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薄荷颗粒香料的干燥工艺及滤棒加香应用研究
1
作者 贾学伟 代玉祥 +4 位作者 何峰 井溢 李匹克 冯文宁 许春平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71,共10页
为减少薄荷颗粒香料在干燥过程中特征成分的损失,建立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香料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成分的挥发情况优选适宜的香料干燥条件,并考查了薄荷颗粒香料的卷烟滤棒... 为减少薄荷颗粒香料在干燥过程中特征成分的损失,建立了不同干燥条件下(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香料的干燥动力学模型,结合水分分布的变化规律及特征成分的挥发情况优选适宜的香料干燥条件,并考查了薄荷颗粒香料的卷烟滤棒加香效果。结果表明:薄荷颗粒香料在烘箱干燥、微波真空干燥、微波干燥下的干燥时间分别约为60~120 min、20 min、4 min, 3种干燥方式的最适动力学模型为Page模型;随着干燥的进行,半结合水转变为结合水和自由水,同时自由水在不断地挥发;薄荷颗粒香料特征成分均随着水分的挥发而降低,干燥温度越高,特征成分散失越明显,特征成分保留量与结合水相对峰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结合干燥时间及留香效果,确定微波干燥为最佳干燥工艺;薄荷颗粒香料加香后的卷烟烟气中酸类物质和酚类物质含量略有降低,酮类物质含量略有增加,新增3种薄荷特有的特征成分薄荷醇、L-薄荷酮、胡薄荷酮,在保留卷烟原有风格特征的前提下,可为卷烟带来清凉感,降低刺激性,提高卷烟的吸食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颗粒香料 薄荷 干燥工艺 滤棒加香 微波干燥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
2
作者 许春平 刘亚龙 +4 位作者 刘远上 薛云 胡志忠 贾学伟 白家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202-210,共9页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以总峰个数为指标,在选定萃取头的... 目的建立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 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分析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方法采用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以总峰个数为指标,在选定萃取头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分析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解吸时间对萃取效果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运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响应面优化萃取条件,并在最优萃取条件下对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50/30μm DVB/CAR/PDMS萃取头对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萃取效果较好;响应面法得到最佳萃取条件为萃取温度62℃,萃取时间26.5 min,解吸时间2.6 min。在最佳条件下茉莉加香颗粒共检测出61种挥发性成分,占流出组分总量的87.97%,其中酯类16种、烯烃类21种、烷烃类7种、醛酮类3种、酚类1种、醇类2种、杂环类1种、其他类10种。结论本研究建立了茉莉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此方法快速准确,为加香颗粒挥发性成分的检测研究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加香颗粒 顶空固相微萃取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响应面 挥发性成分
下载PDF
基于随机蛙跳筛选的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建立
3
作者 何屹 杨本刚 +5 位作者 尹嵩 陈实 尹晓东 周文忠 贾学伟 杨盼盼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筛选特征波长建立上述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近红外模型,结合模型内部交互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建模波长数...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法测定初烤烟叶中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采用随机蛙跳(Random Frog,RF)筛选特征波长建立上述指标的偏最小二乘(Partial Least Squares,PLS)近红外模型,结合模型内部交互验证结果确定最优建模波长数和主成分数,并对最优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进行内外部评价。结果表明:相较于全波长(1298个波长)建模,利用RF筛选出的181个和216个特征波长建模,模型的决定系数(R2)由0.7718和0.8677分别提高至0.9511和0.9587,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由3.362μg/g和4.930μg/g分别降低至1.556μg/g和2.756μg/g,交互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由3.304μg/g和4.836μg/g分别降低至1.529μg/g和2.703μg/g;模型外部预测集(样品数=50)的预测平均相对误差分别由11.80%和9.62%降低至5.48%和5.49%。采用RF筛选特征波长能有效提升初烤烟叶β-胡萝卜素和叶黄素含量近红外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为初烤烟叶质量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模型 随机蛙跳 初烤烟叶 Β-胡萝卜素 叶黄素
