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培养:传播学研究生教育媒介融合的可行之路
1
作者 贺根民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110-114,共5页
社会转型为传播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铸造媒介人才的全媒体意识,探索富有专业特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应以学校特色学科为背景,优化课程设置,张扬“平台+专业”的... 社会转型为传播学研究生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铸造媒介人才的全媒体意识,探索富有专业特质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新路,已成为传播学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此,应以学校特色学科为背景,优化课程设置,张扬“平台+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特质;依托校外的实践教育基地,整合资源,改善知识结构,建立协同培养机制;构建“大传播”视野下综合性的激励、评价和考核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学硕士 复合培养 可行之路
下载PDF
阿英的弹词研究贡献
2
作者 贺根民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63-68,76,共7页
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凡史家意识的阿英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阿英对弹词倾注了极大的学术热情,他注重文献钩沉,突破了传统文人鄙视弹词的观念积习,为提升弹词的文学地位作出了杰出贡献。阿英对弹词的文体特质与存在类型... 在中国文学研究的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非凡史家意识的阿英是一个被忽略的存在。阿英对弹词倾注了极大的学术热情,他注重文献钩沉,突破了传统文人鄙视弹词的观念积习,为提升弹词的文学地位作出了杰出贡献。阿英对弹词的文体特质与存在类型进行了深入发掘,以整体把握弹词的演进脉络,进而从正名、辨体、钩迹三个维度建构弹词的研究体系。其通过文体对比与互渗来挖掘弹词的自洽品格,实现了文学之外与文学之内的有效结合,为多向呈现弹词的文学价值提供了卓有成效的文化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英 弹词研究 正名 辨体
下载PDF
知识分子的边缘化和晚清小说队伍的嬗变 被引量:4
3
作者 贺根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29-133,共5页
穿梭于封建"道统"和"政统"之间的知识分子,因为国家的衰朽和社会的动荡,趋向社会边缘化。科举的废止,打破了知识分子赖以支撑信仰的工具性循环;心灵的煎熬和变异,表露为浓郁的社会沉思和人生悲叹。异域文明的输入,... 穿梭于封建"道统"和"政统"之间的知识分子,因为国家的衰朽和社会的动荡,趋向社会边缘化。科举的废止,打破了知识分子赖以支撑信仰的工具性循环;心灵的煎熬和变异,表露为浓郁的社会沉思和人生悲叹。异域文明的输入,解构了"道统"话语的桎梏;中西文明的对比,为广大知识分子提供了返观自身的时代命题。边缘化的生存境遇,造就了晚清小说的繁荣,也改变了知识分子社会诉求的既定轨迹。晚清小说以其鲜明的时代表征,书写着一代知识分子痛苦灵魂的锐变过程和图谋富强的普泛心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晚清小说 边缘化 科举 社会诉求
下载PDF
道德箴规与中国文学叙事的救赎情结 被引量:3
4
作者 贺根民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9-32,共4页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 惩恶扬善的道德箴规制约着中国文学的发展,在民族心灵文化图景上形成一种追索历史、质问自我的叙事张力,这种拷问灵魂的理性主义取向,影响着中国文学宏大叙事的发展轨迹。对人性的挖掘,对故事结局的设置,呈现出一股基于民族心理积淀的救赎潮流。现实生活中的巨大情欲磁场,促使神道设教向人情回报位移,道德说教流于形式,其针对现实社会的救赎效果往往被汹涌的写情道俗思潮所冲蚀,受到一定范围的打压,消解了它的道德震撼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箴规 罪感意识 救赎情结 文学叙事 果报观念
下载PDF
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 被引量:2
5
作者 贺根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2-106,共5页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 近代诗文化的衰竭和小说文化的张扬,推动近代崇高艺术的发展。小说维度纯文学观的审美超越性,形成其区别于通俗小说的显著的时代特征。对小说本质的认定,是纯文学观终极关怀的突出表现。近代纯文学观的小说维度建构,展示了新小说家追求小说文体独立的文学批评进路,并体现出中国小说观念自身的矛盾和新小说家文体探究的曲折。中国小说观念的近代转型,在祛杂存纯的文学追求中抒写一代学人观念建构的曲折演进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纯文学观 实用取向 小说本质 文本独立 演进
下载PDF
