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46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贾伟明 《中医药导报》 2005年第3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46例,并观察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81.7%,治疗后随访10~12个月,无1例复发.部分复查CT/MRI对照,病例均显示有影像学不同改善.结论... 目的:评价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活血止痛汤加减治疗腰间盘突出症246例,并观察其近远期疗效.结果:治愈率为81.7%,治疗后随访10~12个月,无1例复发.部分复查CT/MRI对照,病例均显示有影像学不同改善.结论:提示活血止痛汤加减作为专方治疗腰间盘突出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活血止痛汤 疗效观察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花粉及菌孢子类型及其对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3
2
作者 张雅平 赵克良 +3 位作者 周新郢 杨庆江 贾伟明 李小强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79-887,共9页
考古遗址中动物粪化石中的微体植物遗存是重建过去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然而对于能够指示人类活动的粪化石孢粉组合类型及其特征仍然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山羊(Capra aegagrus)、绵羊(Ovis aries)、牛(Bos taurus)、骆... 考古遗址中动物粪化石中的微体植物遗存是重建过去生态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重要材料,然而对于能够指示人类活动的粪化石孢粉组合类型及其特征仍然缺乏清楚的认识。本文研究了山羊(Capra aegagrus)、绵羊(Ovis aries)、牛(Bos taurus)、骆驼(Camelus)、牦牛(Bos grunniens)和马(Equus caballus)等几种中国常见的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中的主要孢粉和真菌孢子类型。通过分析这些动物粪便的花粉组合特征,探讨了花粉和菌孢子等微体植物遗存对生态环境及人类活动的指示意义。花粉种类丰度低、一些特征种属花粉(如禾本科、藜科)含量高是家养食草类动物粪便花粉组合的主要特征,可以用于指示人类的饲养行为。家养食草动物粪便中的粪生真菌孢子类型主要有Sporormiella,Sodaria,Pleospora,Coniochaeta,Thecaphora and Dictyosporium。研究表明真菌孢子的分布主要受到动物活动范围的影响,这使得利用粪生菌孢子(如Sporormiella)并结合其他记录来反映人类的饲养或游牧活动成为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羊 绵羊 粪生菌孢子 Sporormiella 古生态
下载PDF
新疆阿敦乔鲁墓地出土釉砂分析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谭宇辰 王颖竹 +1 位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考古与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3-127,共5页
新疆西北端阿敦乔鲁墓地是西天山地区一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该墓地SM41出土47件连体串珠经鉴定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砂制品。本文选取6件釉砂珠通过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混合碱类型。6件釉砂采用内芯成型法制成,成... 新疆西北端阿敦乔鲁墓地是西天山地区一处青铜时代早期遗址,该墓地SM41出土47件连体串珠经鉴定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年代最早的釉砂制品。本文选取6件釉砂珠通过电子探针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均为混合碱类型。6件釉砂采用内芯成型法制成,成分特征与埃及、欧洲较为接近。对其研究为早期釉砂的传播与交流提供新的证据,也进一步补充对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生业互动模式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敦乔鲁 釉砂 青铜时代 生业互动
下载PDF
对硝基氟苯及对氟苯胺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彭立 葛姜新 贾伟明 《浙江化工》 CAS 2000年第3期13-14,共2页
本研究提出氟苯为原料,混酸作硝化剂制备对硝基氟苯的合成路线.实验研究了反应因素如硝酸比、混酸组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产品的纯度符合要求,产品的收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也提出对氟苯胺的合... 本研究提出氟苯为原料,混酸作硝化剂制备对硝基氟苯的合成路线.实验研究了反应因素如硝酸比、混酸组成、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产品的纯度符合要求,产品的收率均达到90%以上.此外,也提出对氟苯胺的合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硝基氟苯 对氟苯胺 氟苯 合成
下载PDF
关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关键问题的探讨
5
作者 贾伟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18年第12期33-33,35,共2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项目管理法则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建筑行业的发展;建筑工程规模和数量逐年增加;为了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建筑企业需要加强建筑工程管理;并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建筑工程管理的有效性;项目管理法则是较为有效的一种方法。而房地产开发公司主要分两条主线,一条为销售,另一条为工程,其余部门全部都为这两条路线的辅佐部门,而工程部为销售部门的辅佐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项目管理 关键问题 探讨