下载PDF
天然高分子材料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4
作者 许春平 吴攀 +5 位作者 刘远上 苏海洋 薛芳 贾学伟 代玉祥 施丰成 《纤维素科学与技术》 CAS 2024年第1期66-72,I0002,共8页
为考察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后卷烟的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和锥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卷烟包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 为考察天然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添加量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利用图像分析法测定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后卷烟的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和锥顶角,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天然高分子材料与卷烟包灰性能之间的相关性,结合层次分析法对添加天然高分子材料的卷烟综合包灰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添加1.0%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15μL的卷烟包灰值、灰度值最小,燃烧后卷烟灰柱裂口最少,颜色最白;添加1.5%改性纤维素纳米纤维(MCNFs)15μL的卷烟碳化圈宽度最窄。2)CNFs的浓度与包灰值和碳化圈宽度都呈显著负相关,山药多糖浓度与包灰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罗汉果多糖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呈显著负相关。且卷烟包灰性能的好坏是各个包灰指标综合的表现。3)对包灰指标进行梯度划分,结合层次分析法得到卷烟包灰指标综合性能得分,由结果可知,添加1.0%CNFs15μL的卷烟包灰综合性能得分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升高,包灰性能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高分子材料 卷烟纸 包灰性能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正交设计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卷烟包灰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许春平 吴攀 +5 位作者 刘远上 薛芳 苏海洋 贾学伟 杨雯静 施丰成 《造纸科学与技术》 2024年第1期61-67,共7页
利用正交设计对无机盐包灰助剂、纳米材料和天然多糖类物质进行复配,优化得到最佳复配,并采用极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锥顶角和锥面积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佳添加... 利用正交设计对无机盐包灰助剂、纳米材料和天然多糖类物质进行复配,优化得到最佳复配,并采用极差分析,多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复合添加剂对包灰值、灰度值、碳化圈宽度、锥高、锥顶角和锥面积的影响。最后研究了最佳添加量情况下添加剂对烟气指标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过极差分析得出了复合添加剂组分的最优的复配比例:罗汉果多糖(2.0%)、磷酸氢二钠(2.0%)、纤维素纳米纤维CNFs(1.5%)。(2)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3个材料对卷烟包灰性能影响顺序为:罗汉果多糖>磷酸氢二钠>CNFs。(3)由简单相关性分析表明,罗汉果多糖的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都呈极显著负相关,CNFs和磷酸氢二钠的浓度与包灰值、灰度值无明显相关性。(4)烟气分析结果表明,添加最优添加剂配方的卷烟样品烟气指标变化幅度不大,与对照组无显著变化。(5)感官评吸结果表明,添加最优添加剂配方后卷烟香气量增加,余味较好,燃烧性变好,烟灰变白,对卷烟风味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复合添加剂 包灰性能 正交设计
下载PDF
喷雾冷凝法制备肉桂醛微胶囊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许春平 刘远上 +1 位作者 贾学伟 毛多斌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2期106-110,共5页
选取海藻酸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优化喷雾冷凝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肉桂醛浓度、乳化剂加入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然后对肉桂醛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微胶囊在水中的释... 选取海藻酸钠为壁材,肉桂醛为芯材,优化喷雾冷凝法制备微胶囊的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海藻酸钠浓度、肉桂醛浓度、乳化剂加入量对微胶囊包埋率的影响,然后对肉桂醛微胶囊的粒径分布和表面结构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所制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为0.4%,肉桂醛浓度为1%,乳化剂(吐温60)的加入量为0.4%,肉桂醛微胶囊的包埋率最高达到62.5%;肉桂醛微胶囊粒径在18.5μm^995.6μm范围分布,其中90%粒径小于383.6μm;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肉桂醛微胶囊呈圆球状,电子扫描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微胶囊表面呈多孔状;肉桂醛微胶囊在水中的释放速度先上升后下降,到240 min后达到释放平衡状态。本研究为喷雾冷凝法在香精香料包埋及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雾冷凝法 肉桂醛 微胶囊 释放速率
