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硅藻土与混凝剂复配处理城镇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21
1
作者 贺明和 吴纯德 +3 位作者 金伟 张捷鑫 陈利军 曹达文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5-27,30,共4页
采用硅藻土与混凝剂复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复配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CODCr的去除率在64.0%以上,SS的去除率在88.9%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在41.0%以上,较单独使用混凝剂的效果要好,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采用硅藻土与混凝剂复配对生活污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三种复配剂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对CODCr的去除率在64.0%以上,SS的去除率在88.9%以上,氨氮的去除率在41.0%以上,较单独使用混凝剂的效果要好,出水达到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运行费用低于同类处理工艺,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硅藻土 强化混凝
下载PDF
生物三相流化床A/O^2组合工艺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工程应用 被引量:39
2
作者 韦朝海 贺明和 +7 位作者 吴超飞 李磊 晏波 陈金贵 李国保 江承付 乔显辉 曾宗浪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107-1112,共6页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 针对目前焦化废水处理工程系统停留时间长、处理效率低的现状,采用自行研制的新型结构生物三相流化床来实现A/O2组合作为核心工艺,研究生物处理系统各个单元结构在焦化废水处理中的降解特性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生物系统在总停留时间42h下稳定运行时,厌氧流化床能有效提高焦化废水的可生化性;将废水的BOD5/CODCr(B/C)平均值从0.30提高到0.45,一级好氧流化床能高效降解有机污染物,对CODCr和酚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87.8%和99.9%,平均处理负荷分别为3.97kg·m-·3d-1(以CODCr计)和1.01kg·m-·3d-1(以酚计),二级好氧流化床对NH4+-N平均去除率达到89.9%,出水NH4+-N浓度稳定在15mg·L-1以下.生物系统出水经过滤混凝沉淀工艺后达到《钢铁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456-1992)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生物流化床 环境工程 有机物
下载PDF
焦化废水污染特征及其控制过程与策略分析 被引量:86
3
作者 韦朝海 贺明和 +2 位作者 任源 李国保 陈金贵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083-1093,共11页
针对量大面广、成分复杂、具有典型的有毒/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特征的焦化废水,介绍了不同生产工艺的水质水量、污染物组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基于其特性的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重点分析了以脱氮为目标的A/O、A2/O、A/O2、O/A/... 针对量大面广、成分复杂、具有典型的有毒/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特征的焦化废水,介绍了不同生产工艺的水质水量、污染物组成、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特性及基于其特性的废水处理方法的选择;重点分析了以脱氮为目标的A/O、A2/O、A/O2、O/A/O工艺的特点,强调了生物流化床反应器的高效性;从溶解氧、温度、pH值、营养组成、污泥龄及有毒有害物质调控等方面讨论了焦化废水污染控制过程的影响因素,比较了不同工程工艺的技术特点与经济差异,对一些敏感性指标提出了控制策略,强调了技术创新与政策性补偿有助于解决行业环保问题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污染特征 污染控制 控制策略 工程技术
下载PDF
水力空化强化H_2O_2氧化降解水中苯酚的研究 被引量:26
4
作者 陈利军 吴纯德 +1 位作者 张捷鑫 贺明和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7-70,共4页
采用水力空化强化H2O2降解水中苯酚,考察入口压力,ρ(H2O2)和溶解气体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比较了水力空化方法和超声空化方法降解水中苯酚的能耗效率.研究表明:苯酚降解率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入口压力从1.0×105Pa增大到3... 采用水力空化强化H2O2降解水中苯酚,考察入口压力,ρ(H2O2)和溶解气体等因素对苯酚降解的影响;比较了水力空化方法和超声空化方法降解水中苯酚的能耗效率.研究表明:苯酚降解率随着入口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入口压力从1.0×105Pa增大到3.5×105Pa时,相应地苯酚降解率从17.6%增加到47.6%;在一定条件下,ρ(H2O2)有一个最佳值;不同的溶解气体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不同,O2的效果比N2好.分析ρ(H2O2)和溶解气体对苯酚降解效果的影响及苯酚降解中间产物的分布表明,羟基自由基的产生是苯酚降解的主要原因,水力空化的能量利用率是超声空化的5.4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空化 苯酚 双氧水 中间产物
下载PDF
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0
5
作者 张捷鑫 吴纯德 +2 位作者 陈维平 陈利军 贺明和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78-181,共4页
