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葡聚糖酶高产菌株诱变选育
1
作者 王克芬 张辉 +4 位作者 赵遵明 张强 张法玲 滕来宾 贾仁洁 《畜禽业》 2024年第9期11-16,共6页
以木霉(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光复活交替处理获得了1株高产β-葡聚糖酶突变株UN123。该菌株在摇瓶中的平均酶活大于10000 U/mL,最适反应温度是40℃,90℃条件下保温处理2 h,仍能保持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是3.0,在... 以木霉(Trichoderma sp.)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诱变与光复活交替处理获得了1株高产β-葡聚糖酶突变株UN123。该菌株在摇瓶中的平均酶活大于10000 U/mL,最适反应温度是40℃,90℃条件下保温处理2 h,仍能保持80%以上酶活,最适反应pH是3.0,在pH 2.0~7.0的条件下处理2 h后,相对酶活力保持在80%以上且对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及凝乳蛋白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霉 Β-葡聚糖酶 紫外诱变 光复活
下载PDF
嗜杀酵母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应用 被引量:8
2
作者 王祥红 贾仁洁 +1 位作者 李静 池振明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3-38,共6页
嗜杀酵母分泌的外毒素可以抑制或杀死敏感菌株,并且对自身分泌的嗜杀因子具有免疫性。将嗜杀酵母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净化环境,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些海洋嗜杀酵母还可以用于海水养殖业,可以控制某些海洋酵母菌引起的海洋动物疾病。除此之... 嗜杀酵母分泌的外毒素可以抑制或杀死敏感菌株,并且对自身分泌的嗜杀因子具有免疫性。将嗜杀酵母用于工业生产中,可以净化环境,提高产品的质量;一些海洋嗜杀酵母还可以用于海水养殖业,可以控制某些海洋酵母菌引起的海洋动物疾病。除此之外,嗜杀酵母分泌的毒素蛋白可以作为潜在的抗真菌药物,以便抵制某些病原酵母菌或类酵母菌等微生物引起的侵染。介绍嗜杀酵母的种类、作用机理,并且概述嗜杀酵母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杀酵母 毒素蛋白 作用机理 应用
下载PDF
低温脂肪酶菌株的诱变筛选及酶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兴吉 贾仁洁 +1 位作者 王克芬 刘文龙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9年第1期1-3,9,共4页
以本公司菌种保藏室的产脂肪酶黑曲霉菌株AG00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A45-72,其产脂肪酶的活力较AG007提高了86%。再对A45-72进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突变菌株GH-73,其摇瓶发酵酶活达到2 35... 以本公司菌种保藏室的产脂肪酶黑曲霉菌株AG007作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得到突变株A45-72,其产脂肪酶的活力较AG007提高了86%。再对A45-72进行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突变菌株GH-73,其摇瓶发酵酶活达到2 350 U/m L,较出发菌株AG007提高了1.2倍,将GH-73传到第10代,其产酶较稳定。摇瓶中添加2.5%橄榄油作为诱导剂时,产酶能力达到2 875 U/m L。通过酶学特性研究发现,其最适作用温度为30℃,且在0℃左右保留30%的活性,是一种低温脂肪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亚硝基胍 复合诱变 低温脂肪酶
下载PDF
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质工程改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兴吉 贾仁洁 +1 位作者 张志来 刘文龙 《江苏调味副食品》 2019年第1期31-33,共3页
微小毛霉凝乳酶(MPC)是微生物凝乳酶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宿主BL21(DE3),使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易错PCR技术对MPC进行随机突变建库,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优良蛋... 微小毛霉凝乳酶(MPC)是微生物凝乳酶的主要来源之一。本研究将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30a中并转化宿主BL21(DE3),使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易错PCR技术对MPC进行随机突变建库,从中筛选出两株具有优良蛋白特性的突变体,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以及菌种改造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毛霉 凝乳酶 克隆 易错PCR 蛋白质
下载PDF
β-甘露聚糖酶生产菌筛选及酶学特性
5
