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药用拟层孔菌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1
作者 贾力耕 包海鹰 《菌物研究》 CAS 201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对药用拟层孔菌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培养基优化、HPLC-指纹图谱鉴定以及生物学特性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对药用拟层孔菌的深入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药用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药理活性 质量评价
下载PDF
γ-聚谷氨酸及其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关阳 王国良 +3 位作者 张国峰 贾力耕 梁颖超 吴延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21,共5页
γ-聚谷氨酸(γ-PGA)是一种阴离子聚酰胺生物材料,由多个谷氨酸分子经γ-氨基键合而成。γ-PGA产生菌种类繁多,但本质上都是通过非核糖体依赖型的方式合成。综述了γ-PGA的性质、应用、产生菌类群、合成机制及合成酶的特点。
关键词 Γ-聚谷氨酸 性质 应用 合成机制 合成酶
下载PDF
半干法磷酸酯淀粉的制备 被引量:8
3
作者 安鸿雁 佟毅 +5 位作者 刘馨远 赵国兴 贾力耕 曹雪 唐宏阁 岳婧婧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6-229,213,共5页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并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用量6.0%、尿... 以玉米淀粉为原料,三聚磷酸钠为酯化剂,尿素为催化剂,采用半干法制备磷酸酯淀粉,并考察酯化剂、催化剂用量、pH、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磷酸酯淀粉取代度和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磷酸酯淀粉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三聚磷酸钠用量6.0%、尿素用量5.0%、pH8.0、反应温度135℃、反应时间2.0 h。此条件制备的磷酸酯淀粉糊化温度为55.4℃,峰值黏度可达2084 BU,取代度可达0.0201%,其糊化性能远高于玉米淀粉,大大提高其在食品及造纸等领域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淀粉 玉米淀粉 半干法 取代度 黏度
下载PDF
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抑制 被引量:6
4
作者 池梦怡 贾力耕 包海鹰 《食用菌学报》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2-77,共6页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依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运用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 通过硅胶柱层析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法,分离纯化药用拟层孔菌(Fomitopsis officinalis)子实体中的化学成分,依据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运用核磁共振谱(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质谱(mass spectrometry,MS)等波谱法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并选用得率较高的4种化合物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共分离出8个化合物,为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麦角甾-7,22-二稀-3β-醇、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去氢齿孔酸、阿里红酸A、去氢齿孔酮酸、阿里红酸C、阿里红酸B。其中化合物4,6,8(14),22(23)-四烯-3-酮-麦角甾烷为首次从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阿里红酸A、阿里红酸C、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抑制人乳腺癌细胞MCF-7活性较好,阿里红酸A、阿里红酸C抑制人肝癌细胞SMMC-7721活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拟层孔菌 化学成分 抗肿瘤
下载PDF
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提取物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池梦怡 贾力耕 包海鹰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26-131,共6页
目的:测定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粗提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的总三萜及总甾醇含量;研究3种粗提物及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活性与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的关系。方法:... 目的:测定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石油醚粗提物、乙酸乙酯粗提物和甲醇粗提物的总三萜及总甾醇含量;研究3种粗提物及从乙酸乙酯粗提物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体内抗肿瘤活性。探讨其抗肿瘤活性与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的关系。方法: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3种粗提物的总三萜和总甾醇含量。通过H22荷瘤小鼠移植模型的体内抗肿瘤实验,观察该真菌子实体的石油醚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甲醇提取物及三萜类单体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结果:乙酸乙酯粗提物中总三萜含量和总甾醇含量最高,石油醚次之。从乙酸乙酯层分离得到5个单体化合物:去氢齿孔酮酸,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去氢齿孔酸,阿里红酸A和阿里红酸C。在体内实验中,乙酸乙酯层抑瘤率效果最佳,当浓度达到1 000mg·kg^(-1)时抑瘤率为64.65%,与阳性药5-氟尿嘧啶(5-Fu)的抑瘤率(59.98%)接近,并且免疫器官指数均有一定的变化。单体化合物2(3-酮基-去氢硫色多孔菌酸)抑瘤率为75.13%,与阳性药物CTX(81.76%)抑瘤率接近,比阳性药5-Fu高。其余4种单体化合物也有一定作用效果。结论:乙酸乙酯提取物及这5种单体化合物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并且对机体的免疫力有较好的促进作用,该5种单体化合是药用拟层孔菌子实体的抗肿瘤活性成分,药用拟层孔菌的抗肿瘤活性成分可能是三萜类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拟层孔菌 总三萜 体内抗肿瘤 抑瘤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