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用氮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 被引量:165
1
作者 李生秀 李世清 +3 位作者 高亚军 王喜庆 贺海香 杜建军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38-46,共9页
在年降水丘450~51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壤质红垆土上,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田试验。玉米生长期间,每隔10天分别测定不同栽培和施氮量处理的蒸腾强度,叶面积,伤流量,伤流液成分,叶水势,叶片糖分含量,并刈割玉... 在年降水丘450~510mm的半湿润易旱地区的壤质红垆土上,以春玉米为供试作物进行了大田试验。玉米生长期间,每隔10天分别测定不同栽培和施氮量处理的蒸腾强度,叶面积,伤流量,伤流液成分,叶水势,叶片糖分含量,并刈割玉米地上部分,测定生长量,分层采取2m土层的土壤,测定含水量,以研究施用N肥对提高旱地作物利用土壤水分的作用机理和效果。试验表明,施用氮肥促进了作物根系发育,扩大了作物觅取水分和养分的土壤空间,增大了蒸腾强度和伤流量,降低了叶水势,提高了伤流液中氨基酸含量,使根系活性增强,作物吸取和运转土壤水分的能力提高。利用直接测定的结果计算,施肥不仅提高了作物蒸腾量,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增高了T/ET比值,而且提高了蒸腾效率,增加了叶片的糖分含量,使蒸腾的水分得到了更有效地利用。施氮区与无氮区相比,消耗的土壤水分无明显区别,但由于施肥区显著增产,水分的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用蒸散量计算出来的水分利用效率,WUE(ET),随施氮量增高而增高;用蒸腾量计算出来的水分利用效率,WUE(T),因产物而不同:籽粒的水分利用效率与施氮量成直线关系,而干物质的水分利用率不因施氮量而变化,表明施肥对提高经济产物的水分利用效率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 旱地作物 氮肥 土壤水分 玉米
下载PDF
黄土旱塬降水向土壤输入的氮素 被引量:20
2
作者 李生秀 寸待贵 +2 位作者 高亚军 贺海香 李世清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83-92,共10页
在乾县典型的沟壑丘陵农业生态条件下,收集了连续两年的降水,并对其中的矿质氮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降水能给每亩土壤输入相当数量的氮素:1990年为1.98kg;1991年为0.96kg。输入的氮素以铵态氮为主,约占总氮量的3/4—9/10。硝态氮数量... 在乾县典型的沟壑丘陵农业生态条件下,收集了连续两年的降水,并对其中的矿质氮素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降水能给每亩土壤输入相当数量的氮素:1990年为1.98kg;1991年为0.96kg。输入的氮素以铵态氮为主,约占总氮量的3/4—9/10。硝态氮数量少,在降水中的含量相对稳定,浓度大小和降水季节无关。铵态氮在降水中的浓度较高,变动又较大。浓度高低显然和降水季节有关:降水中最高浓度出现在7,8,9三月,其它月份则较少。根据测定结果可以看出,硝态氮可能由风刮起的土壤微粒所带入。而铵态氮除来自于土壤微粒,煤碳柴草燃烧的烟尘以外,施入的铵态氮肥中的氨的直接挥发是一个重要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旱原降水 NH4+-N NO3--N
下载PDF
关于供氮指标的研究——Ⅱ.评价EUF析滤出的矿质氮在反映土壤供氮能力方面的效果 被引量:8
3
作者 李生秀 贺海香 +1 位作者 李和生 郭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447-452,共6页
为了评价土壤供氮能力,除了广泛应用化学浸取法外,也在探索和使用物理化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在古典的电渗析基础上发展起的电超滤法(Electro-ultrafiltration),即EUF法,是其中之受人注目者。用EUF析滤土壤氮素作为供氮指标,已有不少报道... 为了评价土壤供氮能力,除了广泛应用化学浸取法外,也在探索和使用物理化学方法。近几十年来,在古典的电渗析基础上发展起的电超滤法(Electro-ultrafiltration),即EUF法,是其中之受人注目者。用EUF析滤土壤氮素作为供氮指标,已有不少报道,但结果不一,解释各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氮素 供氮指标 电超滤法
下载PDF
土壤中非代换铵的行为 Ⅱ.非代换铵含量与其它形态氮素的关系 被引量:8
4
作者 李生秀 田霄鸿 +2 位作者 王喜庆 贺海香 梁花侠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1年第4期18-24,共7页
研究了西北地区24种、杨陵区12种农田土壤中的非代换铵含量与土壤其它形态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非代换铵与全氮的密切关系仅是一种表观现象,原因在于全氮包括非代换铵这一因子,扩大了相关系数。如用有机氮计算,这种关系随之消... 研究了西北地区24种、杨陵区12种农田土壤中的非代换铵含量与土壤其它形态氮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的非代换铵与全氮的密切关系仅是一种表观现象,原因在于全氮包括非代换铵这一因子,扩大了相关系数。如用有机氮计算,这种关系随之消失。非代换铵与HN_4^+-N及NO_3^-N等矿质氮无关;不管从静态或动态考察,都未能发现它们之间有平衡关系。培养后的可矿化氮与非代换铵无本质联系,而碱解氮却与其显著相关。造成后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碱解过程中有部分非代换铵释放出来,数量取决于原土壤中的非代换铵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非代换铵 全氮 有机氮 代换铵 硝态氮 可矿化氮 含量测定
全文增补中
