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 被引量:1
1
作者 马慧 贾象元 +4 位作者 杨浩田 袁林 李亚锋 赵学千 贾育松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18-5822,共5页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 背景:颈椎人工间盘置换对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保留颈椎病变节段活动度,能够有效改善伴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症状。目的:探讨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行人工间盘置换治疗的伴有明显头晕、头痛等交感神经症状的颈椎病患者56例。观察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包括颈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手术节段角度、C_(2)-C_(7)Cobb角、C_(2)-C_(7)矢状面轴向距离和T1倾斜角,并分析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手术前后的变化值与颈椎矢状位参数变化值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所有患者术后伴交感神经症状均有改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交感神经症状评分和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JOA评分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颈椎矢状位参数比术前增大,末次随访时与术后3个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交感神经症状评分手术前后变化值与手术节段角度、C2-7Cobb手术前后变化值具有相关性(P<0.05);(4)结果说明,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治疗伴交感神经症状颈椎病的疗效良好,有利于恢复颈椎矢状位参数,减轻患者交感神经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椎人工间盘置换术 交感神经症状 矢状位参数 颈椎 人工假体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误诊为脑梗死1例
2
作者 赵学千 贾象元 +3 位作者 刘楚吟 马慧 杨浩田 贾育松 《颈腰痛杂志》 2023年第3期499-500,共2页
脊髓型颈椎病由于脊髓受压的程度、范围等不同,导致临床症状复杂多样。部分患者临床表现与脑梗死相一致,极易误诊为脑梗死[1]。本院收治1例误诊为脑梗死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路手术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误诊 脑梗死
下载PDF
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 被引量:9
3
作者 赵学千 贾象元 +5 位作者 李晋玉 陈江 袁林 马慧 孙飞飞 贾育松 《临床骨科杂志》 2022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36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角度(SA)、C_(2~7)Cobb角、C_(2~7)矢状... 目的探讨矢状位参数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36例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比较手术前后手术节段角度(SA)、C_(2~7)Cobb角、C_(2~7)矢状位轴向距离(C_(2~7)SVA)和T_(1)倾斜角(T_(1)S),分析手术前后颈椎矢状位参数间及其与颈椎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24(12.59±10.21)个月。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术后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C_(2~7)SVA术前与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5)。术前C_(2~7)SVA与术前T_(1)S、C_(2~7)Cobb角、SA、JOA评分无相关关系(P>0.05)。术后C_(2~7)SVA与术后C_(2~7)Cobb角、SA、JO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术前与术后颈椎矢状位参数间变化量的相关性分析显示,ΔT_(1)S、ΔC_(2~7)Cobb角、ΔSA与ΔJOA评分相互呈正相关关系(P<0.05),ΔC_(2~7)SVA值与ΔC_(2~7)Cobb角、ΔSA、ΔJO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ACDF治疗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并且可以加强颈椎各矢状位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最终达到恢复颈椎矢状位参数平衡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颈前路减压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下载PDF
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亚锋 贾象元 +5 位作者 刘楚吟 袁林 马慧 杨浩田 赵学千 贾育松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行双节段椎间融合且使用ROI-C融合器的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观察胸1...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21年5月行双节段椎间融合且使用ROI-C融合器的患者,建立Excel数据库,观察胸1倾斜角(T1S)、C_(2-7)Cobb角、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C_(2-7)SVA)及手术节段角(SA)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变化。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分析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各数据是否存在差异;Pearson相关或秩相关(Spearman法)分析各数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35例患者,男12例,女23例;年龄为46~69岁,平均为(57.94±6.05)岁;随访时间为6~38个月,平均为(9.23±7.97)个月。手术节段C_(3-4)、C_(4-5)1例,C_(4-5)、C_(5-6)20例,C_(5-6)、C_(6-7)14例。末次随访时T1S、C_(2-7)Cobb角及手术节段角较术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T1S与C_(2-7)Cobb角、T1S与C_(2-7)矢状面轴向距离、T1S与手术节段角及C_(2-7)Cobb角与手术节段角之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结论:对于双节段颈椎病患者,使用ROI-C融合器行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能够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恢复颈椎矢状位平衡,对于颈椎病的治疗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前路椎间融合术 矢状位参数 双节段 零切迹融合器 颈椎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