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GE_2受体EP2和EP4调节CIA小鼠脾B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表达 被引量:6
1
作者 张敬各 陈海英 +5 位作者 秦瑾 丛斌 李巧霞 贾娴娴 马春玲 于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45-549,共5页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EP4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脾B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小鼠模型,用CD19+免疫磁珠分选脾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Ps和细胞因子IFN-γ... 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受体EP2和EP4在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小鼠脾B细胞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建立CIA小鼠模型,用CD19+免疫磁珠分选脾B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Ps和细胞因子IFN-γ、TNF-α、IL-6、IL-4、IL-10和TGF-β的表达。结果:小鼠脾B细胞表达EP的4个亚型,CIA模型小鼠EP2和EP4表达增加;EP2阻断剂可以降低MHCⅡ、CD80和CD86的表达,而EP4阻断剂对CD80没有明显影响;EP2和EP4阻断剂均可以降低IFN-γ、TNF-α和IL-6的表达(P<0.05或P<0.01),促进IL-10的表达(P<0.01或P<0.05),并可以分别促进IL-4和TGF-β的表达(P<0.01)。结论:PGE2可通过EP2/EP4调节B细胞表面分子和细胞因子参与CIA发病,EP2/EP4有可能成为类风湿关节炎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前列腺素E B细胞 胶原诱导性关节炎 细胞因子类
下载PDF
大鼠DAI脑细胞凋亡与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的相关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刘颖 丛斌 +5 位作者 马春玲 董丽儒 贾娴娴 倪志宇 姚玉霞 毕海涛 《中国法医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3期147-150,I0004,共5页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 目的探讨Stat1是否参与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后神经细胞凋亡的病理生理过程。方法应用自由落体撞击模型复制大鼠DAI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打击后不同时间组(6、12、24、48、72h,5d和10d)。采用HE染色和镀银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用流式细胞检测脑组织中脑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测定脑组织中bax和bcl-2的表达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脑组织中不同脑区727位丝氨酸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1(Phospho-Ser727 Stat1)的表达情况。结果DAI后HE染色未见脑挫裂伤,镀银染色可见神经轴索扭曲肿胀,个别断端膨大形成轴缩球;损伤组脑细胞的凋亡率和脑组织中bax和bcl-2 cDNA扩增产物的比值24h达到最大值,随后下降;不同脑区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升高,24h达峰后下降,至10d较对照组仍有显著差异;阳性细胞主要是神经元,在不同脑区也有一定量的神经胶质细胞阳性表达。脑组织中Phospho-Ser727 Stat1表达变化与bax和bcl-2的cDNA扩增产物比值的变化具有正相关性,相关系数r为0.921。结论大鼠DAI后Stat1的激活和损伤后脑细胞的凋亡有关,应与损伤后二次打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病理学 弥漫性轴索损伤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1 神经胶质细胞 二次打击
下载PDF
CCK8和PGE2对CVB体外攻击人外周血pDC的调控 被引量:2
3
作者 苗苗 齐莉莉 +3 位作者 李慧 高翔 刘文宣 贾娴娴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20-825,共6页
目的:了解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否参与柯萨奇病毒B(CVB)体外攻击人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的调控。方法:RT-PCR和IF检测CCK受体的表达;FCM分析协同刺激分子的变化,用ELISA和RT-PCR检测IFN-α的分泌。结果:CVB体外攻击p DC,CC... 目的:了解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是否参与柯萨奇病毒B(CVB)体外攻击人外周血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 DC)的调控。方法:RT-PCR和IF检测CCK受体的表达;FCM分析协同刺激分子的变化,用ELISA和RT-PCR检测IFN-α的分泌。结果:CVB体外攻击p DC,CCK1R和CCK2R的表达增加;CCK8可以抑制CD80、CD86和HLA-DR表达的增高,而PGE2可以进一步促进CD80、CD86和HLA-DR的表达;同时,CCK8抑制CVB攻击后IFN-α的分泌,而PGE2进一步促进IFN-α的分泌。结论:CCK8和PGE2可双向调控CVB体外攻击人外周血p DC的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柯萨奇病毒B CCK8 PGE2
下载PDF
肠道菌群与恶性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唐伟俊 高翔 +1 位作者 羡鲜 贾娴娴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117-121,共5页
寄生于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宿主细胞共同构成“超级生物体”,过去普遍认为人体内细菌与自身细胞数量比约为10∶1,但近来有研究根据粪便细菌含量及结肠体积,重新估计人体结肠细菌数量约为3.8×1013个,比身体内其他部位细菌总量高至少... 寄生于黏膜表面的微生物与宿主细胞共同构成“超级生物体”,过去普遍认为人体内细菌与自身细胞数量比约为10∶1,但近来有研究根据粪便细菌含量及结肠体积,重新估计人体结肠细菌数量约为3.8×1013个,比身体内其他部位细菌总量高至少2个数量级,故可以将结肠的细菌数量近似看做人体细菌的总量;对红细胞、胶质细胞、内皮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血小板及骨髓细胞(共占细胞总数约97%)进行估计,人体自身细胞约有3.0×10^13个,所以对于70kg、20~30岁、身高170cm的男性,体内细菌/自身细胞比例约为1∶1,细菌总质量约为0.2kg[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肠道菌群 免疫疗法
下载PDF
前列环素类似物对调节性T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文宣 贾娴娴 +4 位作者 李慧 刘文聪 杨磊 李涛 胡洁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3,共7页
目的探讨前列环素(PGI2)类似物伊洛前列素(Iloprost)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信号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人外周血初始CD4+ T细胞,体外诱导其向Treg细胞分化,使用流式细胞术、RT-PCR... 目的探讨前列环素(PGI2)类似物伊洛前列素(Iloprost)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信号机制。 方法采用免疫磁珠分选人外周血初始CD4+ T细胞,体外诱导其向Treg细胞分化,使用流式细胞术、RT-PCR方法分别从Treg细胞频率和Foxp3 mRNA表达2个方面探讨Iloprost对Treg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及其受体机制。之后,使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胞内cAMP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胞内STAT5磷酸化水平,以探索Iloprost调节Treg细胞分化的信号通路。 结果Iloprost剂量依赖性地降低了Treg细胞频率和Foxp3 mRNA表达(P〈0.05),而IP受体被受体阻断剂(CAY10449)阻断之后,Iloprost的上述抑制作用大幅回升。Iloprost可上调Treg细胞胞内cAMP水平(P〈0.05),其对Treg细胞分化的调节作用能被cAMP激动剂db-cAMP模拟(P〉0.05),且被蛋白激酶A(PKA)抑制剂H-89所逆转。另外,Iloprost可下调IL-2诱导的STAT5磷酸化(P〈0.05)。同时,db-cAMP模拟了Iloprost对pSTAT5的调节作用(P〉0.05),而该作用被H-89抑制。 结论Iloprost通过与IP受体结合,活化cAMP-PKA信号通路,从而下调pSTAT5水平,进而抑制CD4+ T细胞向Treg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GI2 类似物 调节性T细胞 分化 信号通路