下载PDF
城市品牌的营销策略——以河北省保定市为例
7
作者 刘丽 董芳 +3 位作者 李艳庆 安云芳 贾学伟 赵璐 《金融教学与研究》 2012年第3期67-68,共2页
一、城市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受众的核心利益(即品牌究竟要带给他们什么),是品牌持有人针对受众的公开承诺。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 一、城市品牌营销的必要性 品牌的核心内涵是要传递给受众的核心利益(即品牌究竟要带给他们什么),是品牌持有人针对受众的公开承诺。城市品牌是一个城市标识,是一个城市在推广自身城市形象过程中,根据城市的发展战略定位所传递给社会大众的核心概念,以期得到社会的认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品牌 营销策略 保定市 河北省 社会大众 品牌营销 核心利益 城市标识
下载PDF
裙带菜多糖的提取、羧甲基化修饰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田数 邢雨晴 +3 位作者 李力群 郭春生 贾学伟 许春平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79-284,共6页
目的研究裙带菜多糖及其羧甲基化衍生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碱提醇沉法提取出裙带菜中的多糖,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联用仪对裙带菜多糖分别... 目的研究裙带菜多糖及其羧甲基化衍生物的结构和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碱提醇沉法提取出裙带菜中的多糖,并对其进行羧甲基化修饰,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尺寸排阻色谱-多角度激光光散射-示差折光联用仪对裙带菜多糖分别进行结构表征,并对裙带菜多糖和羧甲基化裙带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裙带菜多糖中单糖主要由葡萄糖和甘露糖两种成分组成,分别占比为76.59%和21.12%。红外光谱证明裙带菜多糖的羧甲基化修饰成功。裙带菜多糖的重均分子量为6.935×10^(4)g/mol,多糖分散系数为7.218,均方根旋转半径为37.2nm,分析表明裙带菜多糖分子在溶液中呈现无规线团链构象。裙带菜多糖和羧甲基化裙带菜多糖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并且羧甲基化裙带菜多糖的抗氧化活性优于裙带菜多糖。结论羧甲基化修饰能够提高裙带菜多糖的抗氧化性能,为裙带菜多糖和羧甲基化裙带菜多糖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裙带菜 多糖 提取 羧甲基化 抗氧化活性
下载PDF
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施丰成 张弛 +4 位作者 刘远上 熊亚妹 薛芳 贾学伟 许春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81-686,共6页
为对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复凝聚法以山苍籽油(Litsea Cubeba Oil,LCO)为芯材,壳聚糖(Chitosan,CS)为壁材,以三聚磷酸钠(TPP)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出了LCO/CS纳米微胶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 为对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的应用提供参考,采用复凝聚法以山苍籽油(Litsea Cubeba Oil,LCO)为芯材,壳聚糖(Chitosan,CS)为壁材,以三聚磷酸钠(TPP)为固化交联剂,通过冷冻干燥,制备出了LCO/CS纳米微胶囊,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热重分析仪对LCO/CS纳米微胶囊的表面结构、包埋效果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复凝聚法可有效包裹LCO,包埋率为25%;LCO/CS纳米微胶囊的粒径为450 nm,经干燥后为白色粉末状,具有山苍籽的特殊香气;其堆积密度为0.1667 g/cm^(3),压实效果较好,可以在较小的空间里具有较大的存放量;休止角为31.72°,黏度较小,流动性良好;②扫描电镜显示LCO/CS纳米微胶囊呈现不规则球状,表面有塌陷现象;③热重结果显示LCO/CS纳米微胶囊的热释放温度在280~700℃,与LCO比较,LCO/CS纳米微胶囊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④缓释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LCO/CS纳米微胶囊在空气中的释放速率增大.以上研究表明,山苍籽油纳米微胶囊在食品、日化和纺织等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山苍籽油 壳聚糖 微胶囊 性能表征
下载PDF
柠檬精油亚微米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香味纸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许春平 梁佳欣 +5 位作者 李世杰 杨雯静 李天笑 贾学伟 李立鹏 郝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32,共9页
