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D98对肝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贾国战 翟玉龙 +4 位作者 周帅 张波 吴涛 何显力 乔庆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6期4788-4793,共6页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类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D98基因的表达,探讨CD98对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CD98 siRNAs瞬时转染人类HCC系(FHCC-98),免疫印迹法证实癌细胞中CD98蛋白表达下调后,通过细胞黏...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RNA干扰技术下调人类肝癌细胞(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CD98基因的表达,探讨CD98对肿瘤侵袭与转移的影响.方法利用CD98 siRNAs瞬时转染人类HCC系(FHCC-98),免疫印迹法证实癌细胞中CD98蛋白表达下调后,通过细胞黏附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划痕愈合实验,检测CD98对HCC的黏附、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CD98 siRNAs瞬时转染FHCC-98细胞48 h后,癌细胞CD98的蛋白水平显著下调,干扰CD98蛋白表达水平后,癌细胞黏附能力显著下降,Transwell实验证实与对照组相比,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划痕实验也证实干涉CD98后癌细胞的迁移能力显著下降.结论 CD98通过增强HCC的黏附及迁徙能力,促进HCC的侵袭和转移,为未来肝细胞癌治疗提供了可能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D98 侵袭 转移
下载PDF
奥曲肽治疗5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贾国战 王成 +1 位作者 乔庆 陈宁波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079-1080,共2页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普通外科收入治疗的5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生长抑素酶抑制剂治疗),研究组(25... 目的 :探讨临床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普通外科收入治疗的50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行常规西医治疗(包括生长抑素酶抑制剂治疗),研究组(25例)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痛缓解、血象恢复、进食时间、血淀粉酶水平及超敏C反应蛋白质(hs-CRP)水平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可有效恢复患者血清淀粉酶、超敏C反应蛋白等水平,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安全可靠,建议在临床优先开展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药物疗法 奥曲肽/治疗应用 对比研究
下载PDF
叉头框蛋白O1对胃癌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贾国战 刘林峰 乔庆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18年第2期281-285,298,共6页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较大。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已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从患者远期随访结果来看,肿瘤的复发和/或转移等现象仍十分常见。因此,亟需探索... 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对人类生命健康威胁较大。以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化疗的综合治疗是目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尽管已获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从患者远期随访结果来看,肿瘤的复发和/或转移等现象仍十分常见。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式,改善胃癌患者的预后。叉头框蛋白(FOX)O是一类作用广泛的转录因子,在人类生长、发育等生理过程及多种重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FOXO家族重要成员FOXO1在抑制胃癌进展方面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有望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我们简要综述FOXO1在胃癌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叉头框蛋白O1 增殖 血管生成
下载PDF
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肋间臂神经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金茂 鲁建国 +2 位作者 何显力 贾国战 蔡斌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929-931,共3页
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间乳腺癌行保乳术及改根术共982例患者病历资料,保留ATN及ICBN者799例,切断ATN及ICBN183例,术后随访观察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腋窝... 目的:总结乳腺癌手术中保留胸前神经(ATN)和肋间臂神经(ICBN)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我院近10年间乳腺癌行保乳术及改根术共982例患者病历资料,保留ATN及ICBN者799例,切断ATN及ICBN183例,术后随访观察胸大小肌萎缩情况和患侧腋窝、上臂内侧的感觉异常情况。结果:保留ATN及ICBN患者患侧腋部及上臂内侧皮肤感觉正常占81.1%(648/799),感觉异常18.9%(151/799)且多在2-3个月内恢复,术后3个月胸肌无明显萎缩,外形良好,患肢负重运动良好;而切断ATN及ICBN183例患者仅36例(19.7%)感觉正常,147例(80.3%)有不同程度的感觉异常,主要表现患侧腋窝、上臂内侧及肩胛下部位的疼痛、麻木、酸胀、蚁行感和烧灼感等,术后3个月患侧胸肌不同程度萎缩及上肢活动障碍、功能减退。结论:乳腺癌手术中保留ATN及ICBN是可行的,可以有效减少患侧腋部及上肢感觉异常和胸肌萎缩的发生率,改善乳腺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肋间臂神经 胸前神经 淋巴结清扫术 改良根治术
下载PDF
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 被引量:1
5
作者 段东峰 贾国战 薛小飞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21期5-6,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2例肝外胆管结石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腹腔镜治疗,观察组应用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d,观察组MTL、CCK、CEA、CA19-9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胆道压力于术后1d升高,术后3d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GLQ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道镜及十二指肠镜联合治疗肝外胆管结石能有效降低CEA、CA19-9、CCK水平,对MTL的影响小,且不会引起胆道压力骤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胆道镜 十二指肠镜 肝外胆管结石
下载PDF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王珂 张波 +4 位作者 周帅 杨莹 贺加星 贾国战 乔庆 《癌症进展》 2023年第16期1811-1813,1821,共4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9,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n=56,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及并发症...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59,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和对照组(n=56,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免疫功能指标、胃肠功能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CD3^(+)、CD4^(+)、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均较术前升高,CD8^(+)水平均较术前降低,且观察组患者CD3^(+)、CD4^(+)、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进食时间及排便时间均长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并改善免疫功能和胃肠功能,保障预后,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 临床疗效 免疫功能 胃肠功能
下载PDF
PG-SGA与NRS2002营养风险筛查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预测价值比较 被引量:11
7
作者 王珂 张波 +2 位作者 杨莹 贾国战 乔庆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62-65,共4页
