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机在核物理实验应用中的抗干扰问题
1
作者 贾天成 郭敏燕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53-56,共4页
本文简单介绍了计算机在核物理技术应用中的各种噪声,并初步探讨了抑制噪声的方法。
关键词 微机 噪声 干扰 核物理实验 抑制 浪涌
下载PDF
用微机控制的母-子穿梭机探测装置
2
作者 贾天成 董菊心 赵建昌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349-352,共4页
为了研究和甄别短寿命的核素,在近物所的HIRFL重离子加速器上建立了由微机控制的氦喷技术传递、转轮扑集核反应物并送到穿梭机探测器进行测量的装置。该装置可用于研究重离子核反应产物,其寿命为秒级的核素。
关键词 转轮 核素 计算机控制 穿梭机 氦喷技术
下载PDF
快化分离装置微机控制系统
3
作者 贾天成 董菊心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51-254,共4页
为了发现新核素,必须对核反应产物作质量分离,而快化分离方法是对质量分离器的重要补充。该液相快化分离装置是重离子加速器的八个终端之一,它是在掌握了对氙、碘,钽等元素快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重离子加速器束流特点而设计的,它采... 为了发现新核素,必须对核反应产物作质量分离,而快化分离方法是对质量分离器的重要补充。该液相快化分离装置是重离子加速器的八个终端之一,它是在掌握了对氙、碘,钽等元素快化分离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重离子加速器束流特点而设计的,它采用了常规的吸附沉淀化学分离方法,使所需的核反应产物在水溶液中生成可吸收的化合物或者沉淀物,然后被取样器过滤或选择吸收实现分离。该系统采用了气体喷射传输技术,使核反应产物在极短的时间里,从靶室传送到分离器,分离后再送到测量站进行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化 分离 控制系统 核素 微机
下载PDF
快速过零甄别器
4
作者 贾天成 董成富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24-426,共3页
本文介绍一个新型的过零甄别器,该甄别器用电荷贮存二极管设计而成,它用于成形测量时间的起始信号。
关键词 甄别器 电荷贮存二极管 过零甄别器 时间信息
下载PDF
无意识障碍脑血管病的鉴别——34例临床和CT结果分析
5
作者 贾天成 张润民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89年第4期19-20,共2页
本文分析34例无意识障碍的出血性和缺血性幕上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CT 改变,结果如下。一般资料本文病例系我院1989~1987年神经内科经CT 证实的脑血管病住院忠者。脑出血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岁(30~73岁)。脑血栓形成21例... 本文分析34例无意识障碍的出血性和缺血性幕上脑血管病的临床表现和CT 改变,结果如下。一般资料本文病例系我院1989~1987年神经内科经CT 证实的脑血管病住院忠者。脑出血13例(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岁(30~73岁)。脑血栓形成21例(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9岁(35~80岁)。CT 检查均于病程两周内进行。21例脑血栓形成中,壳核、外囊区梗塞4例;脑皮质及皮质下梗塞7例;丘脑、内囊区梗塞5例。13侧脑出血中,壳核血肿8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病 CT诊断
下载PDF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性脑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郭伟莉 赵英贤 +1 位作者 张巧俊 贾天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5期783-784,共2页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随着在神经细胞膜及星形胶质细胞内发现EpoR及Epo,Epo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Ep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抗凋亡、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抗自由基、抗...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主要影响红细胞生成的体液因子,随着在神经细胞膜及星形胶质细胞内发现EpoR及Epo,Epo与神经系统的关系受到人们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资料显示,Epo在缺血性脑损伤中抗凋亡、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抗自由基、抗氧化,减轻脑缺血后继发生性丘脑损害中起了重要的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缺血性脑损伤 神经保护作用
下载PDF
急性脑血管病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颅脑影像改变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伟莉 赵英贤 +2 位作者 张巧俊 贾天成 郑纯礼 《疑难病杂志》 CAS 2003年第6期329-331,共3页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含量与颅脑影像改变及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 4 0例脑梗死 (CI)和 38例脑出血 (CH)患者 (病程在 1~ 10天内 )血清Epo含量 ,并与正常组 15例对照...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脑血管病急性期血清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的含量与颅脑影像改变及病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 (RIA)检测 4 0例脑梗死 (CI)和 38例脑出血 (CH)患者 (病程在 1~ 10天内 )血清Epo含量 ,并与正常组 15例对照。结果  ( 1)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患者血清Ep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2 ) 2组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Epo含量与急性期病程天数无相关性。 ( 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 ,血清Epo含量与脑梗死组的影像测定梗死面积和脑出血组的影像测量出血量呈明显负相关 (分别为r=- 0 .6 4 0和r=- 0 .36 1;P均 <0 .0 5 )。结论  ( 1)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例的血清Ep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 ,并与急性期病程天数无相关性 ,说明其增高在脑血管病急性期是相对稳定的。 ( 2 )脑梗死和脑出血病例的血清Epo含量增高与影像学测定的病损范围大小 (脑梗死面积和脑出血量 )均呈负相关 ,说明血清Epo含量增高 ,可能不是脑血管病的病理性损伤的直接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血管病 血清 促红细胞生成素 颅脑 影像学 脑梗死 CI 脑出血 CH