以壳聚糖为壁材,柠檬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柠檬精油亚微米微胶囊。最优制备条件为:壁材量0.27%,芯壁比3.5∶1,乳化剂量0.37%,乳化速率750 r/min。此条件下制备的亚微米微胶囊结构致密,粒径最小,约274 nm,包埋率50.83%,其表面囊... 以壳聚糖为壁材,柠檬精油为芯材,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柠檬精油亚微米微胶囊。最优制备条件为:壁材量0.27%,芯壁比3.5∶1,乳化剂量0.37%,乳化速率750 r/min。此条件下制备的亚微米微胶囊结构致密,粒径最小,约274 nm,包埋率50.83%,其表面囊壁较为光滑,呈现出近似球状或椭球状。在200℃左右,亚微米微胶囊的精油开始散失,在600℃仍存在少量的精油,说明壁材可有效地控制精油的释放。当微胶囊添加量3%时,制备的香味纸在90℃下可留香2 h,有良好的缓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柠檬精油 复凝聚法 亚微米微胶囊 香味纸
下载PDF
造纸法薄片料液的微胶囊化及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郝辉 梁佳欣 +6 位作者 张智轩 罗灿选 杨雯静 李天笑 贾学伟 李立鹏 许春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081-1088,共8页
为了制备造纸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并研究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缓释效果,先对料液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及其理化特性的表征,最后研究微胶囊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不同材料段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1)造纸法薄... 为了制备造纸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并研究其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缓释效果,先对料液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微胶囊及其理化特性的表征,最后研究微胶囊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不同材料段的缓释效果.结果表明:(1)造纸法薄片料液共有21种香味挥发性物质,其中有13种易挥发性,表明料液具有较强挥发性.(2)红外谱图的峰型表明料液被成功包埋;热重曲线表明,微胶囊中料液快速损失的温度较单独料液提高近170℃,因壁材提高其热稳定性,减少挥发.(3)微胶囊平均粒径240 nm,包埋率34.11%,放置7 d后的水分质量分数为9.37%;外观为淡淡的金黄色粉末,由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可知其结构致密,囊壁表面较为光滑,近似椭球状.(4)加香缓释实验结果表明微胶囊添加在烟草段且添加量为0.015 g/支的效果最好,不仅增加香气量,缓释效果明显,而且刺激性明显降低,劲头提高,余味回甜,为微胶囊技术在加热不燃烧卷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微胶囊 结构表征 加热不燃烧卷烟 缓释效果
下载PDF
基于氧化香菇多糖金纳米簇复合物的电化学发光在腐胺检测中的应用
12
作者 刘星洁 侯娟 +3 位作者 田数 贾学伟 李天笑 许春平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6-41,67,共7页
对香菇多糖进行氧化修饰,以氧化香菇多糖(OLNT)为模板,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了氧化香菇多糖金纳米簇复合物(OLNT-AuNCs);利用腐胺对OLNT-AuNCs电化学发光(ECL)的猝灭效果,建立了腐胺传感器并用于3种市售葡萄酒中腐胺质量浓度的检测。... 对香菇多糖进行氧化修饰,以氧化香菇多糖(OLNT)为模板,利用微波辅助加热法制备了氧化香菇多糖金纳米簇复合物(OLNT-AuNCs);利用腐胺对OLNT-AuNCs电化学发光(ECL)的猝灭效果,建立了腐胺传感器并用于3种市售葡萄酒中腐胺质量浓度的检测。结果表明:OLNT对AuNCs分散效果良好,AuNCs平均粒径为2.8 nm,晶格条纹间距为0.23 nm,在紫外光照射下,AuNCs可发出红色荧光,荧光峰值为612 nm;OLNT-AuNCs作为发光剂,在共反应剂K_(2)S_(2)O_(8)体系中具有良好的ECL特性,腐胺对该发光体系有稳定的特异性猝灭效果,ECL猝灭程度(ΔI_(ECL))与腐胺质量浓度对数(lg C)呈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R^(2)=0.9975),线性范围为0.03~18.6 mg/L,检出限为9μg/L(S/N=3);3种市售葡萄酒样品中均检出腐胺,RSD均小于2%,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1.2%~109.3%,该传感器重复性较好,回收率较高,可用于食品或生物样品中腐胺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纳米簇 氧化香菇多糖 电化学发光 腐胺
下载PDF
无机盐包灰助剂对卷烟纸包灰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许春平 苏海洋 +5 位作者 刘远上 薛芳 周鹏飞 贾学伟 代玉祥 施丰成 《中华纸业》 CAS 2023年第6期12-18,共7页
