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化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贺统 李凡 +3 位作者 杨晶 倪鹏辉 杨宇 刘大鹏 《实用骨科杂志》 2018年第4期310-313,共4页
目的探究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精准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1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旋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 17.... 目的探究3D打印截骨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精准性。方法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共纳入10例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76岁。所有患者均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旋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 17.0对患者下肢CT导出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骨骼数据建模,测量力线和畸形角度,重建骨骼模型;使用UG(Unigraphics)NX 8.5进行数字化截骨导向器设计和术前模拟截骨操作;术中使用SLA 3D打印机制造导向器进行截骨定位,安装假体,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术前、术后4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间隙平行等宽,膝关节畸形得以矫正,术后4周HSS评分为(86.2±2.53)分,关节活动度ROM为(101.7±2.54)°,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为(1.93±0.31)°。患者均恢复满意膝关节活动度和正常的下肢生物学力线。结论数字化3D打印截骨导向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简化手术步骤,提高截骨精准性,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为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提供了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 3D打印 截骨导向器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SLA激光3D打印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凡 贺统 +3 位作者 杨晶 杨宇 倪鹏辉 刘大鹏 《中国数字医学》 2018年第2期5-9,12,共6页
目的:探究SLA激光3D打印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纳入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19.0进行患者DICOM处理数据,测量力线和畸形角度,重建骨骼模型:使用UG(Unigraphic... 目的:探究SLA激光3D打印导向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可行性。方法:纳入1例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双下肢多排双源螺CT平扫,利用计算机软件Mimics19.0进行患者DICOM处理数据,测量力线和畸形角度,重建骨骼模型:使用UG(Unigraphics)NX 11.0进行导向器设计和术前模拟手术操作;术中使用SLA激光3D打印机制造的导向器进行截骨定位,安装假体,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记录术前、术后4周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c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情况、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结果: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膝关节假体位置良好,关节间隙平行等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得以矫正,术后4周HSS评分74,关节活动度ROM:屈98°、伸3°下肢力线角度(股骨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HKA角176.59°,FFC角94.63°,FTC角87.55°,LFC角13.96°,LTC角91.97°。患者恢复满意膝关节活动度和正常的下肢生物学力线。结论:SLA激光3D打印导向器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可简化手术操作,提高截骨精准性,获得良好的下肢力线,为TKA手术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3D打印 光固化成型法 导向器 膝关节置换
下载PDF
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DVT的流行病学特点 被引量:22
3
作者 苗强 靳延利 +3 位作者 贺统 张强 贺世集 刘涛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10期1115-1117,共3页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7-12手术治疗的1 351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不同部位下肢骨折DVT的... 目的探讨下肢创伤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8—2017-12手术治疗的1 351例下肢创伤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前及术后DVT的发生率以及血栓分布特点,探讨不同部位下肢骨折DVT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术前313例(23.2%)发现下肢DVT,术后592例(43.8%)发现下肢DVT;髋部骨折、股骨干及远端骨折、胫骨平台骨折DVT发生率较高,而胫腓骨骨折、踝关节周围骨折相对较低。术后患侧下肢、双侧下肢DVT发生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健侧肢体近端DVT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健侧肢体远端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尽管住院期间积极预防下肢DVT,但其DVT发生率仍较高;下肢近端骨折DVT发生率较高(尤其以股骨干及远端骨折明显),而下肢远端骨折DVT发生率较低;术后健侧肢体远端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住院期间需预防双侧肢体DV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创伤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