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母岩类型和构造背景 被引量:15
1
作者 贺敬聪 朱筱敏 +3 位作者 李明瑞 刘芬 叶蕾 薛梦戈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85-298,共14页
通过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石盒子组8段碎屑岩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和构造属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1段和盒8段的砂岩碎屑组成相似,具有基本相同的物源区组成,它们在构造背景、物源及物源... 通过岩石学及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二叠系山西组1段—石盒子组8段碎屑岩物源区的母岩类型和构造属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山1段和盒8段的砂岩碎屑组成相似,具有基本相同的物源区组成,它们在构造背景、物源及物源特征上具有很好的继承性;砂岩碎屑颗粒镜下特征及石英阴极发光颜色显示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火成岩;轻矿物特征反映物源与再循环造山带源区中的碰撞缝合线及褶皱—逆掩带物源区密切相关;研究区与北秦岭地区秦岭群和宽坪群斜长石种类一致;构造环境判别图解反映物源区长期受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影响,到晚古生代后期有向主动大陆边缘转换的趋势;源岩判别图解显示物源区主要是长英质岩石;山1段、盒8段沉积岩的REE配分模式均呈右倾型且基本相互平行,与北秦岭地区秦岭群、宽坪群变质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相似;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结果显示物源主要来自元古代,有少部分来自晚古生代。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主要受被动大陆边缘物源影响,其次为主动大陆边缘物源,母岩主要为北秦岭下元古界秦岭群的片麻岩、石英岩等和中、上元古界宽坪群的绿泥石片岩、阳起石片岩,其次为北秦岭造山带晚古生代岩浆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学 地球化学 母岩类型 构造背景 山西组 石盒子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 被引量:52
2
作者 刘芬 朱筱敏 +6 位作者 李洋 徐黎明 牛小兵 朱世发 梁晓伟 薛梦戈 贺敬聪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77-588,共12页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 基于岩心、测井资料和重力流研究理论等,对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重力流沉积特征及相模式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区重力流沉积主要类型有滑动岩、滑塌岩、砂质碎屑流沉积、泥质碎屑流沉积与浊流沉积,受多方物源、湖盆底形、触发机制等因素共同影响,多期重力流在湖盆中部形成两类沉积体——湖底扇和滑塌体。湖底扇发育水道,可识别出内扇、中扇、外扇3类亚相,主水道、主水道侧缘、分支水道、分支水道侧缘、水道间、浊积席状砂等6种沉积微相,推测为季节性洪水成因。滑塌体不发育水道,可划分为滑动岩、滑塌岩、碎屑流舌状体、浊积体等4部分,推测为地震等触发机制导致的坡折地带沉积失稳垮塌形成。将相模式与重力流类型结合,可更加直观地研究深湖区重力流沉积物组合特征、发育模式,为深水油气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流沉积 成因类型 沉积体系 沉积模式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源-汇”系统 被引量:21
3
作者 王星星 朱筱敏 +3 位作者 宋爽 吴陈冰洁 贺敬聪 曹刚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5-79,共15页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 依据渤海湾盆地车镇凹陷车西洼陷陡坡带古近系沙河街组沙三下段岩心、测井以及三维地震资料,对研究区的"源-汇"系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车西洼陷沙三下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低位、湖侵与高位3个体系域,其陡坡带沙三下段发育杂基支撑中砾岩、碎屑支撑中砾岩、杂基支撑细砾岩、碎屑支撑细砾岩、砂质砾岩、含砾砂岩、粗砂岩、中砂岩、细砂岩、递变层理砂岩、滑塌岩等11种重力流成因岩石类型及深湖泥岩,表现为典型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整体呈"由大变小,再变大"的演化趋势。(2)车西洼陷陡坡带自西向东识别出6套供源体系,可分为有沟道为主供源体系和滑塌为主供源体系,分别形成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和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类型,其中滑塌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中的滑塌变形构造更发育、更普遍,但其扇体规模较沟道供源为主近岸水下扇小。(3)进一步的"溯源"分析结果表明,沙三下段沉积时期,研究区物源区母岩以碳酸盐岩为主,其在强烈的构造活动、湿热气候作用下,易于发育石漠化古地貌,剥蚀作用较为强烈,由此形成的频发的季节性重力流进入湖盆,形成该地区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体系域时期扇体规模的差异主要受物源区气候和植被覆盖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汇”系统 沙三下段 陡坡带 车西洼陷 车镇凹陷 渤海湾盆地
下载PDF
