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储渗能力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下古马五_(1+2)储层为例
1
作者 贾浪波 刘海锋 +7 位作者 薛云龙 李琳 韩豫锋 文远超 高东 谢姗 田敏 白铁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46,共9页
靖边气田下古马五1+2储层次产层(除过马五13之外其他小层)储量基数大,动用程度低。为此,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CT扫描、核磁共振以及充注实验开展了储层主次产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储集空间的差异,可将... 靖边气田下古马五1+2储层次产层(除过马五13之外其他小层)储量基数大,动用程度低。为此,利用岩心、铸体薄片、高压压汞、CT扫描、核磁共振以及充注实验开展了储层主次产层孔隙结构和渗流能力研究。结果表明:①基于储集空间的差异,可将下古碳酸盐岩储层划分为缝洞、孔缝、孔隙和裂缝型储层;②根据毛管压力曲线、CT扫描和核磁共振T_(2)谱分析,缝洞型和孔缝型储层平均孔喉半径最大,分选最好,平均孔喉配位数较高,可动流体多,连通性好,储渗能力强,裂缝型储层储集空间小,储渗能力较差,孔隙型储层主要为孤立孔隙,可动流体少,储渗条件最差;③通过充注实验分析,有利储层充注下限为0.02×10^(-3)μm ^(2),气源充注过程中,气体优先进入缝洞型、孔缝型储层,孔隙型和裂缝型含气量比较差,气源开采过程中,随着生产持续进行,缝洞型储层贡献逐渐降低,孔缝型和裂缝型储层贡献逐渐升高。综合分析缝洞型及孔缝型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条件最好,马五13缝洞型和孔缝型储层占比最高,是其成为主产层根本原因,下一步开发次产层的关键是寻找缝洞型和孔缝型储层发育有利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岩溶碳酸盐岩储层 储层类型 储渗能力 充注实验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靖边气田东侧陕X区块古地貌和气水分布规律 被引量:2
2
作者 贾浪波 刘海锋 +6 位作者 薛云龙 严少权 李琳 白铁峰 金枫博 于晓菲 武智全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5022-5032,共11页
靖边东侧陕X区块作为开发新区,下古岩溶古地貌较为复杂,同时气水分布规律不清。本次研究中基于钻测井资料、岩心、薄片和其他分析测试分析认为该区下古发育典型的岩溶角砾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晶间微... 靖边东侧陕X区块作为开发新区,下古岩溶古地貌较为复杂,同时气水分布规律不清。本次研究中基于钻测井资料、岩心、薄片和其他分析测试分析认为该区下古发育典型的岩溶角砾岩,储层岩性主要为细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溶蚀孔、晶间微孔和裂缝。该区相对靖边地区,整体孔渗偏差,储层较为致密。通过印模法和残厚法对古地貌进行定性恢复,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处于岩溶斜坡和岩溶洼地过渡地带,沟槽仅在研究区北部发育,从古地貌高部位到低部位,物性逐渐变差,储层逐渐致密。陕X区块气水整体受古地貌控制,局部受现今构造控制。其中在西部古地貌相对高部位下古基本不出水,东北区接近沟槽区域气水复杂,其中出水井点主要位于现今构造低洼部位,东南区古地貌为岩溶洼地,储层基本致密,下古普遍产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貌恢复 印模法 残厚法 气水分布 下古气藏 陕X区块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二区走滑断裂结构特征及其对流体分布的控制作用
3
作者 宋清 孙盼科 +9 位作者 相金元 田发金 吕凤清 贾浪波 姜世一 沈宇豪 徐怀民 张林 何太洪 方向阳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10-1122,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二区走滑断裂结构复杂,断裂控制下的流体差异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认识一直不清楚,严重制约了区内目的层有利目标优选及开发调整。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在地震资料精细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开展断裂结构解析,明...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东二区走滑断裂结构复杂,断裂控制下的流体差异富集规律及分布特征认识一直不清楚,严重制约了区内目的层有利目标优选及开发调整。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次研究在地震资料精细地质解释的基础上,开展断裂结构解析,明确断裂的分期、分段特征及其对流体分布的差异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走滑断裂在剖面上存在单断类和组合类共2类5型剖面构造样式,平面上组合出线性、斜列式、叠置状、羽状和辫状5种平面结构样式;(2)走滑断裂经历了加里东期—早燕山期挤压、燕山中晚期走滑和喜山期拉张3期构造演化阶段,从深层到浅层断裂结构经历了单断型、花状、雁列式的演化,平面上根据断裂结构样式差异自西向东发育线性剪切段、派生剪切段和混合剪切段3段;(3)不同结构样式的断裂控制不同的流体差异富集模式,研究区共发育单断-封闭-稳产上升型、组合-开启-低产速降型、拉分-半开启-高产缓降型和剪切-半开启-低产缓降型4类流体差异富集模式,其中单断-封闭-稳产上升型和拉分-半开启-高产缓降型日产气量、累产气量均较高且生产稳定,是研究区天然气主要的富集区域。研究成果揭示了走滑断裂对致密砂岩储层流体差异富集的重要控制作用,为区内下一步开发调整指明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断裂 剖面构造特征 平面结构样式 分期演化规律 分段发育特征 流体差异富集
