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期定位条件下栽培模式对麦田土壤理化性质和氮素平衡的影响
1
作者 郭鑫虎 马静 +5 位作者 李仲峰 初金鹏 徐海成 贾殿勇 代兴龙 贺明荣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262-2273,共12页
【目的】基于2009—2010小麦生长季开始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麦田氮素供需平衡状况、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目的】基于2009—2010小麦生长季开始设置的长期定位试验,研究栽培模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冬小麦氮素营养指数、麦田氮素供需平衡状况、氮素吸收利用和籽粒产量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优化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试验共设置当地农户模式(T1)、农户基础上的改良模式(T2)、不计生产成本的高产更高产模式(T3)和土壤-作物系统综合管理模式(T4)4个栽培模式。【结果】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T1、T2、T3、T4模式小麦播前容重分别降低6.21%、9.80%、12.25%和13.56%,有机质含量分别提高21.88%、26.80%、32.05%和36.39%,全氮含量分别提高34.16%、12.38%、39.60%和20.79%,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47.85%、48.87%、74.49%和62.21%,速效磷含量分别提高62.73%、36.56%、297.93%和68.68%,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14.36%、40.00%、221.20%和59.60%。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33.96%、10.32%、52.77%和19.49%。pH分别从最初的7.50下降至6.28、6.68、5.35和6.64。2020—2022生长季4个栽培模式间籽粒产量和氮素的吸收利用差异显著。与T1模式相比,T2、T3、T4模式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14.14%、27.65%、22.52%,氮素利用率分别提高54.80%、19.97%、49.15%,氮肥利用率分别提高72.95%、37.54%、48.15%,氮素表观损失量分别降低49.76%、11.62%、44.14%,氮素表观损失率分别降低24.63%、11.62%、26.68%。T4模式开花期的整株和成熟期的穗子处于氮素供需平衡。【结论】历经13个小麦-玉米生长季后,4个栽培模式0—20 cm土层土壤酸化趋势明显,表层土壤容重降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磷钾养分含量升高,0—100 cm土层无机氮积累量相应升高。与其他3种模式相比,T4模式更有利于实现土壤理化性状、小麦籽粒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协同改善,但其氮肥利用率仍有待进一步提高,且在现有基础上仅通过降低施氮量无法实现其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进一步协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理化性质 小麦籽粒产量 氮素利用率 氮素营养指数 氮素平衡
下载PDF
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56
2
作者 贺明荣 杨雯玉 +2 位作者 王晓英 王振林 杨万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7-1051,共5页
在高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作为籽粒蛋白质质量指标的沉淀值... 在高肥力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模式对冬小麦籽粒产量、品质、氮肥利用率和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氮肥对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无显著影响,而作为籽粒蛋白质质量指标的沉淀值、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均明显改善。与分次施用(50%作底肥,50%作追肥)比较,拔节期一次全量追施。对籽粒蛋白质质量的改善效应更为显著,但其0~100cm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也明显高于前者,增加了淋失和污染地下水的可能性。将施氮量由240kgN/hm^2降至168kgN/hm^2时,肥料利用率显著提高,0~100cm土层中的硝态氮累积量明显降低。因此,为兼顾提高产量、改善籽粒品质、提高肥料利用率和降低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量等因素,可考虑在进一步降低施氮量的前提下,采取拔节期一次全量追施的施肥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 追施 籽粒品质 氮肥利用率
下载PDF
不同小麦品种千粒重对灌浆期弱光的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65
3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高淑萍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640-644,共5页
选用粒重对籽粒灌浆期弱光适应能力不同的 4个典型小麦品种 (系 ) ,分析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弱光和人为阶段性遮荫对各品种 (系 )千粒重、阶段灌浆速率、旗叶光合速率、花后 14 C同化物分配及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再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 选用粒重对籽粒灌浆期弱光适应能力不同的 4个典型小麦品种 (系 ) ,分析研究了籽粒灌浆期弱光和人为阶段性遮荫对各品种 (系 )千粒重、阶段灌浆速率、旗叶光合速率、花后 14 C同化物分配及开花前积累的干物质再分配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 ,灌浆期弱光不敏感品种 (系 )的突出特点是 ,解除遮荫后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具有较强的补偿性增长效应。其原因可归结为开花前较多的干物质积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粒重 弱光 适应性分析 籽粒灌浆期 品种