下载PDF
脑出血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施圣光 贾天成 +1 位作者 吴海琴 向丽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204-206,共3页
应用核孔滤筛法测定由3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和对照组全血制备成的、压积约为5%的红细胞和红白细胞悬液,计算滤过指数(FI)。结果为红细胞悬液FI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与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意识状态也无相关意义。而白细胞悬液... 应用核孔滤筛法测定由30例急性脑出血病人和对照组全血制备成的、压积约为5%的红细胞和红白细胞悬液,计算滤过指数(FI)。结果为红细胞悬液FI值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与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意识状态也无相关意义。而白细胞悬液的值显示两组间差异极为显著,并与病人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意识状态显著相关。对两种悬液成份的分析,作者认为上述结果主要系脑出血病人白细胞变形能力下降所致,并认为白细胞变形能力测定对脑出血病人临床状况、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血液流变学 白细胞
下载PDF
束流调制器 被引量:5
9
作者 董菊心 贾天成 唐靖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80-282,共3页
介绍了一个脉冲束流调制器。它是为了满足部分重离子核物理研究工作和加速器的研制与改进工作所需要的特定的脉冲束流而研制的。
关键词 脉冲束流 调制 束流调制器
下载PDF
小剂量GM_1对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桂莲 吴海琴 +2 位作者 曹会芳 马晓侠 贾天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9年第2期105-106,共2页
对40例脑卒中(包括出血和梗塞)应用小剂量GM_1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后7d、14d、21d及28GM_1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尤其于21d、28d差异更明显。在对急性期和恢复期开始应用GM_1治疗的病例分... 对40例脑卒中(包括出血和梗塞)应用小剂量GM_1治疗,并与对照组比较发现,治疗后7d、14d、21d及28GM_1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NFDS)显著低于对照组的相应时间,尤其于21d、28d差异更明显。在对急性期和恢复期开始应用GM_1治疗的病例分析发现,GM_1对两者均有理想的治疗效果,急性期应用者可缩短病程;尤其对恢复早期应用者,用药1d即可见效,其CNFDS下降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GM_1是治疗脑卒中很理想的药物,其小剂量即有效,且对恢复早期见效快、疗效好,对其他治疗效果不佳者也可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中风 GM1 神经节苷脂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改变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海琴 张桂莲 +2 位作者 王玉环 安良 贾天成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SCD 2000年第2期127-128,178,共3页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了 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 ,同时对血浆 MDA、SOD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 2 4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脑梗塞组红细胞膜微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0 1 ) ,其改变与血浆 MDA水平呈正相... 用荧光偏振法测定了 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膜微粘度 ,同时对血浆 MDA、SOD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 2 4例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脑梗塞组红细胞膜微粘度与对照组比较呈显著性升高 (P <0 .0 0 1 ) ,其改变与血浆 MDA水平呈正相关 ,与血浆 SOD水平呈负相关。说明脂质过氧化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塞红细胞膜微粘度增大、红细胞膜脂流动性降低的直接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红细胞膜微粘度 丙二醛 脂质过氧化
下载PDF
不同类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对比观察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桂莲 吴海琴 +1 位作者 李觉慧 贾天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0,共3页
为探讨不同类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测定了 22例分水岭脑梗塞、26例主干动脉脑梗塞及47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病后1周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及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作全血粘度单因素相... 为探讨不同类型脑梗塞的血液流变学,测定了 22例分水岭脑梗塞、26例主干动脉脑梗塞及47例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病后1周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及纤维蛋白原,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并作全血粘度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提示,三组患者的5项检测指标均升高,分水岭梗塞的高粘滞综合征主要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升高有关,主干动脉梗塞的高粘滞综合征主要与红细胞压积有关,腔隙性梗塞的血流变指标介于二者之间。提示脑主干动脉梗塞治疗应偏重于血液稀释,而分水岭梗塞更应加强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血液流变学 对比观察
下载PDF
一个与 BF_3 计数管相匹配的实用前置放大器 被引量:2
13
作者 董菊心 贾天成 李宗强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27-228,共2页
本文介绍了一个与BF3计数管相匹配的性能优良的放大器。该放大器由两级放大组成,第1级为电压串联负反馈网络,第2级为高增益的反向型运算放大器。总放大倍数>2500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
