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角膜塑形镜配戴后瞳孔与光学区的大小对视觉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桂华 谷天瀑 +5 位作者 李颖 厉娜 林伟平 贺美男 李静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治疗后暗室对比敏感度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变化,并分析瞳孔与光学区的大小对暗室下对比敏感度以及MTF cutof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 目的探究角膜塑形镜治疗后暗室对比敏感度与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odulation transfer function cutoff,MTF cutoff)变化,并分析瞳孔与光学区的大小对暗室下对比敏感度以及MTF cutof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12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进行角膜塑形镜治疗的近视青少年40人(右眼40眼),戴镜前、戴镜后6个月分别测量角膜地形图、暗室瞳孔大小、光学区大小、暗室及暗室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log 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AULCSF)及MTF cutoff,戴镜前后视觉质量参数变化采用配对t检验,暗室瞳孔与光学区对视觉质量参数的影响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戴镜后6个月等效球镜度数降低(P<0.001),柱镜度数无变化(P=0.879);暗室对比敏感度及暗室眩光条件下对比敏感度均下降(均为P<0.001);MTF cutoff下降(P<0.001)。戴镜前后瞳孔直径为(6.50±0.34)mm。戴镜后6个月光学区直径为(4.05±0.24)mm。暗室条件下AULCS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均不相关(r=0.159,P=0.307;r=-0.223,P=0.167),暗室眩光条件下AULCS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均不相关(r=0.174,P=0.289;r=-0.200,P=0.216)。MTF cutoff变化与暗室瞳孔直径及光学区直径相关(r=0.509,P=0.001;r=-0.511,P=0.001),暗室、暗室眩光条件下AULCSF及MTF cutoff变化均与瞳孔直径和光学区直径之差相关(均为P<0.05)。结论角膜塑形镜配戴后暗室对比敏感度及MTF cutoff均降低,且较小的暗室瞳孔与较大的光学区可获得更好的视觉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视觉质量 瞳孔 光学区
下载PDF
0.1g·L^(-1)阿托品滴眼液对瞳孔直径和调节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贺美男 祝颖 +4 位作者 王希莲 李颖 林伟平 厉娜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32-935,共4页
目的评估0.1 g·L^(-1)阿托品滴眼液对瞳孔直径和调节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对阿托品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3名(46眼)受试者采用队列研究,根据0.1g·L^(-1)阿托品配制溶剂不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玻璃酸钠组,... 目的评估0.1 g·L^(-1)阿托品滴眼液对瞳孔直径和调节的影响,以及不同溶剂对阿托品药理作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对23名(46眼)受试者采用队列研究,根据0.1g·L^(-1)阿托品配制溶剂不同,将受试者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和玻璃酸钠组,每组各23眼。试验前对所有受试者进行电脑验光、调节幅度、近视力、瞳孔直径以及瞳孔对光反射的测量,阿托品点眼后不同时间依次进行瞳孔直径的测量,当瞳孔散至最大时,我们将再次进行电脑验光、剩余调节力、近视力、瞳孔直径及瞳孔对光反射检查,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生理盐水组用药前瞳孔直径为(5.15±0.22)mm,调节幅度为(10.09±0.35)D,瞳孔充分散大后,瞳孔直径为(6.52±0.21)mm,剩余调节力为(8.79±0.36)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玻璃酸钠组用药前瞳孔直径为(5.04±0.22)mm,调节幅度为(10.17±0.46)D,瞳孔充分散大后,瞳孔直径为(6.86±0.21)mm,剩余调节力为(8.83±0.39)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两组0.1 g·L^(-1)阿托品滴眼液点眼后,近视力均轻度下降,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问卷调查结果显示,0.1 g·L^(-1)阿托品点眼后会出现轻微不适,但不影响近距离工作。结论 0.1 g·L^(-1)阿托品会造成瞳孔散大,但保留了功能性调节,不会引起明显的不适症状,对近距离工作和生活学习无明显影响;溶剂的类型不会影响阿托品的药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瞳孔直径 调节幅度 近视力
下载PDF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早期配戴中对青少年近视患者眼表和泪液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章蕊 贺美男 +4 位作者 厉娜 林伟平 谷天瀑 李颖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 目的评价在青少年近视患者配戴角膜塑形镜早期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眼表和泪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10月来我院近视防控门诊就诊并接受角膜塑形镜验配的近视患者59例(118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9例58眼(戴镜后使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对照组30例60眼(不使用任何促进角膜上皮修复的药物)。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周、1个月进行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客观散射指数(objective scattering index,OSI)、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BUT)、角膜上皮荧光素染色检查以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结果对照组戴镜后1周和1个月时角膜上皮着染发生率分别为33.3%和26.7%,试验组分别为10.3%和8.6%;两组间各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戴镜后1周和1个月的LLT与戴镜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两组角膜曲率、BUT均下降,SRI、OSI、OSDI评分均增加(均为P<0.05);戴镜后1周与1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试验组的角膜曲率、SRI、BUT、LLT、OSI、OSDI评分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在角膜塑形镜配戴早期对角膜上皮起到一定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塑形镜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滴眼液 泪膜 角膜上皮