河道综合整治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的原理和工艺。物理法介绍了调水、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该法治标不治本;化学法有混凝沉淀,它易造成产生二次污染;生态—生物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 河道综合整治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综述了国内外河道治理常用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法的原理和工艺。物理法介绍了调水、机械除藻、底泥疏浚等,该法治标不治本;化学法有混凝沉淀,它易造成产生二次污染;生态—生物法是国外近年来发展很快的,借助自然界自身的水体自净能力治理受污水体的一类新技术,包括河道曝气法、生物膜法、生物修复技术,土地处理法等。同时也介绍了目前发展起来的最新河道治理工艺,如悬浮填料移动床、曝气生态净化系统和底泥生物氧化等多种方法,这类工艺是将生物法与其他工艺相结合,具有多功能、高效率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 现状 治理
下载PDF
混凝复配剂的制备及其污水处理效果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文茜 吴纯德 +2 位作者 傅妍芳 贺明和 张弢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40-142,共3页
采用静态实验遴选不同种硅藻土,进而研究其与常用混凝剂的最佳组合及复配比,考察其中几种复配剂在一定条件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和混凝剂组成的复配剂具有强化混凝作用;氯化铝、硫酸亚铁和高分子絮凝剂与硅藻土分... 采用静态实验遴选不同种硅藻土,进而研究其与常用混凝剂的最佳组合及复配比,考察其中几种复配剂在一定条件对城市污水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硅藻土和混凝剂组成的复配剂具有强化混凝作用;氯化铝、硫酸亚铁和高分子絮凝剂与硅藻土分别在1:9,1:11,和1:9的配比时制备复配剂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混凝剂 复配剂 处理生活污水
下载PDF
水中苯酚和三氯乙烯在改性蒙脱土上单层和多层吸附及吸附模型的应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佳莉 吴纯德 +1 位作者 叶健 贺明和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5-1138,共4页
研究了将单层Langmuir模型(MLM)和Freundlich经验模型(EFM)应用于单层或多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蒙脱土对单溶质水溶液中溶质苯酚或三氯乙烯的吸附作用.MLM和EFM中各溶质的参数由单溶质吸附等温线拟合算出,并应用于双溶质吸附模型... 研究了将单层Langmuir模型(MLM)和Freundlich经验模型(EFM)应用于单层或多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蒙脱土对单溶质水溶液中溶质苯酚或三氯乙烯的吸附作用.MLM和EFM中各溶质的参数由单溶质吸附等温线拟合算出,并应用于双溶质吸附模型中.应用基于单溶质MLM的Langmuir扩展模型(ELM)和基于单溶质EFM的理想溶液吸附理论(IAST)预测了CTAB-蒙脱土对苯酚和三氯乙烯双溶质系统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描述单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EFM要好于MLM;描述双溶质在CTAB-蒙脱土上的吸附作用时,IAST要好于E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 三氯乙烯 改性蒙脱土 多溶质 吸附模型
下载PDF
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的低温启动 被引量:1
8
作者 徐文征 金伟 +1 位作者 曹达文 贺明和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1期13-15,68,共4页
硅藻土具有的特性,可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悬浮载体。而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就是一种以硅藻土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对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低温启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硅藻土表面上附着生长生物的硝化作... 硅藻土具有的特性,可以作为微生物附着生长的悬浮载体。而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就是一种以硅藻土作为微生物载体的生物反应器。对悬浮硅藻土生物反应器中试装置低温启动过程的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因素对硅藻土表面上附着生长生物的硝化作用影响较弱,温度在6~9℃范围内,共需27d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启动,稳定后对氨氮的去除率在92%以上;而对COD、SS和TP的去除,依靠改性硅藻土的吸附、絮凝、过滤和部分生物作用,去除率分别可以达到70%、73%和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土 生物反应器 低温 启动 氨氮
下载PDF
污水处理厂尾水中有机氯化物的活性炭吸附深度处理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小璇 任源 +6 位作者 贺明和 张伏中 彭丽花 韦朝海 朱伍坤 曾渭初 张伟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8-554,共7页
考虑到经氯消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可能存在的副产物,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两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分析其中的有机氯化物,并以某种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深度处理及考察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尾水中存在二氯甲烷、三氯... 考虑到经氯消毒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可能存在的副产物,选择广东省东莞市两个典型污水处理厂尾水为研究对象,采用GC-MS分析其中的有机氯化物,并以某种粉末活性炭进行吸附深度处理及考察其效果.分析结果表明,尾水中存在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二氯一溴甲烷、二溴一氯甲烷、二氯硝基甲烷等多种有机氯化物,其中,三氯甲烷和四氯化碳在所取样品中都存在且相对含量之和超过80%;吸附结果表明,所选择的活性炭样在1g·L-1投加量下,尾水中未检出有机氯化物.说明适宜的活性炭能够应用于污水处理厂尾水中多种有机氯化物的分离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氯化物 粉末活性炭 吸附 深度处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