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贝利木单克隆抗体: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新型靶向药物 被引量:8
1
作者 贺成美 张奉春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2020年第2期130-134,共5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异常活化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贝利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通过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cell-activating factor of th...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复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B细胞异常活化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贝利木单克隆抗体是一种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能通过结合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B-cell-activating factor of the tumor necrosis factor family,BAFF),减少活化B细胞的数量。2011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贝利木单克隆抗体上市,为SLE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药选择。本文主要介绍贝利木单克隆抗体治疗机制及相关临床研究,并对其未来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贝利木单克隆抗体 B淋巴细胞 肿瘤坏死因子家族B细胞活化因子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A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沈大鹏 贺成美 李传涛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1年第7期785-788,804,共5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nterlukin-17A,IL-17A)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记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来院体检的78例健康者的资料,...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7A(interlukin-17A,IL-17A)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枣庄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6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资料,记为A组,另回顾性分析同期来院体检的78例健康者的资料,记为B组。对比A组和B组IL-17A水平,随访1个月,统计A组患者死亡率,对比A组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IL-17A水平,对比A组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临床特征,并对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死亡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 cteristic cruve,ROC)分析IL-17A水平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A组IL-17A水平高于B组(P<0.05);随访1个月,A组患者死亡率为29.07%,死亡患者IL-17A水平高于生存患者(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死亡患者性别、合并症的构成比以及ICU入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白细胞计数、血乳酸水平与生存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诱因、严重程度、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构成比以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指标Ⅱ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chron 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肺源性诱因、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APACHEⅡ评分、白蛋白、IL-17A均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4.993、5.936、5.023、4.874、5.842、4.768、5.468);ROC分析显示,IL-17A水平预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死亡的最佳截断点为13.79 pg/mL,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rea urder curve,AUC)分别为84.00%,98.36%和0.930。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血清IL 17A水平异常升高,与死亡关系密切,可作为预测疾病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白细胞介素-17A 临床特征 预后预测
下载PDF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治疗
3
作者 陈怡然 郑坤玉 +4 位作者 李春蕾 贺成美 杨云娇 王立 张奉春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76-580,共5页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长期以来用于PBC的一线治疗,部分患者应答不良,6个月后生... 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rimary biliary cholangitis,PBC)是一种自身免疫介导的慢性胆汁淤积性肝病,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UDCA)长期以来用于PBC的一线治疗,部分患者应答不良,6个月后生化反应不达标,长期预后较差。随着奥贝胆酸被批准用于二线治疗,调节胆汁酸代谢的新型药物成为研究热点。免疫治疗、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等生物靶向治疗为UDCA应答不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本文综述PBC治疗的新进展,探讨、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胆汁性 胆管炎 治疗 熊去氧胆酸 贝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