下载PDF
活血通脉胶囊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观察
6
作者 贾伟明 白建忠 《中国厂矿医学》 2001年第6期501-502,共2页
关键词 肱骨外上髁炎 活血通脉胶囊 疗效
下载PDF
混泥土梁板裂缝控制
7
作者 贾伟明 《科技风》 2011年第13期175-175,共1页
虽然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都是以混泥土结构为主的,但是混泥土自身材料的特点,使使用者十分的头疼。因为混泥土梁板裂缝现象十分严重和普遍,在建筑工程中裂缝无处不在。即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采取各种补救措施,施工相当的谨慎,还是无法避... 虽然目前的土木建筑工程都是以混泥土结构为主的,但是混泥土自身材料的特点,使使用者十分的头疼。因为混泥土梁板裂缝现象十分严重和普遍,在建筑工程中裂缝无处不在。即使施工人员在施工中采取各种补救措施,施工相当的谨慎,还是无法避免混泥土梁板裂缝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混泥土的材料施工作用、配合比是出现裂缝现象的重要原因。本文主要通过对混泥土梁板结构裂缝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些产生原因找出了一些控制混泥土裂缝的措施,为工程师及施工单位提供了技术指导和施工指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梁裂缝 施工工艺
下载PDF
北美洲五大湖东部地区印第安人史略
8
作者 张伟民 贾伟明 《黑河学刊》 1992年第1期110-114,共5页
人类在旧大陆(亚、非、欧洲)繁衍生息已经几百万年了,但是对于美洲新大陆,人类直到最后一次冰期时才发现了这块土地。在最后一次冰期时,大量海水被转移到大陆上和地球的南北极地,形成了大面积的冰川,使海面下降。人类便可以从西伯利亚... 人类在旧大陆(亚、非、欧洲)繁衍生息已经几百万年了,但是对于美洲新大陆,人类直到最后一次冰期时才发现了这块土地。在最后一次冰期时,大量海水被转移到大陆上和地球的南北极地,形成了大面积的冰川,使海面下降。人类便可以从西伯利亚穿过白令陆桥来到阿拉斯加。在早些时候的研究中,对于人类最早到达美洲的时间多为推测。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这个时间大约在距今3~5万年前。但由于新旧大陆的这一地区具有同样寒冷的气候,这种气候给来到新大陆的居民造成了许多生存上的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令陆桥 南北极 最后一次 乳齿象 考古学文化 安大略湖 考古文化 人类群体 年平均气温 植物种子
下载PDF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上)——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
9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1年第1期75-91,共17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下载PDF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下)——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
10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新疆社会科学(哈文)》 2021年第2期58-73,共16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下载PDF
史前游牧生业的考古学观察——新疆西天山史前聚落分析 被引量:19
11
作者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3-75,145,共13页
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 聚落形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史前定居农业生态研究。新疆博尔塔拉河上游一些高海拔季节性固定居址的陆续发现,为游牧业聚落形态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证据。本文以聚落形态理论,结合民族考古学的方法,对以博尔塔拉河上游为代表的西天山史前游牧遗存的生业进行探讨。在充分认识牧业与农业在聚落形态之间的差异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将聚落形态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牧业聚落考古研究进行了探讨,这是认识这一地区青铜时代游牧业的产生和发展的新尝试,也为今后进一步开展新疆史前游牧社会复杂化进程的聚落考古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考古 游牧生业 民族考古学 史前游牧 游牧起源 转场放牧 季节性固定居址
原文传递
也谈聚落形态考古 被引量:3
12
作者 贾伟明 《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2-89,共8页
一何谓聚落与聚落形态 "聚落"一词出现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在1963年发表的半坡遗址发掘报告,此后的考古学报告中几乎不见这一词汇,相关的意义也被"居址"、"村落址"、"遗址"等代替了。"聚... 一何谓聚落与聚落形态 "聚落"一词出现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是在1963年发表的半坡遗址发掘报告,此后的考古学报告中几乎不见这一词汇,相关的意义也被"居址"、"村落址"、"遗址"等代替了。"聚落"从中文字面上理解应当是指"聚居的村落",即一群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聚居在一起而形成的村落。严文明先生引述了中国古代文献中的"聚落"一词,认为"聚落"即指村落、城镇或人们聚居的地方。1986年在张光直先生的《考古学专题六讲》中又出现了"聚落"一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落形态 考古 "同时期聚落" "地层学" "类型学" 人文地理学 区域划定 田野工作 综合分析 统计学
原文传递
古环境的复原及全新世时期的上辽河流域 被引量:3
13