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成岩演化及其对储层物性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曹刚 王星星 +4 位作者 朱筱敏 曲全工 吴陈冰洁 贺敬聪 戴博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8-167,共10页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 利用岩芯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及岩石物性测试等多种资料,本文对济阳坳陷车西洼陷陡坡带沙三下亚段近岸水下扇储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岩石类型宏观上主要表现为泥质杂基支撑砾岩、碎屑支撑砾岩、砾质砂岩等沉积,微观上以岩屑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为主,灰泥质杂基含量最高可达40%。车西洼陷沙三下段近岸水下扇储层为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类型,其平均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为3.42%、2.02×10^(-3)μm^2;但在3 500~4 000 m深度段发育异常高孔带,孔隙度可达10.2%,储集空间多为溶蚀孔和微裂缝。研究区储层经历了复杂的成岩演化过程,目前处于中成岩B期,其成岩演化序列为:压实作用/碳酸盐胶结→长石溶蚀/碳酸盐胶结物溶蚀→石英溶蚀/碳酸盐胶结/灰泥重结晶→石英加大/碳酸盐胶结溶蚀→碳酸盐胶结。不同亚相所经历的成岩演化有所差异,其中中扇辫状水道中远端及中扇前缘经历了多期溶蚀作用,储层物性相对较好,平均孔隙度分别可达4.5%,7.25%,为研究区近岸水下扇砂砾岩储层的"甜点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西洼陷 近岸水下扇 成岩演化 储层物性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被引量:7
5
作者 宋爽 朱筱敏 +5 位作者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2-235,共14页
长昌—鹤山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NE—SW走向的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继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目前无钻井,属于勘探新区,因此基础地质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断层解释和地层厚度分析,认为文昌组和恩平组... 长昌—鹤山凹陷为珠江口盆地珠四坳陷NE—SW走向的凹陷,是珠江口盆地继白云、荔湾深水区油气突破之后的又一个深水战略性勘探区块,目前无钻井,属于勘探新区,因此基础地质研究尤为重要。通过断层解释和地层厚度分析,认为文昌组和恩平组分别对应早期强裂陷阶段和晚期弱裂陷阶段,并识别多种不同级别和类型的构造变换带。以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全区二维地震资料追踪闭合,将长昌—鹤山凹陷文昌组—恩平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7个三级层序。在三级层序格架内,根据地震相特征结合经典的地震相—沉积相转换关系,重建了研究区沉积充填演化过程。通过平面断层组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两个级别(Ⅰ级和Ⅱ级)、六种类型(同向未叠覆型、同向叠覆型、同向平行型、同向共线型、对向叠覆型和背向叠覆型)构造变换带。断陷活动的强弱控制着层序和沉积体系的发育,构造变换带、坡折带类型控制着砂体的分布与规模。针对研究区是深水勘探新区,可通过该思路从构造与沉积耦合度高的区域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为低勘探程度深水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体系 构造变换带 长昌—鹤山凹陷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油气成藏系统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东晖 贺敬聪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9-13,5,共5页
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输导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对乌伦古坳陷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相应的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坳陷内的晚石炭系泥岩、三叠系泥岩与侏罗系煤岩为主... 以油气系统理论为指导,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坳陷的构造、烃源岩、储盖层、圈闭及输导等基本石油地质条件出发,对乌伦古坳陷进行了综合分析,划分出相应的成藏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乌伦古坳陷内的晚石炭系泥岩、三叠系泥岩与侏罗系煤岩为主力烃源岩,主要储盖组合发育在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石树沟群,圈闭条件与油气的运聚具有较好的配置;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预测乌伦古坳陷内存在次生油气藏的可能性较大,南部斜坡和红岩断阶下盘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伦古坳陷 油气系统 烃源岩 成藏主控因素
下载PDF
