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以桉树皮为原料的有机基质对植物苗期生长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黎书会 童清 +8 位作者 唐红燕 杨建荣 唐永奉 李金才 张建珠 张燕平 吴疆翀 贺思腾 孙启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9-577,共9页
尾巨桉为巨桉(父本)和尾叶桉(母本)的杂交种。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出材量高,轮伐期短,萌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现已成为云南省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的主要栽培树种。因其含有内源植物生长抑制物,其木材加... 尾巨桉为巨桉(父本)和尾叶桉(母本)的杂交种。具有生长迅速,干形通直,出材量高,轮伐期短,萌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现已成为云南省重点林区、重要的商品用材林基地和林产工业基地的主要栽培树种。因其含有内源植物生长抑制物,其木材加工剩余物的处理问题至今仍未得到有效解决。通过添加尿素、鸡羊粪、EM菌和酵素菌于桉树皮中进行腐熟发酵,促进其内源抑制物降解,使其成为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的有机基质。为揭示3种不同腐熟程度(未腐熟,腐熟40 d,腐熟60 d)桉树皮复配3种体积比(10%,20%,30%)珍珠岩对植物苗期生长酶活性的影响,采用两因素三水平对4种作物(番茄、青花、生菜、辣木)进行大棚育苗盒育苗,在生长6~8周后测定叶片中6种与碳、氮代谢相关的酶(SS,SPS,Rubisco,GS,GOGAT,NR)活性。结果表明,腐熟程度与复配珍珠岩比例对番茄、青花、生菜的SPS酶活性存在极显著交互作用(P<0.01),整体而言氮代谢相关酶的活性受腐熟程度的影响比碳代谢相关酶大。3种蔬菜在腐熟60 d桉树皮中的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泥炭土、桉树皮生料与腐熟40 d桉树皮(P<0.05),其中,生菜在复配30%珍珠岩中的酶活性显著更高(P<0.05);此外,3种蔬菜在复配20%珍珠岩的腐熟40 d桉树皮基质中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泥炭土(P<0.05)。而辣木在泥炭土中的酶活性显著高于桉树皮基质(P<0.05),且在生料中显著高于经腐熟的桉树皮(P<0.05)。桉树皮内源化合物对植物生长过程中碳、氮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影响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育苗 腐熟程度 珍珠岩 酶活性
下载PDF
经桉树皮原料有机基质培育的思茅松幼苗初造林效果
2
作者 王丽娟 黎书会 +7 位作者 吴疆翀 贾平 唐红燕 童清 张燕平 贺思腾 张建珠 杨玉春 《绿色科技》 2023年第9期71-76,共6页
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育苗后定植于山地阴坡和阳坡的1年生思茅松植株指标,为桉树皮作为基质原料在重要乡土树种育苗造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9种基质配方和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思茅松幼苗,出圃后分别在山地的阴... 通过对比分析经过不同基质配方和容器规格育苗后定植于山地阴坡和阳坡的1年生思茅松植株指标,为桉树皮作为基质原料在重要乡土树种育苗造林中的应用提供基础依据。采用9种基质配方和2种规格的容器培育思茅松幼苗,出圃后分别在山地的阴坡和阳坡造林,测定了定植1年后思茅松地上部分及地下部分生长情况,运用方差分析、多重比较等方法,探究了不同规格容器及不同基质配方在山地阴坡和阳坡的思茅松生长差异。结果表明:坡向对定植后思茅松的大部分生长和生理指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其中阳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上部分的生长,阴坡有利于思茅松地下部分的生长;营养袋规格对思茅松生长影响无显著性差异,建议用0.6L规格营养袋育苗造林;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和30%桉树皮基质+10%珍珠岩配方对思茅松生长量的影响显著优于纯红土处理,并且与生产上使用的红土复合肥配方无显著差异。故提出了应用30%桉树皮基质+20%珍珠岩或10%珍珠岩有利于思茅松生长,可以代替施用复合肥配方,实现“减肥增效”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有机基质 思茅松 造林效果
下载PDF
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变异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贺思腾 魏静 +2 位作者 吴疆翀 郑益兴 张燕平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6-1571,共6页
