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药制炭工艺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
作者 贾舒杰 李诗佳 +3 位作者 杨柳 张大永 周霞 万军 《西部中医药》 2020年第7期144-147,共4页
目的:对历代中药制炭工艺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中药炭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炭药的制炭工艺,分析不同品种制炭工艺的差异性。结果:炭药数... 目的:对历代中药制炭工艺历史沿革及现代研究进行梳理和分析,为中药炭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挖掘技术,总结古籍、文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收载炭药的制炭工艺,分析不同品种制炭工艺的差异性。结果:炭药数量逐年增加,但制炭工艺未发生明显变化,不同工艺炮制终点的判别标准不同,其中以清炒法制备炭药居多。结论:建议客观量化制炭过程各项参数及终点判别标准,稳定炮制工艺,从而进一步提升中药炭药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制炭工艺 历史沿革 现代研究 综述
下载PDF
篱蓼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研究
2
作者 陆杰浪 吴梅芳 +7 位作者 黄明月 苏向东 吴一创 贾舒杰 何鑫 张妍 严文思 薛永波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3-483,共11页
目的 研究篱蓼Fallopia dumetorum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结合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 目的 研究篱蓼Fallopia dumetorum地下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C18-ODS等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技术进行系统分离纯化,结合质谱(MS)、核磁共振谱(NMR)等波谱数据和文献对照等手段鉴定化合物结构;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测试。结果 从篱蓼地下部分醋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得到2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对羟基肉桂酸甲酯(1)、反式-4-甲氧基肉桂酸(2)、methyl gallate 3-O-β-D-glucopyranoside(3)、smilaside J(4)、lapathoside A(5)、vanicoside B(6)、hedyotisol A(7)、表儿茶酚(8)、红花素(9)、木犀草素(10)、槲皮素(11)、异槲皮苷(quercetin 3-O-β-D-glucopyranoside,12)、槲皮素-3-O-β-D-木糖苷(quercetin 3-O-β-D-xylopyranoside,13)、2,3,5,4’-tetrahydroxystilbene-2-O-β-D-glucopyranoside(14)、1,3,6-trihydroxy-8-methylxanthone(15)、大黄素(16)、大黄素-8-β-D-葡萄糖苷(17)、polygonumnolide B2(18)、决明酮8-O-β-D-葡萄糖苷(19)、altenuene(20)、isoaltenuene(21)、(2R,4a R,8a R)-3,4,4a,8a-tetrahydro-4a-hydroxy-2,6,7,8a-tetramethyl-2-(4,8,12-trimethyltridecyl)-2H-chromene-5,8-dione(22)、豆甾-4-烯-3-酮(23)、stigmast-4-ene-3,6-dione(24)、β-谷甾醇(25)、schleicheol 2(26)和α-amyrenol(27)。其中化合物1、8、9、11、13、14、18和27在100μmol/L浓度下对ABTS自由基有显著的抑制活性,同时化合物8和11在100μmol/L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也具有明显的抑制活性。结论 化合物2~4、7、9、13、15、20~22、24和26为首次从蓼科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8和27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报道,化合物6、14、16~19和23为首次从篱蓼中分离得分到。化合物1、8、9、11、13、14、18和27具有体外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篱蓼 抗氧化活性 反式-4-甲氧基肉桂酸 表儿茶酚 红花素 槲皮素
原文传递
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及凝血成分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诗佳 贾舒杰 +4 位作者 杨柳 夏满琼 兰泽伦 万军 周霞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352-1354,共3页
目的 研究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及凝血成分的变化,为其止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的变化,并计算孔隙率;采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鞣质及总黄酮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有机酸含量;采用原子吸... 目的 研究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及凝血成分的变化,为其止血机制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楂炒炭前后微结构的变化,并计算孔隙率;采用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鞣质及总黄酮含量;采用酸碱滴定法,检测有机酸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钙离子含量。结果 山楂炒炭后孔隙数量增加,孔隙率升高;总黄酮、鞣质和有机酸含量下降;钙离子含量上升。结论 山楂炒炭后产生止血作用可能是物理和化学两方面的共同结果;疏松多孔结构有利于凝血成分的释放,而钙离子可能是其主要止血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 炒炭止血 扫描电镜 凝血成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