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幅度边底水构造-岩性油藏井震结合砂体刻画方法
1
作者 贺雪晶 《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2-46,共5页
埕岛油田中一区Ng6-7发育曲流河沉积,下部向辫状河过渡,纵向上砂体叠置,平面上连片,且地震反射与储层响应差,砂体刻画的难度大。研究区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砂体的油水展布刻画难度大。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微构造精细刻画、明确沉... 埕岛油田中一区Ng6-7发育曲流河沉积,下部向辫状河过渡,纵向上砂体叠置,平面上连片,且地震反射与储层响应差,砂体刻画的难度大。研究区构造幅度低,油水关系复杂,砂体的油水展布刻画难度大。在建立等时地层格架、微构造精细刻画、明确沉积特征及储层特征的基础上,井震结合落实Ng6-7幅度边底水构造-岩性油藏的砂体展布及油水分布,为下一步部署新井提高储量控制程度、完善井网、注采调整打下地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道叠置 井震结合 低幅度边底水油藏 砂体刻画
下载PDF
河流相辫—曲河型转换控制因素与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贺雪晶 钟建华 +2 位作者 曹梦春 王雅琳 宋冠先 《河南科学》 2018年第5期776-784,共9页
为探讨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层序划分与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模式的建立,利用岩屑录井资料研究岩性,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 为探讨辫状河向曲流河转换的控制因素和控制机理,以东营凹陷青西地区馆陶组为例,在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的理论指导下,在层序划分与沉积相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测井相模式的建立,利用岩屑录井资料研究岩性,对馆陶组辫状河—曲流河(辫—曲)转换进行了成因分析与特征总结,研究表明,基准面旋回、构造和地形坡度及古气候4个方面控制着河流辫—曲转换的过程,明确了辫—曲转换的沉积特征.在沉积早期研究区发育辫状河,后期转变为曲流河并逐渐萎缩,研究区馆陶沉积期早期地形高差大,断层少量发育,且气候温暖湿润,地表径流大且水流能量大,向源侵蚀强烈,再加上物源供给充足,形成辫状河沉积,砂体粒度粗分选差,到了晚期地势逐渐变缓,气候干旱,河道下切能力增强,基准面上升,加上物源区变远,物源供应不足,逐渐转化为曲流河,砂体粒度变细分选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馆陶组 河型转换 辫状河 曲流河
下载PDF
叠锥构造的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展与实例 被引量:2
3
作者 曹梦春 钟建华 +3 位作者 刘闯 孙宁亮 宋冠先 贺雪晶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49-1062,共14页
叠锥构造是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的一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 叠锥构造是纤维状矿物呈锥状嵌套分布的一类特殊沉积构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直是国际研究的热点,但中国对于叠锥构造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程度较低。文中详细总结了叠锥构造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笔者于新疆托克逊凹陷、准噶尔盆地东部以及哈密盆地3处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叠锥构造的发育层系广泛,二叠纪末—三叠纪初以及三叠纪末—侏罗纪初发现的叠锥占绝大多数,揭示其可能与生物大灭绝有关;叠锥构造的形成环境较广,不能简单地将叠锥构造作为湖泊相或海相等的相标志。对新发现的叠锥构造初步分析后认为,叠锥构造为与生物(化学)作用有关的原生沉积构造,但对叠锥构造成因机制的深层次研究还需建立在叠锥构造纤维状矿物生长习性及其与形成环境和发育层系的耦合关系研究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锥构造 形态学 成因机制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水驱油藏中高含水期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
4
作者 贺雪晶 《石油石化物资采购》 2019年第32期20-20,共1页
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井网调整要兼顾裂缝、储层和构造因素,设计不同注采井网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针对中高透油藏的开发井网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般认为开发初期采油反九点法井网开发,进入中后期通过油井转大部分中高透... 油藏进入中高含水期井网调整要兼顾裂缝、储层和构造因素,设计不同注采井网进行数值模拟对比。针对中高透油藏的开发井网问题,国内外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般认为开发初期采油反九点法井网开发,进入中后期通过油井转大部分中高透油藏开发也多采取了这一做法。结果表明适当加强边部注水,采取边部注水和内部五点法注水结合的灵活方式效果最好、油藏可以达到较高的采收率,对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高含水期 注采井网 波及系数 变化规律 采收率
下载PDF
复杂断块油气藏综合识别技术及应用研究
5
作者 贺雪晶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第7期286-286,共1页
在高含水的开发后期,通过重新解释断层来挖潜剩余油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低、断裂系统复杂等问题,断层解释与组合存在多解性,断层解释精度不够.目前,老油区主要是利用断层识别技术来提高断层解释精度,国内外常用且... 在高含水的开发后期,通过重新解释断层来挖潜剩余油能够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由于地震资料品质低、断裂系统复杂等问题,断层解释与组合存在多解性,断层解释精度不够.目前,老油区主要是利用断层识别技术来提高断层解释精度,国内外常用且效果好的断层识别技术主要有断层增强处理、相干分析、蚂蚁体、曲率等;这些方法各有优点,需根据实际区块的特征采用相应的识别技术,从而提高断层解释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断块油气藏 区块特征 识别技术 断层解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