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花黄色素对糖尿病小鼠足溃疡创面愈合的影响及机制
1
作者 张杰 刘自新 +2 位作者 贾炳学 张爱新 张卓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412-418,共7页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糖尿病小鼠足溃疡(DFU)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取45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胰岛素样... 目的探讨红花黄色素(SY)对糖尿病小鼠足溃疡(DFU)创面愈合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取45只C57BL/6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将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组,每组9只。DFU模型制备前,模型组小鼠不给予干预处理,低剂量SY干预组和高剂量SY干预组分别腹腔注射5、20 mg·kg^(-1)SY,高剂量SY联合IGF-1组腹腔注射20 mg·kg^(-1)SY和0.03 mg·kg^(-1)IGF-1。除假手术组外,其余4组小鼠通过切开足背部皮肤制备DFU模型;假手术组不制作足背部皮肤伤口,余手术步骤与模型组一致。于造模后第14天,用电子秤测量各组小鼠的体质量,采集尾静脉血测定空腹血糖,并使用小型游标卡尺测量创面宽度,然后处死小鼠收集创面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病理学变化,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s)mRNA的相对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增殖标志物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6水平。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血糖和体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愈合率显著大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创面组织愈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出现大量胶原纤维密集有序排列,并伴有大量新生血管;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及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胶原纤维稀疏,并伴有少量新生血管。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VEGF、α-SMA及collagen I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TP1B和AGEs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PDGF、VEGF、α-SMA、collagen I、PTP1B及AGEs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Ki-67和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 PI3K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中Ki-67、PCNA、caspase-3、caspase-6、caspase-7、p85 PI3K及p-AKT蛋白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SY干预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P<0.01)。模型组、低剂量SY干预组、高剂量SY联合IGF-1组小鼠创面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SY干预可通过提高血管生成、胶原形成及细胞增殖,降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来促进小鼠DFU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黄色素 糖尿病足溃疡 创面愈合 血管生成 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通路
下载PDF
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腹腔预注射小鼠脓毒症诱发过程中的肺损伤情况观察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杰 刘自新 +2 位作者 贾炳学 张爱新 张卓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42-47,共6页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腹腔预注射小鼠脓毒症诱发过程中的肺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18只。1~3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 mg/kg姜黄素、40 mg/kg白藜芦醇、100 mg/kg姜黄素+40 mg/kg白...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腹腔预注射小鼠脓毒症诱发过程中的肺损伤情况,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9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1~5组,每组18只。1~3组小鼠分别腹腔注射100 mg/kg姜黄素、40 mg/kg白藜芦醇、100 mg/kg姜黄素+40 mg/kg白藜芦醇,然后用盲肠结扎穿刺法(CLP)诱发脓毒症,4组小鼠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后CLP建立脓毒症模型,5组仅腹腔注射等量0.9%生理盐水。记录各组小鼠存活情况。第5天处死各组小鼠取肺组织,计算肺组织湿/干重(W/D),观察肺组织损伤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肺组织中促炎因子(TNF-α、IL-1β、IL-6)与抗炎因子(IL-10)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各组肺组织中促凋亡蛋白(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情况,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测算各组肺组织中NF-κB通路的激活情况。结果第5天时1、2、3、4、5组小鼠分别存活4、5、13、1、18只。(1)与5组比较,第5天时4组小鼠存活率低,肺组织W/D与损伤评分高(P均<0.05);与4组比较,第5天时3组小鼠存活率高,1、2、3组小鼠肺组织W/D与损伤评分低(P均<0.05);与1、2组比较,第5天时3组小鼠存活率高,肺组织W/D与损伤评分低(P均<0.05)。(2)与5组比较,4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IL-10浓度高,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高,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低,NF-κB通路相对活性高(P均<0.05);与4组比较,1、2、3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低,IL-10浓度高,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低,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NF-κB通路相对活性低(P均<0.05);与1、2组比较,3组小鼠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浓度低,IL-10浓度高,Bax、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蛋白相对表达量低,Bcl-2蛋白相对表达量高,NF-κB通路相对活性低(P均<0.05)。结论白藜芦醇联合姜黄素腹腔预注射可有效减轻小鼠脓毒症诱发过程中的肺损伤程度,其效果优于二者单独用药,作用机理与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以及NF-κB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姜黄素 急性肺损伤 脓毒症 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 NF-ΚB通路
下载PDF
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4
3
