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叶蜂两新种(膜翅目,叶蜂科) 被引量:3
1
作者 贺应科 魏美才 张少冰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18-621,共4页
记述了中国叶蜂两新种:黑腹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melanogastersp.nov.和宽环钝颊叶蜂Aglaostigmalaticinctumsp.nov.,前者与PhymatoceropsisstigmaticalisWeietNie近似,但头部、胸部侧板、胸部腹板黄褐色,翅痣黑色,后翅臀室柄微短于... 记述了中国叶蜂两新种:黑腹近脉叶蜂Phymatoceropsismelanogastersp.nov.和宽环钝颊叶蜂Aglaostigmalaticinctumsp.nov.,前者与PhymatoceropsisstigmaticalisWeietNie近似,但头部、胸部侧板、胸部腹板黄褐色,翅痣黑色,后翅臀室柄微短于cua脉,锯腹片19刃,阳茎瓣头叶近横方形,下腹角显著突出等,差别显著,易于鉴别;后者与AglaostigmabicolorWei和AglaostigmatertiumZinovjev近似,但触角黑色,腹部背板第1和第3节、第7~10节、内眶中下部条斑、后眶中上部宽斑白色,后足股节褐色,前翅2Rs室短于1Rs,后胸后侧片后角宽圆,触角短,约等长于头胸部之和,容易与后二种鉴别。新种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南林学院昆虫模式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广东丰溪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初步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贺应科 王问学 《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8-10,共3页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 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 ,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 ,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 ;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 1... 通过对广东大埔丰溪自然保护区设置 30个样地调查采集昆虫标本 ,并将所采集的标本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分析 ,结果表明 :丰溪自然保护区作为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过渡地带 ,其昆虫区系以东洋区成分占绝对优势 ;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在 1.74 91~ 2 .772 8之间 ,阔叶林下昆虫物种多样性指数平均数要高于竹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昆虫 生物多样性 丰溪
下载PDF
中国叶蜂属(膜翅目,叶蜂科)二新种(英文) 被引量:8
3
作者 晏毓晨 魏美才 贺应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2-286,共5页
记述了中国叶蜂属Tenthredo L.两新种:衡山短角叶蜂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和红盾槌腹叶蜂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1衡山短角叶蜂,新种Ten... 记述了中国叶蜂属Tenthredo L.两新种:衡山短角叶蜂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和红盾槌腹叶蜂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1衡山短角叶蜂,新种Tenthredo hengshana Wei et Yan,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贵州分布的宽带短角叶蜂Tenthredo latistriatena Wei,2005最近似,但本种体型稍大(体长13mm),背面观后头两侧膨大,前翅烟斑内侧仅伸抵1M室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前部3/5、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前侧片后部中央向前弯曲的条斑、中胸后侧片后缘宽边、腹部第1背板中部后缘、第3~4节腹板全部、5~7腹板后缘、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全部、股胫节前侧和腹侧黄白色,锯腹片锯刃具1个内侧亚基齿,与后者不同(宽带短角叶蜂体长11mm,背面观后头两侧平行,前翅烟斑内侧伸抵前翅基部,后眶下半部、前胸背板后缘和外侧缘、小盾片全部、附片、后胸后背板大部、中胸侧板全部、腹部第1背板全部、第3~4节腹板大部、5~7腹板全部、各足基节大部、转节、后足股胫节全部黑色,锯腹片锯刃具2个内侧亚基齿)。正模♀,湖南衡山,海拔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湖南衡山,900~1100m,2004-05-11,刘卫星。词源:本种根据模式标本的采集地命名。2红盾槌腹叶蜂,新种Tenthredo pseudocylindrica Wei et He,sp.nov.鉴别特征本种与T.cylindrica Rohwer很近似,但额区和单眼后区棕色,无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和小盾片棕色,无黄斑;中胸腹板黄白色,腹部第3背板黑褐色,后足胫节黑褐色,腹部第2、3节显著窄于第1、4节等,可与之鉴别;T.cylindrica Rohwer的头胸部具显著黑斑,中胸背板前叶两侧和小盾片白色,中胸腹板黑色,后足胫节黄褐色,具细窄黑色条斑,背面观腹部第1~3节几乎等宽。正模♀,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2004-05-11,刘卫星;副模:1♀,1♂,湖南衡山,海拔600~700mm,刘卫星;1♀,广西花坪天平山,1963-06-05,杨集昆。词源:新种的种加词由pseudo-(假的)和cylindrica两部分组成,指新种与T.cylindrica外观近似,但并非同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叶蜂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中国三节叶蜂属(膜翅目,三节叶蜂科)一新种及Arge xanthogaster种团东亚种类检索表(英文) 被引量:1
