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浮力”考什么? 被引量:1
1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3期37-39,共3页
浮力知识点不少同学学起来感觉有点“浮”,其实只要弄清楚浮力产生的实质,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有关公式,就能理清思路,解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近几年各地中考中有关浮力的考题着重考查... 浮力知识点不少同学学起来感觉有点“浮”,其实只要弄清楚浮力产生的实质,以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不同情况下灵活运用有关公式,就能理清思路,解起题来也就得心应手.为了适应新课改理念,近几年各地中考中有关浮力的考题着重考查以下三方面,望同学们从中受到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 物理教学 物体浸入液体 “浮力”
下载PDF
中考物理与函数图象 被引量:1
2
作者 贺正炎 《物理教学探讨(初三年级学研期)》 2009年第1期15-18,79,共5页
函数图象在中考物理试题中的巧妙应用是数理结合的一大亮点,不仅使同学们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展,而且提高了同学们利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中考物理试题 函数图象 数理结合 思维空间 物理问题 知识处理 同学 数学
下载PDF
中考里的“变”阻器
3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2年第3期38-40,共3页
由于变阻器阻值的变化,引起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变化,其应用越来越广泛,中考中此类考题也不少见,现举几例供大家欣赏.考点一 光敏电阻例1(2010年镇江)将光敏电阻尺、定值电阻R.、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和电源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
关键词 中考 光敏电阻 定值电阻 电源连接 电流表 电压表 变阻器 电路
下载PDF
中考应试中几个必备的思考
4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2期31-35,共5页
一、密度中的中考 考点1密度的探究例1(2010年济宁)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1甲所示,
关键词 中考 应试 托盘天平 刻度线 密度 体积 物体
下载PDF
剖析“金属与金属材料”考点
5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4期58-60,共3页
考点1金属性质例1(2010年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考点1金属性质例1(2010年福州)小彬同学家新买了水龙头,从说明书上了解到该水龙头是铜质镀铬的.他想起在学习金属性质时用到的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没有铬,为了了解铬与常见金属铝、铜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如下探究活动.【查阅资料】铬(Cr)是银白色有光泽的金属,在空气中表面能生成抗腐蚀性的致密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材料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性质 位置关系 探究活动 抗腐蚀性 水龙头
下载PDF
关注“化学与社会”
6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55-59,共5页
充足的能源、丰富的材料、良好的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能源、材料、环境这三个领域的研究都离不开化学.关注“化学与社会发展”已成近年来各地中考的热点.
关键词 人类社会 化学 可持续发展 社会发展 能源 材料 环境
下载PDF
夯实双基 关注热点——“酸碱盐”考点剖析
7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3期55-59,共5页
考点1 溶液的酸碱性 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指示剂及pH的关系几乎是中考的必考点,但难度一般不大,常以填空、选择等形式出现,也有一些探究性题目.
关键词 酸碱性 考点 夯实 酸碱指示剂 探究性 溶液
下载PDF
力学“功与功率”与“机械能”中的考点解析
8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1期34-38,共5页
一、“功”与“功率” 考点1含义不同 例1(2010年茂名)关于做功和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关键词 功率 考点 机械能 解析 力学 做功
下载PDF
测量简单机械中的效率
9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0年第2期45-46,共2页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斜面、轮轴滑轮等,人们借助它们,带来很大的方便,有的能省力,有的能省距离,有的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实际使用简单机械时,为了完成有用功,
关键词 简单机械 测量 有用功 杠杆 距离 变力
下载PDF
初中电学几类问题解析
10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10期48-50,共3页
一、应用伏安法 伏安法可测哪些物理量,答案就在下面的考题中,同学们快动起来参与探究吧!
关键词 解析 电学 初中 伏安法 物理量 可测
下载PDF
2008中考化学创新试题和最后一道选择题六盘点
11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1期60-65,F0004,共7页
创新试晒是中考命题者一大闪光点,寓化学知识于生活中,不仅能让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了学习化学的兴趣,更有利于考查同学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现精选一些考题供大家从中体味.
关键词 化学知识 创新 中考 选择题 大盘 试题
下载PDF
物质的组成、构成和分类
12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7期61-63,共3页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温馨提醒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氢原子质子数是1,
关键词 元素组成 物质 分类 质子数 氢原子
下载PDF
例谈中考中的两类反应
13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0年第3期63-65,共3页
一、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其实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除此之外,还有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这些都不属于中和反应.
关键词 中和反应 金属氧化物 中考 复分解反应 成盐
下载PDF
一题多探
14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12期F0004-F0004,共1页
实验探究是新课改理念的重头戏,也是中考化学的压轴题。此类题步步引入,一探再探,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有效地考查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请同学们品味下面考题。例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 实验探究是新课改理念的重头戏,也是中考化学的压轴题。此类题步步引入,一探再探,不断激发同学们的求知欲,有效地考查了同学们综合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现请同学们品味下面考题。例某同学在学完《分子和原子》后,对教材中的实验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和原子》 实验探究 综合运用 求知欲 化学
下载PDF
“劳”与“功”
15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09年第1期35-36,共2页
物理学上的功有两个必要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两者缺一不可.根据此条件,就能判断是否做功,如小华去搬动一块石头,搬得满头大汗却没搬动,真是劳而无功.因此劳要有“功”,必须把握好这两个... 物理学上的功有两个必要条件:有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且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定距离,两者缺一不可.根据此条件,就能判断是否做功,如小华去搬动一块石头,搬得满头大汗却没搬动,真是劳而无功.因此劳要有“功”,必须把握好这两个条件.现结合各地中考试题的剖析,以加深对“功”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作用 物理学 物体 距离 做功
下载PDF
电和磁复习导航
16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1年第11期45-47,共3页
考题经典备忘:一、磁现象常考点:(1)判断磁极;(2)画磁感线及方向;(3)小磁针的应用.
关键词 导航 复习 磁现象 磁感线
下载PDF
逆向思维巧解中考物理
17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0年第1期46-48,共3页
逆向思维就是与正向的途径和程序相反的思维过程.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者“倒着想”.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起到出奇不意的效果.中考物理中可应用逆向思维达到巧妙解题,现举几例让同学们从中品味.
关键词 逆向思维 物理 中考 思维过程
下载PDF
“陌生”的一碳化学
18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0年第11期62-63,共2页
“一碳化学”这个陌生的名字,同学们也许觉得神奇,其实你随着下面一道中考压轴题的思路深入探究下去,你就觉得很熟悉了.
关键词 中学 化学教学 教材 一碳化学
下载PDF
微观中的奥妙
19
作者 贺正炎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10年第8期56-58,共3页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那么物质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宏观世界千姿百态,各有特色,那么微观世界中又怎样呢?请同学们从下面考题中领略其中的奥妙。
关键词 微观世界 物质构成 宏观世界
下载PDF
逆向思维巧解中考物理
20
作者 贺正炎 《物理教学探讨(初三年级学研期)》 2009年第10期56-59,80,共5页
逆向思维就是与正向的途径和程序相反的思维过程。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者“倒着想”。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 逆向思维就是与正向的途径和程序相反的思维过程。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反过来想一想”或者“倒着想”。它常常与事物常理相悖,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如: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这一发现传到欧洲大陆后,吸引了许多人参加电磁学的研究。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想既然电场能产生磁场,那么磁场也应该能产生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理学家 逆向思维 中考 思维过程 出其不意 奥斯特 电磁学 法拉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