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水体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分布特征及环境光化学行为
1
作者 杨妍 王子宇 +4 位作者 葛林科 李璇艳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4-750,共17页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Ls)作为一类新型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水环境中,表现为“假持久性”,并且能够导致环境菌群抗药性产生.本文总结大量文献,分析了我国环境水体中MLs的存在状况与浓度水平,并对该类抗生素浓度水平的时空分布差异进行了讨论,同时总结了水环境中MLs光化学行为的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光解动力学以及水环境因子对光解的影响,阐述了光降解路径与机理,最后对该类抗生素的环境存在特征及光化学转化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存在状况 分布特征 光降解 光化学转化
下载PDF
水环境中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的分析技术与分布特征
2
作者 车晓佳 葛林科 +4 位作者 杨妍 郑金帅 张蓬 贺广凯 马宏瑞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8-44,共17页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 新污染物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因具有持久性、长距离迁移性、生物积累性和生物毒性而受到广泛关注。水环境是PFAS重要的汇,相关学者已对其污染状况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发现,目前的研究在PFAS分析技术、分布特征及其在水和沉积物之间的分配机理方面有了一些突破。鉴于此,总结了水环境中PFAS的前处理和检测技术,讨论了其在国内外地表水环境中的空间分布及污染特征,着重评述了PFAS在固相基质中的吸附机理及影响因素,最后展望了PFAS类新污染物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 前处理 分析方法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中As 被引量:9
3
作者 贺广凯 马永安 +1 位作者 马新东 韩庚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94-196,共3页
主要研究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As分析的前处理手段。海洋生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作为还原剂,使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中As含量,测试结果准确,与传统的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技术使海洋生物As的分析变得简单... 主要研究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As分析的前处理手段。海洋生物样品经微波消解后,以硫脲—抗坏血酸溶液作为还原剂,使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生物中As含量,测试结果准确,与传统的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技术使海洋生物As的分析变得简单、快速,同时避免了沾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微波消解将会成为海洋环境样品前处理的理想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海洋生物 AS 原子荧光法
下载PDF
大窑湾海域航道疏浚过程中海水浊度及其与悬浮体的变化关系 被引量:9
4
作者 贺广凯 邵秘华 +1 位作者 高炳森 刘仁沿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76-82,共7页
本文以1992年12月~翌年3月大窑湾港后六泊位疏浚工程环境监测的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该海域底质沉积物物性特点,浊度与透明度、溶解氧、总有机炭、pH的变化关系;从而为今后该湾建港航道疏浚采用浊度测定,间接求算悬浮体含量... 本文以1992年12月~翌年3月大窑湾港后六泊位疏浚工程环境监测的资料为基础,探讨了该海域底质沉积物物性特点,浊度与透明度、溶解氧、总有机炭、pH的变化关系;从而为今后该湾建港航道疏浚采用浊度测定,间接求算悬浮体含量以及近岸工程的航道疏浚研究提供技术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窑湾海域 航道疏浚 海水浊度 悬浮体 变化关系
下载PDF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洋生物中Cu,Pb,Cd,Cr 被引量:3
5
作者 贺广凯 王立军 +4 位作者 王永强 马永安 韩庚辰 杨斌 井晓艳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2期97-99,共3页
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的前处理手段,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联用,分析测试海洋生物中Cu、Pb、Cd、Cr含量。与传统的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技术使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变得简便、快速,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同... 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生物的前处理手段,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联用,分析测试海洋生物中Cu、Pb、Cd、Cr含量。与传统的湿法消解相比,微波消解技术使海洋生物重金属分析,变得简便、快速,测试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较高,同时避免了沾污,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微波消解将会成为海洋环境样品前处理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海洋生物样品 原子吸收法 重金属元素
