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富集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临瑛 张潜 +4 位作者 方宁 陈龙 余丽梅 刘金伟 章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06-511,共6页
目的:探究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的有效富集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经G-CSF动员的4周龄SD大鼠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继而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成纤维样集落生长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 目的:探究大鼠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PBMSC)的有效富集方法,并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采集经G-CSF动员的4周龄SD大鼠外周血,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单个核细胞,继而采用贴壁培养法获得成纤维样集落生长细胞,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应用流式细胞术(CD90、CD44、CD29、CD45、CD11b和CD79a)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CD73、CD105、CD34和HLA-DR)分析富集的第2代PBMSC的表型特征,并对其进行成骨、成软骨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能力鉴定。结果:1原代培养6-7 d可见明显的成纤维样细胞集落生长,至培养21 d细胞生长汇合度可达80%;传代细胞贴壁能力强,形态均一,呈梭形漩涡状生长;传代培养的PBMSC于培养次日即可进入对数生长期,细胞倍增时间为39.2 h。2富集的PBMSC高表达CD90、CD44、CD29、CD73及CD105,不表达CD45、CD11b、CD79a、CD34和HLA-DR。3PBMSC分别经成骨、成软骨和成脂细胞诱导分化培养21 d后,再分别经茜素红染色显示有大量钙化结节形成,阿利新蓝染色的胞浆内有大量糖胺聚糖形成,油红O染色细胞内有大量脂滴形成。结论:采用本研究方法可从大鼠外周血中分离富集到高纯度、高丰度的PBMSC,且其具备MSC的生长特点和表型特征,并具有中胚层多系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周血 间充质干细胞 诱导分化 成骨细胞 成软骨细胞 成脂细胞 大鼠
下载PDF
一种新型脊髓打击器的创制与制模大鼠行为学功能评价 被引量:2
2
作者 季松岭 章涛 +3 位作者 张潜 徐燕 贾临瑛 陈龙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4年第6期653-657,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简便、实用的撞击型脊髓损伤制模装置。方法取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个模型组(10 g重量撞击头分别自2、3、4 cm高度撞击脊髓)和1个假手术组,每组25只。利用自制撞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前1 d,术后3、7、14... 目的研制一种简便、实用的撞击型脊髓损伤制模装置。方法取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个模型组(10 g重量撞击头分别自2、3、4 cm高度撞击脊髓)和1个假手术组,每组25只。利用自制撞击器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各组大鼠于术前1 d,术后3、7、14、28 d各个时间点随机选取5只进行斜板实验及BBB评分,观察大鼠后肢运动功能情况,并对术后7 d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结果假手术组各观察时间点的后肢运动能力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cm打击组行为学评价结果随时间延长呈逐步恢复趋势(P<0.05);3 cm和4 cm打击组术后7 d,行为学评价结果较之3d有所升高(P<0.05),而14、28 d的斜板实验值不再升高(P>0.05),两组28 d的BBB评分也仅回升至5分左右。HE染色结果显示随撞击高度增加脊髓受损程度加重。结论本装置从3 cm及以上高度下落对脊髓进行撞击可造成完全性脊髓损伤,而2 cm下落撞击脊髓所造成的损伤可随时间的推移逐渐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撞击器 动物模型 脊髓损伤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