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说送礼
1
作者
贾忆丙
《社会》
1985年第3期43-44,共2页
西方有人批评社会学,用的是一句俏皮话:『社会学是一门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变成人人都不懂的术语的学科。』也许这对于那些搬弄术语脱离实际的社会学作品多少是一针见血的。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毕竟包含着人人也许不懂或不十分明了的道理...
西方有人批评社会学,用的是一句俏皮话:『社会学是一门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变成人人都不懂的术语的学科。』也许这对于那些搬弄术语脱离实际的社会学作品多少是一针见血的。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毕竟包含着人人也许不懂或不十分明了的道理,这正需要社会学家加以揭明,使社会工作者和广大群众能更科学更自觉地处理这些看来都知道的事情。这次所选的四个问题:送礼、吸烟、流行音乐、玩麻将,人人都知道,但实际生活中却始终难以处理妥当,其中是否有一点社会学道理呢?四篇文章稍稍作了点分析,不知能否给大家一启点迪?不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家
四个问题
流行音乐
社会工作者
礼品
俏皮话
脱离实际
术语
仅供参考
实际生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第三次浪潮》内在分析结构简析
2
作者
贾忆丙
《社会》
1985年第2期40-42,共3页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已脍灸人口,但人们往往只记住它的某些结论和说法;本文着重阐述其分析社会趋势的方法论,看一看托夫勒如何解决社会发展的客观技术基础和人的主体性以及新人产生等“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看一看他如何以这...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已脍灸人口,但人们往往只记住它的某些结论和说法;本文着重阐述其分析社会趋势的方法论,看一看托夫勒如何解决社会发展的客观技术基础和人的主体性以及新人产生等“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看一看他如何以这个关系为基点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托夫勒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他的方法论不同于一般的乐观主义者。从西方社会学的历史看,在资产阶级处于生气勃勃上升时期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点对
反实证主义
第三次浪潮
心理环境
方法论
社会因素
人与人
角色地位
托夫勒
意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生病和病号角色
3
作者
贾忆丙
《社会》
1984年第6期50-51,共2页
鲁迅在一篇杂文里说过,小病是一件幸运的事,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享上一阵子清福。并且因为病小,所以无危及健康之虞。这是终生日夜忙碌的革命家打趣的话,其实他是何尝愿意片刻放下手中那支“金不换”的战笔的呵!不过,人因为生病而...
鲁迅在一篇杂文里说过,小病是一件幸运的事,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享上一阵子清福。并且因为病小,所以无危及健康之虞。这是终生日夜忙碌的革命家打趣的话,其实他是何尝愿意片刻放下手中那支“金不换”的战笔的呵!不过,人因为生病而可以“心安理得”它几天,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看来这里面有一点规律,而且有一些人对此规律已相当娴熟。谓予不信,请看一看周围吧。在企事业单位里,有所谓“混病假者”。他们三日两头缠着医务室大夫,为的是被诊断成必须休息的病号。而一旦他们成为这种“病号”后,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上班,不参加学习,对许多事都不加过问了。在有些负有一定职责的工作人员中,有一种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者。在工作上出现了麻烦,人们追究与他有关的某一事故等诸如此类的事发生的时候,就搬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号
角色地位
工作人员
企事业单位
生病
金不换
医务室
革命家
社会学分析
规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父母生我非为我也”:《孽债》和孩子的权利
4
作者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5,共1页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已发表多年,海外拍出了《听谁在说话》之类从幼儿视角来看待父母婚姻,表现儿童在家庭中应有权利的影视作品。《孽债》的故事以五个儿童的亲子关系为中心。
关键词
《孽债》
母生
亲子关系
性行为
儿童权利
应有权利
家庭剧
女性
忽视儿童
影视作品
原文传递
艾丽娅和她的《二嫫》为我们树立了一架打量女星、美女、女艺员的标尺
5
作者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15,共1页
看完艾丽娅主演的《二嫫》,我们仿佛接受了乡土的砂洗,忽然对充斥在视网膜上的肉扑扑的美女和明星模样产生一种滑稽的感觉。许多肢体并不适宜亮相的女演员,为了各种原因脱得只剩小褂,使人想到《二嫫》中二进城模仿城里人买了只时髦的胸...