川西侏罗系气藏气井井底污染类型分析与净化工艺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贺敬聪 周晴莎 +2 位作者 李东哲 李兴文 张诗焓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6期46-52,共7页
目前川西地区已开发的侏罗系气藏进入低压低产阶段,部分气井存在不同程度的井底污染。通过气井生产历史及动态特征,借助动态监测手段,可以间接反映气井是否存在污染;通过直接对气井返排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型。川西侏罗系气... 目前川西地区已开发的侏罗系气藏进入低压低产阶段,部分气井存在不同程度的井底污染。通过气井生产历史及动态特征,借助动态监测手段,可以间接反映气井是否存在污染;通过直接对气井返排物进行分析,可以确定污染物的类型。川西侏罗系气藏气井目前存在的污染类型主要有:残留压裂液/砂污染、泥浆漏失污染及泡排药剂乳化污染。由于气井普遍自身能量较低,仅依靠化学药剂开展井底净化效果不佳。因此,目前普遍采取"化学净化+物理助排"组合工艺,确保污染物在能稀释溶解的同时也能排出井筒。具体组合工艺主要有三种:"井底净化+放喷"适用于产量略低于临界携液流量的气井;当气井自身产量远低于临界携液流量时,依靠放喷无法有效返排出井底污染物,可采取"井底净化+车载气举";当污染气井需要配合开展气举作业但附近无气源时,可采取"井底净化+槽车气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地区 侏罗系气藏 低压低产阶段 气井污染类型 井底净化工艺 增产效果
下载PDF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生产动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兴文 王峻峰 +4 位作者 贺敬聪 唐勇 明永兵 田传元 夏国山 《中外能源》 CAS 2020年第1期38-42,共5页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目前气压低产气井日趋增多,针对气藏产量递减较快、稳产措施效果变差等难题,开展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分析沙溪庙组气藏生产动态特征,明确了影响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气井泄流半径计算新方法,... 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目前气压低产气井日趋增多,针对气藏产量递减较快、稳产措施效果变差等难题,开展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分析沙溪庙组气藏生产动态特征,明确了影响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建立了气井泄流半径计算新方法,基于"气井产量、压力、递减变化特征"等动态资料与"储层钻遇显示、剩余储量分布、泄流半径"等静态资料,综合筛选出"地质潜力区"与"措施潜力区"。结果表明:新场沙溪庙组气藏产量递减主要受井筒积液、配产比及自然递减综合影响;优选出X804、X806等7口措施潜力井,气井受产水影响气井产能,应加强维护,及时排液,合理控制配产比;评价证实新场JS23西部高含水区目前无法实现经济动用,X874井含气显示差,目前不具备开发价值,挖潜低产风险大;JS21气层Ⅱ类储量区仅气层东南部X895井区和南部的X906-3井区具有一定的动用潜力,Ⅲ类储量区东南部X890井区,可考虑进行挖潜论证动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沙溪庙组气藏 生产动态 剩余气分布 开发潜力
下载PDF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生产动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
9
作者 李兴文 贺敬聪 +3 位作者 王峻峰 陈倩 黄守清 田传元 《内蒙古石油化工》 CAS 2020年第1期110-111,共2页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针对气藏产量递减较快、稳产措施效果变差等难题,开展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基于"气井产量、压力、递减变化特征"等动态资料与"储层钻遇显示、剩余储量分布、... 新场气田蓬莱镇组气藏目前已进入开发中后期,针对气藏产量递减较快、稳产措施效果变差等难题,开展气藏生产动态特征及开发潜力评价研究,基于"气井产量、压力、递减变化特征"等动态资料与"储层钻遇显示、剩余储量分布、控制半径"等静态资料,建立了"动静结合"的新场蓬莱镇组气藏潜力区评价优选方法,明确了影响气井产能的主控因素,筛选出"地质潜力区"与"措施潜力区"。结果表明:新场蓬莱镇组气藏产量递减主要受井筒积液、管网压力及自然递减综合影响;措施潜力区应加强维护,及时排液,地质潜力区应开展储层改造措施,充分释放储层产能;基于优选方法,筛选出措施潜力区及地质潜力,对指导气藏下步精准挖潜、减缓气藏递减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场气田 蓬莱镇组 生产动态 开发潜力
下载PDF
注水井微压裂技术在渤海某油田的应用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0
作者 肖宇 孙尧尧 贺敬聪 《海洋石油》 CAS 2018年第3期36-38,共3页
由于储层物性差、注水悬浮物含量超标等原因,常造成注入压力高,注水井欠注。酸化解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该作业工作量大,费用高,措施有效期短。微压裂技术是将清水作为压裂液,提高施工压力使储层附近形成微裂缝,达到注水井增注的... 由于储层物性差、注水悬浮物含量超标等原因,常造成注入压力高,注水井欠注。酸化解堵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手段,但该作业工作量大,费用高,措施有效期短。微压裂技术是将清水作为压裂液,提高施工压力使储层附近形成微裂缝,达到注水井增注的目的。该技术适用于因近井污染造成注水不足,储层能量下降的注水井,具有措施简单、作业费用低、效果明显的特点,能有效降低注水井视吸水指数,在渤海某油田取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压裂 注水井 渤海油田 注入压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