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钒渣常压直接酸溶浸出实验
1
作者 熊雨婷 王玲 +3 位作者 刘建欣 贾蓝波 刘淑贤 聂轶苗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37,共7页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以河北承德某钢厂钒渣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生产工艺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钒回收率低、多种有价金属未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现状,本文在Fe-VH_(2)O系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对钒渣常压下直... 这是一篇冶金工程领域的论文。以河北承德某钢厂钒渣为研究对象,针对当前钒渣“钠化焙烧-水浸提钒”生产工艺易产生有毒有害气体且钒回收率低、多种有价金属未能综合回收利用的现状,本文在Fe-VH_(2)O系热力学研究基础上,对钒渣常压下直接硫酸溶解浸出过程中磨矿细度、反应温度、酸浓度、液固比、浸出反应时间及搅拌速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浸出反应温度、硫酸浓度及液固比对钒浸出具有显著影响,在粒度D_(95)约16μm,反应温度90℃、液固比8∶1、H_(2)SO_(4)浓度4 mol/L、浸出反应时间8 h、搅拌速度400 r/min的条件下,钒浸出率为86.33%;酸溶过程中产生的无定形SiO_(2)可能覆盖在未溶解完全的矿物颗粒表面而阻碍矿物的进一步酸溶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渣 不焙烧 常压酸浸 钒浸出率 冶金工程
下载PDF
含钒溶液萃取分离富集钒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2
作者 贾蓝波 王玲 +5 位作者 郭紫璇 熊雨婷 夏亮亮 王龙 聂轶苗 刘淑贤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489-3504,共16页
钒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萃取法是当前溶液中钒分离富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含钒溶液的特点及溶液中钒的存在形态出发,阐述了溶液中钒分离富集的难点所在,综述了含钒溶液萃取分离富集钒的研究进展,对萃取机理及工艺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 钒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萃取法是当前溶液中钒分离富集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从含钒溶液的特点及溶液中钒的存在形态出发,阐述了溶液中钒分离富集的难点所在,综述了含钒溶液萃取分离富集钒的研究进展,对萃取机理及工艺影响因素等进行了总结分析,展望了萃取法的发展趋势。有机磷类萃取剂、有机胺类萃取剂、长链醇萃取剂、羟肟类萃取剂等传统的有机溶剂萃取体系应用相对成熟,但有机溶剂萃取体系普遍存在易挥发、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等问题;近年来,双水相、三液相、离子液体等新型绿色萃取体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乳状液膜、微乳液、支撑液膜、聚合物包容膜等液膜萃取在缩短萃取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钒分离效率及钒产品质量等方面有较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钒溶液 钒形态 萃取 分离富集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矿物加工技术中的应用与发展 被引量:11
3
作者 汤化明 王玲 +7 位作者 杨国华 贾蓝波 熊雨婷 夏亮亮 王龙 刘胜昌 聂轶苗 刘淑贤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共9页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具有很好地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可以排除依赖人为经验操作所导致的稳定性低和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成为矿物加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在对人工智能矿物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原理简...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具有很好地处理非线性问题的优势,可以排除依赖人为经验操作所导致的稳定性低和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成为矿物加工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在对人工智能矿物加工技术的基本原理——计算机视觉技术和深度学习原理简单阐述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在矿物鉴定、磨矿和浮选过程的预测和监控等工艺流程中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综述,对其优势与不足进行分析探讨,最后提出了建立统一标准的矿物数据集、增强人工智能算法模型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加强矿物加工工艺全流程与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应用研究、开发全流程的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矿物加工设备等研究方向,可为加速推进该领域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矿业 矿物加工技术 应用 计算机视觉 深度学习
下载PDF
酸溶条件对橄榄石制备超细二氧化硅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玲 贾蓝波 +5 位作者 崔兆纯 熊雨婷 范晨子 聂轶苗 刘淑贤 王龙 《矿产综合利用》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2-158,共7页
橄榄石矿物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原料价格低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可大大降低超细二氧化硅的生产成本,但酸溶环境对二氧化硅粒径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超声分散及金属阳离子对超细二氧化硅粒径大小及分布特征的影... 橄榄石矿物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原料价格低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可大大降低超细二氧化硅的生产成本,但酸溶环境对二氧化硅粒径有明显的影响。本文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超声分散及金属阳离子对超细二氧化硅粒径大小及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浓度过高会导致二氧化硅颗粒的团聚;增大液固比、橄榄石酸溶的同时辅以超声分散、延长超声分散时间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硅的团聚;金属阳离子会导致二氧化硅的团聚;在硫酸浓度4 mol/L、液固比60 mL/g、酸溶时辅以超声分散可制备出平均粒径5.39μm的超细二氧化硅。本研究为非金属矿酸法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石 超细二氧化硅 硫酸浓度 液固比 超声分散
下载PDF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改性研究
5
作者 王玲 熊雨婷 +4 位作者 崔兆纯 贾蓝波 范晨子 刘淑贤 聂轶苗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37,共4页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是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键合严重、分散性能差、易团聚。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橄榄石酸溶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品种、改性时间、改性... 橄榄石酸溶制备超细二氧化硅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但是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羟基键合严重、分散性能差、易团聚。利用硅烷偶联剂对橄榄石酸溶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进行改性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了硅烷偶联剂品种、改性时间、改性温度及改性剂用量等因素对超细二氧化硅改性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硅烷偶联剂KH-550加入量为6 mL/g、改性时间为5 h、改性温度为75℃条件下,制备的超细二氧化硅表面的羟基数量减少至2.08×10^(20)个/g、接枝率为8.35%、接触角达到101.51°,极大地提高了超细二氧化硅的表面疏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细二氧化硅 橄榄石酸溶 硅烷偶联剂 表面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