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晚泥盆世古土壤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宋宏 郭雪莲 贺陆胜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252-1264,共13页
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沉积物之一,而古土壤蕴含着大量的地质信息,可以很好的反映古环境,对于恢复研究区古环境、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常量元素、碳酸盐和磁化率,对祁连山东段甘肃白银地区晚泥盆... 黄土是我国西北地区分布最为广泛的沉积物之一,而古土壤蕴含着大量的地质信息,可以很好的反映古环境,对于恢复研究区古环境、古气候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本文通过野外观察,结合常量元素、碳酸盐和磁化率,对祁连山东段甘肃白银地区晚泥盆世古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古气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红沟(DHG)剖面和磁窑(CY)剖面古土壤碳酸盐含量从剖面顶部向下是逐渐呈升高趋势,由于碳酸盐溶解度小,导致碳酸盐在土壤中聚集,形成钙质土壤表明气候环境是干旱或半干旱.通过对DHG和CY剖面样品常量元素分析,发现其化学成分相对均一,Na、Ca值较低,古土壤化学风化指数(CIA)平均值为46.59,显示出较弱的化学风化强度,气候环境为干旱.磁化率范围为3.14×10^-8 m^3/kg^11.2×10^-8 m^3/kg,磁化率的变化反映了古土壤的风化成壤强度的变化情况,DHG剖面的磁化率明显高于CY剖面,表明DHG剖面的风化成壤作用强,CY剖面的风化成壤作用弱.同时结合泥裂和肺鱼洞穴遗迹所反映的干旱—半干旱气候特征,推断研究区晚泥盆世时期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泥盆世 古土壤 古气候 元素地球化学 磁化率 祁连山东段
下载PDF
CO_(2)地质封存研究与中国CO_(2)地质封存潜力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贺陆胜 万建华 +3 位作者 张建强 梁景利 刘志军 李文平 《甘肃地质》 2024年第1期59-71,共13页
二氧化碳(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减少人类活动排放CO_(2)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构建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选取数学模型评价我国... 二氧化碳(CO_(2))捕获、利用和封存(CCUS)技术是减少人类活动排放CO_(2)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复杂的地质条件,构建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有针对性的选取数学模型评价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封存潜力,是我国发展CCUS技术的前提。本文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阐述了CO_(2)深部咸水层封存、驱油封存和驱气封存的机制,在我国尚未建立统一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的情况下,从区域地质条件、储存适宜性、经济性和社会影响4方面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的CO_(2)地质封存评价体系;结合国际CCUS项目案例评价了CO_(2)地质封存的安全性,并通过碳收集领导人论坛(CSLF)和美国能源部(DOE)等机构提出的数学模型,分别计算了我国难开采煤层、深部咸水层和枯竭油气藏的CO_(2)储量,科学评价了我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地质封存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主要沉积盆地CO_(2)理论封存总量高达41 244.87×10^(8)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地质封存 CCUS 封存机制 评价体系 封存潜力研究与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