4
作者 晏毓晨 魏美才 贺应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8-61,共4页
记述采自记述中国三节叶蜂科三节叶蜂属1新种:白尾暗腹三节叶蜂Arge albocaudalica Wei,YanetHe,sp.nov.。本种与Arge xanthogaster(Cameron,1876)很相似,但腹部黑褐色,端部2节背板和锯鞘黄白色;后翅臀室柄短于后翅M室长,锯鞘背面观内... 记述采自记述中国三节叶蜂科三节叶蜂属1新种:白尾暗腹三节叶蜂Arge albocaudalica Wei,YanetHe,sp.nov.。本种与Arge xanthogaster(Cameron,1876)很相似,但腹部黑褐色,端部2节背板和锯鞘黄白色;后翅臀室柄短于后翅M室长,锯鞘背面观内侧切口很小,深度明显短于锯鞘侧叶端部宽;锯腹片14刃,第2节缝最长粗刺毛约等长于锯节宽度的3/4,节缝粗刺毛每节约9个,第8节缝最长粗刺毛等宽于该处锯节宽。定义了Arge xanthogaster种团,编制了该种团东亚地区已知种类检索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三节叶蜂科 三节叶蜂属 新种 ARGE xanthogaster种团 中国
下载PDF
中国叶蜂科(膜翅目)二新种(英文)
5
作者 晏毓晨 魏美才 贺应科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48-252,共5页
记述中国叶蜂科两新种:张氏斑腹叶蜂Empria zhangi Wei et Yan,sp.nov.和黄腹凹唇叶蜂Perineura xanthogaster Weiet He,sp.nov.。凹唇叶蜂属Perineura Hartig,1837是中国新记录属,斑胸斑腹叶蜂Empria(E.)rubicola Ermolenko,1971和黄... 记述中国叶蜂科两新种:张氏斑腹叶蜂Empria zhangi Wei et Yan,sp.nov.和黄腹凹唇叶蜂Perineura xanthogaster Weiet He,sp.nov.。凹唇叶蜂属Perineura Hartig,1837是中国新记录属,斑胸斑腹叶蜂Empria(E.)rubicola Ermolenko,1971和黄唇斑腹叶蜂E.(E.)itelmena Malaise,1932是中国新纪录种。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昆虫模式标本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翅目 叶蜂科 斑腹叶蜂属 凹唇叶蜂属 新种 中国
下载PDF
南岳衡山不同海拔的昆虫多样性 被引量:7
6
作者 张少冰 赵冰 贺应科 《经济林研究》 2007年第3期51-54,共4页
于2005年3-5月份在衡山不同海拔高度设样地采集昆虫标本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昆虫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较大差别,在本次调查中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在衡山是比较稳定的优势种群;优势度指数因海拔高度、采集标... 于2005年3-5月份在衡山不同海拔高度设样地采集昆虫标本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昆虫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和海拔高度的变化而有较大差别,在本次调查中双翅目、膜翅目、鞘翅目在衡山是比较稳定的优势种群;优势度指数因海拔高度、采集标本时间不同而有差异;不同采集时间不同海拔高度的多样性指数相差不大;中海拔地区的均匀度指数在每个采集时间里都较高、低海拔地区的稍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多样性 多样性指数 优势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海拔 南岳衡山
下载PDF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梁玮莎 余海滨 +5 位作者 谢伟忠 方天松 谢兴贤 饶其欢 李振鹏 贺应科 《广东林业科技》 2015年第4期6-9,共4页
为选取诱捕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效能最高的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选用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组合、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组合、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组合,在纯松林和松阔混交林中,沿公路依... 为选取诱捕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效能最高的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选用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组合、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组合、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组合,在纯松林和松阔混交林中,沿公路依次线状挂放,4—10月观察诱捕效果。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配套诱捕器的诱虫量、雌虫比例、4月份诱虫量占总虫量比例均大于其他两种组合;10个诱捕器组合成本从大到小依次为,APF-I型引诱剂+YB-50型诱捕器>APF-I型引诱剂+配套诱捕器>A-3型引诱剂+YB-50型诱捕器;APF-I型引诱剂配套诱捕器成本较低、安装操作简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褐天牛 引诱剂 诱捕器 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