下载PDF
粮果间作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与管理 被引量:14
4
作者 贺明荣 冷寿慈 +1 位作者 李增嘉 张明亮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7-10,共4页
粮果间作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与管理贺明荣,冷寿慈,李增嘉,张明亮(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ResourceUtilizationandItsManagementinGrainandFruitIntercropp... 粮果间作种植模式的资源利用与管理贺明荣,冷寿慈,李增嘉,张明亮(山东农业大学,泰安271018)ResourceUtilizationandItsManagementinGrainandFruitIntercroppingSystem.¥He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果间作 资源利用 土壤养分 农业生态系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贺明荣 曹鸿鸣 +1 位作者 王振林 陈民生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361-367,共7页
以8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源库比改变对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部分小穗(源库比增加),使某些小麦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增加。另一些品种则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各品种的籽粒含氮量均因部分... 以8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研究了源库比改变对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部分小穗(源库比增加),使某些小麦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增加。另一些品种则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各品种的籽粒含氮量均因部分去穗而增加。另一方面,部分去叶(源库比降低)使各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及籽粒含氮量降低。试验结果还表明,不同小麦品种间存在着氮磷利用效率的差异。同一品种氮磷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吸收积累量成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关系 吸收 积累量 利用效率
下载PDF
源库关系改变对小麦灌浆期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3
6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4期555-560,共6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转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千粒重提高,穗粒数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降低比例明显低于去除小穗数的比例。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结果,两类品种的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穗粒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但提高其穗粒重的着眼点都应当是提高穗粒库容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下载PDF
土壤紧实度变化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62
7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649-654,共6页
以济南17 强筋品种 、烟农15 中筋品种 、鲁麦22 弱筋品种 为供试品种,设置人为碾压和不碾压2种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 以土壤容重表示 变化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紧实度提高,3个品种的分蘖... 以济南17 强筋品种 、烟农15 中筋品种 、鲁麦22 弱筋品种 为供试品种,设置人为碾压和不碾压2种处理,研究了土壤紧实度 以土壤容重表示 变化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的籽粒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壤紧实度提高,3个品种的分蘖成穗率均显著降低,从而导致单位面积穗数和籽粒产量降低.3个品种相比较分蘖成穗率低的鲁麦22籽粒产量降幅最大.相关品质指标测定结果显示,提高土壤紧实度,对3个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和吸水率均无显著影响,但济南17的面筋指数明显降低,面团断裂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显著缩短,单位重量面粉烘焙所得的面包体积变小,而烟农15和鲁麦22受影响较小.其原因可能与土壤紧实度提高条件下济南17籽粒中谷蛋白/醇溶蛋白比例和谷蛋白大聚体含量降低有关.将济南17面团流变学特性年际间变化幅度与紧实度变化的处理效应相比较发现,土壤紧实度是影响强筋小麦品种品质性状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紧实度 籽粒品质 面粉品质 小麦
下载PDF
小麦开花后光合物质在不同穗位间的分配及其与穗粒重的关系 被引量:32
8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张杰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90-194,共5页
