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筛选 被引量:4
1
作者 张同科 贺晟阳 +3 位作者 易镇邪 邓敏 马文杰 罗红兵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为筛选适应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以6个供试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湘农玉27号、京农科728、黔779、福玉10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的产量与实际机收性能指标。结果表... 为筛选适应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械化收获的优良玉米品种,2018年进行大田试验,以6个供试品种(郑单958、豫单9953、湘农玉27号、京农科728、黔779、福玉10号)为材料,采取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供试品种的产量与实际机收性能指标。结果表明:6个品种的生育期为101~110 d,豫单9953、京农科728的生育期最短(101 d);供试品种间产量无显著差异,豫单9953、京农科728、福玉10号的产量较高,分别为8214.51、8174.13、8065.61 kg/hm^2;产量(y)与穗行数(x1)、行粒数(x2)、百粒质量(x3)的回归方程为y=–8146.84+284.505 x1+255.274x2+157.759x3,3个自变量对产量均为正作用;各供试品种收获期籽粒含水率(16.05%~30.16%)有差异;机收总损失率为2.58%~4.85%,均值为3.49%;部分品种间机收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含杂率差异显著;供试品种籽粒含水率与籽粒损失率、果穗损失率、总损失率、籽粒破碎率呈正相关,与含杂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综合供试品种的生育期、产量性状与机收性状,认为豫单9953、京农科728可作为洞庭湖区耐密植宜机收夏玉米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品种筛选 机械收获性状 籽粒含水率 破碎率 含杂率 洞庭湖区
下载PDF
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叶面积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婷婷 贺晟阳 +4 位作者 赵宇 张同科 孙姣辉 罗红兵 罗水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26期38-40,共3页
[目的]探索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方法]在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2种胞质类型的甜玉米为种植材料,分析2种胞质效应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变化,授粉后... [目的]探索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生长过程中叶面积的变化及穗部积累规律。[方法]在大田生长条件下,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2种胞质类型的甜玉米为种植材料,分析2种胞质效应甜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叶面积变化,授粉后不同时间青苞、净穗及鲜百粒重等的变化规律。[结果]2种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在不同生育期叶面积之间均差异不显著,在吐丝期分别达到最大叶面积值,整个变化过程均呈"S"型曲线;综合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甜玉米在授粉后不同时间里青苞、净穗、鲜百粒重等的变化,确定湘农甜玉2号在秋季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34 d、C型湘农甜玉2号的最佳采收期为授粉后30 d,此外,2种胞质效应的甜玉米鲜百粒重在授粉后各时间差异均不显著,它们均可独立运用于甜玉米制种和生产。[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种植和利用及适时采收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C型不育胞质 果穗 鲜百粒重 叶面积
下载PDF
甜玉米雄性不育系T9501不育基因的初定位 被引量:1
3
作者 贺晟阳 张同科 +3 位作者 赵宇 邢嘉韵 罗红兵 邓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59-462,共4页
2014年,在海南田间繁种过程中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T9501;2016年,以B73为父本,与T9501杂交,得到F1;2017年,套袋自交得到F2群体。本研究中,以亲本、F1及F2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鉴定结... 2014年,在海南田间繁种过程中获得可以稳定遗传的甜玉米雄性不育突变体T9501;2016年,以B73为父本,与T9501杂交,得到F1;2017年,套袋自交得到F2群体。本研究中,以亲本、F1及F2群体为试验材料,进行花粉育性鉴定及遗传分析。花粉育性鉴定结果显示,不育株花药内花粉极少且没有育性。遗传分析表明,不育性状由1对细胞核隐性基因控制;利用128对Indel标记对亲本与F2进行多态性检测和连锁分析,将该不育基因初步定位在甜玉米6号染色体短臂(6.01bin)上,暂命名为MS9501,后通过开发加密标记,初步确定目的基因位于标记Indel130与SNP2之间,相对遗传距离分别为0.91 cM和8.10 cM,物理距离约6.51 M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雄性不育系T9501 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下载PDF
‘湘农甜玉2号’可溶性糖变化规律及产量与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婷婷 孙姣辉 +4 位作者 张同科 贺晟阳 赵宇 罗红兵 罗水清 《作物研究》 2017年第3期235-238,245,共5页