下载PDF
微波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Cu、Pb、Cd、Cr环境有效态 被引量:2
6
作者 贺广凯 王立军 +2 位作者 王永强 马永安 韩庚辰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164-166,共3页
研究采用微波消解技术,作为海洋沉积物的前处理手段,结合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分析测试沉积物中Cu、Pb、Cd、Cr环境有效态含量。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海洋沉积物 原子吸收法 环境有效态金属元素
下载PDF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被引量:67
7
作者 贺广凯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96-100,共5页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贝类 渤海 沿岸 黄海 重有色金属
下载PDF
HPLC方法分析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仁沿 傅云娜 +4 位作者 贺广凯 孙育红 孙茜 尚龙生 赵冬至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75-78,共4页
以 ODS-2 Spherisorb C18 反相 HPLC 分析柱,流动相 A (体积比为 80∶20 的甲醇,pH = 7.2 的 0.5 mol/L 乙酸氨水溶液,0.01 % BHT W∶V)、流动相 B (87.5∶12.5 的乙腈:水,0.01 % BHT W∶V)和流动相 C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 以 ODS-2 Spherisorb C18 反相 HPLC 分析柱,流动相 A (体积比为 80∶20 的甲醇,pH = 7.2 的 0.5 mol/L 乙酸氨水溶液,0.01 % BHT W∶V)、流动相 B (87.5∶12.5 的乙腈:水,0.01 % BHT W∶V)和流动相 C (乙酸乙酯),梯度洗脱,流速为 1 mL/min,紫外检测波长为 436 nm,HPLC 方法分析辽东湾表层海水中的叶绿素 a 含量。该方法灵敏度高,检测限为 10 ng/L。对 HPLC、荧光法和分光光度法的叶绿素 a 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绿素A 高效液相色谱(HPLC) 荧光法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近岸海域水色算法真实性检验的不同叶绿素a测试方法换算模型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冬至 傅云娜 +4 位作者 赵玲 刘仁岩 尚龙生 孙育红 贺广凯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6,共6页
现场叶绿素a浓度是卫星水色遥感算法真实性检验的重要依据。测试方法不同,对遥感反演的叶绿素浓度对比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海洋监测规范和NASA的海洋光学观测规范采用三色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辽东湾、大连湾水样的同... 现场叶绿素a浓度是卫星水色遥感算法真实性检验的重要依据。测试方法不同,对遥感反演的叶绿素浓度对比有较大的影响。本文依据海洋监测规范和NASA的海洋光学观测规范采用三色光分光光度法、荧光光度法和HPLC法对辽东湾、大连湾水样的同步分析,建立了分光法与荧光法、分光法与HPLC法、荧光法与HPLC法得到的叶绿素a浓度换算模型,各相关系数均高于0.8,显示了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类水体 叶绿素A 测试方法 真实性检验 水色算法
下载PDF
东海陆架沉积物中重金属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栗俊 鲍永恩 +2 位作者 刘广远 贺广凯 李莉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6,共4页
研究了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基本服从“粒度律”,即随着沉积物的粒度变细而含量增高;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值区分布于中国台湾岛东侧和大陆近岸区域,低值区分布于东部及北部浅海大沙滩区;分析该区沉积物中重金... 研究了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含量分布特征,基本服从“粒度律”,即随着沉积物的粒度变细而含量增高;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是高值区分布于中国台湾岛东侧和大陆近岸区域,低值区分布于东部及北部浅海大沙滩区;分析该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分布规律采用无量纲分析,提出了重金属集散规律的多因子控制关系式,采用最小二乘法求得系数α、b及相关系数r:rZn=0.82,rCu=0.91,rPb=0.90,rCd=0.89,rHg=0.80,rC r=0.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陆架 重金属 沉积化学
下载PDF
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多环境介质中多环芳烃分布特征及环境行为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新东 姚子伟 +4 位作者 王震 贺广凯 葛林科 方晓丹 那广水 《极地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5-291,共7页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采集的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介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结果表明,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中∑PAHs浓度分别为34.9—346 ng·g... 