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两种对照性背景中检视非遗训练的价值:以非洲南部和美国为考察点 被引量:2
1
作者 志杰() 彭牧(校) 《民俗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9-64,159,共7页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非遗,除了通过训练文化工作者来有效、合乎伦理地制定文化保护策略外,还可以通过课程和教学延伸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指导。梳理非洲南部赞比亚、马拉维和美国的非遗教育状况可知,必须挑战与非遗有关的现有定义和学科结构...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非遗,除了通过训练文化工作者来有效、合乎伦理地制定文化保护策略外,还可以通过课程和教学延伸对传统艺术和文化的指导。梳理非洲南部赞比亚、马拉维和美国的非遗教育状况可知,必须挑战与非遗有关的现有定义和学科结构,以消除在体制结构、课程体系以及学生或教授的准入门槛中深藏的殖民遗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界定 非遗教育 非遗训练
原文传递
表演2.0版——对迈向数字民俗表演理论的思考 被引量:2
2
作者 志杰() 张举文(校) 《西北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2-101,共20页
社交媒体使得数字环境下的创造性表达越来越具有表演的功能。相较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民俗学者需要思考经由数字技术的导介而生产的数字民俗如何在表演理论的框架内准确阐释。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事件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并揭示了... 社交媒体使得数字环境下的创造性表达越来越具有表演的功能。相较于面对面的交流形式,民俗学者需要思考经由数字技术的导介而生产的数字民俗如何在表演理论的框架内准确阐释。本文通过对社交媒体上的交流事件进行具体分析,讨论并揭示了数字场所、数字媒介的特征及其关联性,以及数字表演的多重面向,指出理论的解释需要充分考虑数字表演的独特性,而表演视角下的数字民俗研究应当关注的并不是事象本身,而是表演行为的数字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民俗 表演理论 数字表演 数字场所 数字媒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