关键词 BF3计数管 放大器 放大倍数 前置 中子计数
下载PDF
透明质酸在脑出血和腔隙性脑梗塞中病理作用的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吴海琴 黄新 +1 位作者 贾天成 施圣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330-332,共3页
本文对57例急性脑出血和脑腔梗患者及35例对照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相应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等)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 本文对57例急性脑出血和脑腔梗患者及35例对照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相应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等)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腔梗组的H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腔梗组明显高于出血组(P<0.01)。脑出血组HA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而脑腔梗组HA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及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腔隙性脑梗塞 透明质酸 病理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性粒细胞膜脂流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海琴 王玉环 +2 位作者 张桂莲 安良 贾天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63-264,共2页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PMN)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 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MN 膜脂流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PMN 膜脂流动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PMN)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脂质过氧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技术对36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24 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PMN 膜脂流动性进行了测定。结果 脑梗死组PMN 膜脂流动性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0.001),膜脂流动性改变与血浆MDA 水平呈负相关,与血浆SOD 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PMN 膜脂流动性降低在脑梗死的病理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脂流动性 脂质过氧化物 中性粒细胞 脑梗塞
下载PDF
束流切割器的高电压驱动器 被引量:1
16
作者 董菊心 贾天成 唐靖宇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38-340,共3页
介绍了一个满足束流切割器的要求而设计的新型驱动器,它的原理基于电荷贮存延迟的理论。
关键词 载流子 电荷贮存 驱动器 束流切割器
下载PDF
脑梗塞患者血液透明质酸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
17
作者 吴海琴 贾天成 +2 位作者 施圣光 郑纯礼 张桂莲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4年第6期341-342,共2页
采用放射免疫法对39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透明质酸进行测定,发现其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作者对此种变化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脑栓塞 病理生理学 透明质酸
下载PDF
老年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痴呆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润民 马琳 贾天成 《陕西医学杂志》 CAS 1995年第2期83-84,共2页
作者通过病史、各项检查及量表测试等分析,对于老年血管性与非血管性痴呆的鉴别诊断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痴呆 老年性 诊断 临床分析
下载PDF
脑出血急性期甘露醇治疗作用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5
19
作者 虢周科 贾天成 施圣光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7年第3期97-99,共3页
目的:正确评估脑出血急性期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脑室内压监测法对1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甘露醇降颅压作用的连续监测。结果:甘露醇降颅压作用时间开始于用药后11.70±5.10分钟,达最强降压作用时... 目的:正确评估脑出血急性期甘露醇的治疗作用。方法:使用脑室内压监测法对10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进行甘露醇降颅压作用的连续监测。结果:甘露醇降颅压作用时间开始于用药后11.70±5.10分钟,达最强降压作用时间为22.50±7.50分钟,最强降颅压持续时间为27.00±9.00分钟,药效作用时间范围58.12~170.02分钟;用药后颅压降低程度为42.43%;90%患者出现用药后的反跳作用。结论:本结果与有关甘露醇药理作用的某些专著记载结果相差较大,也说明其对脑出血患者降颅压作用的临床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甘露醇 药物疗法
下载PDF
面神经麻痹恢复期瞬目反射异常的临床意义
20
作者 张巧俊 向丽 +2 位作者 赵英贤 贾天成 甄长安 《西安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6期595-597,共3页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 目的 初步探讨在面神经麻痹患者恢复期出现瞬目反射 (BR)对侧的R1 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 4例患侧刺激 ,健侧出现R1 波的面神经麻痹病人进行详细BR检查 ,测定各自潜伏时及波幅 ,并与健侧相比。结果 患侧刺激健侧记录所得R1 波与健侧刺激同侧记录所得R1 波相比 ,潜伏期差别不大 (P >0 .0 5) ,而波幅却显著降低 (P <0 .0 0 1 )。结论 推测面神经和三叉神经之间存在一些小的线路 ,只有面神经病损后一定时期才起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目反射 肌电图 面神经麻痹 恢复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