为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食用期和收获期及其收获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湘农甜玉2号的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为材料,分析了甜玉米籽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 为确定甜玉米的最佳食用期和收获期及其收获产量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湘农甜玉2号的正常胞质和不育胞质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为材料,分析了甜玉米籽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籽粒在授粉后22 d左右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到了最大值139.0 mg/g和140.7 mg/g,此时可作为它们的最佳食用期。在授粉后有效积温为394℃、第28天时可进行甜玉米的采收。根据产量和农艺性状等的相关分析得出,两种类型的甜玉米产量之间差异不显著,S型湘农甜玉2号和湘农甜玉2号净穗产量分别为10 694.4、10 277.8 kg/hm^2,两种类型的甜玉米均可用于实际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可溶性糖 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镉对玉米的毒害效应及调控措施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孙姣辉 陈婷婷 +3 位作者 滕振宁 张同科 贺晟阳 罗红兵 《作物研究》 2017年第1期88-92,102,共6页
镉是一种生物毒性很强的非必需元素,且易于被吸收。镉通过在玉米内富集进入食物链,危及人类健康。综述了土壤中镉污染来源、对玉米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及玉米对镉的吸收积累与分配等研究情况,讨论了降低其毒性的调控技术。
关键词 吸收 积累 毒害 玉米
下载PDF
玉米C型胞质雄性不育系C联848败育的生理机制初探 被引量:1
6
作者 赵宇 陈婷婷 +4 位作者 邢嘉韵 张同科 贺晟阳 柳志华 罗红兵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15,22,共8页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联848及其保持系H19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C联848的花药都不外露,形状瘦小萎缩,饱满度较差,剥开花药未发现花粉粒存在,通过碘... 以玉米C型雄性不育系C联848及其保持系H19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丙二醛含量进行研究比较。结果表明,C联848的花药都不外露,形状瘦小萎缩,饱满度较差,剥开花药未发现花粉粒存在,通过碘染镜检未发现可育花粉粒,不育系C联848经多年多季种植,在不同世代,未发现有可育植株存在。在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超氧化物酶(SOD)活性都低于保持系。从苗期至拔节期,不育系与保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都略有上升,差异并不显著;当玉米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迅速上升,且与保持系差异显著,并且不育系叶片中的POD活性始终都高于保持系;在玉米转入生殖生长后,不育系叶片中的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长缓慢,远低于保持系中CAT的活性,且在吐丝期两者差异最为显著。玉米生长发育的各个时期,不育系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均高于保持系,在抽雄期差异最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物酶 过氧化氢酶 丙二醛
原文传递
不同胞质效应甜玉米子粒糖分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的关系
7
作者 陈婷婷 孙姣辉 +4 位作者 贺晟阳 张同科 赵宇 罗红兵 罗水清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3-76,84,共5页
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的C型湘农甜玉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30 d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最大值... 以正常胞质的湘农甜玉2号和不育胞质的C型湘农甜玉2号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胞质效应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不同天数可溶性糖积累规律及其与淀粉含量等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不同胞质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在授粉后30 d时可溶性糖含量均达最大值,且不育胞质C型湘农甜玉2号的子粒糖含量比正常胞质湘农甜玉2号高1个百分点;湘农甜玉2号子粒可溶性蛋白含量高于C型湘农甜玉2号子粒0.2 mg/g;不育胞质的甜玉米子粒总淀粉含量比正常胞质的子粒淀粉含量高2%。两种类型的甜玉米子粒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溶性固形物与子粒总淀粉含量在授粉第30 d时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c型不育胞质 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 淀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