下载PDF
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
4
作者 贺美男 弭宝月 +4 位作者 祝颖 刘琳 张子瑜 杜蓓 魏瑞华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74-482,共9页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 目的评估不同浓度和给药频次的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短期使用对儿童眼部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方法,连续纳入于2020年12月至2022年1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就诊的近视或近视前期儿童72例72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随机分为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每组24例24眼。对所有受试者采用自动电脑验光仪行电脑验光,采用综合验光仪测量主觉验光,采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采用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眼轴长度,采用推进法测量调节幅度(AMP),采用瞳孔仪测量瞳孔直径,采用标准对数近视力表测量33 cm处的近视力,采用Keratograph 5M行泪液评估并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各组受试眼分别双眼点1滴0.01%、0.02%、0.04%阿托品滴眼液后每10 min测量1次瞳孔直径,至3次瞳孔直径不再变化时,测量各组眼部参数记录为单次用药后数据。各组受试者分别使用对应浓度阿托品滴眼液每晚1次,用药后1周测量眼部参数;随后0.01%阿托品组及0.02%阿托品组用药频率改为每日早晚各1次,0.04%阿托品组保持每晚1次,1周后测量眼部参数。均选取右眼数据进行分析,比较各组用药前后瞳孔直径、AMP及其他眼部参数变化。结果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瞳孔直径分别为(5.59±0.48)、(5.35±0.76)、(5.65±0.43)mm,单次用药后瞳孔直径分别为(7.00±0.68)、(7.17±0.58)和(8.40±1.71)mm,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6.67±0.62)、(6.56±0.65)和(7.60±0.69)mm,连续用药后2周分别为(6.96±0.49)、(7.04±0.53)和(7.60±0.36)mm,3个组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瞳孔直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9.430,P<0.001,F时间=156.620,P<0.001)。0.01%阿托品组、0.02%阿托品组和0.04%阿托品组用药前AMP分别为(12.94±3.02)、(13.25±2.81)和(13.42±2.60)D,单次用药后分别为(11.62±2.61)、(11.53±2.06)和(9.64±1.93)D,连续用药后1周分别为(11.14±2.61)、(11.33±2.33)和(8.30±1.18)D,用药后2周分别为(9.99±1.81)、(8.72±1.25)和(8.76±2.12)D,3个组间AMP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2.800,P=0.063),用药后不同时间点AMP均较用药前降低,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61.400,P<0.001)。各组受试者等效球镜度、眼压、近视力、眼轴长度、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和OSDI问卷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030、0.630、1.420、0.580、0.140、0.120、0.340、0.142,均P>0.05)。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等效球镜度、眼压、首次泪膜破裂时间、平均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OSDI评分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12.560、4.730、4.720、5.220、3.720,均P<0.05)。结论不同浓度阿托品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瞳孔散大及AMP下降,且浓度越高越严重,同时,增加阿托品给药频次,瞳孔散大及AMP下降程度也会加重,但并未发现不能耐受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用法和用量 瞳孔直径 调节幅度
下载PDF
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观看3D影像后视疲劳和动眼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珠珠 魏瑞华 +2 位作者 林伟平 张洪波 贺美男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044-1046,1050,共4页
目的观察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在观看3D影像后动眼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名青年受试者,按其融像性聚散能力分为2组:视功能正常(normal visual function,NVF)组21人,融像性聚散功能... 目的观察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者在观看3D影像后动眼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视疲劳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37名青年受试者,按其融像性聚散能力分为2组:视功能正常(normal visual function,NVF)组21人,融像性聚散功能障碍(fusional vergence dysfunction FVD)组16例。两组受试者观看40 cm处3D影像前和观影1 h后分别行动眼参数的测量,包括单眼调节幅度、梯度性调节性集合/调节(accommodation convergence/accommodation,AC/A)值、观看距离所对应的近距隐斜量、融像幅度以及视疲劳的主观问卷。结果两组人观看3D影像后均出现视疲劳,FVD组视疲劳问卷得分高于NVF组(P=0.012)。NVF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49±1.37)D、(12.07±1.3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02△±1.70△、-4.71△±1.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51.81△±6.93△、50.90△±7.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9)。FVD组观影前后的单眼调节幅度分别为(12.33±1.70)D、(11.66±1.81)D;近距隐斜量分别为-3.13△±2.31△、-4.41△±2.5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1);融像幅度分别为37.75△±6.72△、34.25△±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NVF组与FVD组观影前后AC/A均未发生显著性变化(P=0.631,P=0.245)。观影前后单眼调节幅度改变量、近距隐斜量改变量、AC/A改变量在NVF组和FVD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所有受试者观影前后近距隐斜量改变量与视疲劳程度无相关性(rs=0.021,P=0.904)。而观影前后融像幅度的改变量在NVF组-1.00△(-2.50△~1.50△)和FVD组-3.50△(-5.00△^-2.25△)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观看3D影像会导致视疲劳及单眼调节幅度、近距隐斜量和融像幅度的变化;融像性聚散障碍者较视功能正常者观影后融像幅度下降更明显,视疲劳更严重。融像幅度可作为预测和评估观影像后视疲劳程度的一项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影像 视疲劳 动眼参数 融像幅度