选用 4个小麦品种 (系 )分别代表大、小粒品种 ,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植株光合速率、14 C同化物分配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 ,小粒品种 (鲁麦 14、山农 4 8— 2 )于灌浆中、后期的光合速率提高 ,大粒品种 (鲁 2 1595... 选用 4个小麦品种 (系 )分别代表大、小粒品种 ,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植株光合速率、14 C同化物分配和穗部性状的影响。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 ,小粒品种 (鲁麦 14、山农 4 8— 2 )于灌浆中、后期的光合速率提高 ,大粒品种 (鲁 2 15953、核生 2号 )则表现为降低 ;灌浆初期 14 CO2 的标记测定结果显示 ,分配到穗部的 14 C同化物因去除顶端两小穗而有所增加 ,但从占整个麦穗 14 C同化物总量的比例来看 ,分配到中、下部特别是下部小穗的比例显著增加。结果表现为成熟期不孕小穗减少 ,整穗结实率和千粒重同步提高 ,穗粒重补偿性增长。这表明 ,在同化物供应充足的前提下 ,运用栽培技术措施或生长调节物质增加籽粒形成和灌浆初期同化物向下部小穗的分配 ,可有效地提高穗粒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光合物质 分配 穗粒重
下载PDF
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花^(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贺明荣 曹鸿鸣 +1 位作者 王振林 王明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80-384,共5页
运用^(15)N和^(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株吸氮动态、吸氮量、^(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蕾期遭受雹灾后及时施氮并配合中耕,可使棉株开始吸收肥料氮的时间提前,棉株吸氮量、含氮量和肥料利用... 运用^(15)N和^(14)C示踪技术,研究了雹灾后施氮配合中耕对棉株吸氮动态、吸氮量、^(14)C同化物生产及运转分配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蕾期遭受雹灾后及时施氮并配合中耕,可使棉株开始吸收肥料氮的时间提前,棉株吸氮量、含氮量和肥料利用率也显著提高。棉株花铃期的相对光合作用强度(以放射性比强表示)利^(14)CO_2同化量均显著高于单纯施氮处理和对照。而且,棉株的同化产物以较大的比例转运至生殖器官特别是成铃中,并最终转运到籽棉。反映到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上,表现为单位面积棉铃数、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的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雹灾 同化物 皮棉产量 氮肥
下载PDF
高产小麦穗粒重补偿性增长效应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明荣 曹鸿鸣 王振林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6-8,共3页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 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去除小穗对小麦穗粒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去除1~3个小穗,小麦的千粒重和结实率同步提高,穗粒重补偿性增长,平均增加7%~10%;8个供试品种的千粒重皆因去小穗而增加,且存在增长极限。各品种的千粒重和穗粒重最大增长幅度均与粒重成负相关,说明8个小麦品种(系)皆为“源”限制性品种(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补偿性增长
下载PDF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元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贺明荣 曹鸿呜 王振林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6年第4期49-50,22,共3页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元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贺明荣曹鸿呜王振林(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271018)UPTAKE,ACCUMULATIONANDUTILIZATIONEFFICI┐ENCYOFNITROGENAND... 源库比改变对小麦氮磷元素吸收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贺明荣曹鸿呜王振林(山东农业大学农学系,泰安271018)UPTAKE,ACCUMULATIONANDUTILIZATIONEFFICI┐ENCYOFNITROGENANDPHOSPHORUSINWIN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源库比 吸收 利用效率
下载PDF
小麦不同品种光合速率和^(14)C同化物分配对源库比改变的响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贺明荣 王振林 曹鸿鸣 《植物学通报》 CSCD 1998年第A00期91-94,共4页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穗部性状、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 选用千粒重大小不同的小麦品种,研究了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对两类品种(大粒品种和小粒品种)穗部性状、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单穗平均增重速率、植株光合速率及14C同化物运输分配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顶端两个小穗后,两类品种的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单穗平均增重速率(分别表征籽粒库容活性和穗粒库容活性)相应提高,穗粒重表现为补偿性增长。两类品种比较,小粒品种的增长幅度大于大粒品种。穗粒库容活性增强使得小粒品种灌浆中后期的植株光合速率提高,使两类品种分配到籽粒中的14C同化物比例增加。从而表明,无论是植株光合速率还是同化物的运转分配皆受库容活性的调控,调控方式和幅度因品种类型而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粒库容活性 光合速率 ^14C同化物
下载PDF
桃粮间作条件下的土壤养份状况与生物活性 被引量:5
13
作者 贺明荣 冷寿慈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0,共3页