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采集的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介质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分析,考察了不同环境介质中PAHs的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行为。结果表明,水体、土壤、苔藓、粪便和生物中∑PAHs浓度分别为34.9—346 ng·g-1(mean=184)、68.9—374 ng·g-1(mean=188)、122—894 ng·g-1(mean=251)、197—293 ng·g-1(mean=245)和137—443 ng·g-1(mean=265)。与其他地区相比,5种介质中2+3环PAHs的比例超过0.5,而5+6环PAHs的比例则<0.2,说明大气传输是菲尔德斯半岛地区PAHs来源的主要途径。通过PAHs在土壤-苔藓(logQSM)、生物-海水(logQOW)和企鹅肌肉-企鹅粪土(logQPD)中的浓度比值与其理化参数的研究发现,logQSM与logpoL和logKOA成显著线性关系,logQOW和logQPD与logKOW成显著线性关系,表明不同环境介质间污染物浓度比值可以看作PAHs在极地偏远地区气-固分配行为以及在生物体内分配行为的镜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菲尔德斯半岛 分配行为
下载PDF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法测定海洋沉积物中As的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马新东 马永安 +1 位作者 贺广凯 韩庚辰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79-480,487,共3页
研究了微波消解海洋沉积物中的As,在比较几种不同的酸消解体系后,得到适合海洋沉积物分析的酸消解体系。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比较,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解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样品不易挥发等优点,已成为海洋沉积... 研究了微波消解海洋沉积物中的As,在比较几种不同的酸消解体系后,得到适合海洋沉积物分析的酸消解体系。与传统的湿法消解比较,测试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微波消解具有快速高效、试剂用量少、空白值低、样品不易挥发等优点,已成为海洋沉积物样品前处理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消解 海洋沉积物 AS 原子荧光法
下载PDF
菲尔德斯半岛植物和表层土壤中部分金属元素的富集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文君 那广水 +2 位作者 贺广凯 王立军 马新东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15年第2期150-158,共9页
利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植物和表层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元素含量、相关性、富集系数及污染指数等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和植物中的Ni、Li、As、Cs变异系数波动较... 利用湿法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植物和表层土壤中的化学元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其元素含量、相关性、富集系数及污染指数等化学特征。研究发现,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土壤和植物中的Ni、Li、As、Cs变异系数波动较大,且土壤中元素的区域性变化小于植物。植物中的Al、Fe、Mn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而对Ca、K、Cr、Ba元素具有较强的选择吸收能力,对重金属元素Cr、Cu、Zn、Cd、Pb富集能力很强。进行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Cu元素存在普遍污染,Cd和As均达到了轻度污染,Cd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极 菲尔德斯半岛 植物 土壤 富集 重金属 污染
下载PDF
大连湾水中化学要素的分布规律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邵秘华 贺广凯 张海云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67-68,共2页
本文以1987年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讨论了大连湾水体中诸化学要素(如pH,盐度,DO,COD,NO_3-N,NO_2-N,PO_4-P,Zn,Cu,Pb,Cd,石油等)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湾海水中诸化学要素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均呈条带状分布;各要素高浓度区主要分... 本文以1987年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讨论了大连湾水体中诸化学要素(如pH,盐度,DO,COD,NO_3-N,NO_2-N,PO_4-P,Zn,Cu,Pb,Cd,石油等)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大连湾海水中诸化学要素分布均具有一定的规律,均呈条带状分布;各要素高浓度区主要分布于西岸水域。说明化学要素除来自岸边岩石风化产物外,主要来自沿岸的130处污染源,通过101个排污口向湾内排放废水。年废水排放总量达8.40×10~7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体 重金属 营养盐 污染 大连湾
下载PDF
海洋水色组分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冬至 罗虎 +1 位作者 傅云娜 贺广凯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81-86,共6页
