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克思新“异化理论”价值探析——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研究蓝本
1
作者 贺泽之 《江南社会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13-18,共6页
马克思的新“异化理论”以异化劳动为核心内容,源于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成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社会异化劳动现象的分析,首次系统地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思考。新“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奠基之作... 马克思的新“异化理论”以异化劳动为核心内容,源于黑格尔的异化思想,成型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通过对现实社会异化劳动现象的分析,首次系统地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进行了思考。新“异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奠基之作,贯穿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整个历程,马克思对于阶级社会中异化这一现象的阐释、消灭异化的方法、政治经济学中运用异化的理论方法等,对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构建社会主义现代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人的主体地位构建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异化理论 手稿 当代价值
下载PDF
文化润疆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的当代意义
2
作者 贺泽之 《现代商贸工业》 2022年第23期12-14,共3页
“文化润疆”重大工程是党和国家立足全国和新疆地区历史与现实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疆工作的具体方案,对于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维护新疆的文化安全,... “文化润疆”重大工程是党和国家立足全国和新疆地区历史与现实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新疆工作的具体方案,对于实现新疆地区社会稳定、长治久安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能够维护新疆的文化安全,守牢意识形态主阵地。文化润疆工程蕴含着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价值,对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起到重要作用,是推进新疆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大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润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建设 当代意义
下载PDF
“四史”教育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国芳 贺泽之 《西部学刊》 2022年第17期9-13,共5页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四史”教育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文化润疆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新疆意识形态建设之需要,也是创新和发展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必然要求;其实现路径需要着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四史”教育的重要载体,“四史”教育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文化润疆的题中应有之义,既是新疆意识形态建设之需要,也是创新和发展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必然要求;其实现路径需要着重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个方面展开;“四史”教育融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都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史”教育 新疆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下载PDF
《费尔巴哈论》的三重思维方式及其运用
4
作者 冯国芳 贺泽之 《思想政治课研究》 2022年第5期67-77,共11页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著作,文中展现的思维方式表现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实践思维,正是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使得文本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系统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著作,文中展现的思维方式表现为辩证思维、历史思维和实践思维,正是运用这样的思维方式,才使得文本具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特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思维方式,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懈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恩格斯 费尔巴哈 思维方式
下载PDF
论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特征--兼论与马克思主义鲜明特征的联系
5
作者 赵宏宇 贺泽之 《农村实用技术》 2021年第12期5-7,共3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自先秦诸子百家开始,就不乏很多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环境的基本理念。“大同社会”、“桃花源记”、“天下为公”等都深刻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更为系统的提出了“扶贫”这一理念...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自先秦诸子百家开始,就不乏很多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环境的基本理念。“大同社会”、“桃花源记”、“天下为公”等都深刻体现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更为系统的提出了“扶贫”这一理念、政策。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立足于中国的历史、文化深刻理解,立足于马克思基本原理的高度把握,以及多年来亲身深入基层的实践与感悟,为新时代的扶贫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扶贫 鲜明特征 时代意义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