目的比较整体营养状况观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nutrition assessment,PG-SGA)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 目的比较整体营养状况观评估(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nutrition assessment,PG-SGA)与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对直肠癌术后并发症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均以PG-SGA、NRS2002量表进行营养评估,分析术后并发症影响因素,比较PG-SGA、NRS2002中有营养风险患者与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对术后并发症预测价值。结果NRS2002中,术前有营养风险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风险患者(P<0.01);PG-SGA中,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营养风险者(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NRS2002评分、PG-SGA评分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NRS2002预测术后并发症敏感度为82.40%,特异性为55.60%;PG-SGA预测术后并发症敏感度为76.50%,特异性为57.10%。结论PG-SGA、NRS2002评分与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存在密切联系,在其发生风险预测中均具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整体营养状况观评估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风险的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王珂 张波 +2 位作者 杨莹 贾国战 乔庆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12期1449-1452,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综合征(LARS)风险的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分析患者术后LARS发生率,并...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低位前切综合征(LARS)风险的预测模型建立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1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分析患者术后LARS发生率,并据此分成LARS组、无LARS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术后LAR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危险因素的个数绘制ROC曲线模型,评估其对LARS风险的预测价值。结果在110例患者中,发生LARS 39例(35. 45%),未发生LARS 71例(64. 55%)。LARS组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 cm、吻合口瘘占比分别为48. 72%、79. 49%、46. 15%,显著高于无LARS组的28. 17%、57. 75%、8. 45%(P均<0. 05)。LARS组结肠成形术占比为20. 51%,显著低于无LARS组的43. 66%(P <0. 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瘘是患者术后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 05),而结肠成形术是预防LARS的保护性因素(P <0. 05)。危险因素的个数为2或2以上,应充分考虑LARS的可能。结论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发生率较高,其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吻合口瘘,而结肠成形术能降低LARS风险,该模型对LARS风险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切综合征 低位直肠癌 保肛手术 吻合口瘘 危险因素
下载PDF
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及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王珂 张波 +3 位作者 杨莹 贾国战 乔庆 张永超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3期8-12,共5页
目的观察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唐都医院行Ⅱ~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5例(结直肠癌组),同期入院体检的健... 目的观察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唐都医院行Ⅱ~Ⅳ期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35例(结直肠癌组),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体检者11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前1d及术后1d、7d的ALB、Hb及血清CRP差异;统计结直肠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通过ROC曲线分析术前1d ALB、Hb、CRP对预后的预测价值,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手术前后ALB、Hb、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结直肠癌组术后1、7d ALB、Hb低于术前1d(P <0. 05),术后1d CRP高于术前1d,术后7d CRP水平低于术前1d(P <0. 05)。135例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8. 89%; ROC曲线显示术前1d ALB、Hb、CRP的最佳截点值为39. 15 g/L、101. 37 g/L、17. 20 mg/L,其中ALB> 39. 15 g/L、Hb>101. 37 g/L、CRP≤17. 20 mg/L患者3年生存率优于ALB≤39. 15 g/L、Hb≤101. 37 g/L、CRP> 17. 20 mg/L患者,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ALB、Hb水平下降及CRP水平上升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Ⅱ~Ⅳ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ALB、Hb水平进一步水平下降,CRP水平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术前1d ALB、Hb、CRP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3年预后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白蛋白 血红蛋白 预后
下载PDF
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珂 刘周 +3 位作者 张波 杨莹 贾国战 乔庆 《中国CT和MRI杂志》 2021年第3期121-122,126,共3页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 目的分析MSCT增强扫描对胃间质瘤术前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4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特点,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胃间质瘤的MSCT表现,记录肿瘤平扫和增强后的相关数据。结果 MSCT诊断胃间质瘤良、恶性的诊断正确率为90.00%,其中对恶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92.86%;对良性胃间质瘤的诊断正确率为85.71%;肿瘤直径在1.7~21.55cm之间。其中肿瘤直径大于5cm的患者有19例,直径5~15cm的患者有15例,肿瘤直径小于5 cm的患者有6例。肿瘤较小时CT平扫可见圆形或类圆形肿块,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时动脉期显著均匀强化,实质期呈持续强化。肿瘤较大时CT扫描可见分叶状及不规则形肿块,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胃腔轮廓不规则,密度不均,见低密度坏死、囊变及散在斑块状钙化;增强实性部分呈明显、持续强化,坏死灶强化不明显。结论 MSCT对胃间质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结合患者临床特征有助于对胃间质瘤进行定性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胃间质瘤 体层摄影术 应用价值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段东峰 贾国战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9年第22期3256-3259,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 目的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PTC)p5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43例该院住院手术切除的PTC石蜡标本,另外收集同期因甲状腺良性病变切除的正常甲状腺组织标本68例。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PTC组织和正常甲状腺组织中p53 mRNA相对表达量;探讨p53蛋白表达与P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分析p53蛋白表达与PTC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呈阳性表达;RT-PCR结果显示,PTC组织中的p53 mRNA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53蛋白在PTC组织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5)。PTC组织中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显示,p53蛋白阳性表达组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p53蛋白阴性表达组(P<0.05)。结论p53基因及蛋白在PTC中大多表达上调,参与PTC的发生、发展,影响患者预后,值得临床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P53基因 P53蛋白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后不同吻合方式对消化道重建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杜宏道 贾国战 吴涛 《实用癌症杂志》 2020年第7期1119-1122,共4页