试验结果表明,桃粮间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存在树距变异,即距树越近,全磷及速效磷含量越低,有机质含量则以冠下最高。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将桃树纳入粮田后,使得冠下及近冠区主要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酯... 试验结果表明,桃粮间作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全磷及速效磷含量存在树距变异,即距树越近,全磷及速效磷含量越低,有机质含量则以冠下最高。进一步的研究还表明,将桃树纳入粮田后,使得冠下及近冠区主要土壤酶(蔗糖酶、脲酶、磷酸酯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及多酚氧化酶活性受抑,且导致解磷细菌和纤维素分解菌数目及活性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桃树 土壤养分 生物活性 小麦
下载PDF
果粮间作条件下的土壤磷素营养特性 被引量:2
14
作者 贺明荣 王琪贞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2年第2期186-190,共5页
本研究对果粮间作复合群体下土壤磷素营养特性进行了探讨。初步结论是,由于果树和粮食作物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土壤在湿度、温度、pH值及作物根系呼吸、吸收、分泌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因距果树的远近不同,上述变化也各异,结果影响到各区(... 本研究对果粮间作复合群体下土壤磷素营养特性进行了探讨。初步结论是,由于果树和粮食作物间的相互影响,使得土壤在湿度、温度、pH值及作物根系呼吸、吸收、分泌等方面产生了变化。因距果树的远近不同,上述变化也各异,结果影响到各区(将东西两侧各按距果树距离划分为冠下区、近冠区和远冠区)的土壤微生物活动、土壤磷酸酯酶活性及各种无机态磷的数量比例、溶解度,加之果树和粮食作物对磷素的竞争吸收,从而产生了距果树不同距离的各区间全磷及速效磷含量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了磷肥肥效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作 磷细菌 磷酸酯酶 果树 粮食
下载PDF
基于多元表征理论的函数单调性教学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明荣 《上海中学数学》 2013年第12期1-3,共3页
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也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概念的“心理表征”受到了高度关注.相对于“单一表征理论”,“多元表征理论”更... 表征是认知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信息或知识在心理活动中的表现和记载的方式,表征也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概念的“心理表征”受到了高度关注.相对于“单一表征理论”,“多元表征理论”更加强调数学概念心理表征的多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元表征 函数单调性 数学概念 心理活动 心理表征 认知心理学 多元性
下载PDF
浅析MPCK视角下的解题教学 被引量:2
16
作者 贺明荣 《中学数学(高中版)》 2013年第10期27-29,共3页
一、问题提出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舒尔曼(LeeS.Shulman)最早提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理论,他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七类,其核心是学科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教授把数学... 一、问题提出198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著名教育家舒尔曼(LeeS.Shulman)最早提出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理论,他把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七类,其核心是学科教学内容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香港中文大学黄毅英教授把数学教师从事专业教学所应具备的核心知识称为MPCK,它是三个基本集合MK、PK。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题教学 MPCK 教师专业知识 美国斯坦福大学 学科教学内容 函数问题 毅英 高中教师 中学数学教
下载PDF
科研单位——支撑渤海 建起粮仓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明荣 《中国农村科技》 2017年第4期40-41,共2页
环渤海低平原是我国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3年3月以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环渤海地区建设了36个试验示范基地。渤海粮仓山东区自项目实施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科研院所与企业充分参... 环渤海低平原是我国土壤盐碱化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13年3月以来,国家重大科技支撑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在环渤海地区建设了36个试验示范基地。渤海粮仓山东区自项目实施以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科研院所与企业充分参与其中,科研单位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粮仓 示范工程 试验示范 盐碱地改良 土壤改良
下载PDF
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吸收及土壤硝态氮残留淋溶的影响 被引量:73
18