作者 贾炳学 《中国医药导刊》 2019年第3期143-147,共5页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腹部THS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 目的:探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严重腹部创伤-失血性休克(trauma-hemorrhagic shock,TH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严重腹部THS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采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心脏指数(CI)、中心静脉压(CVP)]、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动脉血乳酸(ABL)、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水平变化,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2 h后SvO_2、CI、CVP、APTT及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ABL值及血清CRP、IL-6浓度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与治疗前对比,观察组治疗后PT值下降(P<0.05),而对照组PT值上升(P<0.05)。观察组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55)5.45%、(4/52)7.69%,低于对照组的(10/55)18.18%、(11/45)24.44%(P<0.05)。结论:严重腹部THS患者应用纠正亚低温联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减轻炎性损伤,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腹部THS 纠正亚低温 限制性液体复苏 血流动力学 炎性因子 凝血功能障碍
下载PDF
IL-1β与多发伤患者严重程度及全身炎性反应并发症关系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卓 贾炳学 +3 位作者 张杰 赵伟 张爱新 刘自新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1期1466-1470,共5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11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急诊科接诊12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局分为单纯多发...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与多发伤患者损伤严重程度及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6—11月北京市平谷区医院急诊科接诊121例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结局分为单纯多发伤组、SIRS/MODS组和死亡组,比较3组患者资料和IL-1β水平变化情况,分析IL-1β峰值与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ore,ISS)相关性。结果死亡组的ISS评分(P=0.002)及血清IL-1β水平(P=0.013)、住院天数(P=0.028)等显著高于SIRS/MODS组和单纯多发伤组。患者血清IL-1β水平于入院后第1天达峰值,IL-1β峰值水平与患者入院时ISS评分呈正相关(r=0.696,P=0.000)。结论IL-1β水平与多发伤患者损伤ISS评分存在正相关,可作为预测多发伤患者临床结局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创伤 白介素-1Β SIRS MODS 相关性分析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评估ICU重症多发伤出血预后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贾炳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3期318-320,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对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接受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根据患者1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存活组,比...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对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130例,所有患者入院当天均接受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根据患者1个月内的预后情况分成死亡组、存活组,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与凝血功能指标,其中血栓弹力图指标包括凝血反应时间(R时间)、凝固时间(K时间)、最大振幅(MA)与凝固角(α角),凝血功能指标包括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各指标对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 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130例,38例死亡,占29.23%,92例存活,占70.77%.存活组R时间、K时间较死亡组明显缩短,且MA、α角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PT、APTT、D-D低于对照组,且FIB、PL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提示R时间、K时间、MA、α角预测患者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72、0.770、0.779、0.726.PT、FIB、PLT、APTT、D-D预测患者短期死亡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655、0.672、0.691、0.674.结论 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检查均对ICU重症多发伤出血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其中血栓弹力图的预测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ICU重症多发伤出血 预后
下载PDF
D-D值与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贾炳学 《浙江临床医学》 2018年第12期1925-1927,共3页
目的 观察D-二聚体(D-D)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237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外科治疗,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 目的 观察D-二聚体(D-D)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收治的237例AAD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前瞻性研究.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内、外科治疗,于入院当日或次日清晨抽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D-D水平,并统计患者一般资料、病理学资料.观察住院期间生存情况,分析D-D与AAD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237例患者住院期间存活127例(53.59%),死亡45例(18.99%),肾功能不全21例(8.86%),心包积液16例(6.75%),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例(9.70%),其它不良事件5例(2.11%).预后良好组Stanford A型所占比例及D-D水平显著低于预后不良组(P<0.05),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P<0.05),其它基线资料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ROC曲线处理,结果显示,D-D对AAD患者不良预后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941,预测不良预后的最佳截断值为4.845mg/L,此时敏感度0.973,特异度0.772.结论 D-D水平对AAD不良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临床上应引起足够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二聚体 急性主动脉夹层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