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广州河段不同粒径沉积物中多氯联苯(PCBs)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
作者 贾可欣 麦碧娴 +2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彭平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06-612,共7页
采用湿分法分别将采自珠江广州河段芳村和黄埔水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中多氯联苯(PCBs)、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和碳黑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是控制多氯联苯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的主... 采用湿分法分别将采自珠江广州河段芳村和黄埔水域的沉积物样品分成5个粒径的组分,并测定各组分中多氯联苯(PCBs)、矿物组成、总有机碳(TOC)和碳黑的含量。结果表明,有机质类型是控制多氯联苯在不同粒径组分中的分布特征和富集能力的主要因素。不同粒径组分对含不同氯原子数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也受有机质类型的影响。在本实验中,含煤屑和焦碳的粒径组分对含有较多氯原子(≥4)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而含无定型有机质的粒径组分对含较少(2~3)氯原子PCB同系物的富集能力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有机污染物 粒径 组分 有机质 富集能力 多氯联苯 珠江
下载PDF
载银TiO_2催化剂上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春雷 麦碧娴 +2 位作者 潘海祥 林峥 贾可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3-127,共5页
以载银TiO2为催化剂,以紫外光为激发光源,考察了溶液的pH值和溶液中Fe3+﹑Fe2+﹑Mn2+等金属离子浓度对Aroclor1260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Aroclor1260的光解作用,而且多数PCB单体在pH值为4时有最大的光解速率.所考察... 以载银TiO2为催化剂,以紫外光为激发光源,考察了溶液的pH值和溶液中Fe3+﹑Fe2+﹑Mn2+等金属离子浓度对Aroclor1260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条件更有利于Aroclor1260的光解作用,而且多数PCB单体在pH值为4时有最大的光解速率.所考察的3种金属离子对于Aroclor1260的光解作用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Aroclor1260的光催化降解速率随Fe3+离子浓度的变化符合表观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Fe2+和Mn2+的影响作用十分相似,并呈U型影响趋势,即低浓度的促进作用和高浓度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银TIO2 Aroclor1260 金属离子 光解速率
下载PDF
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彭巍 贾可欣 +6 位作者 张子敬 刘贤 蔡翠翠 李欣淼 雷初朝 陈宏 黄永震 《中国畜牧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49,共6页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的水平上对细胞自身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包含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的测序以及多组学联合测序等。目前,单细胞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如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肿瘤等,其在... 单细胞测序技术是指在单个细胞的水平上对细胞自身携带的遗传信息进行测序,包含对基因组、转录组、蛋白质组、表观遗传组的测序以及多组学联合测序等。目前,单细胞测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疾病研究如肝脏疾病、心脏疾病、肿瘤等,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也发挥了重大作用,利用单细胞测序技术可以对家畜家禽进行早期选种选育,缩短世代间隔,提高繁殖效率。本文对单细胞测序技术及其在畜禽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展开综述,以期为后续家畜家禽遗传育种的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细胞测序 单细胞分离 家畜家禽育种
下载PDF
怎样学好语文
4
作者 贾可欣 朱婵媛(指导) 《小学时代》 2019年第11期10-10,共1页
语文,有人会说很简单,很容易学,但也有人会认为语文很难,不容易学。每个学生都必须要学好语文,因为它还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学好语文最根本的就是四个字“听、说、读、写”。
关键词 语文 其他学科 易学 学生
下载PDF
生地黄、熟地黄水提取物通过抑制铁死亡进程改善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张银浩 贾可欣 +1 位作者 罗苒艺 李晓骄阳 《药物评价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6-56,共11页