为了研究无机盐包灰助剂对卷烟纸包灰性能的研究,通过卷烟纸添加不同浓度的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乙酸钾、乙酸铝、乙酸钠等不同的无机盐包灰助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包灰助剂对包灰值、灰... 为了研究无机盐包灰助剂对卷烟纸包灰性能的研究,通过卷烟纸添加不同浓度的磷酸钠、三聚磷酸钠、磷酸二氢钠、磷酸氢二钠、乙酸钾、乙酸铝、乙酸钠等不同的无机盐包灰助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法研究包灰助剂对包灰值、灰度值、锥高,锥顶角和碳化圈宽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无机盐包灰助剂后均能使包灰值和灰度值降低,并且大部分无机盐包灰助剂降低了碳化圈宽度,但对锥高,锥顶角无明显影响。(2)其中添加0.5%磷酸氢二钠后包灰值最小,添加2.0%磷酸氢二钠后灰度值最小,添加2.0%乙酸钠后碳化圈宽度最窄。(3)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磷酸氢二钠的浓度对包灰指标影响最大,其次是乙酸钠和三聚磷酸钠。(4)综合以上结果,添加0.5%磷酸氢二钠后,卷烟包灰值、灰度值和碳化圈宽度均降低,烟灰柱美观,且对烟气指标影响较小,对原有卷烟风味无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纸 无机盐 包灰助剂 包灰性能 相关分析
下载PDF
5种多孔菌发酵胞外多糖抗氧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赵旭 席高磊 +7 位作者 陈芝飞 刘强 张俊岭 赵志伟 王清福 贾学伟 郝辉 许春平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57-461,466,共6页
选取小孔硬孔菌、硬毛栓孔菌、二年残孔菌、银杏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为菌种,发酵制得了5种多孔菌胞外多糖(EPSⅠ~Ⅴ)并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及捕获自由基反应探究了5种EPS的抗氧化性能和还原能力,对比确定了不同多孔菌EP... 选取小孔硬孔菌、硬毛栓孔菌、二年残孔菌、银杏多孔菌和血红密孔菌为菌种,发酵制得了5种多孔菌胞外多糖(EPSⅠ~Ⅴ)并进行了分离纯化.通过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及捕获自由基反应探究了5种EPS的抗氧化性能和还原能力,对比确定了不同多孔菌EPS抗氧化活性差异.结果表明:5种多孔菌EPS均能够抑制自由基氧化DNA并捕获自由基,但抗氧化性能强弱存在规则性差异.在6个测试体系中,5种EPS的抗氧化性能排序基本一致,为EPSⅣ> EPSⅤ> EPSⅡ> EPSⅠ> EPSⅢ,其中,在抑制HO·、GS·和AAPH氧化DNA反应体系中,银杏多孔菌EPS(EPSⅣ)浓度为40mg/L时,相对空白TBARS吸光度百分数分别可达44.9%、32.2%和64.4%;EPSⅣ对ABTS+·、DPPH·和galvinoxyl·三种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高达52.7%、63.2%和83.9%,表现出优异的抗氧化活性,多孔菌EPS的抗氧化性能与其构型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菌 胞外多糖 DNA氧化反应 抗氧化
下载PDF
辊压法薄片料液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电子烟烟油中的应用
15
作者 许春平 梁佳欣 +4 位作者 张弛 黄家乐 贾学伟 李天笑 郝辉 《轻工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104,共7页
为改善香味物质的释放性能,提高电子烟感官评吸品质,研究了薄片料液微胶囊在电子烟烟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将辊压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化,对其物理化学特性及释放的香味成分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电子烟烟油中进行感官评价。... 为改善香味物质的释放性能,提高电子烟感官评吸品质,研究了薄片料液微胶囊在电子烟烟油中的应用效果。采用复凝聚法将辊压法薄片料液微胶囊化,对其物理化学特性及释放的香味成分进行表征和分析,并将其应用于电子烟烟油中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1)微胶囊外观呈近似圆球状或椭球状,结构较致密,平均粒径约为220 nm且大小均匀分布集中,包埋率为45.68%,常温环境下放置7 d的含水率为7.39%,易于运输和储存;料液微胶囊化后热稳定性提高,微胶囊发生最大质量损失率的温度较料液提高约170℃。2)微胶囊中共检出20种挥发性香味成分,总含量为1 158.11μg/g;最主要的香气成分种类为酯类化合物,占化合物总含量的78.71%,对烟草制品香吃味有重要影响。3)添加微胶囊的电子烟烟油评吸效果较好,刺激性减少,香气量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逐口抽吸香气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凝聚法 微胶囊 辊压法薄片料液 电子烟 烟油
下载PDF
QQ群第二课堂促进微生物教学改革初探 被引量:1
16
作者 李天笑 王颖 +1 位作者 贾学伟 许春平 《轻工科技》 201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为了提高微生物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和创新的能力,我们通过QQ群第二课堂的开展对微生物教学模式改革进行探索。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在线学习与交流、适时反馈与辅导等方式对微生物学教学进行改革实践。
关键词 微生物学 第二课堂 QQ群
下载PDF
还学生自主的语文课堂
17
作者 周宏伟 贾学伟 贾宝生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9-120,共2页
参与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就要还学生以自主,给学生创造更多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标 参与 自主
下载PDF