目的对比与分析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后不同吻合方式对消化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远端胃癌患者130例,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吻合器吻合,观察组采用双吻合器... 目的对比与分析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后不同吻合方式对消化道重建的近期疗效。方法选择远端胃癌患者130例,根据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48例。所有患者都给予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对照组采用单吻合器吻合,观察组采用双吻合器吻合,对比两组近期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淋巴结清扫数、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与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 d、2 d与3 d的疼痛VAS评分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4 d的切口出血、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梗阻、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个月的血红蛋白与白蛋白值都显著高于术前1 d(P<0.05),观察组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吻合器在远端胃癌根治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应用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营养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端胃癌 根治切除术 吻合 消化道重建
下载PDF
HIF-1α及caspase-3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崔世红 刘萍萍 +4 位作者 张婷 程国梅 管秀娟 贾国战 韩笑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3期5243-5245,共3页
目的:探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IFGR)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α及caspase-3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11年3月剖宫产分娩的IFGR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30... 目的:探讨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IFGR)患者胎盘组织中HIF-1α及caspase-3的表达及在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0年7月~2011年3月剖宫产分娩的IFGR孕妇30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因社会因素剖宫产分娩的正常足月孕妇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两组胎盘组织中HIF-1α、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及对照组的胎盘组织中均有HIF-1α、caspase-3蛋白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②HIF-1α、caspase-3在胎盘合体滋养细胞上的表达,实验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胎盘组织中HIF-1α、caspase-3表达增加可能是IFGR发病机制中的关键环节之一。②本结果为临床上应用干预手段预防或治疗IFGR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胎儿生长受限 缺氧诱导因子-1α亚基 半胱天冬氨酸蛋白-3
原文传递
血清G-CSF、ADPN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Ⅲ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辅助中的表达及其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4
作者 周帅 贾国战 +2 位作者 韩伟光 彭书甲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7期3298-3302,共5页
目的:探究Ⅲ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G-CSF、ADPN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 目的:探究Ⅲ期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接受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后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人脂联素(ADPN)水平的变化,分析血清G-CSF、ADPN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20例Ⅲ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联合应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进行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变化,将入组患者按照肠道菌群情况分为肠道正常组(n=80)、菌群失调Ⅰ度组(n=90)、菌群失调Ⅱ度组(n=50),分析肠道菌群失调对入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G-CSF、ADPN水平的影响,最后评估血清G-CSF、ADPN水平与肠道菌群失调的相关性。结果:(1)治疗后入组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2)治疗后菌群正常组患者血清G-CSF、ADPN水平明显低于菌群失调Ⅰ度组,菌群失调Ⅰ度组明显低于菌群失调Ⅱ度组,各组间血清G-CSF、ADPN水平有差异(P<0.05);(3)不同肠道菌群失调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存在差异,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越严重,其肠球菌数量越高,乳杆菌数量越低(P<0.05);(4)血清G-CSF、ADPN水平与乳杆菌数量呈现负相关(r=-0.872、-0.781,P<0.05),与肠球菌数量呈现正相关(r=0.772、0.819,P<0.05)。结论:Ⅲ期结直肠癌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后联用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可以显著降低其血清G-CSF、ADPN水平,且其降低程度与患者肠道菌群失调情况相关,提示可以考虑将调节结直肠癌患者肠道菌群作为降低患者化疗后炎性反应措施之一推广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人脂联素 奥沙利铂 卡培他滨 结直肠癌 肠道菌群失调
原文传递
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帅 贺加星 +2 位作者 王珂 贾国战 吴涛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2年第19期3699-3703,共5页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 目的:探讨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Lap-ISR)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10月到2021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低位直肠癌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1:1随机分配原则把患者分为改良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改良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改良Bacon术,记录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状况。结果:改良组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改良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正常饮食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4 d的吻合口瘘、盆腔脓肿、切口出血、尿潴留、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为5.1%,低于对照组的30.8%(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肛门功能Williams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肛门排便Wexner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术后3个月的躯体功能、情绪机能、社会职能、症状体征等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acon术联合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能促进恢复患者的肛门功能,能减少对患者的创伤,促进患者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从而持续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BACON术 腹腔镜下括约肌间切除术 低位直肠癌 保肛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