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爱玲的乱世创伤及其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国宝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6期179-181,共3页
文章根据"刺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 文章根据"刺激—回应"的理论模式,解析张爱玲的乱世创伤的缘由,以及这一乱世创伤对作家文学创作的具体影响与表现。认为张爱玲的文学作品弥漫着郁郁苍苍的乱世之感,这种乱世之感主要来自于作家切实的战争体验所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刺激和精神创伤,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某种程度上正是这一创伤记忆的展现。具体表现在:一是两种截然迥异的文学风格即沉重与闲适;二是通过对婚姻和家的渴求的热衷,刻画市民阶层的精神惶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爱玲 乱世 战争体验 精神惶恐
下载PDF
同情之默然 心性之体会——论李叔同的传记写作
2
作者 贾国宝 杨方 《兰州学刊》 CSSCI 2010年第S1期89-90,49,共3页
文章首先对"李叔同传记热"出现的原因作了概况的分析,并通过对三个典型文本的选取与分析,指称它们传记写作方面的得失,进而得出结论:一部好的传记作品应当是"同情之默然"与"心性之体会"的结合。
关键词 李叔同 传记写作 文学性 真实性
下载PDF
民国时期“僧人小说”的主题叙事
3
作者 贾国宝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9-194,共6页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僧人小说"肇端于1912年,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的发表作为其标志。在民国时期,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苏曼殊的"诗僧小说"和五四后的"学僧小说"。在主题叙事上,这些作... 作为一种新的文学现象,"僧人小说"肇端于1912年,以苏曼殊《断鸿零雁记》的发表作为其标志。在民国时期,它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两个阶段,即苏曼殊的"诗僧小说"和五四后的"学僧小说"。在主题叙事上,这些作品主要表现为"诱惑"和"冲突"两大模式,前者明显基于佛化宣传的考量,而后者则指向佛教或僧人现实困境的描述,分别从社会环境、僧界内部、个人自身三个层面上深入阐释,具体表现为僧俗冲突、新旧冲突和情佛冲突。尤其表现新旧冲突的小说,其感伤的色彩格外浓烈,是僧人作家对佛教命运、自身前途关切忧虑的真实表现,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自传色彩。这一时期的僧人小说,尤其是学僧小说,在主题叙事上呈现出思维模式的简单化与人物塑造的"脸谱化"等缺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佛学为体,文学为用"文学观念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人小说 苏曼殊 学僧 诱惑 冲突
下载PDF
人间佛教与学僧文学创作的入世转向
4
作者 贾国宝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102-107,共6页
学僧的文学创作及其所呈现的入世转向,离不开"人间佛教"的深刻影响。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以来佛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现代佛教革新方向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社会化"与"... 学僧的文学创作及其所呈现的入世转向,离不开"人间佛教"的深刻影响。太虚大师倡导的"人间佛教"是中国近代以来佛教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标志着现代佛教革新方向的确立,进一步推动了佛教的"社会化"与"世俗化"。五四前后,僧界涌现出特殊的学僧群体,他们基本上是太虚思想的支持者和拥护者。深受"人间佛教"思想影响的他们,在文学创作上自觉追求对现实生活的深切关注,面对国家的被侵略,不忘爱国情怀的抒发。更为突出的是,他们敢于直面佛门内部的新旧冲突,尝试运用小说的形式描述年轻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感伤的情绪尤其浓郁,它是学僧作家自身困境的真实表现。僧俗之间的隔膜、冲突等不和谐的一面,他们也予以表现。学僧用写实的笔法关切现实生活,具有先锋意识和入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间佛教 学僧 入世情怀 写实 感伤
下载PDF
忏悔:张承志小说的一种解读
5
作者 贾国宝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4期36-37,共2页
不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忏悔意识向来不发达。张承志的忏悔小说就是在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它大致经历了颂赞式忏悔和宗教式忏悔两个阶段:前者表现为颂赞是小说的主旋律,忏悔却是为颂赞服务的;而后者忏悔则表现为... 不论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还是在文学作品里,忏悔意识向来不发达。张承志的忏悔小说就是在这一历史文化背景下出现的。它大致经历了颂赞式忏悔和宗教式忏悔两个阶段:前者表现为颂赞是小说的主旋律,忏悔却是为颂赞服务的;而后者忏悔则表现为一种宗教活动,一种仪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承志 小说 文学评论 忏悔意识 颂赞式忏悔 宗教式忏悔 《阿勒克足球》 《黑骏马》 《白泉》