作者 王晓英 贺明荣 +4 位作者 刘永环 张洪华 李飞 华芳霞 孟淑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5-694,共10页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 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 在高肥力条件下,大田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不同灌水频次(0-3次),裂区为不同施氮量(0-240 kg/hm^2),结合15N微区示踪技术,研究了水氮耦合对冬小麦氮肥的吸收利用及生育后期土壤硝态氮累积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氮肥水平下,不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高于各灌水处理,各灌水处理的氮肥利用率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增加灌水次数,氮肥耕层残留量和残留率显著降低,氮肥损失量和损失率则明显增加。在一定的灌溉水平上,随施氮量(0-240 kg/hm^2)增加,植株总吸氮量、氮肥吸收量、氮肥耕层残留量、氮肥损失量以及损失率均呈上升趋势,而氮肥利用率和耕层残留率呈下降趋势。氮肥水平一定时,在灌0至灌2水范围内,籽粒产量随灌水次数增加呈上升趋势,灌3水处理中施氮处理(N168、N240)的籽粒产量较灌2水处理显著降低;灌水生产效率随灌水次数增加显著下降。在一定灌溉水平上,施氮量由168 kg/hm^2增至240 kg/hm^2,氮素收获指数和氮肥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各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变化,不灌水处理的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显著降低。灌水促进了施氮处理(N168,N240)中土壤硝态氮向下迁移,从开花到收获0-100 cm土层中部分硝态氮迁移到了100-200 cm土层。灌水次数是导致收获期0-100 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水氮互作效应是决定收获期100-200 cm土层残留NO3^--N累积量变化的主导因素,且灌水效应大于施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氮耦合 氮肥吸收 土壤硝态氮 产量
下载PDF
宽幅播种提高不同播期小麦产量与氮素利用率 被引量:41
19
作者 石玉华 初金鹏 +6 位作者 尹立俊 贺明荣 邓淑珍 张良 孙晓乐 田奇卓 代兴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7-133,共7页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 为明确在较宽播期范围内可实现小麦高产高效稳产的播种方式及其理论基础,采用宽幅播种和常规条播2种播种方式,设计10月3日(早播)、10日(传统播期)、17日(晚播)和24日(再晚播)共4个播期处理(分别用D1、D2、D3、D4表示),研究了播种方式与播期互作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相对于常规条播,宽幅播种通过提高单位面积分蘖数和穗数,平均提高产量16.68%;通过提高氮素吸收效率(吸氮量/供氮量)、稳定或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吸氮量),平均提高氮素利用率(产量/供氮量)16.64%。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单位面积穗数、单穗籽粒质量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和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的成熟期穗数下降比例显著低于条播,并与其单穗籽粒质量提高的比例相当,进而实现9.00 t/hm2水平的高产稳产;常规条播下晚播因穗数大幅下降导致减产,平均减产0.34 t/hm2。随播期推迟,2播种方式下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分别呈降低和升高趋势,相对于D1、D2播期,宽幅条件下D3、D4播期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相当,因此仍可维持较高的氮素利用率;常规条播下晚播处理氮素吸收效率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氮素利用效率提升的幅度,进而导致氮素利用率平均降低1.01 kg/kg。相对于常规条播,小麦生产上采用宽幅播种,在高产高效的同时可实现较宽播期范围内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小麦 播期 宽幅 产量 氮素利用率
下载PDF
氮肥水平和种植密度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9
20
作者 王成雨 代兴龙 +3 位作者 石玉华 王振林 陈晓光 贺明荣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1-128,共8页
以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材料,在2个氮肥水平(180kghm-2和240kghm-2)和2个密度(150×104hm-2和225×104hm-2)下,研究了抗倒性能相关的形态学特征、茎基部节间化学组分、抗倒指数(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木质素合成相关... 以中穗型小麦品种山农15为材料,在2个氮肥水平(180kghm-2和240kghm-2)和2个密度(150×104hm-2和225×104hm-2)下,研究了抗倒性能相关的形态学特征、茎基部节间化学组分、抗倒指数(茎秆机械强度/茎秆重心高度)、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和籽粒产量的变化特点,以及抗倒指数与形态学和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种植密度间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当施氮水平由180kghm-2增至240kghm-2或种植密度由150×104hm-2增加到225×104hm-2时,茎秆重心高度、基部节间长度显著提高,基部节间直径、厚度、充实度、机械强度和抗倒指数显著降低,同时茎秆基部节间纤维素含量、木质素含量显著减少,含氮量显著升高,碳氮比(C/N比)以及木质素合成相关酶活性显著降低。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氮肥水平对小麦抗倒性的影响大于种植密度。本试验条件下,氮肥水平180kghm-2和种植密度为150×104hm-2的处理穗数较低,但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因而籽粒产量最高。建议在降低氮肥用量至180kghm-2的同时降低种植密度至150×104hm-2,可在增强植株抗倒伏能力的同时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氮肥水平 种植密度 抗倒性能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