目的 对比熟地黄水提取物(RRPAE)与生地黄水提取物(DRRAE)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和机制,以期为临床患者更优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8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RRPAE低、中、高剂量(2.5、5.0、... 目的 对比熟地黄水提取物(RRPAE)与生地黄水提取物(DRRAE)治疗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效和机制,以期为临床患者更优的治疗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将48只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假手术组,模型组,RRPAE低、中、高剂量(2.5、5.0、10.0 g·kg^(-1))组,DRRAE低、中、高剂量(2.5、5.0、10.0 g·kg^(-1))组。ig给药,假手术组和模型组ig 0.9%氯化钠溶液,每天1次,连续1周;各组小鼠于末次给药2 h后行手术建立小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不缺血,再灌注后6 h取材。检测各组小鼠肝脏、脾脏系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水平;试剂盒法检测小鼠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NO、丙二醛(MDA)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小鼠肝脏组织中铁死亡相关蛋白转铁蛋白(Transferrin)、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 (SLC7A11)、溶质载体家族39成员14 (SLC39A14)、poly结合蛋白2(PCBP2)的表达水平。培养BRL肝细胞,用50、100、150mg·mL^(-1)的RRPAE处理1h(对照组不加药)后,加野百合碱(500μmol·L^(-1))或埃拉斯汀(10μmol·L^(-1))处理24 h,试剂盒法分别检测细胞亚铁/总铁离子以及谷胱甘肽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经过RRPAE或DRRAE预给药后,给药组小鼠的肝脏、脾脏系数出现下降趋势,其中RRPAE低、高剂量组肝脏系数差异显著(P<0.05、0.001);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模型组肝脏出现明显的缺血-充血区和肝细胞坏死,经过RRPAE与DRRAE给药后肝细胞状态均有所恢复,且前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后者。生化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RRPAE可显著降低血清中肝损伤指标AST、ALT、LDH水平,升高NO含量;显著降低肝脏MDA水平,升高SOD和NO水平(P<0.05、0.01);而DRRAE给药后对上述肝损伤及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恢复作用整体并不显著。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RRPAE能够显著抑制促进铁死亡相关蛋白Transferrin、SLC39A14的表达,上调抑制铁死亡相关蛋白SLC7A11、PCBP2的表达(P<0.05、0.001),而DRRAE对铁死亡相关蛋白的调控并不明显。与模型组比较,RRPAE可上调野百合碱或铁死亡激动剂埃拉斯汀诱导的肝细胞培养基中亚铁/总铁离子以及谷胱甘肽水平(P<0.05、0.01、0.001)。结论 熟地黄缓解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效果更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Transferrin、SLC7A11、SLC39A14、PCBP2蛋白的表达,抑制小鼠铁死亡进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熟地黄水提取物 生地黄水提取物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氧化应激 铁死亡
原文传递
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比较研究及机制探索 被引量:16
6
作者 刘春芳 张晶璇 +9 位作者 李逸群 李春 朱宣萱 贾可欣 王金霞 王靖霞 樊媛芳 徐颖 王停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494-3501,共8页
为了比较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表现,并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角度探索初步毒性机制,该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以及浙江、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和福建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给药组,雌雄各半。以300 mg... 为了比较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表现,并从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角度探索初步毒性机制,该实验将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组以及浙江、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和福建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给药组,雌雄各半。以300 mg·kg-1(16倍临床等效剂量)雷公藤多苷片一次性灌服各给药组小鼠,24 h后取材,计算脏脑系数,HE染色法观察肝脏组织病理状态,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情况,肝组织匀浆检测氧化应激指标水平,Western blot法分析肝组织相关因子的蛋白表达。HPLC检测雷公藤多苷片中指标性成分。