作者 钱娟娟 贾仁洁 +3 位作者 王克芬 王兴吉 刘胜利 刘文龙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21年第10期13-17,共5页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QM-2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0-甘露聚糖酶突变株HNTG322。该黑曲霉突变株HNTG322在摇瓶中的β-甘露聚糖酶酶活〉2500U/mL,且传代发酵稳定性良好。所产β-甘露聚糖酶对胃蛋白酶和...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QM-2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获得了一株高产0-甘露聚糖酶突变株HNTG322。该黑曲霉突变株HNTG322在摇瓶中的β-甘露聚糖酶酶活〉2500U/mL,且传代发酵稳定性良好。所产β-甘露聚糖酶对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且该酶耐酸耐热性良好,在pH2.0-7.0条件下处理2h或90℃保温处理2h后,相对酶活>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曲霉 Β-甘露聚糖酶 亚硝基胍诱变 耐热 耐酸
下载PDF
一株高产木聚糖酶菌株的诱变筛选
6
作者 钱娟娟 贾仁洁 +3 位作者 王金余 王兴吉 王克芬 刘文龙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20年第10期9-13,共5页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F-201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筛选出一株酶活提高的菌株NTG13-86,该米曲霉突变菌株NTG13-86在摇瓶中的酶活达到3500U/ml。再对该菌株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结合抗高浓度葡萄糖阻... 以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HF-201为出发菌株,通过亚硝基胍(NTG)诱变筛选出一株酶活提高的菌株NTG13-86,该米曲霉突变菌株NTG13-86在摇瓶中的酶活达到3500U/ml。再对该菌株进行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复合诱变,结合抗高浓度葡萄糖阻遏效应,最终筛选出一株抗2-脱氧-D-葡萄糖的高产突变株GAR3-107,该菌株酶活达到5200u/ml,比出发菌株HF-201提高了1.3倍,且传代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亚硝基胍 复合诱变 2-脱氧-D-葡萄糖
下载PDF
葡萄糖氧化酶菌株的诱变筛选及酶学特性
7
作者 王克芬 钱娟娟 +3 位作者 贾仁洁 刘胜利 王兴吉 刘文龙 《中国饲料添加剂》 2019年第6期12-16,共5页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G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出一株酶活提高的菌株RW8-23,该黑曲霉突变菌株RW8-23在摇瓶中的酶活>210U/mL,比出发菌株HG提高了1.6倍,且传代稳定性较好。所产葡萄糖氧化酶对过氧化... 以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HG为出发菌株,通过常温常压等离子体(ARTP)诱变筛选出一株酶活提高的菌株RW8-23,该黑曲霉突变菌株RW8-23在摇瓶中的酶活>210U/mL,比出发菌株HG提高了1.6倍,且传代稳定性较好。所产葡萄糖氧化酶对过氧化氢有良好的耐受性,在过氧化氢浓度为150mmol/L条件下相对酶活为95%;该酶的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20~40℃范围酶活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温常压等离子体 过氧化氢耐受性 最适温度 热稳定性
下载PDF
产琼胶酶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解琼胶实验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祥红 贾仁洁 +1 位作者 张超 汤志宏 《生物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1,共2页
产琼胶酶的细菌和琼胶酶在制备原生质体、回收DNA与RNA和产生琼胶寡糖等有着重要的用途。从石花菜和江蓠等植物表面分离产琼胶酶的海洋细菌并进行纯化,经分子生物学、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离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 产琼胶酶的细菌和琼胶酶在制备原生质体、回收DNA与RNA和产生琼胶寡糖等有着重要的用途。从石花菜和江蓠等植物表面分离产琼胶酶的海洋细菌并进行纯化,经分子生物学、形态学与生理生化实验鉴定,分离菌株为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将该菌在2216E培养基平板上划线或点种培养,可见平板出现凹陷现象;滴加碘液后,可见菌落周围有透明圈,表明菌落周围的琼胶被分解掉了。此法更容易分离得到产琼胶酶的菌株,分解琼胶的实验现象明显,便于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胶 海洋细菌 琼胶酶 海洋细菌 假交替单胞菌
下载PDF
面包酵母的子囊孢子形态观察
9
作者 王祥红 贾仁洁 汤志宏 《生物学通报》 2012年第8期46-47,F0003,共3页
面包酵母是最常见的酵母菌之一,利用市售鲜酵母或干酵母来分离面包酵母菌,并进行纯化得到纯种面包酵母。将分离得到的面包酵母菌在YPD培养基斜面培养后接种葡萄糖-醋酸盐培养基斜面,28℃培养1~2周后产生子囊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 面包酵母是最常见的酵母菌之一,利用市售鲜酵母或干酵母来分离面包酵母菌,并进行纯化得到纯种面包酵母。将分离得到的面包酵母菌在YPD培养基斜面培养后接种葡萄糖-醋酸盐培养基斜面,28℃培养1~2周后产生子囊孢子,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楚的看到面包酵母子囊孢子的典型结构。用此法观察子囊孢子方便易行,不需要对菌种进行保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包酵母 子囊孢子 形态观察 分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