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游牧部族迁徙与其社会组织形态变化的关系——以汉唐时期中国北方游牧部族为例
1
作者 贾衣肯 《新疆社科论坛》 2009年第6期63-70,90,共9页
汉唐时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游牧部族相继入主漠北草原而后迁离,使得蒙古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游牧部族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变更,在社会组织形态上亦发生了巨大变化。... 汉唐时期,匈奴、鲜卑、柔然、突厥、回纥等游牧部族相继入主漠北草原而后迁离,使得蒙古高原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呈现出一种规律性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些游牧部族不仅在空间分布上有明显变更,在社会组织形态上亦发生了巨大变化。与迁入、迁离漠北草原的活动相应,这些游牧部族社会组织形态发生了由部落或部落联盟发展为草原部落大联盟,再到联盟体彻底溃散的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时期 游牧部族 部落 部落联盟
下载PDF
《蒙恬所筑长城位置考》
2
作者 贾衣肯 《学术动态(北京)》 2011年第22期5-8,共4页
由历史所贾衣肯副研究员撰写的论文《蒙恬所筑长城位置考》荣获第七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
关键词 长城 蒙恬 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研成果奖 研究员
下载PDF
匈奴西迁问题研究综述(上) 被引量:5
3
作者 贾衣肯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9,共9页
关键词 匈奴西迁 20世纪90年代 西方学者 18世纪 学术界
原文传递
蒙恬所筑长城位置考 被引量:5
4
作者 贾衣肯 《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25-45,共21页
蒙恬所筑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段长城的分布走向问题,多数学者主张在秦西,即由今甘肃榆中县(或兰州)以西沿黄河北上至内蒙古包头以西,大致呈南北走向。本文则通过分析蒙恬筑长城的背景,考证与长城分布密切相关的秦榆... 蒙恬所筑长城是秦始皇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段长城的分布走向问题,多数学者主张在秦西,即由今甘肃榆中县(或兰州)以西沿黄河北上至内蒙古包头以西,大致呈南北走向。本文则通过分析蒙恬筑长城的背景,考证与长城分布密切相关的秦榆中方位和秦代众羌、匈奴等部落的分布,认为这段长城在秦北,为东西走向。并就秦始皇北伐性质、蒙恬所筑长城具体所指、长城起止及秦直道与秦长城关系、秦长城西北段等学术界长期以来存有争议或留意不够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榆中 蒙恬所筑长城 秦长城西北段
原文传递
匈奴西迁问题研究综述(下) 被引量:3
5
作者 贾衣肯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匈奴 西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综述 中国学者 活动情况 欧亚草原 西方观
原文传递
《玛纳斯》史诗中的“乌鲁姆”“克热木”考释 被引量:1
6
作者 贾衣肯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2-127,共6页
柯尔克孜族民间史诗《玛纳斯》保留了不少有关古代柯尔克孜人生活的专用名词。本文通过探讨见诸《玛纳斯》史诗居素甫·玛玛依唱本第一部的"乌鲁姆""克热木"两个词的词源,并分析史诗相关内容,认为"乌鲁姆&... 柯尔克孜族民间史诗《玛纳斯》保留了不少有关古代柯尔克孜人生活的专用名词。本文通过探讨见诸《玛纳斯》史诗居素甫·玛玛依唱本第一部的"乌鲁姆""克热木"两个词的词源,并分析史诗相关内容,认为"乌鲁姆""克热木"两词除其他含义,还指古代柯尔克孜人冶铁炼钢、制作兵器不可或缺的原料。其中,"乌鲁姆"源于拉丁语Ferrum一词,意为铁矿;"克热木"则出自古希腊语词Krēmnōz(κρημνó?),指硅土矿(或硅质岩石)。搞清这两个词的含义,对于正确理解史诗内容,进而探讨古代柯尔克孜人冶金、语言等方面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鲁姆” “克热木” 《玛纳斯》 铁矿石 硅土矿 柯尔克孜
原文传递
汉唐时期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南迁的经济地理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贾衣肯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4-119,共6页
汉唐时期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南迁,多至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生态圈南缘的阴山—河套地区,合黎山、龙首山和燕山—滦河上游及大小凌河流域一带。这里为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冬南夏北的游牧生产活动提供了春冬牧场。适于游牧生活的自然条件及近邻农... 汉唐时期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南迁,多至蒙古高原游牧经济生态圈南缘的阴山—河套地区,合黎山、龙首山和燕山—滦河上游及大小凌河流域一带。这里为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冬南夏北的游牧生产活动提供了春冬牧场。适于游牧生活的自然条件及近邻农耕地区和商贸路线的地理位置,为游牧民的生存、生活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成为不同时期北方游牧部族部落南下迁居这一带的经济地理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方游牧部族部落 南迁 经济地理因素 游牧经济生态圈