结果显示:①给药24 h内,江苏和浙江组分别有6只雄性、2只雌性小鼠濒死;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浙江、上海、江苏和湖南组肝系数明显升高,前二者胸腺系数尚显著降低,福建组肺系数明显降低,余未见异常变化;②除湖北外,5个厂家给药组均可引起小鼠血清AST、ALT或ALP含量升高,但对TBi L含量没有影响;6个给药组均可导致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和肝细胞凋亡,严重度依次为江苏、浙江、上海、湖南、湖北和福建;③6个给药组均能升高小鼠肝组织中MDA并降低T-SOD、CAT或GSH含量,同时抑制Nrf2、HO-1和Bcl-2并提高Bax(湖南除外)的蛋白表达水平;④雷公藤多苷片中雷公藤甲素含量江苏最高,湖北和福建组检测不到,雷公藤内酯甲含量上海和湖北最高,浙江和江苏最低。上述结果提示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均可引起正常小鼠肝功能损伤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其中江苏最重、湖北和福建最轻,相关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rf2/HO-1氧化应激通路、激活Bax/Bcl-2凋亡途径,从而介导脂质过氧化反应、诱导肝细胞凋亡有关;雷公藤甲素可能是雷公藤多苷片导致药源性肝损伤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由于该实验是针对正常小鼠超大剂量用药的研究,相关结果仅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不同厂家 小鼠急性肝损伤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盘龙七片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4
7
作者 贾可欣 刘春芳 +6 位作者 王金霞 李逸群 徐腾腾 明瑞蕊 韩腾飞 王奇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61-68,共8页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入手探索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盘龙七片(0.16... 目的:观察盘龙七片对慢性炎性疼痛大鼠的镇痛作用,并从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s)信号通路入手探索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大鼠建立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分正常组、模型组、盘龙七片(0.16,0.32,0.64 g·kg^-1)组、阳性药布洛芬(0.05 g·kg^-1)组共6组,每天1次经口灌服盘龙七片或布洛芬,标准Von Frey纤维评价机械痛阈值,用丙酮刺激大鼠致炎足底观察冷刺激诱发痛的反应评分,观察第1天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6 h以及第3~7天给药后4 h的机械痛阈值和冷痛敏反应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致炎足和腰4~5脊髓背角中前列腺E2(PGE2),白细胞介素(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腰4~5脊髓背角中MAPKs(p-p38,p-ERK,p-JNK)的蛋白含量,免疫荧光检测腰4~5脊髓背角中NF-κB p65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痛阈值降低而冷刺激反应评分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0.16,0.32,0.64 g·kg^-1盘龙七片给药后可剂量依赖地升高模型大鼠的机械痛阈值和降低冷刺激反应评分(P<0.05,P<0.01),作用持续6 h,其中4 h作用最显著,布洛芬的作用与中剂量组相近。此外,盘龙七片能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致炎足和脊髓背角中异常增高的PGE2,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脊髓背角中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以及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以中大剂量组作用明显(P<0.01)。结论:盘龙七片对慢性炎性疼痛模型大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对脊髓背角NF-κB和MAPKs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片 慢性炎性疼痛 完全弗氏佐剂 核转录因子-ΚB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原文传递
风湿祛痛胶囊对完全弗氏佐剂致慢性炎症痛小鼠的镇痛作用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春芳 王靖霞 +7 位作者 李逸群 王超 朱春燕 王金霞 贾可欣 荆宇 苗艳东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6-922,共7页
观察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慢性炎症痛小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p-ERK/COX-2信号分子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小鼠建立慢性炎症痛模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FSQTC不同剂量(0.3,0.6,1.2 g·kg^-1)组,模型+阳性对... 观察风湿祛痛胶囊(FSQTC)对慢性炎症痛小鼠的镇痛作用,以及对p-ERK/COX-2信号分子活性的影响。