看完艾丽娅主演的《二嫫》,我们仿佛接受了乡土的砂洗,忽然对充斥在视网膜上的肉扑扑的美女和明星模样产生一种滑稽的感觉。许多肢体并不适宜亮相的女演员,为了各种原因脱得只剩小褂,使人想到《二嫫》中二进城模仿城里人买了只时髦的胸罩戴穿给“相好”看的情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嫫》
女星
艺员
标尺
多肢体
小褂
胸罩
相好
女演员
剧中人
原文传递
正在热门的“旧上海题材”到底是个啥?
6
作者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24,共1页
旧上海的题材开始热门,于是这个话题也开始热门了。这话题的热门,多半缘了陈凯歌、张艺谋和陈逸飞三部电影的开机和宣传。但是把眼界放开一点,便发觉旧上海的题材远不止这些流氓加妓女之类,尽管这曾被那时偏激的文人看作“海派”的标志...
旧上海的题材开始热门,于是这个话题也开始热门了。这话题的热门,多半缘了陈凯歌、张艺谋和陈逸飞三部电影的开机和宣传。但是把眼界放开一点,便发觉旧上海的题材远不止这些流氓加妓女之类,尽管这曾被那时偏激的文人看作“海派”的标志。不久前播放的由严顺开和林锡彪主演的《王先生和小陈》,(根据叶浅予当时的漫画改编),也以海派自居,显出昔日上海小市民的无奈的面目,作为今日大上海小市民的镜子。再想开去,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影视作品也应属于“旧上海的题材”,至少象《上海一家人》更是地地道道的“旧上海的题材”了。于是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今天成为热门的“旧上海的题材”意味着什么呢?是上海首当其冲经受西方文明冲击和压迫所作的回应?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铁轮无情辗过留下的现代痕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旧上海
题材
小市民
陈逸飞
陈凯歌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张艺谋
西方文明
乡土社会
人的胃
原文传递
题名
说送礼
1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社会》
1985年第3期43-44,共2页
文摘
西方有人批评社会学,用的是一句俏皮话:『社会学是一门把人人都知道的东西变成人人都不懂的术语的学科。』也许这对于那些搬弄术语脱离实际的社会学作品多少是一针见血的。但人人都知道的东西毕竟包含着人人也许不懂或不十分明了的道理,这正需要社会学家加以揭明,使社会工作者和广大群众能更科学更自觉地处理这些看来都知道的事情。这次所选的四个问题:送礼、吸烟、流行音乐、玩麻将,人人都知道,但实际生活中却始终难以处理妥当,其中是否有一点社会学道理呢?四篇文章稍稍作了点分析,不知能否给大家一启点迪?不过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而己。
关键词
社会学家
四个问题
流行音乐
社会工作者
礼品
俏皮话
脱离实际
术语
仅供参考
实际生活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第三次浪潮》内在分析结构简析
2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社会》
1985年第2期40-42,共3页
文摘
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一书已脍灸人口,但人们往往只记住它的某些结论和说法;本文着重阐述其分析社会趋势的方法论,看一看托夫勒如何解决社会发展的客观技术基础和人的主体性以及新人产生等“人的问题”之间的关系的,看一看他如何以这个关系为基点对未来进行预测的。托夫勒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但他的方法论不同于一般的乐观主义者。从西方社会学的历史看,在资产阶级处于生气勃勃上升时期时。
关键词
基点对
反实证主义
第三次浪潮
心理环境
方法论
社会因素
人与人
角色地位
托夫勒
意志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生病和病号角色
3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社会》
1984年第6期50-51,共2页
文摘
