺前缘组(A组)... 目的探讨腮腺癌术后调强放疗(IMRT)缩小临床靶区对局部控制和患者生存的影响,并分析失败模式,为精准放疗时代腮腺癌术后放疗靶区勾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术后放疗的126例腮腺癌患者,根据CTV前界勾画不同分为腮腺前缘组(A组)和咬肌前缘组(B组),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log-rank检验行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腮腺癌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A组和B组5年无局部复发生存(LRFS)率、无区域复发生存(RRFS)率、无远处转移生存(DMFS)率及总生存(OS)率分别为96.7%∶91.3%、96.7%∶90.2%、86.9%∶81.3%、86.0%∶81.4%,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局部复发7例:A组2例,野内、外复发各1例;B组5例,4例野内复发,1例边缘区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LRFS的影响因素,年龄、N分期和病理类型是OS的影响因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分期、病理类型为O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对于前界无腮腺外侵犯、术后切缘阴性的腮腺癌患者,缩小CTV前界体积未增加局部复发风险。与勾画至咬肌前缘相比,生存获益无明显差异。CTV勾画需根据风险因素区别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腮腺肿瘤 术后放射疗法 适形调强放疗 临床靶区 治疗结果 失败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