作者 贾伟明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 环境考古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应用使中国考古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中国的环境考古学研究在过去20多年来也有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环境考古已基本成为普遍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很多考古学的课题中,而且,环境考古的理论和方法也会伴随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而更加完善。然而环境考古学本身对考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考古学家有坚实的考古学理论和方法,而且还要掌握古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及其如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对于考古学家来说,对那些针对考古学研究的古环境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考古学家如果能够初步将古环境复原的方法和理论应用于考古学研究将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能使更多的考古学家掌握基本的古环境复原的方法,本文试图从考古学研究的角度来探讨环境考古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以辽西地区的古环境为例进一步说明如何解读那些像孢粉等的古环境数据,以此推动中国环境考古学研究的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考古 环境重建/复原 辽西 古气候
原文传递
农牧业起源的研究与东北新石器时代划分 被引量:1
14
作者 贾伟明 《北方文物》 2001年第3期12-20,共9页
考古学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实际上 代表了人类社会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牧业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发 生在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对这一转化的研究直接涉及到 考古... 考古学文化中的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实际上 代表了人类社会由采集狩猎经济向农牧业经济转化的一个重要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一般发 生在地质年代的更新世末至全新世初并持续了相当长的时期。对这一转化的研究直接涉及到 考古学时代的划分。国外学者对这一问题有过相当多的论述,具有代表性的是英国的劳雷- 克维(Rowley-Conwy)三阶段模式和美国的普莱斯(Price)的四个重要因素及农业起源三阶段 的理论。国内学者也有许多这方面的论述,例如陈文华先生的中国农业发生的三阶段的论述 等。但是这些研究多是以典型地区的考古文化为基础的,例如中原地区及长江中下游地区。 像东北地区这样的边远地区在古气候和古环境方面有许多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在向农牧业转 化的研究上也应当充分考虑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并参考国内外有关论述来确定这一地区的考 古学时代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牧业经济 东北地区 中国农业 重要因素 先生 国内外 划分 学时 实际 三阶段
原文传递
新疆吉木萨尔县乱杂岗子遗址调查简报 被引量:2
15
作者 仝涛 贾伟明 +1 位作者 牛耕 巫新华 《边疆考古研究》 CSSCI 2013年第1期43-52,共10页
乱杂岗子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南,东距庙湾子村(公盛)约1千米,西北距泉子街镇约1.5千米,北纬43°45′22″,东经89°11′30″,海拔1486米(图一)。在乱杂岗子遗址西约500米处,吾堂沟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最高处高... 乱杂岗子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城南,东距庙湾子村(公盛)约1千米,西北距泉子街镇约1.5千米,北纬43°45′22″,东经89°11′30″,海拔1486米(图一)。在乱杂岗子遗址西约500米处,吾堂沟河自南向北流过,遗址最高处高于河面约8米。一些元代墓葬散乱分布于遗址所在的高岗上,乱杂岗子由此得名。乱杂岗子遗址目前属于县级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上设立有永久性标志。一条东西向的从泉子街镇通往公盛村的道路经过遗址的北端,由于遗址高于路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试掘 陶器碎片 炭粒 颜色编码 陶片 地层堆积 吉木萨尔县
原文传递
植物微体化石分析揭示阿敦乔鲁遗址古人生存策略 被引量:20
16
作者 邵孔兰 张健平 +3 位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崔安宁 吴乃琴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7-47,共11页
新疆地区是史前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的阿敦乔鲁青铜时代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文化发展与演化过程的重要时空节点。但是目前对该遗址古人生存策略,尤其是对于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遗址的季节性使用... 新疆地区是史前游牧文化与农业文化交融的重要区域,而地处新疆西天山地区的阿敦乔鲁青铜时代遗址,是古代人类活动、文化发展与演化过程的重要时空节点。但是目前对该遗址古人生存策略,尤其是对于当时人们的饮食结构和遗址的季节性使用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本研究通过对阿敦乔鲁遗址中房址内堆积物、羊粪化石以及遗址周边现代羊粪、自然地层进行植硅体、孢粉分析,发现了农作物植硅体以黍(Panicum miliaceum)和麦类作物的稃片为主,遗址使用后期出现少量的粟(Setaria italica),揭示了该遗址农作物组成以黍、大/小麦(Hordeum spp./Triticum spp.)为主,兼有粟的混合结构。在秋季(9月份)采集的现代羊粪中,孢粉种类(24个科/属)和浓度(平均65533粒/g)显著高于羊粪化石的孢粉种类(9个科/属)和浓度(平均27189粒/g),且现代羊粪以蒿属(Artemisia)植物(7~10月开花结籽)花粉为主(平均54.95%),羊粪化石中蒿属植物花粉仅有19.20%。来自早熟禾亚科(Pooideae)种子稃片的植硅体,在现代羊粪中的含量(平均3.62%)显著低于在羊粪化石中的含量(平均13.84%),羊粪孢粉和植硅体分析结果,揭示了阿敦乔鲁遗址羊类放牧时间应该处于花期结束后,植物已结籽的秋-冬季节,为阿敦乔鲁遗址冬季牧场的性质提供了植物学证据。同时房址内火塘、活动面和储藏间的堆积中植硅体组合与羊粪化石植硅体组合接近,暗示了羊粪可能被大量收集储藏,作为主要的铺垫物和冬季燃料使用。研究结果对于深化青铜时代以来新疆西天山地区古人生存策略、食物结构等的认识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亚草原 农作物 植硅体 孢粉 粪化石 黍和粟