下载PDF
新型重杂分离器
6
作者 贾国宝 王玲娟 《中国棉花加工》 1991年第3期5-6,共2页
目前,在我国棉花加工工艺中,使用的重杂清除设备规格性能不一,无定型产品。突出的问题是清杂效率低,落棉严重,不能随时排出重杂物,且漏风率高,直接造成设备事故高,火险几率大,生产成本和周期增加。因此,有效地解决重杂物的清... 目前,在我国棉花加工工艺中,使用的重杂清除设备规格性能不一,无定型产品。突出的问题是清杂效率低,落棉严重,不能随时排出重杂物,且漏风率高,直接造成设备事故高,火险几率大,生产成本和周期增加。因此,有效地解决重杂物的清除工作是棉花行业急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由商业部郑州棉麻加工研究所研制的一种新型重杂物分离器就有效地解决了这些问题。它是利用气流扩散原理,改变物料的输送速度,重杂物在其自身重力的作用下与籽棉分离开来。使用真空落料器,可 随时排出重杂物,而且漏风率限制在一个理想的范围之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加工 重杂清除设备 重杂分离器 工作原理 结构
全文增补中
试论恽敬的创作理论
7
作者 郑忠凤 贾国宝 《绥化学院学报》 2008年第4期70-72,共3页
清代阳湖文派的开创者恽敬在散文创作方面独具特色,局度开阔,视野广泛。他的散文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色,基于他独特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创作理论。本文试对恽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加以阐释,正是由于创始人的带领,才使得阳湖文派成为能与... 清代阳湖文派的开创者恽敬在散文创作方面独具特色,局度开阔,视野广泛。他的散文之所以有这样的特色,基于他独特的文学思想和独特的创作理论。本文试对恽敬的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加以阐释,正是由于创始人的带领,才使得阳湖文派成为能与桐城文派相抗衡的散文流派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恽敬 泛览百家 不囿一格 融骈于散
下载PDF
中国现代佛教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1
8
作者 贾国宝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4-9,共6页
当前中国现代佛教文学的研究并不发达,主要聚焦在苏曼殊、弘一等重要僧人作家上面,故而导致若干学术"盲点"的存在:现代佛教思潮对僧人创作的巨大影响尚未深入分析,五四以后的学僧作家群长期湮没无闻。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 当前中国现代佛教文学的研究并不发达,主要聚焦在苏曼殊、弘一等重要僧人作家上面,故而导致若干学术"盲点"的存在:现代佛教思潮对僧人创作的巨大影响尚未深入分析,五四以后的学僧作家群长期湮没无闻。为此,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以进一步推动其研究进展:考虑到现代僧人作家的创作实际,"僧人文学"作为专门的概念具有现实的可行性;开展现代佛教思潮、民国佛教期刊与僧人创作"三位一体"的综合研究;运用比较方法,推动现代重要僧人作家如八指头陀、苏曼殊与弘一等研究的深入;中国现代佛教文学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分支,加强其与五四新文学关系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学 现代佛教思潮 佛教期刊 学僧 僧人文学
原文传递
诗僧的淡出与学僧的凸显——论近代僧人文学创作主体的更替
9
作者 贾国宝 《中国文学研究辑刊》 2011年第2期349-389,共41页
中唐以来,诗僧可谓辈出,然而到了近代,僧人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更替现象,即诗僧的淡出和学僧的凸显。八指头陀和苏曼殊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诗僧,分别为开明型诗僧和革命型诗僧的代表。随着他们的去世,持续千年之久的'诗僧时代'的... 中唐以来,诗僧可谓辈出,然而到了近代,僧人文学的创作主体发生了更替现象,即诗僧的淡出和学僧的凸显。八指头陀和苏曼殊是晚清时期著名的诗僧,分别为开明型诗僧和革命型诗僧的代表。随着他们的去世,持续千年之久的'诗僧时代'的落幕,取而代之的是学僧的崛起。在佛教环境、职业观、自身认同、文学观念等方面,学僧与诗僧均有较显著的差异,尤其是'佛学为体,文学为用'的文学观,决定了他们在文学创作成就上不可能与诗僧相媲美,导致了近代尤其是五四以来僧人文学影响力的下降。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近代佛教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太虚领导的佛教革新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僧人文学 诗僧 学僧 佛教革新 “佛学为体 文学为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