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摩法的补泻效应 被引量:3
1
作者 李哲 王继红 +1 位作者 孙瑞 贾文瀚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2年第3期273-277,共5页
目的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频率摩法的补泻效应;以MLCK为主要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探析摩法治疗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摩法低频组(A组)、摩法高频组(B组)、抑制剂组1(I-1组)、抑... 目的通过小肠炭末推进率观察不同频率摩法的补泻效应;以MLCK为主要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探析摩法治疗脾虚型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家兔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摩法低频组(A组)、摩法高频组(B组)、抑制剂组1(I-1组)、抑制剂组2(I-2组)。除K组,其余组进行造模。采用机械臂对A组、B组、I-1组、I-2组进行10 d的摩法干预,A组、I-1组摩法频率为每分钟101~150次;B组、I-2组摩法频率为每分钟201~250次。I-1组、I-2组在手法干预前予腹腔注射ML-9(2 mg·kg^(-1)),采用炭末灌胃法测定家兔小肠炭末推进率。结果 K组、A组、I-1组、I-2组小肠推进率均优于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K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每分钟101~150次频率摩法能促进脾虚家兔消化功能恢复,而每分钟201~250次频率摩法无促进功能恢复;当MLCK通路被阻断后,摩法仍能明显影响脾虚家兔的胃肠传输功能,其产生效应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其他通路和靶点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摩法 小肠推进率 MLCK信号通路 脾虚 频率 补泻
下载PDF
基于GAS、NO和MLCK信号通路观察一指禅推法干预脾虚家兔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2
作者 曾林琳 王继红 +1 位作者 黄泽芳 贾文瀚 《中医药学报》 CAS 2022年第6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GAS及NO影响,且通过抑制MLCK信号通路,观察一指禅推法干预脾虚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一指禅推法治疗组(A组)、抑制剂组(I组)。除K组外,P组、A组及... 目的:研究一指禅推法对脾虚家兔GAS及NO影响,且通过抑制MLCK信号通路,观察一指禅推法干预脾虚家兔的作用机制。方法:取成年新西兰兔4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K组)、模型组(P组)、一指禅推法治疗组(A组)、抑制剂组(I组)。除K组外,P组、A组及I组进行造模。A组与I组使用人工机械臂于中脘穴、天枢穴(双)行一指禅推法,频率为101~150次/min,压力为150mN,其中I组的家兔模型在每日手法治疗后均进行腹腔注射ML-9(MLCK强抑制剂)。治疗10d后处死,取血清样本测量胃泌素(GAS),取胃窦组织样本测量一氧化氮(NO)水平,且进行治疗后各组家兔进食量的对比。结果:①GAS水平研究发现,K组(7.17pg/mL)水平最低,P组(78.82pg/mL)水平最高,A组(20.66pg/mL)和I组GAS(19.96pg/mL)水平仍无法降至K组的水平,但较P组已有明显下降,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O水平研究发现,K组水平最高(46.64μmol/g),P组水平最低(4.03μmol/g),A组(31.02μmol/g)和I组(31.00μmol/g)水平较K组下降,较P组上升,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进食量对比研究发现,治疗后,A组及I组进食量较P组进食量升高,而尚未达到K组水平。综上,A组和I组在GAS、NO和家兔治疗后的进食量等指标中并无明显差异,说明一指禅推法并非仅经MLCK通路对脾虚家兔起干预作用。结论:一指禅推法可通过多通路、多途径影响脾虚型家兔的GAS、NO水平,从而促进脾虚型家兔的胃肠功能趋于正常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指禅推法 脾虚 一氧化氮 胃泌素
下载PDF
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云会 朱文锐 +2 位作者 贾文瀚 陈建基 林诗雨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99-105,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2组患者均给予吸氧、镇静、脑神经保护等基础常规处理。治疗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艾灸治疗,对照组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给予模拟电针针刺治疗。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2周。治疗2周后,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MCA-Vm)、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VICA-Vm)及Lindegaard指数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NO和ET-1水平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并观察2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治疗组中有1例退出,对照组中有3例退出。最终治疗组59例、对照组57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大脑中动脉平均流速、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流速、Lindegaard指数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NO和ET-1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血清NO和ET-1水平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31%(58/59),对照组为77.19%(44/5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改良Rankin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2周后,治疗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1例,未见其他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69%(1/59);对照组发生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损7例,血管痉挛相关脑梗塞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9.30%(11/5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联合艾灸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能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的程度,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血清NO水平,降低血清ET-1水平,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电针 艾灸 脑血管痉挛 一氧化氮 内皮素-1 临床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