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战国策》人才论 被引量:1
1
作者 贾传棠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5期45-52,共8页
《战国策》一书,形象地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较为真切可靠的史实,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战国时代许多出类拔萃人物的行迹、人才佳话、精辟的人才思想。对此加以发究,探讨,对我们今天创造出使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人才繁荣局面,免除嫉贤... 《战国策》一书,形象地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较为真切可靠的史实,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战国时代许多出类拔萃人物的行迹、人才佳话、精辟的人才思想。对此加以发究,探讨,对我们今天创造出使以往任何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人才繁荣局面,免除嫉贤妒能、庸人得志、千里马骈死槽头、有志者饮恨终生的悲剧,是具有一定的历史借鉴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战国时代 历史作用 地主阶级 国君 统治者 政治见解 诸侯 孟尝君 战争
下载PDF
注《庄》的创新 《庄》注的集大成——评崔大华先生的《庄子歧解》
2
作者 贾传棠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33-133,共1页
崔大华先生的《庄子歧解》最近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历史绵长的《庄子》注解的学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新成就。《庄子岐解》一书的学术成就和价值,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方法上的创新,一是内容上的充实。 正如《歧解》作者在... 崔大华先生的《庄子歧解》最近已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这是历史绵长的《庄子》注解的学术领域中的一项重要的新成就。《庄子岐解》一书的学术成就和价值,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一是方法上的创新,一是内容上的充实。 正如《歧解》作者在白序中所论述的那样,历代对《庄子》的注解,按其取舍方法而言,大抵有两种,一是“孤解法”,“即是在自己独立理解或选择前人观点的基础上,给出一种自己认为是最为确当的解释”;一是“集解法”,“即同时采录多家注解”(《庄子歧解·自序》)。这两种传统的解《庄》方法(亦可视为一般的注解古籍的方法),作者认为它们虽各有其是,但也各有其失,前者“失之于偏”,后者“失之于冗”(同上文)崔大华先生注解《庄子》,提出并应用了一种和传统方法有显著差别的新方法——歧解法。作者解释说:“就是先寻觅出崔馔、向秀、司马彪、郭象以来历代《庄》注的分歧之处,并加以显化;然后进一步分析,指出导致这种分歧的不同的解《庄》的角度或性质,诸如字读、句读的不同,词义理解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歧解 《庄子》 郭象 哲学立场 诠释方法 显化 学术思潮 取舍方法 学术成就 思想派别
下载PDF
《战国策》人才简论
3
作者 贾传棠 《河南图书馆学刊》 1984年第3期62-66,共5页
《战国策》一书,形象地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较为真切可靠的史实,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战国时代许多出类拔萃人物的行迹、人才佳话、精辟的人才思想。(一)战国时势造就'战国之才'。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史上各方而较前都有极大变化... 《战国策》一书,形象地记述了战国时代许多较为真切可靠的史实,同时也给我们留下了战国时代许多出类拔萃人物的行迹、人才佳话、精辟的人才思想。(一)战国时势造就'战国之才'。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史上各方而较前都有极大变化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政治见解 运亡为存 燕太子丹 姚贾 信陵君 《韩诗外传》 政治抱负 聘享 东坡志林
下载PDF
《战国策》的思想与艺术
4
作者 贾传棠 《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1年第3期80-85,共6页
《战国策》,简称《国策》。此书非一人之作,初无定名,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卷帙也较混乱。后经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依照国别,重行编辑,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 《战国策》,简称《国策》。此书非一人之作,初无定名,有《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卷帙也较混乱。后经西汉末年学者刘向整理、校订,依照国别,重行编辑,分东周、西周、秦、楚、齐、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国策,合为三十三篇,定名为《战国策》。 《战国策》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左传》、《国语》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策》 思想与艺术 聂政 苏秦 孟尝君 战国时代 宣王 统治阶级 国君 张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