下载PDF
川西坳陷上侏罗统浅水漫湖沉积特征与砂体叠置模式 被引量:14
4
作者 刘君龙 杨克明 +3 位作者 纪友亮 朱宏权 黄富祥 贾浪波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3-516,共14页
川西坳陷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气候干旱,湖平面频繁变化,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漫湖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利用,阐明了发育在湖平面频繁变化... 川西坳陷在上侏罗统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气候干旱,湖平面频繁变化,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漫湖为主的沉积体系。基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通过对野外露头、岩心、分析化验和钻井资料的综合利用,阐明了发育在湖平面频繁变化背景下的浅水漫湖沉积特征,总结了砂体垂向叠置关系和平面分布规律,建立了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砂体叠置模式。(1)分流河道和滩坝是研究区内浅水漫湖沉积体系的主要微相类型;(2)分流河道垂直于湖岸线分布,滩坝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在高频层序发育过程中,由于湖浪淘洗、河流进积等因素的改造,浅水漫湖沉积砂体经历了沉积—破坏—再沉积的过程,在平面上表现为分流河道切割多期平行于湖岸线的滩坝砂;(3)多种成因砂体叠置模式可以分为4种,分别为同期同相自旋回叠置模式、同期异相自旋回叠置模式、不同期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和不同期不同相异旋回叠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漫湖 沉积特征 砂体叠置模式 蓬莱镇组 侏罗系 川西坳陷
下载PDF
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高分辨率碳酸盐岩碳同位素记录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被引量:9
5
作者 任影 钟大康 +6 位作者 高崇龙 彭浩 贾浪波 谢瑞 杨雪琪 付明星 李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59-377,共19页
早寒武世中―晚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确保碳同位素组成有效保留海水原始信息基础上,分析发现龙王庙组6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V-PDB值分布在+2.7‰^... 早寒武世中―晚期是生命演化史上的重要节点。渝东地区寒武系龙王庙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在确保碳同位素组成有效保留海水原始信息基础上,分析发现龙王庙组61个碳酸盐岩样品的δ^(13)CV-PDB值分布在+2.7‰^-4.3‰之间;碳同位素变化曲线大体上呈先降低、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地层中―下部δ^(13)C值波动幅度大,正、负漂移事件频发,出现可全球对比的幅度约为4‰的正漂移与幅度约为5‰的负漂移事件;地层上部δ^(13)C值具小幅波动,总体正偏。龙王庙组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特征,受控于海平面变化、风暴沉积、生物演化引起的海洋生产力变化。龙王庙组沉积的早―中期,海平面变化频繁,陆源碎屑注入量波动性增大,风暴沉积发育,海洋环境的稳定性较差,生物种属数量逐渐降低,导致海洋原始生产力下降及碳同位素组成的频繁波动与多次负漂移事件。龙王庙组沉积的中―晚期,海平面长期缓慢上升,风暴沉积发育程度低,海洋环境趋于稳定,生物多样性增强,海洋原始生产力增大,使得碳同位素组成分布较为稳定,多表现为正值。渝东地区龙王庙组碳酸盐岩中δ^(13)C的急速负漂移可能归因于较浅水体、较充足陆源碎屑注入背景下的风暴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东地区 寒武系 龙王庙组 碳酸盐岩 碳同位素 海洋环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本溪组沉积物物源探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6
作者 贾浪波 钟大康 +7 位作者 孙海涛 严锐涛 张春林 莫午零 邱存 董媛 李兵 廖广新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87-1103,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 鄂尔多斯盆地在经历了古生代抬升剥蚀之后,在晚古生代晚期开始沉降并沉积了海陆过渡相本溪组碎屑岩.为阐明该套碎屑岩的物源体系特征,基于露头、岩芯、分析化验等多种分析测试手段,分析了本溪组砾岩分布、轻矿物碎屑组分、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特征及碎屑锆石U-Pb年龄分布特征,识别了本溪组平面上不同物源体系,继而确定了不同物源体系的母岩类型及本溪组沉积时期盆地南部构造演化特征;研究表明本溪组沉积时期,鄂尔多斯盆地整体南北双向供源,其中北部物源供给相对较强,进一步划分为四个子物源体系,西北物源母岩主要为变质岩和少量火山岩,东北部地区母岩主要为酸性侵入岩,西南部地区物源主要为高级变质岩、部分岩浆岩和少量沉积岩,东南部地区主要为高级变质岩.同时在本溪组沉积时期,南部物源影响范围可达盆地中部地区,北秦岭陆块该时期已与华北板块南缘发生碰撞是南部物源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分析 沉积学分析 碎屑锆石 本溪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珠江口盆地L凹陷裂陷期始新统文昌组沉积充填模式 被引量:7
7