半干旱地区糜谷的生产潜力及密度、磷肥效应 被引量:2
5
作者 高亚军 贺海香 李生秀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121-124,共4页
在永寿中等肥力土壤上所进行的试验表明,渭北旱原偏早年份,谷子和糜子的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具有大致一样的生产潜力。两种作物产量随密度而变更:不分蘖的谷子,在密度2.0~2.9万株/亩的范围内,干重和籽粒产量均随着密度增... 在永寿中等肥力土壤上所进行的试验表明,渭北旱原偏早年份,谷子和糜子的干物质产量和籽粒产量无明显差异,具有大致一样的生产潜力。两种作物产量随密度而变更:不分蘖的谷子,在密度2.0~2.9万株/亩的范围内,干重和籽粒产量均随着密度增大而有所提高;有分蘖糜子的干物质重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而籽粒产量在中密时已达高峰。就本试验结果来看,糜子以2.4万株/亩,谷子以2.9万/亩的密度似乎较为适宜。在这种较缺磷的供试土壤上,磷肥对两种作物均有一定的增产效果,但效果大小因作物和密度而有异:有分蘖糜子的磷肥效果高于谷子;在低密时,糜子的磷肥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子 糜子 生产潜力 密度 磷肥效果
下载PDF
旱地土壤的合理施肥——Ⅹ.旱地与灌区不同氮肥用量的效果 被引量:1
6
作者 李生秀 贺海香 +1 位作者 高亚军 胡田田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S1期50-55,共6页
氮肥用量严重地影响着氮肥肥效。用量不足,难以高产;用量过高,也会减产。合适的氮肥用量与土壤的供水情况和土壤的NO^-_3—N含量有密切关系。 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不管土壤供氮水平高低,小麦的最高产量在250—330kg;有灌溉的地方可达400k... 氮肥用量严重地影响着氮肥肥效。用量不足,难以高产;用量过高,也会减产。合适的氮肥用量与土壤的供水情况和土壤的NO^-_3—N含量有密切关系。 无灌溉条件的旱地,不管土壤供氮水平高低,小麦的最高产量在250—330kg;有灌溉的地方可达400kg以上。1m土层中NO^-_3—N含量低时,在一定范围内小麦产量随施氮量直线上升;含量高时,则无这种关系,甚至施氮后还有减产现象。旱地以亩产300kg为指标,1m土层中的NO^-_3—N为3kg左右时,需亩施4kgN;为5—8kg时,需亩施2kgN;含量更高时,则可不施;水地以亩产400kg为指标,NO^-_+—N为3kg左右时,需亩施8kgN,为7—8kg时,需亩施4kgN,高于10kg,可不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肥用量 1m土层NO3--N 施肥指标
下载PDF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应用的实证研究
7
作者 贺海香 《新东方英语(中英文版)》 2019年第1期166-166,共1页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在21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目前生活的社会背景,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学生想要在这个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环境下突出重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到与他人的无障... 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在21世纪得到了迅速发展.基于目前生活的社会背景,国家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提高.学生想要在这个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环境下突出重围,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到与他人的无障碍沟通.与此同时在这个科学质量水平发展的大环境下,文字也是学生与他人沟通的另一种方式,所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是目前初中英语教育的侧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维导图 初中英语 写作教学
下载PDF
从连续三茬作物的吸氮量评价两种豆科作物的固氮效果
8
作者 李生秀 袁虎林 +1 位作者 贺海香 李世清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30-133,共4页
在一个中等肥力的红油土上,分别在亩施0,1.5,3.0,4.5,6.0,7.5公斤P_2O_5的基础上,种植小麦、毛苕、豌豆,其后接种玉米、小麦,对三茬作物地上部分所吸收的氮素进行了分析,以估计不同豆科作物的固氮量以及氮、磷肥料对固氮量的影响.试验表... 在一个中等肥力的红油土上,分别在亩施0,1.5,3.0,4.5,6.0,7.5公斤P_2O_5的基础上,种植小麦、毛苕、豌豆,其后接种玉米、小麦,对三茬作物地上部分所吸收的氮素进行了分析,以估计不同豆科作物的固氮量以及氮、磷肥料对固氮量的影响.试验表明,第三茬作物收获后土壤的供氮水平无明显差异,三茬作物吸收的总氮素可用来衡量豆科作物固氮量的大小.就吸收的氮素进行比较,豌豆和毛苕的固氮量因是否施氮和磷肥用量而有明显差别.就不同施磷水平的平均值来看,每亩毛苕可固定5.44公斤氮素,豌豆可固定4.76~6.04公斤氮素,试验结果与其它方法估计值相近.试验又表明,豆科作物的固氮量随磷肥用量增加而提高,亩施7.5公斤P_20_5者比并未施磷肥的固氮量几乎成倍增长.每施入1公斤P_2O_5毛苕可多固定0.21公斤氮,豌豆可多固定0.31公斤氮,施用磷肥后再施用氮肥可以明显的抑制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施氮的负作用完全抵消了施磷的正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作物 固氮量 简接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