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咖啡酸苯乙酯对朊病毒体外复制、扩增和纤维形成的抑制作用研究
1
作者 晁志悦 贾筱溪 +6 位作者 曾嘉锋 武月章 肖康 高利萍 石琦 董小平 陈操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1-1019,共9页
目的探究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朊病毒(PrPSc)复制、扩增及纤维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检测CAPE处理3、7 d后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SMB-S15的细胞活力,得出CAPE对SMB-S15的最大安全浓度;选取安全范围内的浓度处理细胞,利... 目的探究咖啡酸苯乙酯(CAPE)对朊病毒(PrPSc)复制、扩增及纤维形成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CCK8实验检测CAPE处理3、7 d后朊病毒感染细胞模型SMB-S15的细胞活力,得出CAPE对SMB-S15的最大安全浓度;选取安全范围内的浓度处理细胞,利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分析CAPE处理前后细胞内PrPSc的含量变化。利用蛋白质错误折叠循环扩增(PMCA)技术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CAPE处理前后扩增产物中PrP^(Sc)的含量变化。利用实时震动蛋白诱导扩增(RT-QuIC)技术检测CAPE处理前后朊蛋白纤维形成的变化情况。通过分子相互作用检测CAPE与小鼠重组全长朊蛋白的结合能力。结果 CCK8细胞活力实验结果显示:1 μmol/L CAPE处理细胞3、7 d时细胞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CAPE浓度超过1 μmol/L时,CAPE处理细胞3、7 d细胞存活率降低,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因此1 μmol/L为CAPE处理SMB-S15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CAPE处理3、7 d均可检测到SMB-S15细胞中PrPSc含量的降低(均P<0.05)。PMCA实验产物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方法检测结果显示:经CAPE处理后,适应株SMB-S15、139A、ME7的PMCA扩增产物中PrPSc含量(相对灰度值)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T-QuIC实验结果显示:CAPE处理后139A、ME7、SMB-S15小鼠适应株和朊病毒感染细胞SMB-S15在反应中形成朊蛋白纤维(ThT峰值)均降低,且CAPE对不同种子朊蛋白纤维的抑制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对ME7的抑制作用更明显。分子相互作用结果显示:CAPE与鼠源重组朊蛋白存在明显的分子结合,平衡解离常数KD为(2.92±0.41)×10^(-6) mol/L。结论 CAPE对PrPSc体外复制、扩增和纤维形成均具有抑制作用,可能与CAPE和朊蛋白特异性结合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咖啡酸苯乙酯 朊病毒 朊蛋白
原文传递
基于三个城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主要病原菌的分布情况调查 被引量:5
2
作者 贾筱溪 李文革 +8 位作者 孙文魁 袁齐武 王媛媛 张文竹 卢金星 杨彬 黎明 吴媛 马超锋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549-551,59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安丘、泰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常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4种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我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检测监测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17-2018年,收集3... 目的了解山东省安丘、泰安市和四川省成都市常见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4种病原菌(艰难梭菌、产气荚膜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感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我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检测监测提供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17-2018年,收集3个试点城市819例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患者的腹泻样本,对4种病原菌进行检测,对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9份腹泻样本的4种病原菌阳性率为49.8%(408/819);其中产气荚膜梭菌的阳性率33.5%(274/819)高于其它病原菌;门诊腹泻病例4种病原菌的阳性率68.0%(282/415)高于住院病例31.2%(126/40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75,P<0.05);各年龄组阳性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138,P<0.05),31<41岁(62.8%)、1<11岁(60.0%)、11<21岁(60.0%)3个年龄组的阳性率较其它年龄组更高。结论3个试点城市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人群中检测结果以产气荚膜梭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艰难梭菌次之,与已报道的病原菌分布比例略有差异,未来需要开展更大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明确我国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病原谱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艰难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原文传递
我国艰难梭菌流行特征和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媛 李文革 +2 位作者 贾筱溪 王媛媛 张文竹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19-323,共5页
艰难梭菌被认为是抗生素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抗生素相关的紧迫公共卫生威胁之一。近10年来,我国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艰难梭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研究旨在结合已有报道和研究成果,对... 艰难梭菌被认为是抗生素和医疗机构相关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被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列为抗生素相关的紧迫公共卫生威胁之一。近10年来,我国艰难梭菌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上升,艰难梭菌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本研究旨在结合已有报道和研究成果,对我国艰难梭菌的流行特征进行总结,并展望领域内的热点问题,以期对未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感染 流行特征