采用完全弗氏佐剂(CFA)诱导小鼠建立慢性炎症痛模型,分为7组:正常组,模型组,模型+FSQTC不同剂量(0.3,0.6,1.2 g·kg^-1)组,模型+阳性对照药布洛芬(IBP)0.34 g·kg^-1组,正常+FSQTC 1.2 g·kg^-1组,每日1次经口灌服FSQTC或IBP,标准Von Frey纤维评价机械痛阈值,用丙酮刺激小鼠致炎足底观察冷刺激诱发痛的反应评分,观察第1或2天给药前和给药后1,2,3,4,6 h以及第3~7天给药后3 h的机械痛阈值和冷痛敏反应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致炎足和腰4~5脊髓中PGE2,COX-1,COX-2和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机械痛阈值降低而冷刺激反应评分升高,0.3,0.6,1.2 g·kg^-1 FSQTC给药后可剂量依赖地升高模型小鼠的机械痛阈值和降低冷刺激反应评分,作用持续6 h,其中3 h作用最显著,IBP的作用与中剂量组相近。此外,FSQTC能降低模型组小鼠致炎足和/或脊髓中异常增高的PGE2,COX-2及p-ERK蛋白含量,以中、高剂量组作用明显,但对COX-1则没有明显影响,而IBP在抑制这些分子的同时也抑制了COX-1的含量。提示了FSQTC对慢性炎症痛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对p-ERK/COX-2信号通路的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湿祛痛胶囊 慢性炎症痛 完全弗氏佐剂 p-ERK/COX-2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如意珍宝丸对小鼠丘脑出血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贾可欣 仲格嘉 +8 位作者 朱春燕 方罗昌婷 王潇潇 徐腾腾 胡智星 角加才仁 胡贤达 刘春芳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82-89,共8页
目的:观察如意珍宝丸(RYZBW)对小鼠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Ⅳ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小鼠下丘脑诱导小鼠卒中后中枢疼痛(CPSP)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YZBW低、中、高(0.65、1.3、2.6 g&#... 目的:观察如意珍宝丸(RYZBW)对小鼠丘脑卒中后中枢痛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Ⅳ型胶原酶立体定位注射小鼠下丘脑诱导小鼠卒中后中枢疼痛(CPSP)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RYZBW低、中、高(0.65、1.3、2.6 g·kg^(-1))剂量组和阳性药普瑞巴林组(0.075 g·kg^(-1))。给药组造模小鼠术后7 d开始按照体质量每天1次灌胃给药,共给药25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小鼠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期间检测不同时间点的机械痛敏、冷痛敏,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状态,液相悬浮芯片技术对36种经典广谱炎症因子进行定量分析,筛选差异分子,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对其验证。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机械痛阈值、冷敏痛阈值显著改变(P<0.01),TUNEL结果反映脑细胞凋亡明显,Western blot和ELISA结果显示下丘脑组织和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α(IL^(-1)α)和趋化因子配体5(CCL5)表达增加,而促血管生成素-2(Ang-2)、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IL-4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RYZBW各剂量组可显著升高脑卒中后小鼠的机械痛阈值,降低冷敏痛阈值,降低下丘脑细胞凋亡比例(P<0.01),下丘脑组织和/血清中IL^(-1)α和CCL5表达降低,而Ang-2、G-CSF、IL-4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RYZBW可缓解CPSP小鼠的痛觉过敏,其机制与调节促炎/抗炎因子IL^(-1)α、CCL5、IL-4、G-CSF和Ang-2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如意珍宝丸 丘脑卒中后中枢痛 Ⅳ型胶原酶 炎症因子
原文传递
调和肝脾类中药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贾可欣 李寒 刘闰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09-1619,共11页
“肠-肝”轴相关疾病是一类基于肝脏和肠道相互作用失衡而引起或加重的疾病。传统中医学基于五脏整体观对“肠-肝”轴相关疾病的认知延伸了自身的肝脾概念,调和肝脾类中药对“肠-肝”轴相关疾病亦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契合中医“肝脾同调,... “肠-肝”轴相关疾病是一类基于肝脏和肠道相互作用失衡而引起或加重的疾病。传统中医学基于五脏整体观对“肠-肝”轴相关疾病的认知延伸了自身的肝脾概念,调和肝脾类中药对“肠-肝”轴相关疾病亦有积极的治疗效果,契合中医“肝脾同调,治肝实脾”的独特理念。通过对调和肝脾类中药调节肠道微生态及免疫微环境、保护肠道机械屏障、平衡胆汁酸稳态、调节神经递质治疗“肠-肝”轴相关疾病进行系统性回顾,为从“肠-肝”轴角度阐释调和肝脾类中药的现代科学内涵提供新的思路,助力创新中药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肝”轴 调和肝脾 以肝治肠 以肠治肝 肝肠同治
原文传递