为揭示不同种源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程度以及各种源的表型特点。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世界范围内10个种源多油辣木的15个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学特征存... 为揭示不同种源多油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的形态多样性、变异程度以及各种源的表型特点。对云南省引种栽培的世界范围内10个种源多油辣木的15个表型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进行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多油辣木的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的变异,其中复叶长变异幅度最大,变异范围为6.052~14.325 cm,变异系数为25.192%,其次为种子千粒重、小叶长、种子长和小叶宽,而小叶对数的变异幅度最小,变异范围为4~6,变异系数为9.420%,侧脉数目和可育花药数量无表型变异;主成分分析显示多油辣木种源间的形态差异主要来源于小叶面积、小叶长、花瓣颜色、小叶叶型和种子长;UPGMA聚类分析表明,10个种源可以归为两大类群,其中中国台湾、缅甸实皆与印度南部班加罗尔的种源归为一个类群,缅甸木各具、肯尼亚、美国、古巴与印度北部新德里的种源归为另一个类群。不同种源地的多油辣木在其种源地因人为筛选或环境适应而形成了在叶片和种子的形态指标上较高的形态分化,因此,建议不同种源在良种选育时可根据利用部位的不同而选择培育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油辣木 形态变异 主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微生物和酶的变化与土壤营养化学计量的关系 被引量:5
4
作者 贺思腾 李昆 +2 位作者 刘方炎 高成杰 杨品周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73-1080,共8页
【目的】探究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与土壤微生物和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热河谷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和稀树灌草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 【目的】探究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土壤氮、磷、钾化学计量与土壤微生物和酶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热河谷区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特征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植被和稀树灌草丛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样地调查及室内控制试验的方法,分析久树和铁刀木2种人工纯林与以虾子花为主要植被类型的稀树灌草丛的土壤化学性质、酶及微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群落中根系土壤与非根系土壤在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蛋白酶、脲酶、细菌和真菌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群落的根系与非根系中放线菌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3种群落根系土壤酸性磷酸酶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无论是人工恢复植物群落还是稀树灌草丛,根系土壤的活性都较非根系土壤活性高;通过冗余分析(RDA)表明:细菌、真菌和放线菌与缓效钾、速效钾和酸性磷酸酶呈正相关关系;此外,只有蛋白酶与3种微生物呈负相关,驱动群落变异的主要因子是缓效钾,其次是有效磷、有机质和酸性磷酸酶。【结论】通过人工植被恢复能够改善红河干热河谷林地的群落环境和土壤理化性质,相较于稀树灌草丛群落,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营养物质能获得更高效的利用,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和结构得到改善,亦为揭示干热河谷的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循环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植被 稀树灌草 土壤 微生物
下载PDF
以桉树皮为原料的有机基质育苗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黎书会 吴疆翀 +8 位作者 贺思腾 孙恒 郑益兴 张燕平 张体坤 刘剑金 童清 唐红燕 孙启涛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313-2323,共11页
为了以环保的方式提高桉树皮的利用价值,利用微生物腐熟发酵,使其成为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的有机基质。通过培育经济植物辣木、青花、生菜、番茄、烟草和生石花,探讨桉树皮原料基质的育苗效果。研究不同腐熟程度桉树皮的主要养分含量,... 为了以环保的方式提高桉树皮的利用价值,利用微生物腐熟发酵,使其成为理化性质与泥炭土相似的有机基质。通过培育经济植物辣木、青花、生菜、番茄、烟草和生石花,探讨桉树皮原料基质的育苗效果。研究不同腐熟程度桉树皮的主要养分含量,以及复配不同比例珍珠岩(10%、20%、30%)对6种供试植物种子发芽率,苗期株高、冠幅和地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腐熟60 d的桉树皮内速效氮磷钾的含量都高于泥炭土,且6种供试植物的生长量都显著高于生料(未经腐熟)与腐熟40 d的桉树皮(P<0.05)。其中腐熟60 d的桉树皮作为基质培育青花、番茄与生菜的效果均优于对照泥炭土,并以复配30%珍珠岩的效果为佳。而生石花的发芽率,以及辣木和烟草的生长量显著低于泥炭土(P<0.05),推测其受桉树内源生长抑制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腐熟60 d的桉树皮可作为基质代替泥炭土适用于青花、生菜和番茄育苗。而桉树皮腐熟程度与抑制物含量的关系,以及在辣木、烟草与生石花等抑制物耐受性较低植物上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桉树皮 经济植物 抑制物 育苗效果