原文传递
《魏书·序纪》在游牧部族迁徙问题研究中的价值——以汉唐时期为中心
8
作者 贾衣肯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22,共7页
本文认为《魏书·序纪》所反映的拓跋鲜卑早期迁徙活动,对认识汉唐时期北方诸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问题,进而了解古代北方游牧部族、部落早期迁徙活动一般特点,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关键词 《魏书·序纪》 拓跋鲜卑 北方游牧部族 游牧部落 迁徙活动
原文传递
2000—2002年的中亚史研究综述
9
作者 贾衣肯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20-28,共9页
关键词 中亚史 新疆考古 民族渊源 政治 文化 历史地理
原文传递
唐代坚昆及坚昆都督——兼谈乾陵石人像左威卫大将军兼坚昆都督结匐肤莫贺咄
10
作者 贾衣肯 《乾陵文化研究》 2018年第1期156-160,共5页
'坚昆'一词作为部族、部落之名始见于《汉书》[1]。一般认为,坚昆是Q?rq?z这一族名的汉语称谓。唐代坚昆又称作结骨、纥扢斯和黠戛斯,实际上是Q?rq?z族名在唐朝不同时期的汉译写法[2]。坚昆主要分布于今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 '坚昆'一词作为部族、部落之名始见于《汉书》[1]。一般认为,坚昆是Q?rq?z这一族名的汉语称谓。唐代坚昆又称作结骨、纥扢斯和黠戛斯,实际上是Q?rq?z族名在唐朝不同时期的汉译写法[2]。坚昆主要分布于今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河上游(包括唐努乌梁海地区)、萨彦岭一带。据文献记载,坚昆与中原地区的交往始于唐朝贞观六年(632),至天宝末年,朝贡不绝。天宝十四载(755)中原爆发安史之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都督府 左威卫大将军 黠戛斯 莫贺咄 薛延陀
原文传递
走出研究盲区——黑龙江柯尔克孜族史研究反思
11
作者 贾衣肯 《中国史研究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0-63,共4页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是古代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柯尔克孜人东迁者后裔。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曾东迁黑龙江地区,在此繁衍生息,逐渐与这里的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和汉族等民族融为一体,共同开发北大荒,谱写了这里多民...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是古代南西伯利亚叶尼塞柯尔克孜人东迁者后裔。叶尼塞柯尔克孜人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曾东迁黑龙江地区,在此繁衍生息,逐渐与这里的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和汉族等民族融为一体,共同开发北大荒,谱写了这里多民族、多元文化交汇融合发展的历史,汇入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长河。黑龙江柯尔克孜族与今俄联邦哈卡斯共和国主体民族哈卡斯族同源,它的迁徙流变是古代南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北方地区几千年来交互联系、生生不息的又一历史见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柯尔克孜族 叶尼塞 乾隆时期 主体民族 西伯利亚地区 历史见证 研究反思 达斡尔族
原文传递
游牧及牧业的基本形式 被引量:4
12
作者 阿纳托利·M.哈札诺夫 贾衣肯 朱新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01-110,共10页
本文从经济角度揭示了游牧的内涵,阐述了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牧业的基本形式。作者认为,游牧是有别于食物获取经济(狩猎、捕鱼和采集诸形式)和其他食物生产经济(刀耕火种、游动的园艺种植和犁耕农业等)的一种独特的食物生产经济形式。... 本文从经济角度揭示了游牧的内涵,阐述了游牧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牧业的基本形式。作者认为,游牧是有别于食物获取经济(狩猎、捕鱼和采集诸形式)和其他食物生产经济(刀耕火种、游动的园艺种植和犁耕农业等)的一种独特的食物生产经济形式。对牧业的分类,不仅是理论工作使然,还是基于数世纪以来牧民自己的传统观念和标准,对我们了解牧业的多样性,把握牧业经济诸多形式的本质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牧 游牧经济基本特征 牧业的基本形式
原文传递
从北方蛮人(公元前8世纪)和匈奴墓葬看古代匈牙利人的丧葬习俗 被引量:2
13
作者 克劳斯·艾尔迪 贾衣肯 《西北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47,共19页
本文依据考古资料,综述了古代匈牙利人的丧葬习俗并做了大量相关研究。
关键词 戎墓葬 古代 匈牙利人 丧葬习俗 形制 考古研究 9-10世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