从血论治肝纤维化经方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贾可欣 李依洁 +4 位作者 曲姣蓉 刘闰平 刘佳 王磊 李晓骄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322-3328,共7页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损伤后可逆的持续性创伤修复反应。中医认为,正虚血瘀为肝纤维化疾病的核心病机,从血治肝是肝纤维化中医诊疗理念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缺乏对从血治肝传统理论依据及现代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因此,阐明... 肝纤维化是一种肝脏损伤后可逆的持续性创伤修复反应。中医认为,正虚血瘀为肝纤维化疾病的核心病机,从血治肝是肝纤维化中医诊疗理念中特色鲜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尚缺乏对从血治肝传统理论依据及现代研究进展的系统阐述。因此,阐明从血论治肝纤维化的中医诊疗理念,并对关联经方的现代药理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从而阐明从血治肝缓解肝纤维化进程的中医理论基础和现代科学内涵,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中医特色治疗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从血治肝 经方 补气生血 滋阴养血 养血活血 活血化瘀 散结消癥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甙)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安全性系统评价 被引量:34
12
作者 李逸群 胡瑞学 +8 位作者 贾可欣 王金霞 徐腾腾 崔瑞昭 明瑞蕊 李泰贤 刘春芳 廖星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75-790,共16页
为了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甙)片(TG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不良反应(ADR),该研究检索并收集了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VIP,WanFang,SinoMed)和三大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建库以来至2019年8月关于TGT治疗RA的所有研... 为了系统评价雷公藤多苷(甙)片(TGT)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不良反应(ADR),该研究检索并收集了四大中文数据库(CNKI,VIP,WanFang,SinoMed)和三大英文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建库以来至2019年8月关于TGT治疗RA的所有研究类型的文献,并按目前国际公认的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或报告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资料评估、提取及Meta分析。共纳入79篇文献,包括治疗组为TGT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非随机对照试验(non-RCT)、病例系列、病例报告以及对照组为TGT的RCT。纳入7篇病例报告中,使用TGT患者出现14例ADR;纳入24篇对照组为TGT的RCT研究中,共1153例患者使用TGT发生507例ADR;纳入治疗组为TGT的30篇RCT、11篇non-RCT、7篇病例系列研究中,共2214例患者使用TGT发生765例ADR。48篇治疗组为TGT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的总ADR发生率为0.23(95%CI[0.22,0.24]);ADR结局主要针对生殖、胃肠、皮肤及其附件、血液、肝胆系统损害,其合并ADR发生率分别为0.14(95%CI[0.12,0.17]),0.07(95%CI[0.06,0.08]),0.06(95%CI[0.04,0.07]),0.04(95%CI[0.03,0.05]),0.04(95%CI[0.03,0.05]);进一步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单用TGT的ADR尤其是胃肠、生殖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的发生率均高于与甲氨蝶呤或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用;日用剂量越大或用药时间越长,ADR尤其是胃肠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越高;不同厂家TGT对不同系统损害的发生率不同,其中湖南对女性生殖系统损害的发生率最高,江苏对皮肤及附件损害的发生率最高。提示临床使用TGT治疗RA可能引起多系统ADR,以生殖系统损害发生率最高、胃肠系统损害次之,单用、日用剂量越大、用药时间越长、不同药物厂家均可能增加ADR的发生风险。因此,建议RA患者使用TGT治疗时要尽量少量、短时间、联合用药,做好生殖、胃肠、肝胆等系统保护措施,并注意对不同厂家药物的反应,最大限度避免可能产生的AD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甙)片 类风湿关节炎 不良反应/事件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片抑制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血管新生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王靖霞 刘春芳 +6 位作者 李逸群 苏晓慧 刘立玲 田雅格 王金霞 贾可欣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3441-3447,共7页
为了了解雷公藤多苷片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该研究拟采用20μg?L^-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HUVEC体外模型,观察0.1,1,10 mg?L^-1雷公藤多... 