作者 贾浪波 纪友亮 +6 位作者 钟大康 严锐涛 刘君龙 米立军 易震 余加松 张鹏程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540,共16页
珠江口盆地L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处于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基于多井多资料的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受到限制,对于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没有系统研究,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资料,在全区开展地震相研究工作,井震结合对... 珠江口盆地L凹陷始新统文昌组处于勘探初期,钻井资料较少且分布不均,基于多井多资料的常规沉积相研究方法受到限制,对于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没有系统研究,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地震、测井以及岩心资料,在全区开展地震相研究工作,井震结合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建立裂陷期文昌组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L凹陷裂陷期文昌组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8个体系域;根据三级层序体系域内部地震反射外部形态和内部反射特征差异,识别出充填、席状、楔形、块状、丘形5种地震相类型;通过分析岩心相、测井相以及各种地震相特征,井震结合将地震相转为沉积相,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相等沉积相;初始裂陷期为小盆小湖模式,凹陷分割性较强,主要为近源扇三角洲粗碎屑沉积,强烈裂陷早期为大盆浅湖模式,洼陷连通,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强烈裂陷中晚期为大盆深湖模式,主要对应半深湖泥岩沉积,弱裂陷期主要为大盆浅湖模式,主要对应大规模长轴辫状河三角洲充填沉积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陷湖盆 文昌组 沉积相 沉积模式 珠江口盆地
下载PDF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中上部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孙盼科 贾浪波 +4 位作者 朱红璋 张林 何太洪 徐朝晖 李聪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1期16-30,共15页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沉积期构造运动复杂,多幕构造—沉积演化导致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充填样式时空差异大,区域上层序尺度的研究已无法满足研究区沉积、砂体精细表征的需求。本次研究聚焦沙三段中上部主力含油层系,通过陆相层序地层... 南堡凹陷柳赞地区沙三段沉积期构造运动复杂,多幕构造—沉积演化导致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充填样式时空差异大,区域上层序尺度的研究已无法满足研究区沉积、砂体精细表征的需求。本次研究聚焦沙三段中上部主力含油层系,通过陆相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技术,揭示了研究区三级层序内部准层序组级次的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特征,明确了其对油气勘探开发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沙三1~3亚段整体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其中,主力含油层Ⅲ油组和Ⅱ油组为SQ1层序构造宁静期湖退体系域的两个进积准层序组,垂向上随着沉积水体逐渐变浅,整体呈现扇三角洲"小平原大前缘"到平原、前缘均衡发育的沉积演化特征;Ⅰ油组和0油组为SQ2层序构造活跃期湖侵体系域的两个退积准层序组,随着可容空间与沉积物供给之比逐渐增大,扇三角洲也逐渐由平原、前缘均衡发育演化成扇三角洲逐渐后撤,以滨浅湖、半深湖为主的沉积特征。横向上,边界断层的差异活动特征控制了相同沉积期沉积环境的横向变化。准层序组级次的沉积特征控制了研究区有利储盖组合的发育,构造宁静期湖退体系域中晚期(Ⅲ油组和Ⅱ油组)和构造活跃期湖侵体系域早期(Ⅰ油组)发育的厚层储集砂体与上覆构造活跃期末期湖侵泥岩(0油组)形成了有利的储盖组合;准层序组的结构特征控制了准层序单元及其内部砂体、流体的分布规律,退积式准层序组下部砂体更发育,整体呈现下油上水的特征,准层序单元的顶部是有利储集砂体及油气的分布位置。通过本次研究,揭示了沙三段中上部主力含油层系0~III油组的层序结构及沉积充填模式,为后期砂体分布预测及岩性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结构 沉积充填 演化模式 柳赞地区
下载PDF
浅水湖盆三角洲岸线控砂机理与油气勘探意义——以川西坳陷中段蓬莱镇组为例 被引量:30
9
作者 刘君龙 纪友亮 +4 位作者 杨克明 周勇 陈贤良 高崇龙 贾浪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060-1073 1155,1155,共15页