《文心雕龙札记》: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 被引量:4
6
作者 贺根民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69-73,共5页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 《文心雕龙札记》突破以笺注、评点为主的传统读经之法,侧重理论阐释来探究《文心雕龙》的文论特质,凸显义理申发的色彩,奠定了现代"龙学"的研究基础。批判文以载道传统、推重科学求真意识,以及对文本内在体系的细细爬梳,《文心雕龙札记》新中夹旧的文论书写形态标举了古代文论研究转型的一个典型文本,也开后世"龙学"研究的诸多法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札记》 现代转型 典型文本
下载PDF
试论《金瓶梅》人物批评的三个阶段 被引量:3
7
作者 贺根民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63-66,共4页
《金瓶梅》的人物批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以《金瓶梅》刊刻时的序跋为代表的原始批评多滞留在小说名实的判断上;以张竹坡评语为代表的高峰批评则深入文本"脊髓",放射出理性的审美光芒;《金瓶梅》的人物现代批评呈现出多角度、... 《金瓶梅》的人物批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以《金瓶梅》刊刻时的序跋为代表的原始批评多滞留在小说名实的判断上;以张竹坡评语为代表的高峰批评则深入文本"脊髓",放射出理性的审美光芒;《金瓶梅》的人物现代批评呈现出多角度、多领域的纵深发展趋势。这三个阶段都是借人寓意的心态写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 人物批评 三个阶段 审美
下载PDF
《老残游记》:游记模式下的主体自觉 被引量:2
8
作者 贺根民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2期64-67,共4页
由一时的游戏笔墨到晚清小说中的艺术佳构,刘鹗的《老残游记》呈现出富有戏剧特色的创作主体自觉,章回小说长短不拘的文学样式为其选择游记体裁获得了张弛有度的艺术自由。他对游记模式的创造性吸纳和自评话语的文体意识挖掘,折射出其... 由一时的游戏笔墨到晚清小说中的艺术佳构,刘鹗的《老残游记》呈现出富有戏剧特色的创作主体自觉,章回小说长短不拘的文学样式为其选择游记体裁获得了张弛有度的艺术自由。他对游记模式的创造性吸纳和自评话语的文体意识挖掘,折射出其曲尽世态的艺术匠心。老残的眼中之景,是流动的社会写真,游记模式将人物刻画和景物描绘有机结合,张扬作者的创作自由。《老残游记》是作者的心理之旅,并非只是传统意义上的游记,它落脚在对社会人生的启迪和传道。这种刻镂物情的艺术探讨伴随着老残的社会之游,实现了作者漫游山水和传道启悟的双重创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鹗 老残游记 主体自觉 叙事模式
下载PDF
刍议美学教学的思维整合 被引量:3
9
作者 贺根民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92-95,共4页
思维整合是展示美学学科优势、优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优化教学环节的基础,有助于开拓教学视阈;教育模式的整合,则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是由阐释教学跃升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教... 思维整合是展示美学学科优势、优化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学资源的整合是优化教学环节的基础,有助于开拓教学视阈;教育模式的整合,则是推动教学改革的重要动力,是由阐释教学跃升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前提;教学渠道的整合,是适应时代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它们一道推进美学教学的顺利开展。众声喧哗的时代现实,需要我们打破门户之见,容纳异质、整合思维,凸显美学教学的人生实践趋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教学 思维整合 教学资源 教学模式 教学渠道
下载PDF
中国近二十年来文学道德批评述评 被引量:3
10
作者 贺根民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681-686,共6页
就文学道德批评的方法与效用、地位与取向、角度与模式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评析,为即将建构的文学道德学体系提供一个合适的话语平台,在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上催生新的批评方法。认为文学道德批评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传统文... 就文学道德批评的方法与效用、地位与取向、角度与模式进行学理的梳理和评析,为即将建构的文学道德学体系提供一个合适的话语平台,在多元并存和跨学科的基础上催生新的批评方法。认为文学道德批评是中国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传统,传统文学与道德文化相互发明,共同夯实了具有东方神韵的文学道德宝库。文学道德批评贴近古代文学生态、文学道德的审美呈现,有效地避免了昔日文学研究中的误读和臆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道德批评 方法 角度 取向