为了了解雷公藤多苷片对体外血管内皮细胞(HUVEC)管腔形成能力的影响以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大鼠关节滑膜血管新生的作用,该研究拟采用20μg?L^-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HUVEC体外模型,观察0.1,1,10 mg?L^-1雷公藤多苷片作用7 h后对HUVEC管腔形成和管腔分支点数目影响的情况;另外,通过建立CIA大鼠模型,以9,18,36 mg?kg^-1?d^-1雷公藤多苷片连续给药42 d,采用HE染色法观察CIA大鼠关节滑膜中血管形态和密度,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双染法检测滑膜中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法观察滑膜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紧张素(Ang1)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1,10 mg?L^-1雷公藤多苷片可显著降低VEGF诱导的管腔分支点数,0.1,1,10 mg?L^-1雷公藤多苷片可显著降低VEGF诱导的管腔形成面积和长度;9,18,36 mg?kg^-1?d^-1雷公藤多苷片能显著降低CIA大鼠炎症关节的滑膜微小血管和血管密度,抑制CD31阳性表达量、CD31^+/αSMA-不成熟血管和总血管阳性表达,同时18,36 mg?kg^-1?d^-1雷公藤多苷片负向调节滑膜中HIF1α和Ang1的含量。提示了雷公藤多苷片对CIA大鼠关节滑膜组织的血管新生和体外HUVEC的管腔形成有抑制作用,且这一作用可能与其调节炎症关节滑膜中失衡的HIF1α/Ang1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血管内皮细胞 滑膜血管新生
原文传递
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大剂量致正常大鼠慢性多脏器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李逸群 刘春芳 +8 位作者 贾可欣 王金霞 王靖霞 张晶璇 朱宏伟 徐腾腾 明瑞蕊 王停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746-754,共9页
比较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对正常大鼠多脏器损伤作用的差异,并从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索其肝毒性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浙江、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和福建共7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各给药组大鼠分别以144 mg·kg-1&... 比较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对正常大鼠多脏器损伤作用的差异,并从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角度初步探索其肝毒性机制。大鼠随机分为正常、浙江、湖南、湖北、上海、江苏和福建共7组,每组16只,雌雄各半,各给药组大鼠分别以144 mg·kg-1·d-1(16倍临床等效剂量)的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连续灌胃给药20 d,然后观察一般状况并取材,检测各项指标。主要发现:①给药15 d,浙江组8只雌性大鼠死亡;湖北、福建和上海组大鼠血清NEUT比正常大鼠明显降低;②各给药组均可不同程度升高大鼠血清AST,ALT和/或TBiL含量,湖南、湖北、福建和上海组尚可增加正常大鼠血清BUN和/或CRE;③各给药组均可降低正常大鼠的睾丸和卵巢系数,并可明显降低精子数、增加精子畸形率,并致精子动力学参数异常,其中江苏和浙江组较严重;④各给药组均可导致正常大鼠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异常改变,出现肝细胞凋亡,其中江苏和湖北最严重;⑤各给药组均能抑制肝组织中Nrf2,HO-1和Bcl-2并升高Bax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6个不同厂家雷公藤多苷片超大剂量口服给药,均能引起正常大鼠慢性多脏器损伤,但各具特点,江苏和浙江总体毒性偏大;各厂家对Bax/Bcl-2细胞凋亡途径激活和对Nrf2/HO-1氧化应激通路的抑制可能是其引起大鼠肝损伤的共同机制之一。鉴于该研究是针对正常大鼠超大剂量用药的动物实验,相关结果仅供后续研究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片 不同厂家 大鼠 慢性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盘龙七片从PI3K/AKT信号通路干预大鼠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机制 被引量:7
15
作者 明瑞蕊 张彦琼 +10 位作者 徐颖 徐腾腾 方罗昌婷 王金霞 王潇潇 胡智星 杨超 贾可欣 王璐 刘春芳 林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4454-4461,共8页
该项目拟在前期已证明盘龙七片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SA)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整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策略进一步探索相关作用机制。运用生物网络分析建立药物-疾病互作网络,发... 该项目拟在前期已证明盘龙七片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vertebral artery type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CSA)的基础上,采用网络药理学整合动物实验验证的研究策略进一步探索相关作用机制。运用生物网络分析建立药物-疾病互作网络,发现盘龙七片的关键候选靶标富集多条与CSA病理环节相关通路,其中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rotein kinase B, AKT/PKB)信号通路富集程度最为显著。