川西坳陷在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构造活动稳定,水体较浅,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受短期气候旋回的控制,具有"湖岸线控砂"的特点。此次研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对蓬莱镇组浅水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综合利用... 川西坳陷在蓬莱镇组沉积期,地形平缓,构造活动稳定,水体较浅,发育了一套以浅水三角洲为主的沉积体系,受短期气候旋回的控制,具有"湖岸线控砂"的特点。此次研究,通过大量岩心观察,对蓬莱镇组浅水沉积环境进行了分析,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和测、录井资料,阐明了在湖平面频繁变化的浅水条件下湖岸线控砂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当湖平面处于高水位稳定期,受波浪改造作用,形成第一期平行岸线的河口坝-滩坝叠覆体;当湖平面处于低水位稳定期,形成第二期河口坝-滩坝叠覆体,这2期坝体在湖退体系域末期得以保存;2"河流侵蚀控厚砂,岸线迁移控薄砂"是研究区内浅水三角洲沉积砂体发育的主要特点;34条水位线控制着5个沉积相带发育区,稳定湖盆背景下发育2种岸线控砂模式;4除了分流河道砂体,受岸线控制的河口坝-滩坝叠覆体也可作为优势储层,是下一步勘探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岸线控砂 浅水三角洲 岩性气藏 蓬莱镇组 川西坳陷
下载PDF
L凹陷古近系文昌组储层物性控制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余加松 纪友亮 +2 位作者 刘君龙 贾浪波 王茹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运用储层地质学、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在研究古近系文昌组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基础上,探讨了低孔、低渗储层条件下优质储层的发育条件。研究表明: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本条件,其... 运用储层地质学、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利用岩心观察,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衍射等多种测试手段,在研究古近系文昌组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基础上,探讨了低孔、低渗储层条件下优质储层的发育条件。研究表明:沉积作用是储层形成的基本条件,其决定了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强度,成岩作用早期的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储层物性变差的主要因素;优质储层主要受控于有机酸溶蚀、早期方解石胶结和构造活动,构造抬升使孔隙得以保存,断层是疏导油气和有机酸的主要通道,寻找有断裂疏导油气和有机酸运移方向及优势相带是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和突破点。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研究区下一步勘探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对南海各断陷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储层 物性控制因素 成岩作用 构造活动 珠江口盆地 珠一坳陷 文昌组
下载PDF
基于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的复杂岩相智能识别与表征 被引量:7
11
作者 姜世一 孙盼科 +7 位作者 张林 贾浪波 何太洪 徐怀民 艾贝贝 张何锋 饶华文 丁遥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47-62,共16页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以下简称盒8段)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其强非均质性及复杂的储层结构导致该区面临“甜点”储层优选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此,在分析盒8段储层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岩相约束下测井数据特征...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盒8段(以下简称盒8段)为典型的河流相致密砂岩储层,其强非均质性及复杂的储层结构导致该区面临“甜点”储层优选困难等关键技术瓶颈。为此,在分析盒8段储层岩相类型及组合特征、岩相约束下测井数据特征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契合岩相及其组合特征、测井数据特征、人工智能算法原理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并开展了储层岩相的精确识别与表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盒8段发育块状层理砾岩相、槽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粗砂岩相、板状交错层理中砂岩相、平行层理中砂岩相、交错层理细砂岩相、波状层理粉砂岩相、块状层理泥岩相8种岩相类型;(2)盒8上亚段曲流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小、岩相频率偏高、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分散,盒8下亚段辫状河相储层岩相密度偏大、岩相频率偏低、对应测井数据分布较集中;(3)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89.06%,相较于单一神经网络模型、交会图、主成分分析和决策树等方法识别准确率明显提高。结论认为,建立的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联合模型不仅克服了现有岩相识别方法准确率低且难以推广的缺陷,而且对实现河流相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 盒8段 河流相 致密砂岩储层 岩相类型 径向基—多层感知器神经网络 智能化 岩相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