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性别视角下的汉代胡人形象探究
1
作者 宁强 贾晓贝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4期38-43,共6页
汉代艺术中的胡人形象对于研究汉代民族关系与文化艺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相关研究缺乏性别视角的问题,分别考察了汉墓出土图像与汉代文本中的胡人形象的性别表现,发现汉代艺术中胡人女性形象的缺失是由于忽略了胡人形象性别差异的... 汉代艺术中的胡人形象对于研究汉代民族关系与文化艺术交流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相关研究缺乏性别视角的问题,分别考察了汉墓出土图像与汉代文本中的胡人形象的性别表现,发现汉代艺术中胡人女性形象的缺失是由于忽略了胡人形象性别差异的表达。究其原因,是汉代艺术对胡人形象进行性别建构的结果,主要由汉代墓葬艺术形式与功能、胡汉民族风俗差异、民族关系与文化融合三方面造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胡人 女性 性别建构
下载PDF
中国画六大画派艺术品市场的分析比较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贾晓贝 西沐 《中国美术》 2012年第3期140-143,共4页
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是现当代中国画领域中主要的六大画派。对六大画派艺术品2010年及2011年拍卖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各画派艺术品的市场规模及占有率,六大画派艺术品2004-2011年的拍卖数据对... 京津画派、长安画派、岭南画派、金陵画派、海上画派、浙江画派是现当代中国画领域中主要的六大画派。对六大画派艺术品2010年及2011年拍卖数据的对比分析反映出各画派艺术品的市场规模及占有率,六大画派艺术品2004-2011年的拍卖数据对比分析反映出各画派艺术品的成长性,六大画派艺术品2009-2011年的拍卖增长率对比分析更进一步揭示出各画派典型阶段的成长性。中国画六大画派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新的市场进程之中,六大画派艺术品市场的整体价格有较大的提高,但各画派之间的发展水平很不平衡,区域性差异更加明显,区域的文化传统成为影响不同区域画派艺术品市场的一个重要因素,建立新的、有效的聚集机制已成为各大画派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派 艺术流派 艺术品拍卖 艺术市场分析
下载PDF
武则天时期比丘尼之生存状态——以惠灯墓志为例
3
作者 贾晓贝 《唐都学刊》 2021年第5期35-41,共7页
龙门石窟惠灯瘗窟的墓志铭文对研究武则天时期的佛教与比丘尼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材料的发现以及新联系的建立,使得过往研究遗留的问题有了新的可能。在解读惠灯墓志的基础上,探寻惠灯的家族背景及社会关系的影响、宗教背景影响,并... 龙门石窟惠灯瘗窟的墓志铭文对研究武则天时期的佛教与比丘尼有着重要意义。近年来新材料的发现以及新联系的建立,使得过往研究遗留的问题有了新的可能。在解读惠灯墓志的基础上,探寻惠灯的家族背景及社会关系的影响、宗教背景影响,并对其社会与政治角色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作为武则天时期比丘尼的重要代表,惠灯的人生轨迹受到当时特定的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共同作用。对宗教人物进行立体研究,关键在于重构其当时所处的宗教关系网络与世俗关系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 比丘尼 惠灯 墓志 关系网络
下载PDF
往生净土与魂归故乡:德兴里壁画墓的死后理想世界
4
作者 贾晓贝 宁强 《中国美术研究》 2020年第4期22-27,共6页
德兴里壁画墓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亚墓葬艺术的演进变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学界往往关注墓主方面的解读,而基于时空逻辑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墓葬后室构建了私人化的净土空间,并以墓主夫人画像的空缺来体现其佛教信仰与更高层次的修... 德兴里壁画墓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东北亚墓葬艺术的演进变化,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学界往往关注墓主方面的解读,而基于时空逻辑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墓葬后室构建了私人化的净土空间,并以墓主夫人画像的空缺来体现其佛教信仰与更高层次的修行。前室是祭祀空间,在墓主流亡经历的影响下,展现了死后升天回归故乡的图像叙事。德兴里壁画墓呈现出往生净土与魂归故乡综合统一的死后理想世界,反映了佛教与丧葬通过净土观念与生死观的交融而密切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兴里 壁画 画像 净土 生死观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