原文传递
5岁以下腹泻患者分离的艰难梭菌分子型别和耐药特征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张文竹 吴庆 +4 位作者 李文革 王媛媛 贾筱溪 卢金星 吴媛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9-334,共6页
目的分析中国部分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的艰难梭菌的分子型别和耐药特征,为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山东、上海、陕西、河南和北京6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通过厌氧培养分离和鉴定艰难... 目的分析中国部分地区5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的艰难梭菌的分子型别和耐药特征,为后续研究及临床用药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2010—2020年云南、山东、上海、陕西、河南和北京6省市5岁以下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通过厌氧培养分离和鉴定艰难梭菌。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进行毒素基因检测、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糖体分型,采用Etest条测定其对10种药物的耐药性。结果分离的99株艰难梭菌中,ST3、ST54、ST35为主要型别,以tcdA+tcdB+cdtA-cdtB-菌株为主;RT012/ICDC007/ST54型菌株最为常见,1株菌为RT078/ICDC028/ST11。所有菌株均对万古霉素和甲硝唑敏感,7株多重耐药菌株均来自<2岁患者,tcdA-tcdB+分离株中的多重耐药菌株数远高于tcdA+tcdB+菌株数(P=0.008)。结论5岁以下腹泻患儿分离的艰难梭菌多为产毒株,其中包括ST37型(tcdA-tcdB+)和来自<2岁患儿的高毒株RT078型,提示应加强家庭和医院的双向保护,积极开展艰难梭菌的检测监测和预防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腹泻 儿童 分子特征 耐药性
原文传递
艰难梭菌核酸检测方法应用进展 被引量:5
5
作者 贾筱溪 李文革 +4 位作者 王媛媛 张文竹 吴媛 卢金星 马超锋 《疾病监测》 CAS 2020年第9期856-861,共6页
艰难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艰难梭菌感染人数大量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准确的诊断对于最佳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省时省力的核... 艰难梭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厌氧革兰阳性芽孢杆菌。近年来,由于抗生素滥用艰难梭菌感染人数大量增加,发病率和病死率急剧上升,准确的诊断对于最佳治疗手段和预防措施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高灵敏度与特异度、省时省力的核酸检测方法逐渐引起重视。本研究就目前最新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以及其他经典的实验室自建艰难梭菌核酸检测方法的应用进行介绍和比较,为艰难梭菌的检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艰难梭菌感染 核酸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两种实验动物感染艰难梭菌的特征比较 被引量:1
6
作者 古文鹏 夏宜兰 +6 位作者 李文革 王媛媛 张文竹 贾筱溪 伏晓庆 卢金星 吴媛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40-343,共4页
目的研究分析树鼩和BALB/c小鼠感染艰难梭菌的特征,比较和评估二者作为艰难梭菌动物感染模型的适用性。方法分别以树鼩和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抗生素组合喂养后灌胃艰难梭菌RT078(10^(5)CFU芽孢/只),7 d内观察动物的感染特征和表现,... 目的研究分析树鼩和BALB/c小鼠感染艰难梭菌的特征,比较和评估二者作为艰难梭菌动物感染模型的适用性。方法分别以树鼩和BALB/c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抗生素组合喂养后灌胃艰难梭菌RT078(10^(5)CFU芽孢/只),7 d内观察动物的感染特征和表现,对感染动物的肠道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分析。结果树鼩自灌胃第2天开始,全部动物粪便标本tcdA和tcdB基因检测阳性,而BALB/c小鼠中,80%的动物粪便标本毒力基因检测阳性。感染7 d之内,树鼩和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树鼩和BALB/c小鼠的体质量下降比例分别为8.80%±1.82%和4.82%±2.19%。60%的树鼩有明显的腹泻症状,而BALB/c小鼠则未观察到。腹腔解剖结果表明,感染艰难梭菌后的树鼩肠黏膜和腹腔炎症明显,而BALB/c小鼠无此类现象。两种实验动物的肠道组织病理学特征相似,表现为肠道细胞的破坏、组织结构紊乱和炎性细胞浸润。实验组树鼩的肠道病变部位发生在回肠和结肠,而BALB/c小鼠则主要发生在结肠。结论树鼩和BALB/c小鼠均可用于艰难梭菌感染的动物模型研究,从临床表现和疾病特征而言,树鼩可能更接近于人类疾病的表现。选择哪种动物作为艰难梭菌的感染模型取决于不同研究的观察指标以及相应的研究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动物模型 树鼩 BALB/C小鼠 组织病理学
原文传递
检测艰难梭菌耐莫西沙星gyrA基因点突变的双重荧光PCR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7
作者 贾筱溪 张文竹 +4 位作者 王媛媛 李文革 卢金星 吴媛 马超锋 《疾病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24-328,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艰难梭菌耐莫西沙星gyrA基因点突变的双重荧光PCR方法。方法设计针对艰难梭菌gy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针对莫西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的gyrA基因突变位点设计不同的TaqMan-MGB探针,优化可同时检测ATT、ACT突变点的双重荧... 目的建立一种检测艰难梭菌耐莫西沙星gyrA基因点突变的双重荧光PCR方法。方法设计针对艰难梭菌gyrA基因的特异性引物,并针对莫西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的gyrA基因突变位点设计不同的TaqMan-MGB探针,优化可同时检测ATT、ACT突变点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验证该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并进行应用评价。结果该方法对莫西沙星耐药株和敏感株gyrA基因突变位点的检测下限分别可达4 copies/μL和5 copies/μL,对艰难梭菌以外其他常见肠道菌群的检测均为阴性。重复性检测结果显示,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5%,该方法的检测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性高(k=0.98)。结论针对耐莫西沙星艰难梭菌gyrA基因点突变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且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重复性,可有效鉴别艰难梭菌莫西沙星敏感株和耐药株,并可辅助识别流行株BI/NAP1/RT027的暴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艰难梭菌 耐莫西沙星 GYRA 检测方法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