下载PDF
晚清民初小说情理的把握方式与观念变迁 被引量:1
11
作者 贺根民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情、理这对文化情结浸染着浓郁的时代文化特质,从情理的基点切入生命本体,透视社会的大千人生,传统文化精神的人生向度替国人提供内心自省的机遇。传统的家国之思和儿女之情的对立流变,突破了中和之美的观念格局,呈现出以情显理、根情... 情、理这对文化情结浸染着浓郁的时代文化特质,从情理的基点切入生命本体,透视社会的大千人生,传统文化精神的人生向度替国人提供内心自省的机遇。传统的家国之思和儿女之情的对立流变,突破了中和之美的观念格局,呈现出以情显理、根情扬礼的近代审美取向。文化转型的阵痛因为感性的超越与理性的强化,形成晚清民初小说的情理统一趋势,生命本位价值的失落,加速了悲剧观念的本土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 情理 人性 批判理性 悲剧观念
下载PDF
郁达夫的魏晋名士风度 被引量:2
12
作者 贺根民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60-67,共8页
魏晋名士风度影响郁达夫至深至广,他以最为纤弱的神经、直插胸臆的解剖力度,勾勒社会转型中民国文人的精神裂变镜像。孤独伤感的人生羁旅形成郁达夫纤细敏感的心理,坦荡直率的情感展示成就其愤世嫉俗而又略显玩世不恭意味的名士风度,返... 魏晋名士风度影响郁达夫至深至广,他以最为纤弱的神经、直插胸臆的解剖力度,勾勒社会转型中民国文人的精神裂变镜像。孤独伤感的人生羁旅形成郁达夫纤细敏感的心理,坦荡直率的情感展示成就其愤世嫉俗而又略显玩世不恭意味的名士风度,返璞归真的自然之思奏响了现代隐士的乱世悲歌,它们一道凸显了"才子气"和"名士风"的双重制约。郁达夫的魏晋名士风度并非魏晋名士风流的简单翻版,西学烛照促使其重新审视和接续魏晋名士风度,时代熏染赋予其新的内涵,家国之变激发其发扬传统文人的担当意识,赶赴抗战烽火,最后超越了魏晋名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 魏晋名士风度 孤独 放达
下载PDF
晚清民初小说娱乐功能的被忽视与归依 被引量:2
13
作者 贺根民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73-78,共6页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 晚清启蒙思潮的鼓荡,促成文学与政治的联姻。新小说家期待视野的扭曲和启蒙行动的错觉,在改变小说的文类地位的同时,也相对忽视了小说的娱乐文化。民初小说家检讨晚清小说观念,批评与扬弃了小说观念的载道趋向。小说趋向娱乐文化的归栖,既是对小说娱乐母体的沿袭与发展,也是对晚清启蒙思潮的反叛与弥补,中国小说观念近代化进程正是在由家国关注到情感娱乐的转变中,实现传统向现代的嬗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清民初小说 小说观念 娱乐功能 游戏本性 忽视 归依
下载PDF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特质 被引量:1
14
作者 贺根民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5-172,共8页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诗学传统铸造运动。近世诗学在复古主义泛滥之际不乏有创变的种种诉求,在浮... 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演进历程是中国文学近代化进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它承担着总结传统和开创未来的双重使命,聚讼千年的唐、宋之争论,相互推演,构成彼此夹杂的诗学传统铸造运动。近世诗学在复古主义泛滥之际不乏有创变的种种诉求,在浮世之中感悟人生,谋求思想上的解脱,借以理趣和尚理追求,树立了中国诗学的哲理传统。鼎革之际的社会乱象和游移不居的文人定位深刻影响着诗学的书写风貌,易代之际的诗学凸显了民族文化自新的内在活动。近世易代之际的诗学不仅延续独具民族文化意蕴的千年诗脉,也打造了饱含近世内涵的诗学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世文学 宋代近世说 易代之际 诗学演进 唐宋变革说
下载PDF
自然山水:古代文学与道德关系演进的文化承载 被引量:1
15
作者 贺根民 《天府新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45-149,158,共6页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感悟自然生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以致从礼教人伦和天人之际两个维度来谋求身心的谐调。移情观照下的自然山水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人类社会的印迹,它们逐步由欣赏的对象演变为构建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逐渐感悟自然生命对于人类社会的存在价值,以致从礼教人伦和天人之际两个维度来谋求身心的谐调。移情观照下的自然山水也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人类社会的印迹,它们逐步由欣赏的对象演变为构建精神家园的组成部分,并堂而皇之地跨入了传统文化的殿堂。一旦自然山水被人为添加修、齐、治、平等价值因子,自然山水就逐渐剥离事物的原初本性,而染上了善恶判断的道德色彩,嬗变成千古文人抒写心志的一个重要凭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山水 文学 道德 人格 移情观照
下载PDF