原文传递
阿敦乔鲁:西天山地区青铜时代遗存新类型 被引量:21
17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2 位作者 艾莉森.贝茨 贾笑冰 葆拉.都曼尼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5-27,共13页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 欧亚草原青铜时代的社会和文化联系是近年来欧亚考古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关于安德罗诺沃文化或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的讨论是其中主要议题。新疆阿敦乔鲁等遗存的发掘证实,中国在西天山地区存在一个与欧亚草原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相关联的文化类型的集中区域。该遗址保存完好,对于深入研究和辨析安德罗诺沃文化共同体内涵,尤其是探讨西天山地区复杂社会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阿敦乔鲁遗址的出土材料和一系列新的碳十四测年数据对目前学界认识的安德罗诺沃文化东进模式提出了挑战,需要研究者重新考虑旧有的年代序列和迁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敦乔鲁 青铜时代 文化类型 年代序列 人群迁徙 安德罗诺沃文化 文化共同体
原文传递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青铜时代山顶遗存的发现与初步认识 被引量:6
18
作者 丛德新 贾笑冰 +2 位作者 贾伟明 艾莉森.贝茨 葆拉.都曼尼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8-145,150,共8页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自2010年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山顶遗存,在欧亚大陆的东段迄今未发现同类的遗址,因而非常重要。初步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包括瞭望、防御功能的山顶建造群,体现了当时社会复杂化的程度,对于了解游牧社... 新疆博尔塔拉河流域自2010年以来,通过考古调查发现了一批青铜时代山顶遗存,在欧亚大陆的东段迄今未发现同类的遗址,因而非常重要。初步比较、研究发现,这些包括瞭望、防御功能的山顶建造群,体现了当时社会复杂化的程度,对于了解游牧社会的权力体现有很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尔塔拉河流域 青铜时代 山顶建筑 瞭望 社会复杂化
原文传递
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述评--以史前生业模式为视角 被引量:11
19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9-78,168,共21页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 考古学界对游牧社会的关注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20世纪后期,以苏联考古学家哈扎诺夫为代表的国外学者在史前游牧考古的理论与实践中,对游牧的概念、分类、起源、遗址判断标准和方法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文中以哈萨克斯坦的拜尕什遗址、塔什巴遗址、塔尔加尔河流域的游牧考古和巴尔干半岛的动物考古等为例,评述了国外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果。对国内史前畜牧、游牧考古研究的评述,集中于新疆东天山地区和阿敦乔鲁遗址以及西藏三个典型地点。利用一切手段积极开展对生业模式的研究和探索,是目前欧亚草原史前游牧考古研究发展的大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前游牧考古 生业模式 游牧起源 拜尕什遗址 塔什巴遗址 阿敦乔鲁遗址
原文传递
史前生业模式的环境考古学观察——以新疆温泉阿敦乔鲁遗址为例 被引量:9
20
作者 丛德新 贾伟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西部的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中多隔间的长方形房址和几个不规则形扩间的构造十分特殊。这种房址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以农业...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的中部,是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新疆西部的温泉县阿敦乔鲁遗址的发现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证据,其中多隔间的长方形房址和几个不规则形扩间的构造十分特殊。这种房址不同于以往发现的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史前居址的构造。阿敦乔鲁遗址位于准噶尔盆地的西南缘,自然环境干旱,少雨,海拔相对较高。草场分布远多于可耕作土地。通过对阿敦乔鲁周围的环境科学的宏观分析,包括对古环境与现代环境的比较后发现,3600年前的阿敦乔鲁遗址的环境资源与现代十分相近。新疆温泉的现代居民的传统生业多以牧业为主,从事季节性转场的游牧经济。阿敦乔鲁的房址的隔间、扩间的特点与当地牧民的季节性居址,以及欧亚大陆的现代牧民的居址都很相近。根据阿敦乔鲁房址的地理位置及其出土物,并参考现代牧民居址的构造,确定了阿敦乔鲁遗址的人们当是以牧业为主。这一推论为今后其他科技考古对阿敦乔鲁遗存的微观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阿敦乔鲁遗址 生业模式 环境考古 牧业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