原文传递
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培养与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齐莉莉 贾娴娴 +2 位作者 杨晓红 赵博 王贺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88,共2页
将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滋养体接种于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22℃恒温培养,每周转种1次。转种后的培养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制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运动方式、... 将分离自蛇体的侵入内阿米巴(Entamoeba invadens)滋养体接种于营养琼脂血清盐水培养基,22℃恒温培养,每周转种1次。转种后的培养液内含大量滋养体,制成玻片标本,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形态。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的形态变化特点、运动方式、生殖周期和侵袭力等与感染人的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基本相同。以侵入内阿米巴滋养体代替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学生能观察到活体阿米巴滋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入内阿米巴 滋养体 培养
原文传递
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7
作者 张亚青 张晓伟 +3 位作者 苏小霞 崔文卓 张颖会 贾娴娴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9期3797-3800,共4页
目的:探讨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2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 目的:探讨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5月到2022年2月石家庄市中医院收治的疱疹性咽峡炎患儿8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2)。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清热利咽汤治疗。对比两组中医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疱疹愈合时间、退热时间、咽痛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白细胞介素-10(IL-10)升高,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下降,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5 d后,两组CD3^(+)、CD4^(+)、CD4^(+)/CD8^(+)、NK升高,且研究组的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利咽汤联合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疱疹性咽峡炎患儿,可缩短症状缓解时间,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改善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利咽汤 喜炎平注射液 疱疹性咽峡炎 疗效 炎性因子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外胚层发育不良A1蛋白对类成釉上皮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影响的研究
8
作者 刘博宇 孔宣婷 +6 位作者 路艮其 张国忠 贾娴娴 杜情情 郑书深 郭长军 沈文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探讨外胚层发育不良A1(ectodysplasin-A1,EDA1)蛋白对类成釉上皮细胞(ameloblast-like epithelial cell,LS8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野生型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1-W(野生组)、综合征型突变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 目的探讨外胚层发育不良A1(ectodysplasin-A1,EDA1)蛋白对类成釉上皮细胞(ameloblast-like epithelial cell,LS8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用野生型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1-W(野生组)、综合征型突变EDA1基因质粒pCR3-Flag-EDA1-H252L(突变组)及空载体质粒pCR3-Flag(对照组)转染LS8细胞,培养0、24、48、72、96 h时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A值),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上述实验重复3次。结果培养72 h,与对照组(0.105±0.032)相比,野生组细胞增殖活性(0.201±0.009)显著增加(P<0.05);培养96 h,与对照组(0.168±0.054)及突变组(0.194±0.059)相比,野生组细胞增殖活性(0.386±0.066)显著增加(P<0.05);各时间点突变组与对照组细胞增殖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65.4%±2.1%)及突变组(66.6%±3.1%)相比,野生组G0/G1期细胞分布比例(51.2%±1.1%)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23.1%±2.0%)及突变型组(21.9%±1.8%)相比,野生型组S期细胞分布比例(37.3%±2.4%)显著升高(P<0.01);突变组细胞周期细胞分布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野生型EDA1基因可促进LS8细胞增殖,并促进G0/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综合征型突变EDA1基因(EDA1-H252L)使EDA1蛋白促进细胞增殖和调控细胞周期的功能丧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胚叶发育不全蛋白质类 成釉质细胞 上皮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先天缺牙
原文传递
乳杆菌属与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子璇 赵茜茜 +2 位作者 高翔 董春楠(综述) 贾娴娴(审校) 《重庆医学》 CAS 2021年第11期1954-1957,共4页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阴道内正常菌群的改变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最新的研究表明,乳杆菌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经过鉴定、筛选和验证,共纳入25篇文章,分析梳理以乳杆菌与宫颈癌为关键词的... 宫颈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阴道内正常菌群的改变常导致多种妇科疾病,包括宫颈癌。最新的研究表明,乳杆菌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经过鉴定、筛选和验证,共纳入25篇文章,分析梳理以乳杆菌与宫颈癌为关键词的相关文献,包括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构建乳杆菌拮抗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联网络,提供乳杆菌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机制与靶点,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向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 宫颈肿瘤 乳杆菌 阴道微生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