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髓内钉固定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后输血预测模型的建立 被引量:6
1
作者 何世平 贾大洲 +1 位作者 李小磊 王强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9-933,共5页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该治疗方式损伤小且固定牢靠,但围术期的出血量仍较大,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比例仍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输血的相...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在临床上被广泛用于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该治疗方式损伤小且固定牢靠,但围术期的出血量仍较大,术后需要输血的患者比例仍居高不下,一直困扰着骨科医师。目的: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固定术后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和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为临床上早期识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创伤骨科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初次行髓内钉固定术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围术期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探讨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多因素结果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ROC曲线和校正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和一致性。结果与结论:(1)366例患者被纳入研究,输血组有142例,术后输血概率为38.8%;(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骨折类型、术前血红蛋白、术前白蛋白、受伤至手术时间、麻醉类型、术中出血量与术后输血有关(P<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术中失血量是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4)ROC曲线显示该模型预测患者术后有输血风险的曲线下面积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表示该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较好;(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构建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输血预测模型,可为临床骨科医师提供科学指导,进一步保障这类患者围术期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输血 列线图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对全膝关节置换后早期疼痛和肿胀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宋伟 张亚鑫 +1 位作者 贾大洲 孙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3期5317-5322,共6页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如何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感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膝关... 背景:全膝关节置换是终末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有效治疗方式,但术后早期部分患者会出现严重的膝关节疼痛,如何减轻术后膝关节疼痛感是临床医生们关心的重要问题。目的:探讨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呋塞米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早期膝关节疼痛和肿胀的影响。方法:选择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92例,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其中治疗组(n=46)术中和术后第1天均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100 mL生理盐水,术后第2-4天各静脉推注呋塞米20 mg;对照组(n=46)术中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100 mL生理盐水,术后第2-4天各静脉推注等量的生理盐水。评估患者术后的膝关节目测类比评分、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及患肢围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结论:①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5天静息状态下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5天运动状态下的目测类比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患者术后第2,3,5天的膝关节活动度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3,5天的膝关节功能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3,5天的患肢围度均少于对照组(P<0.05);③两组患者术后出现低钾、恶心呕吐、头晕、便秘、谵妄、下肢静脉血栓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结果表明,辅助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术后应用呋塞米可有效减轻术后患肢的肿胀和早期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有效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呋塞米 地塞米松 肿胀 疼痛 膝关节骨关节炎
下载PDF
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4
3
作者 林群 张亚鑫 +1 位作者 贾大洲 孙钰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2年第2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此类患者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0例,未...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构建此类患者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因股骨头坏死行初次全髋关节置换的237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60例,未输血组177例,术后输血率为25.3%。收集两组性别、体重指数(BMI)、麻醉方式、术前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长、出血量等资料,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导致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而后利用R软件构建股骨头坏死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来评估列线图模型区分度。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骨质疏松、术前血红蛋白降低、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1 d血钙降低是股骨头坏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及ROC曲线,得到曲线下面积(AUC)为0.891,表明该预测模型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术后输血风险与实际发生风险一致性较好。结论:基于骨质疏松、术前血红蛋白降低、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1 d血钙降低5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全髋关节置换术 术后输血 危险因素 列线图
下载PDF
髌骨骨折复位技术与内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贾大洲 孙钰 +3 位作者 张杰 戴纪杭 李小磊(综述) 王强(审校)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21年第2期222-224,共3页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髌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主动伸展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对于没有移位或微小移位的稳定髌骨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而骨折块间隙>3 mm或关... 髌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导致髌骨的完整性遭到破坏,以髌骨局部肿胀、疼痛、膝关节不能主动伸展为主要表现的骨折。对于没有移位或微小移位的稳定髌骨骨折可选择非手术治疗,而骨折块间隙>3 mm或关节面移位>2 mm的髌骨骨折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2])。髌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以内固定为主,内固定方法主要包括环扎内固定、张力带内固定、Cable-Pin内固定系统、钢板内固定、微创内固定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骨折 间接暴力 内固定系统 张力带内固定 骨折块 非手术治疗 钢板内固定 内固定方法
原文传递
老年股骨颈骨折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模型的建立
5
作者 贾大洲 孙钰 +5 位作者 何世平 张亚鑫 戴纪杭 林群 李小磊 王强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7,共7页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股骨颈骨折行半髋关节置换术的235例患者。纳入标准:年龄≥60岁,新发、单侧股骨颈骨折;手术方式为半髋关节置换术。排除标准:合并全身其他骨折;术前输血;合并凝血功能障碍或者其他血液系统疾病;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者;病历资料不完整者。根据术后是否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饮酒、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血小板(PLT)、术前白蛋白、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抗凝药使用、骨折Garden分型、受伤至手术时间、假体类型、术后是否引流、术后血钙浓度、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麻醉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绘制出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来评价模型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35例研究对象,输血组60例,输血率为25.5%。两组患者在术前Hb(χ^(2)=62.831)、麻醉方式(χ^(2)=6.539)、手术时间(χ^(2)=79.392)、术中出血量(χ^(2)=74.515)、假体类型(χ^(2)=5.631)方面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术前Hb水平(Hb<100 g/L)、手术时间延长(时间≥60 min)、术中出血量增多(出血量≥200 ml)是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为P<0.05)。列线图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AUC为0.95,校准曲线的斜率接近1,提示该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结论基于术前血红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这3项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半髋关节置换术后输血预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区分度和准确度,望为临床上早期甄别术后高风险输血患者提供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输血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非感染性发热因素及风险模型 被引量:1
6
作者 李凯 刘振东 +2 位作者 贾大洲 李小磊 王静成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CAS CSCD 2022年第5期547-554,共8页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一种预测其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回顾性筛选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所收住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术... 目的探讨影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一种预测其发生风险的模型。方法回顾性筛选并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苏北人民医院所收住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手术的患者。纳入标准:术前明确诊断为单侧闭合性股骨粗隆间骨折;拟行PFNA手术;既往无髋部开放性外伤、手术史;资料完整。排除标准:术前发热;术前及术后有明显的感染;术前明确诊断患有可致发热性疾病;多部位联合手术患者;病理性骨折。选取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饮酒史、麻醉方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导尿、围术期输血史、术前是否雾化、深静脉血栓、术前血红蛋白(Hb)、术前白细胞、术前白蛋白、术前C-反应蛋白,以及术后1 d的Hb、白细胞、白蛋白、C-反应蛋白等相关危险因素纳入研究。通过对纳入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术后并发非感染性发热的风险。结果共收集316例患者,其中有103例发生非感染性发热。单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性别(χ^(2)=8.509)、麻醉方式(χ^(2)=7.058)、手术时间(χ^(2)=90.225)、手术出血量(χ^(2)=24.497)、围术期输血史(χ^(2)=17.005)及术后1 d低白蛋白(χ^(2)=5.925)等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全身麻醉、手术时间长、手术出血量多、围术期输血史及术后1 d低白蛋白是导致术后非感染性发热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校准曲线结果显示校正曲线与理想曲线拟合均较好,预测值同实测值基本一致。采用C-指数(C-index)评价校准曲线的效果,结果显示该列线图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C-index=0.870,95%置信区间(CI)(0.831,0.910),校正C-index=0.858]。结论通过研究发现PFNA术后并发非感染性发热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男性、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手术出血量多、围术期输血史及术后D1低白蛋白,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对PFNA术后发生非感染性发热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然而,这些结论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发热 危险因素 列线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