进一步,采用混合造模法建立CSA大鼠模型,设正常组,模型组,盘龙七片低、中、高剂量(0.16、0.32、0.64 g·kg^(-1))组和颈复康颗粒(1.35 g·kg^(-1))组,造模成功后连续给药8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检测大鼠颈椎肌肉组织的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和/或颈椎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CC趋化因子配体2[chemokine (C-C motif) ligand 2, CCL2]含量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颈椎组织中CC趋化因子受体2[chemokine (C-C motif) receptor 2, CCR2]、PI3K、AKT、磷酸化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hosphorylation-protein kinase B)、IκB激酶β(I-kappa-B-kinase beta, IKK-beta/IKKβ)、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 P65)和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 (phosphorylation-nuclear factor kappa B,p-NF-κB P65)的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颈椎肌肉组织中p-NF-κB P65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盘龙七片不同剂量组可有效改善CSA大鼠颈椎肌肉组织中肌纤维变性和炎症病变程度,降低血清和/或颈椎组织中炎性因子IL-1β、TNF-α、VEGF、CCL2和CCR2含量,下调颈椎组织中PI3K、p-AKT、IKKβ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含量以及p-NF-κB P65入核水平。表明了盘龙七片口服能显著抑制CSA大鼠的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片 椎动脉型颈椎病 网络药理学 炎症通路
原文传递
盘龙七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大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明瑞蕊 徐腾腾 +4 位作者 王金霞 贾可欣 刘春芳 陈卫衡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51-58,共8页
目的:采用混合造模方法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大鼠模型,观察盘龙七片(PLQT)对CSA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设立正常,模型,PLQT(0.16,0.32,0.64 g·kg^(-1)),阳性药颈复康颗粒(JFK,1.35 g·kg^(-1))组,于最后一次注射完造... 目的:采用混合造模方法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CSA)大鼠模型,观察盘龙七片(PLQT)对CSA大鼠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设立正常,模型,PLQT(0.16,0.32,0.64 g·kg^(-1)),阳性药颈复康颗粒(JFK,1.35 g·kg^(-1))组,于最后一次注射完造模剂24 h后开始给药,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持续给药8周。斜板实验检测肢体运动功能、小动物多模高频声波检测椎动脉血流速度、激光多普勒检测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 CT)检测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并进行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中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组织纤维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CSA模型组大鼠肢体运动功能、椎动脉血流速度、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显著降低,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和评分明显升高(P<0.05,P<0.01),PLQT作用后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CSA大鼠的运动功能、升高椎动脉血流速度和软脑膜微循环血流量,并明显降低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和评分(P<0.05,P<0.01);CSA模型组大鼠较正常组明显下调血清中NO和t-PA含量,升高ET-1,PAI含量,PLQT作用后明显升高血清中NO,t-PA含量,明显降低ET-1,PAI含量(P<0.05,P<0.01)。结论:PLQT能改善CSA大鼠的肢体运动功能、促进椎动脉和软脑膜微循环的血流量、改善颈椎影像学改变程度,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改善凝血纤溶系统,具有较好的治疗CSA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龙七片 大鼠 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血流 血管舒缩功能
原文传递
从虚论治肝纤维化相关方剂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7
作者 罗苒艺 贾可欣 +6 位作者 张蕾 孙蓉 薛晓勇 曲姣蓉 刘闰平 吴建芝 李晓骄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7554-7563,共10页
肝纤维化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瘢痕组织形成,是各类慢性肝病向各类终末期肝病转变的关键病理过程。近年来,中医药被证明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成果突出,中医学对肝纤维化具有极富特色的诊疗理念,认为肝纤... 肝纤维化表现为炎症细胞浸润、肝星状细胞激活、细胞外基质沉积及瘢痕组织形成,是各类慢性肝病向各类终末期肝病转变的关键病理过程。近年来,中医药被证明在防治肝纤维化方面成果突出,中医学对肝纤维化具有极富特色的诊疗理念,认为肝纤维化基本证候病机中“虚损”为其根本,并集中表现为气虚络瘀、肝郁脾虚和肝肾阴虚等证型,通过对以上3种常见肝纤维化证型总结相应常用效验方剂的临床及药理学研究进展,归纳其调控肝星状细胞命运、调节胆汁酸代谢、促进细胞外基质降解、抑制肝窦内皮血管化等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防治肝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中药 正虚血瘀 气虚络瘀 肝郁脾虚 肝肾阴虚
