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被引量:9
1
作者 贾昊鹍 王正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7年第2期201-203,共3页
肝源性溃疡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高。目前肝源性溃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发展而成的。因存在肝硬化的基... 肝源性溃疡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高。目前肝源性溃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发展而成的。因存在肝硬化的基础,肝源性溃疡的治疗除抗溃疡治疗外,还需考虑原发病的治疗,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特点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源性溃疡 发病机制 药物治疗
下载PDF
1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沈瑞 雷艳花 贾昊鹍 《临床荟萃》 CAS 2022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1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DLBCL患者145例,依据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结果分为VTE组(22例)和无VTE组(1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 目的探讨145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静脉血栓栓塞(VTE)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收治的DLBCL患者145例,依据深静脉血栓超声诊断结果分为VTE组(22例)和无VTE组(123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LBCL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及两组复发率、无复发生存率、总体生存率差异。结果静脉置管、3~4个疗程化疗未完全缓解(non-CR)、D-二聚体≥1.44μg/ml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5.143、9.000、16.514,P<0.05),体能评分(PS评分)≥2分为保护因素(OR=0.170,P<0.05);两组复发率、无复发生存率、总体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置管、3~4个疗程化疗non-CR、D-二聚体≥1.44μg/ml均为DLBCL患者发生VTE的独立危险因素,PS评分≥2分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弥漫性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白血病的近期效果评估 被引量:1
3
作者 刘琼芝 贾昊鹍 《中国社区医师》 2022年第33期25-27,共3页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白血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7例。参照组采用小剂量CAG治疗,试验组... 目的:评估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白血病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收治的54例白血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27例。参照组采用小剂量CAG治疗,试验组采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CAG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数量高于参照组,中性粒细胞数量、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血病患者应用地西他滨联合小剂量CAG治疗方案的效果更佳,能够减少白细胞数量,稳定患者病情,安全性更高,建议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西他滨 小剂量CAG 白血病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