鲁迅在一篇杂文里说过,小病是一件幸运的事,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床上,享上一阵子清福。并且因为病小,所以无危及健康之虞。这是终生日夜忙碌的革命家打趣的话,其实他是何尝愿意片刻放下手中那支“金不换”的战笔的呵!不过,人因为生病而可以“心安理得”它几天,却是一种普遍的现象。看来这里面有一点规律,而且有一些人对此规律已相当娴熟。谓予不信,请看一看周围吧。在企事业单位里,有所谓“混病假者”。他们三日两头缠着医务室大夫,为的是被诊断成必须休息的病号。而一旦他们成为这种“病号”后,便可以心安理得地不上班,不参加学习,对许多事都不加过问了。在有些负有一定职责的工作人员中,有一种无病呻吟、小病大养者。在工作上出现了麻烦,人们追究与他有关的某一事故等诸如此类的事发生的时候,就搬出“
关键词
病号
角色地位
工作人员
企事业单位
生病
金不换
医务室
革命家
社会学分析
规律
分类号
C0 [社会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父母生我非为我也”:《孽债》和孩子的权利
4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5-25,共1页
文摘
联合国《儿童权利宣言》已发表多年,海外拍出了《听谁在说话》之类从幼儿视角来看待父母婚姻,表现儿童在家庭中应有权利的影视作品。《孽债》的故事以五个儿童的亲子关系为中心。
关键词
《孽债》
母生
亲子关系
性行为
儿童权利
应有权利
家庭剧
女性
忽视儿童
影视作品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艾丽娅和她的《二嫫》为我们树立了一架打量女星、美女、女艺员的标尺
5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5-15,共1页
文摘
看完艾丽娅主演的《二嫫》,我们仿佛接受了乡土的砂洗,忽然对充斥在视网膜上的肉扑扑的美女和明星模样产生一种滑稽的感觉。许多肢体并不适宜亮相的女演员,为了各种原因脱得只剩小褂,使人想到《二嫫》中二进城模仿城里人买了只时髦的胸罩戴穿给“相好”看的情景(?)
关键词
《二嫫》
女星
艺员
标尺
多肢体
小褂
胸罩
相好
女演员
剧中人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正在热门的“旧上海题材”到底是个啥?
6
作者
贾忆丙
出处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24-24,共1页
文摘
旧上海的题材开始热门,于是这个话题也开始热门了。这话题的热门,多半缘了陈凯歌、张艺谋和陈逸飞三部电影的开机和宣传。但是把眼界放开一点,便发觉旧上海的题材远不止这些流氓加妓女之类,尽管这曾被那时偏激的文人看作“海派”的标志。不久前播放的由严顺开和林锡彪主演的《王先生和小陈》,(根据叶浅予当时的漫画改编),也以海派自居,显出昔日上海小市民的无奈的面目,作为今日大上海小市民的镜子。再想开去,反映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影视作品也应属于“旧上海的题材”,至少象《上海一家人》更是地地道道的“旧上海的题材”了。于是一个问题就冒出来了,今天成为热门的“旧上海的题材”意味着什么呢?是上海首当其冲经受西方文明冲击和压迫所作的回应?是现代工业文明的铁轮无情辗过留下的现代痕迹?
关键词
旧上海
题材
小市民
陈逸飞
陈凯歌
上海工人武装起义
张艺谋
西方文明
乡土社会
人的胃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说送礼
贾忆丙
《社会》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第三次浪潮》内在分析结构简析
贾忆丙
《社会》
198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生病和病号角色
贾忆丙
《社会》
198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父母生我非为我也”:《孽债》和孩子的权利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5
艾丽娅和她的《二嫫》为我们树立了一架打量女星、美女、女艺员的标尺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6
正在热门的“旧上海题材”到底是个啥?
贾忆丙
《当代电视》
北大核心
1995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