主要讨论了一种测定海洋水色组分光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带积分球的连续扫描分光光度计,可直接测定海水颗粒、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色素、非光合作用色素和可溶物光密度。同时在数据处理上用光程放大因子β来降低滤膜对光散... 主要讨论了一种测定海洋水色组分光吸收系数的测定方法。该方法使用了带积分球的连续扫描分光光度计,可直接测定海水颗粒、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色素、非光合作用色素和可溶物光密度。同时在数据处理上用光程放大因子β来降低滤膜对光散射的影响,提高了测量精度,降低了测量误差。该方法具有普遍性,对Ⅰ类、Ⅱ类海水和淡水均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水色物质 积分球 吸收系数
下载PDF
大窑湾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邵秘华 贺广凯 +1 位作者 马嘉蕊 殷金生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2-17,共6页
本文对大窑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关系;②其相关性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风和水动力等作用的关系;... 本文对大窑湾表层沉积物中的pH、Eh、硫化物、氮、磷、有机质、铜、铅、锌、镉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讨论了如下几个关系:①与沉积类型之间关系;②其相关性与环境的关系;③与矿物的关系;④与风和水动力等作用的关系;⑤与海水化学的关系;⑥沉积化学要素与生物的相互关系;从而进一步为该湾的污染治理,生物养殖区开发和港口泊位建设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地球化学 大窑湾 表层沉积物 特征
下载PDF
复合清污剂清除赤潮藻类和营养盐的技术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林忠胜 贺广凯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7-59,共3页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配制成复合清污剂杀灭赤潮藻类和营养盐。通过实验室研究,当复合清污剂的投加量为1.0 g/ L时,对赤潮藻类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实验还研究了复合清污剂对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并通过168 h的连续实验研究了 不同营养... 以粉煤灰为主要原料,配制成复合清污剂杀灭赤潮藻类和营养盐。通过实验室研究,当复合清污剂的投加量为1.0 g/ L时,对赤潮藻类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实验还研究了复合清污剂对水中营养盐的去除效果。并通过168 h的连续实验研究了 不同营养盐浓度的情况下藻类数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潮 粉煤灰 营养盐
下载PDF
大窑湾海域水化要素分布及相关关系的探讨
18
作者 邵秘华 孙茜 +2 位作者 贺广凯 张国光 刘彤 《黄渤海海洋》 CSCD 1995年第2期43-51,共9页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 本文依据大窑湾的环境调查资料为基础,系统地阐述了水体中化学要素pH、盐度、透明度、DO、COD、TOC、浊度、悬浮物、NH4-N、NO2-N、NO3-N、PO4-P、SiO3-Si、Cu、Pb、Zn、Cd、As、Hg、Cr、硫化物、六六六、石油等分布规律。诸要素主要是在潮流水动力支配下,形成扩散带。各要素中仅有无机氮和PO4-P两项含量超标,其余要素含量范围都是处于海水正常浓度水平,属于一类海水水质。文章并对各要素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元素 相关关系 潮流 大窑湾 水体 海水
下载PDF
旅顺港环境质量变化趋势与评价
19
作者 李升 林忠胜 +2 位作者 贺广凯 吕立明 张蕊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利用1987~2003年中对旅顺港进行的7次监测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对旅顺港的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旅顺港环境质量较差,1999年始由于加大了对旅顺港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2000年至2002年对... 利用1987~2003年中对旅顺港进行的7次监测的历史数据和资料,对旅顺港的水质、沉积物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旅顺港环境质量较差,1999年始由于加大了对旅顺港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以及2000年至2002年对旅顺港疏浚,使旅顺港的环境质量明显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顺港 环境质量 变化趋势 评价
下载PDF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
20
作者 王赛男 刘学淞 +2 位作者 贺广凯 王震 刘亮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6-995,共10页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 基于氧化/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建立了准确测定海水中痕量总汞的方法.采用硫酸和过硫酸钾体系氧化海水样品,盐酸羟胺预还原,再经氯化亚锡将全部的汞离子还原为单质汞,原位吹扫和金汞齐捕集,在波长253.7 nm处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回收率为94%—104%,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方法检出限为0.1 ng·L^(−1),测定下限为0.4 ng·L^(−1),与现行国标方法相比,该方法增加了原位吹扫捕集的前处理步骤,因而灵敏度更高,检出限更低,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用不同海区实际海水样品进行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满足实际样品的分析需求,建议在海水水质的汞监测领域能够拓展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吹扫捕集-冷原子荧光光谱法 海水 痕量总汞 痕量总汞分析仪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