烟草秸秆纤维素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孟冬玲 刘彬 +4 位作者 邹琳 薛云 贾学伟 吴彦 许春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43-351,共9页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烟草秸秆,以烟草秸秆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旋转流变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其制成... 为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烟草秸秆,以烟草秸秆为原料,采用过硫酸铵氧化法制备纤维素纳米晶(CNC),并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同步热分析仪和旋转流变仪对产物进行表征,并将其制成卷烟进行感官评吸.结果表明,制备的CNC为羧基型纳米纤维素,微观结构为短棒状结构,直径为10 nm左右,长度为50~60 nm;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其仍然为纤维素Ⅰ型结构,相对结晶度为60.86%;CNC起始热解温度为201.47℃,热稳定性较烟草秸秆有所下降;稳态测试流变表明,CNC悬浮液黏度随固含量增加而升高,剪切变稀行为随黏度增加而增强;动态流变测试表明,CNC悬浮液在固体质量分数达到1.76%时,表现出凝胶行为;感官评吸结果为CNC添加量为质量分数0.6%时,综合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秸秆 过硫酸铵氧化 纤维素纳米晶 结构表征 感官评吸
下载PDF
鸢尾根提取物膜分离组分分析及卷烟加香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绍华 曲利利 +4 位作者 白家峰 陈义昌 王月 贾学伟 许春平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181-1189,共9页
为了研究膜分离技术对鸢尾根提取物的精制效果和不同精制组分的差异性,采用50 nm陶瓷膜对鸢尾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鸢尾根提取物原液、透过液和截留液的挥发性物质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后进行了卷烟加... 为了研究膜分离技术对鸢尾根提取物的精制效果和不同精制组分的差异性,采用50 nm陶瓷膜对鸢尾根提取物进行了分离,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了鸢尾根提取物原液、透过液和截留液的挥发性物质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最后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①从3个组分中共检测出81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鸢尾根提取物原液中检测出38种挥发性物质,总量为173.01μg/g;透过液中检测出46种挥发性物质,总量为89.74μg/g;截留液中检测出43种挥发性物质,总量为90.14μg/g;②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3个组分根据距离远近分为3个区域,3个组分相距都较远,说明3个组分中香气成分的主成分差异都较大.③感官评吸表明,在3个组分中,鸢尾根提取物透过液的加香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鸢尾根 气相色谱‒质谱法 膜分离技术 加香 主成分分析
下载PDF
PCT联合D-二聚体、hs-CRP、WBC在非特异性外科感染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涛 姚红艳 +6 位作者 尔启东 刘汉博 刘书航 张洪印 张勇强 贾学伟 王利军 《吉林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1858-1862,共5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对非特异性外科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天津市西青医院外科收治的非特异性外科感染患者280例按疾病炎性指标检测...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联合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WBC)对非特异性外科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3月~2020年2月天津市西青医院外科收治的非特异性外科感染患者280例按疾病炎性指标检测、感染有无以及是否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分为3组:感染未合并SIRS 100例为常规组,感染合并SIRS 100例为观察组,非感染80例为对照组。比较3组患者入院24 h、72 h、5~7 d PCT、hs-CRP、WBC、N及D-二聚体的变化以及记录入院24 h菌血症发生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结果:入院24 h、72 h常规组患者PCT、hs-CRP、WBC、N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PCT、hs-CRP、WBC、N、D-二聚体较常规组、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合并SIRS时D-D值升高具有临床意义,可能预示着感染较重。入院5~7 d后各组hs-CRP、WBC、N以及D-二聚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两两比较(常规组vs观察组,常规组vs对照组,观察组vs对照组)P值为(<0.05、>0.05、<0.05)。感染患者部分病例出现菌血症,合并SIRS时PCT CUT off=5.11 ng/ml,菌血症发生率高达23%。结论:PCT联合hs-CRP、WBC、N等能够增强非特异性外科感染炎性指标诊断敏感性,可以指导临床抗生素应用;PCT≥5.11 ng/ml对于判断严重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D-二聚体持续升高可能为重症感染提供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超敏C-反应蛋白 白细胞 D-二聚体 非特异性外科感染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