原文传递
五法经典方辨治肝纤维化的现代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依洁 贾可欣 +2 位作者 刘闰平 孙蓉 李晓骄阳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5193-5204,共12页
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为特点的多种恶性肝脏疾病必经病理过程及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众多临床常用经典方可通过调控HSCs命运、调节胆... 肝纤维化是以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HSCs)激活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异常沉积为特点的多种恶性肝脏疾病必经病理过程及影响疾病转归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众多临床常用经典方可通过调控HSCs命运、调节胆汁酸或脂质代谢、减少病理性血管生成、直接或间接促进ECM降解以发挥防治肝纤维化的重要作用。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临床肝纤维化诊疗中的常见中医证型,在中医药辨证思维指导下归纳出利湿退黄、调和肝脾、养血柔肝、破瘀消癥、滋阴清热5种主要治法,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对应经典方现代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建立中医辨证理论指导下经典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独特治疗体系,并为临床提供肝纤维化创新性诊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纤维化 利湿退黄 调和肝脾 养血柔肝 破瘀消癥 滋阴清热
原文传递
通络生骨胶囊对糖皮质激素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9
作者 王金霞 贾可欣 +3 位作者 明瑞蕊 徐腾腾 刘春芳 林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8-55,共8页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胶囊(TLSGC)对糖皮质激素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影响,并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胸主动脉环,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S,0.04 g·L^... 目的:观察通络生骨胶囊(TLSGC)对糖皮质激素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的影响,并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激酶(MEK)/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方法:取正常SD大鼠胸主动脉环,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S,0.04 g·L^(-1))和(或)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20μg·L^(-1))体外干预,加入TLSGC(12.5,25,50μg·L^(-1))连续作用5 d,观察血管环芽出的微生血管数目、长度和面积;此外,以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S,0.04μg·L^(-1))加入由VEGF(20μg·L^(-1))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再加入TLSGC(12.5,25,50μg·L^(-1)),然后分别采用transwell迁移,transwell侵袭及管腔形成实验检测HUVEC的迁移、侵袭及管腔形成能力,并以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干粉法检测细胞上清中内皮素-1(ET-1)含量,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ERK,磷酸化(p)-ERK,MEK和p-MEK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MPS能明显抑制由VEGF诱导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数目、长度和面积以及HUVEC细胞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降低NO并升高ET-1含量,MPS还能明显减少由VEGF诱导的VEGFR2,p-MEK和p-ERK在HUVEC中的蛋白含量(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TLSGC能剂量依赖地改善由MPS降低的大鼠胸主动脉环微血管数目、长度和面积以及HUVEC细胞迁移、侵袭和管腔形成能力,提高HUVEC中的NO,VEGFR2,p-MEK和p-ERK蛋白含量并降低ET-1含量(P<0.05,P<0.01)。结论:TLSGC对糖皮质激素所致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和分泌功能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活化MEK/ERK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络生骨胶囊 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S) 血管内皮细胞 细胞功能 血管生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