下载PDF
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窦沛彤 贺思腾 +2 位作者 高成杰 李昆 刘方炎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6-624,共9页
【目的】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 【目的】揭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恢复群落对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河干热河谷人工恢复15 a的久树Schleichera oleosa群落、车桑子Dodonaea viscosa群落、铁刀木Cassia siamea群落、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群落等植物群落和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为对象,采用典型样地和随机取样的方法,对林下草本层植物的物种组成、多样性特征以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比较研究。【结果】①不同恢复群落内,共发现维管植物60种,隶属于20科49属,其中优势科为豆科Leguminosae、菊科Asteraceae、禾本科Poaceae和大戟科Euphorbiaceae。②4种人工恢复群落中,清香木群落的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显著高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③4种人工恢复群落在物种组成上均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处于中等不相似水平。④4种人工恢复群落的土壤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均显著低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P<0.05)。【结论】红河干热河谷不同人工恢复群落中,林下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天然次生稀树灌草丛相比,人工恢复群落可以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增加林下物种多样性,但不能快速恢复土壤养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河谷 人工植被 稀树灌草丛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自然降水条件下林地套种茶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婕 任磊 +5 位作者 尚嘉琪 胡小燕 黄如鑫 郝晓冬 贺思腾 吕晋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2,共8页
以茶菊品种‘乳荷’为材料,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就移栽方式、栽植密度、摘心次数和施肥处理等栽培技术对林地套种茶菊栽培模式下‘乳荷’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根移栽+生根粉+塑料薄膜覆盖’处理移栽成活率最... 以茶菊品种‘乳荷’为材料,在自然降水条件下,就移栽方式、栽植密度、摘心次数和施肥处理等栽培技术对林地套种茶菊栽培模式下‘乳荷’的生长发育及开花等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裸根移栽+生根粉+塑料薄膜覆盖’处理移栽成活率最高,比裸根移栽提高了2.42%;覆膜条件下,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乳荷’植株株高、冠幅、每平方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产花量分别比30 cm×30 cm、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高出45 g·m^(-2)、58.33 g·m^(-2),比不覆膜下40 cm×40 cm株行距处理高出236.67 g·m^(-2);摘心1次处理,‘乳荷’冠幅、单株花朵数和每平方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其中每平方米花产量分别比摘心2次和对照增加40 g和20 g;单施肥试验表明,N1处理下(幼苗期和生殖生长期分别施用50%的氮),促进‘乳荷’生长,表现在分枝数、花径、重瓣性、冠幅、植株总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N1、N2处理下(幼苗期、快速生长期、生殖生长期分别施用40%、30%、30%的氮)‘乳荷’单朵花鲜重、单株花朵数和每平米花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每平米花产量分别达125.00 g·m^(-2)和126.66 g·m^(-2)。综上,山西林地套种茶菊适宜栽培技术为:裸根移栽结合生根粉处理和塑料薄膜覆盖技术,定植株行距为40 cm×40 cm,摘心1次,并采用N1或N2施肥处理可获得较高生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菊 林地 套种 施肥 摘心 覆膜技术 干物质量 每平方米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