晚清民初小说期刊发刊词与小说观念的新变 被引量:1
16
作者 贺根民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5期78-82,共5页
小说期刊发刊词携带着晚清民初文人的道德立场与文明构想,从小说审美视野到分类标目的界定,从叙事角度的抉择到叙述语言的锤炼,小说发刊词展现了晚清民初文学丰富多重的文化特性。小说期刊发刊词以其崭新的批评方式存在,部分革新了小说... 小说期刊发刊词携带着晚清民初文人的道德立场与文明构想,从小说审美视野到分类标目的界定,从叙事角度的抉择到叙述语言的锤炼,小说发刊词展现了晚清民初文学丰富多重的文化特性。小说期刊发刊词以其崭新的批评方式存在,部分革新了小说批评的物质载体。从异域参照转向传统文化寻根,透露了小说观念的自我更新和变通化用的文化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观念 小说期刊 发刊词 异域小说 本土转化
下载PDF
人格·情感·生活:魏晋风度三维度 被引量:2
17
作者 贺根民 《天中学刊》 2016年第4期75-79,共5页
魏晋风度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精神,自由人格、执著深情、诗意生活建构了魏晋风度的观念体系,自由人格是其基础,而深情则是缘于人格解放通向审美乌托邦的重要动力,诗意生活则是其审美指归。魏晋士人以特立独行的人生姿态、委... 魏晋风度是一个特定时代的文化品格和艺术精神,自由人格、执著深情、诗意生活建构了魏晋风度的观念体系,自由人格是其基础,而深情则是缘于人格解放通向审美乌托邦的重要动力,诗意生活则是其审美指归。魏晋士人以特立独行的人生姿态、委运任化的生活方式,一任情感的肆意流淌,将满腹才华和内心的焦虑与苦痛,点染成令人神往的桃花源胜境,沉淀为千古文人不懈追步的原型文化质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风度 人格 情感 诗意生活
下载PDF
心灵悸动与赎罪情怀——论凡一平《撒谎的村庄》 被引量:2
18
作者 贺根民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42-45,共4页
《撒谎的村庄》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传奇,立此存照般地抖露了撒谎村庄人的封闭与善良,促成一个求真向善的人间救赎神话。在幸福与苦难中挣扎的主人公,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厮守大山和体验谎言,用无言的行动替自我的"灵魂放逐"... 《撒谎的村庄》叙述一个凄美的爱情传奇,立此存照般地抖露了撒谎村庄人的封闭与善良,促成一个求真向善的人间救赎神话。在幸福与苦难中挣扎的主人公,为此付出一生的代价来厮守大山和体验谎言,用无言的行动替自我的"灵魂放逐"作了最好的诠释。它揭示了责任伦理与道德承担的震撼效果,作品绘制了复杂多元的道德体验,让人触摸到人性拷问的力度,也全方位表现了谎言背后令人惊悸的心灵呐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灵呐喊 赎罪意识 照片 人性关怀
下载PDF
文化生态:透视民国文人魏晋情结的一个重要维度 被引量:1
19
作者 贺根民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3-159,共7页
魏晋风流是文化长河中不绝的嗣响,民国文人追慕魏晋六朝,显示传统文化更新的生机与活力。建构贴近民国文化的阐释框架,在国家民族文化情态中重估传统文化价值,文化生态成为透视民国文人情结的一个重要维度。从民国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态出... 魏晋风流是文化长河中不绝的嗣响,民国文人追慕魏晋六朝,显示传统文化更新的生机与活力。建构贴近民国文化的阐释框架,在国家民族文化情态中重估传统文化价值,文化生态成为透视民国文人情结的一个重要维度。从民国文人的精神文化生态出发,充分考虑影响文人情结的民国机制,揭示文人情结的民国风范和中国气派。贴近民国文化生态的学术阐释框架,或可成为探索民国文人情结或当下知识分子研究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生态 魏晋情结 民国文人
下载PDF
整理国故与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 被引量:1
20
作者 贺根民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4-92,共9页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书籍中披沙拣金,建构相对严密的文论体系,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学检讨下的自行调整活力,显示民族文化应对时代感召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划定概念的义界、安排文论的撰写体例、重新设置文类秩序、... 从浩如烟海的古代书籍中披沙拣金,建构相对严密的文论体系,民国文论的体系书写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在西学检讨下的自行调整活力,显示民族文化应对时代感召旺盛而顽强的生命力。划定概念的义界、安排文论的撰写体例、重新设置文类秩序、阐释文论论述的分期观念,民国文论的体系话语编织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现代文明镜像。1920年代发凡起例的整理国故运动,其科学理性和系统眼光推动了民国文论书写的独立进程,显示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国故 民国文论 体系书写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