下载PDF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8
6
作者 王慧宇 赵少贞 +2 位作者 贺美男 杜蓓 董晓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12-1815,共4页
目的:分析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0-01于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100例124眼作为研究组,根据Amsler-Krumeich分级法将圆锥角膜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1眼)、... 目的:分析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2019-01/2020-01于我院就诊的圆锥角膜患者100例124眼作为研究组,根据Amsler-Krumeich分级法将圆锥角膜患者按照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51眼)、中度组(43眼)和重度组(30眼),另外选取30名屈光度<-3.00D且无散光体检正常者右眼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参数[3mm直径范围水平中央曲率(K1)、3mm直径范围垂直中央曲率(K2)、角膜前表面最大屈光力(Kmax)、角膜散光(Cyl)、角膜最薄处的厚度(thinnest local)、角膜表面变异指数(ISV)、垂直不对称指数(IVA)、圆锥角膜指数(KI)、前房容积(ACV)以及前房深度(ACD)]情况,通过ROC曲线分析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结果:研究组患者K1、K2、Kmax、Cyl、ISV、IVA、KI、AC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hinnest local、AC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的K1、K2、Kmax、Cyl、thinnest local、ISV、IVA、KI、ACV、AC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K1、K2、Kmax、Cyl、ISV、IVA、KI、ACD均明显高于轻度组(P<0.05),thinnest local、ACV均明显低于轻度组(P<0.05),中度组和重度组K1、K2、Kmax、Cyl、thinnest local、ISV、IVA、KI、ACV、ACD比较有差异(P<0.05);ROC诊断曲线结果显示,Kmax、thinnest local、ISV、IVA、KI是诊断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AUC>0.85),其中ISV的诊断价值最高。结论: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可有效测量圆锥角膜参数,不同严重程度圆锥角膜患者参数存在差异,其中Kmax、thinnest local、ISV、IVA、KI是诊断早期圆锥角膜的敏感指标,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检查参数对早期圆锥角膜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ntacam眼前节分析仪 圆锥角膜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张侠 贺美男 +2 位作者 刘琳 史千惠 魏瑞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95-197,202,共4页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及近视防控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对青少年近视患者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及睑板腺形态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视光门诊及近视防控门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120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使用阿托品将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60眼,患者规律使用0.1 g·L-1阿托品滴眼液24个月及以上;对照组60例60眼,患者仅配戴单光框架眼镜且近6个月内未使用人工泪液等药物。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泪河高度、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等指标;并进行睑板腺形态评估,包括睑板腺缺失率和睑板腺弯曲腺体个数。结果 试验组患者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泪河高度、非侵入性首次泪膜破裂时间、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上、下眼睑的睑板腺缺失率及总睑板腺缺失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上、下眼睑的睑板腺弯曲腺体个数及总睑板腺弯曲腺体个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长期使用0.1 g·L-1阿托品不会影响青少年近视患者基础泪液分泌、泪膜稳定性和睑板腺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睑板腺 泪液分泌 泪膜稳定性 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
下载PDF
阿托品控制近视增长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贺美男 魏瑞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10期632-635,共4页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目前,用于治疗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很多,如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等,治疗和控制效果各异。其中,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效果显著,高浓度(1%、0.5%、0.1%)阿托... 近年来青少年近视发生率逐年上升,并且呈低龄化趋势。目前,用于治疗和控制近视增长的方法很多,如框架眼镜、角膜塑形镜、药物等,治疗和控制效果各异。其中,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效果显著,高浓度(1%、0.5%、0.1%)阿托品可以有效抑制近视屈光度和眼轴的增长,但同时伴有一些由药物本身药理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畏光、视近模糊等,而低浓度(0.01%)阿托品在保留近视控制作用的同时,不良反应相对较轻,患者接受度较高。现就阿托品在控制近视增长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品 近视 治疗结果 不良反应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